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戰後留下的領土糾紛,日本人所稱的「北方四島」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的跡象。從蘇聯時期到俄羅斯時期的幾十年間,日本人的「索島之路」可謂坎坷曲折,其執著的勁頭與「遭遇」類似的德國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與前蘇聯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多了,別說戰敗國了,就是戰勝國也難討回個說法。七十六年過去了,現在看來,日本人打算將「維權」之路走到底。
二戰後,日本就不斷指責蘇聯非法侵佔「北方四島」,在外界看來,日本人似乎佔理。1945年8月,蘇聯撕毀1941年籤訂的《蘇日中立條約》進攻日本本身就站不住腳,攻佔這四個島嶼還是在日本正式投降後進行的。
然而,史達林從不這麼認為,蘇聯「收復」被日本侵佔的領土天經地義,這和日本投降與否沒什麼關係。也就是說,在史達林時代「討回」北方四島,日本人就甭想了。
不過,從後來的赫魯雪夫一直到如今的普京時代,歷史倒是給了日本四次機會。然而,日本人最終還是一次次錯過了。
1、赫魯雪夫時代
1956年,蘇聯和日本籤署了《蘇日共同宣言》,蘇聯打算「讓渡」佔總面積6%的齒舞和色丹兩島給日本,條件是兩國先締結和平條約。當時,二戰已結束11年了,而日本和蘇聯法理上還處在戰爭狀態。
對蘇聯的「善意」,日本人並不領情,執意要求一併歸還四島。為此,雙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1960年,日本和美國搞了個安保條約,這下赫魯雪夫勃然大怒,蘇聯立即宣布:共同宣言不算數了,蘇日兩國不存在領土問題。
蘇聯之所以把籤署和約作為條件,就是要拉攏日本拆散美日同盟,看到日本與美國合夥封鎖自己,蘇聯當然不幹了。後來的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在冷戰中佔據上風,在領土問題上愈發強勢,更不可能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對日本讓步了。
2、戈巴契夫時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曾不可一世的蘇聯已是日薄西山,而正處於經濟全盛期的日本看到了解決「北方四島」問題的希望。
當時,戈巴契夫要用他的「新思維外交」與日本實現關係正常化,有傳聞稱戈巴契夫打算將這幾個島嶼歸還日本,條件是換取日本20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但精明的日本人不斷討價還價,只願意出280億美元還是分期付款,最終導致這筆「交易」流產。
晚年的戈巴契夫否認「賣掉南千島群島」的傳聞,澄清當時就「四島」問題與日本進行了磋商,而且是在1956年蘇日共同宣言的基礎上,蘇聯壓根沒打算全部歸還四個島嶼。不管怎麼說,當時的蘇聯的確借「北方四島」問題讓日本人燃起了希望又收穫了失望。
3、葉爾欽時代
1991年蘇聯解體,日本人覺得迎來了大好時機,開始積極謀求改善日俄關係。在日本推動下,葉爾欽於1993年10月正式訪問日本,兩國籤署了《東京宣言》,共同確認「1956年的《蘇日共同宣言》繼續有效,兩國將就四島歸屬問題進行認真談判」。
不過,葉爾欽雖然親西方,但在涉及俄羅斯領土主權問題上也絲毫不敢含糊。隨後的談判依舊進行得不順利,日本要求一併歸還四島,俄羅斯堅持當年的共同宣言只答應歸還兩個小島。一波三折中,普京時代到來了。
其實,無論對於前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南千島群島的戰略屏障作用是無法替代的,也不是用錢所能解決的。畢竟,這裡是蘇聯(俄羅斯)遠東艦隊出入西北太平洋的咽喉要道,作為「四艘不沉的航母」,俄國人豈能把南千島群島拱手讓給對手?
4、普京時代
儘管俄羅斯也看中日本人的錢,但出於國家安全考慮,普京從沒有在「北方四島」問題上鬆口,而且還撂下話:俄羅斯不做領土交易。二十年來,俄羅斯時而同意就四島問題與日本進行磋商並與其進行深度經濟合作,時而總統親自登島高調宣示主權,把日本人弄得無所適從。
在這個憑實力說話的世界,對俄國人有著深入了解的日本人該醒醒了,想從俄羅斯手中「討回」北方四島,日本人真的是想多了。歷史上,日俄哪一次領土糾紛是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的?相關視頻:痴心不改索要北方四島,日本人真有解決歷史難題的「政治智慧」?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