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日本將國後島、擇捉島、齒舞島和色丹島並稱為「北方四島」,而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則稱呼他們為「南千島群島」。
北方四島是二戰末期三大巨頭談判的籌碼。
在更早之前,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是由日俄兩國共同擁有的,日本佔據南部、俄國佔據北部,但因為這裡處於兩國的海岸線邊境,所以歷史上多有衝突。
1905年的時候,日本就憑藉戰爭的勝利逼迫俄國將千島群島的控制權轉讓給自己,還在那裡構築軍事基地、大量屯兵,企圖封鎖俄國的東部出海口。日本的種種表現和不久之後爆發的二戰聯繫起來,真是讓人毛骨悚然,原來這個東夷小國早就為戰爭鋪路了。
當盟軍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之後,美英蘇三國首腦齊聚雅爾達皇宮,商量下一步對日本的戰鬥計劃,並且劃分各自在遠東地區的控制權。
蘇聯距離日本是最近的,所以美英希望他能夠出兵攻打日軍,而蘇聯自然不可能白白出兵,他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就包括庫頁島南部及周邊島嶼的控制權。
遠東地區的島嶼,美英自然是不感興趣的,就算得到了也不好控制,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於是《雅爾達協定》中明確規定: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全部歸蘇聯所有。
既然得到美英兩國的承認,蘇聯便沒了後顧之憂,他認為想要日本乖乖將土地奉上是不可能的,就直接派出軍隊強行佔領。
蘇軍火力進攻,駐島日軍被迫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的同時,蘇聯太平洋艦隊和步兵101師開始了對日本軍事基地的進攻。
蘇軍先是用火炮對駐島日本展開襲擊,霎時間爆炸的火光照耀了黑夜。戰鬥打響,日軍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因為他們已經得知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現在怎麼又打起來了?但既然有人發動進攻,他們也不可能不迎戰,於是也利用火炮予以回擊。
炮火交戰持續到18日凌晨,蘇軍已經登陸,雙方展開了白刃戰,鐵鍬、軍刀、棍棒、槍託,只要能對敵人造成傷害的都用上了。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只有1米6,而蘇聯人人高馬大,近身搏鬥根本不是對手。
激烈的戰鬥一直到19號傍晚才結束,駐島守軍司令官堤不夾貴宣布向蘇聯軍隊投降。至此,蘇軍接手北方四島再也沒有遭到武力抵抗。
北方四島之爭已長達75年,如今仍沒有結束。
前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宣稱北方四島本來就是自己的領土,而日本方面則堅持蘇聯(俄羅斯)屬於強佔。
二戰結束十年左右的時間,蘇聯和日本的關係有緩和的趨勢,雙方為了籤訂友好條約,便提出解決北方四島的問題,但因為誰都不肯讓步,最終不歡而散。按照日本方面的意思,北方四島必須全部歸還;但蘇聯並不同意,當年為了佔領這四座島嶼費了不少力氣,怎麼可能全部歸還,最多只能還給他齒舞島和色丹島。
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日俄雙方首腦就四島問題多次談判,但均無功而返。
現在的北方四島,就是日俄相互之間表達自己手腕的工具。俄領導人視察四島,來震懾日本;日方領導人重申四島主權,來表達抗議。
雙方你來我往,都說北方四島是自己的,但其控制權仍被俄羅斯牢牢攥在手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