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幹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

2020-12-04 深更讀史

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了中國東北的利益,大打出手。結果俄國打敗了,不得不讓出巨大的權益給日本。日本也因為這一仗,躋身世界列強的行列。

然而短短十來年後,日本和蘇俄又一次爆發了戰爭。這一次是日本武裝幹涉蘇俄革命,結果灰溜溜地被蘇俄趕了出去。

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幹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

日俄戰爭表面上看日本打贏了俄國,但其實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看出,俄國的精銳在歐洲,畢竟那時候歐洲幾大國的矛盾愈演愈烈,隨時可能爆發戰爭。

儘管遠東地區的俄軍也不少,但畢竟補給線長,尤其是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修通,無論是兵力還是補給,都不可能及時補充。

所以日俄戰爭,俄國遠離自己家門口,始終並沒有統一意見。而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可以通過朝鮮以及海軍快速的增兵,後勤補給自然也不是問題。

關於這場戰爭,日本拼勁了自己的家底兒也幾乎斷了自己的後路,是賭上了自己的國運,日本輸了將面臨的是生死存亡。而對於俄國來說,丟失的也是東北,但我們知道東北只不過是俄國的勢力範圍,這一點東北和外東北已經通過條約丟失的領土不是一個概念。

即便讓出一半,對俄國來說也是不痛不癢,只不過面子上過不去而已。我們知道就算俄國敗了,也沒有賠款給日本,讓日本也是哭笑不得,但也無可奈何。

所以說從投入跟收益比之中就可以預見這場戰爭的結果並不是那麼讓人意外的。

我們再看看十月革命後,日本出兵幹涉蘇俄。

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了蘇俄政權。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蘇俄面臨的局勢不太樂觀,國內大量的白軍還企圖擁護沙皇捲土重來。國外西方列強對這個新生的蘇俄政權並沒有什麼好感,想退出一戰,也不是自己能夠說了算的。

協約國不同意的情況下,蘇俄單方面和德國籤訂了條約,放棄了大量的領土和權益才退出了一戰。

這之後,英法等國糾集14個國家開始幹涉蘇俄革命。企圖推翻這個新生政權,重新恢復一戰的東線戰場。不過英法等國還陷入西線戰場不能自拔,便積極拉攏美國、日本等國派遣軍隊幹涉蘇俄革命。

當然了,日本入侵遠東地區,有著自己的戰略目標,並非一味地聽了英國的話。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遠東本身就是日本的目標。趁著蘇俄內戰,遠東兵力空虛,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

蓄謀已久的日本人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組建了「海參崴派遣軍司令部」,於1918年8月2日宣布出兵俄國遠東。起初,日本在遠東攻擊非常順利,一路上勢如破竹,佔領了廣闊的土地,還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

蘇俄本身就焦頭爛額,面臨東西作戰實在是力不從心,不過西線始終是重點,為了避日本之鋒芒,蘇俄在遠東建立了一個遠東共和國。

但隨後的局勢卻急轉直下,以至於最終不得不退出遠東。

蘇俄紅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政權得到了鞏固。西線壓力減弱的情況下,蘇俄紅軍開始對日作戰,本身日本人數太少,根本不佔優勢,面對經過內戰洗禮的蘇俄紅軍,日本不是對手。

日本表面上佔領了廣大地區,但其實時常被遊擊隊搞得焦頭爛額。而入侵遠東花費了日本巨額軍費,這給日本財政造成了極大負擔,為了供應軍糧,日本各地米價暴漲甚至引發了搶米騷亂,日本的國力難以維持長期佔領。

眼看幹涉無望,西方國家開始紛紛撤出蘇俄,接受了這個結果。可日本仍然在遠東盤踞,這個時候西方國家和日本矛盾加劇。尤其是美國,更不願意看到日本獨霸遠東,這是損害美國利益的。

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國內支援又不足,國際上壓力倍增,使得日本根本耗不下去,只能狼狽地撤出。

相關焦點

  • 看到日本人繪製的入侵蘇俄油畫, 想到了日本武裝幹涉蘇俄的那段歷史
    1917年10月,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獲得了成功。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剛剛誕生就面臨嚴峻的考驗:德軍入侵、美英等聯軍的武裝幹涉和在美英帝國主義支援之下的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日本軍國主義對俄國遠東地區和當時尚在蘇俄控制之下的我國東北北部早就懷有野心。
  • 日俄戰爭諷刺畫,最後一張體現了日本人的狂妄
    2然而,在列強看來,日本人不過是沐猴而冠。儘管,鹿鳴館外交催生出了一批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交際花,但在修改條約方面,仍以失敗告終。而且,那些主導此事的大臣,因太歐化的舉動而被老百姓罵為日奸。3其實就是1904年開始的日俄戰爭。
  • 蘇俄內戰中的遠東共和國背後的支持者是誰?就是日軍!
    日軍是武裝幹預蘇俄革命最大的外部勢力。日本由於恐懼日本國內及朝鮮滿洲殖民地內效仿蘇維埃革命,在蘇維埃政權還未完全鞏固之時出兵霸佔遠東。日軍出兵西伯利亞以後, 逐次增兵, 最高時達73000人 。貝加爾湖以東所有村鎮都有日軍。從海參崴到赤塔 ,不論是西伯利亞鐵路 ,也不論是中東鐵路,各個車站都掛上了日本國旗 。
  • 日本曾佔據蘇聯遠東地區七年,為何又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了?
    作者:呂井旺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侵略成性,它吞併琉球入侵朝鮮,與中俄接連交戰。日本主要的入侵對象雖然是中國,但對俄國遠東也覬覦已久。日本曾耗費9億日元,出動7萬軍隊,趁著蘇俄內戰佔領了遠東,並盤踞了7年之久,最後卻灰溜溜的撤兵回國。為什麼日本會把吃到嘴裡的肥肉吐出來呢?
  • 甲午戰爭日本向清政府索賠2.3億白銀,日俄戰爭向俄國要了多少?
    1904年2月8日夜間,日本對俄不宣而戰,日俄戰爭就此爆發。戰爭打了一年多,雙方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在美國的調停下,不得不握手言和。事後雙方都宣傳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以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勝利者屬於日本。
  • 蘇俄使用了什麼方法在一戰過後的多國幹涉中取勝的?
    這時,國內反革命武裝和外國幹涉軍對新生政權實行內外夾擊,企圖將這個新生社會主義政權扼殺在搖籃裡。國外方面,英、法、美等國派遣軍隊在摩爾曼斯克登陸。1918年4月英、美幹涉軍在海參崴登陸。4、5月,德國和土耳其又侵佔克裡木和外高加索,這些國家出兵試圖打擊蘇俄。
  • 一戰後,雄心勃勃的日本誓對俄遠東進行軍事佔領,最終為何落敗?
    這一場革命震撼了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各國相繼組織幹涉軍侵入蘇俄境內,企圖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裡。其中日本帝國主義也派駐軍隊佔領了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但是一度視東北亞地區為自己勢力範圍的日本,為何最終以失敗的結局撤出了該地區呢?
  • 20世紀初的爭霸:日俄戰爭是怎麼回事
    但英國當時在南非陷入第二次布爾戰爭,所以他也沒有多少力氣去對付俄國。但是英國有一個強大的本事—攪屎棍,這次又是它跑去鼓動日本硬槓俄國。日俄顯然是談不了的,實際問題只有打,什麼時候打?當時的日本很窮,跟清政府完全沒法比,全國勒緊褲腰帶湊了1.5億日元,離所需的目標還差8000萬。
  • 第三次進攻被粉碎,避免與日本發生戰爭,俄國決定建立遠東共和國
    雙方都由於戰爭而十分疲憊,遂於10月12日在裡加籤訂了停戰和預備和約。 但是,日本幹涉者仍駐紮在遠東的沿海地區,外貝加爾湖和赤塔地區也殘留著白衛軍。為了避免同日本作戰,俄共(布)中央和蘇維埃政府決定暫不在遠東成立蘇維埃,而建立一個"緩衝國"。 1920年4月6日,在貝加爾地區勞動人民代表大會上,宣布了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人民革命政權——遠東共和國的成立。
  • 從未被清算與反思:日本對外戰爭的"國家達爾文主義"
    尤其在東亞局勢風雲再起和區域走勢撲朔迷離的今天,鉤沉戰爭與戰爭之間的事實與邏輯隱情,亦將有助於人們對東亞問題的整體認知和規律性把握。日本對戰爭理由的矛盾陳述讓日本一氣躍居東亞舞臺中心的歷史性事件,莫過於「甲午戰爭」(1894—1895)和「日俄戰爭」(1904—1905)。
  •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吞併朝鮮的過程
    當時朝鮮還是中國清政府的附屬國,與當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形勢相似,為免重蹈當年失敗的覆轍,日本這次放棄了直接採取武力吞併的手段,採用了從西方列強那裡學來的用武力作後盾,使用外交、政治、經濟相結合的手段,利用滿清政府腐敗沒落,執政者懦弱無能的弱點,終於吞併了朝鮮。
  • 日本戰敗後,留在東北的10萬日本女子去哪了?怪不得日本閉口不談
    日本一直亡我之心不死,日俄戰爭後,也就是發生在1904年到1905年這個期間的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這兩個國家戰鬥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我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
  • 百年前外蒙告急,國內各派軍閥竟無人出兵,日本人一語道破原因
    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的評論文章說:  「當庫倫陷落警報到達之時,無論奉之張作霖,或河南之吳佩孚,雖皆聲明出兵之旨,昨今以來竟寂無聲息,其理由謂不在兵力之不足,而在糧食軍械之缺乏,殊為難信。據吾人之所想像,無論張氏、吳氏,不過以今日如遽舍其根據地而去,或致其部下兵力單薄,則將因蒙古問題,而危及自己地位耳。」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當時金日成也發牢騷,說為什麼南邊可以讓別人來幫忙,為何北朝鮮卻不能讓中國幫助。等到美軍已經呈現絕對壓倒優勢,金日成迫不得已直接向中國求助後,史達林才不得不也做做樣子要中國出兵支援。由此可見,蘇聯開始根本就不願意中國出兵。
  • 日俄幾十年來一直交涉,卻無進展
    在更早之前,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是由日俄兩國共同擁有的,日本佔據南部、俄國佔據北部,但因為這裡處於兩國的海岸線邊境,所以歷史上多有衝突。  1905年的時候,日本就憑藉戰爭的勝利逼迫俄國將千島群島的控制權轉讓給自己,還在那裡構築軍事基地、大量屯兵,企圖封鎖俄國的東部出海口。
  • 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10萬人幫美國打英國
    到了獨立戰爭的後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與美軍並肩作戰。在支援美軍作戰的歐洲強國中,法國出兵最多。法國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那麼,作為西歐國家的法國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美洲大陸,幫助美國打敗英國呢?
  • 此170多萬土地曾屬中國,建立了一個國家,立國後把日本人都趕走
    在歷史上,這塊土地還曾經作為一個國家獨立存在過,而存在這個國家的目的就是打擊日本。事情是怎樣的呢?1917年10月革命槍響,沙俄垮臺。革命勝利後,國內出現了兩個政府。這兩個政府一個叫臨時政府,一個叫蘇維埃。為了扼殺新生的蘇維埃,英、法、日、美等協約國乘機進行武裝幹涉。1918年3月6日起,英、法、美幹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
  • 重啟納卡戰爭?埃爾多安欲出兵亞塞拜然,俄:敢越線就開火
    不願看到納卡停火的土耳其經過6周的血戰之後,納卡地區的硝煙總算是飄散了,亞塞拜然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拿到了納卡的大部分領土,而亞美尼亞則輸的非常徹底,不僅要撤出納卡,國內也爆發動亂,總理帕希尼揚下落不明...但是無論如何,這場戰爭真正的結束了
  • 秦強趙弱,而且兩國頻繁發生戰爭,為何秦國把子楚送到趙國當質子
    在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嬴異人(後改名為嬴子楚)說他在趙國當了8年質子,所謂的質子,其實就是秦國王族中派到敵國當人質的公子,可是當時秦趙兩國頻繁發生戰爭,比如長平之戰,秦國在戰場上坑殺了趙國40萬軍隊,但是身為人質的嬴異人照樣在趙國毫髮無損,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