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進攻被粉碎,避免與日本發生戰爭,俄國決定建立遠東共和國

2020-12-05 騰訊網

1918年初,紅軍粉碎協約國集團第二次進攻後,蘇維埃政權獲得了一個短暫的喘息時機。1920年初,法國、義大利等國被迫解除了對蘇維埃國家的經濟封鎖,允許俄國與盟國、中立國之間在互惠基硼上交換商品。2月初,蘇維埃俄國與愛沙尼亞籤訂了和約。同年3月蘇維埃政府又同拉脫維亞、立陶宛開始了和平談判。蘇維埃俄國的國外環境有所改善。

三年來的國內戰爭已經使俄國經濟瀕臨崩潰,農業總產量大約只有戰前的一半,餘糧的徵集對農民來說,感到是沉重的負擔。大多數工廠停工,鐵路運輸陷於癱瘓,整個工業狀況也面臨嚴重衰竭的境地。恢復經濟的任務開始提上了日程。然而,沒有多久,協約國第三次進攻開始了。

一、粉碎協約國的陰謀

從蘇維埃政權建立的時候起,波蘭就由於領土問題對蘇維埃俄國持敵對態度。1920年4月25日,波軍在畢爾蘇茨基指揮下侵入烏克蘭境內。5月6日,攻陷基輔。6月,弗蘭格爾也在南方發動攻勢。南烏克蘭、頓河、頓巴斯、庫班河一帶受到威,

波蘭入侵後,紅軍組織全面反擊。6月5日布瓊尼的第騎兵軍突破敵人防線,迅速向西推進。6月12日,基輔重獲解放,波軍倉惶退卻,紅軍窮追猛打,直至波蘭與烏克蘭分界的布格河岸。雙方都由於戰爭而十分疲憊,遂於10月12日在裡加籤訂了停戰和預備和約。

蘇維埃俄國同波蘭締結和約以後,便著手對付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最後一個白衛軍集團——弗蘭格爾的武裝叛亂。

這支軍隊裝備精良,隊伍比較精悍,尤其在騎兵方面佔有相當優勢。為了動員去同弗蘭格爾做鬥爭,8000多名共產黨員和2500名共青團員應召走上了前線,開赴南方.伏龍芝被任命為南方戰線總司令。

從9月15日至10月15日整整一個月內,紅軍在南線進行了嚴酷的戰鬥,抗擊企圖佔領頓巴斯、進攻右岸烏克蘭地區的弗蘭格爾白衛軍。10月底,紅軍在北塔夫裡亞地區發動總攻,一舉擊潰了弗蘭格爾的10萬主力軍。在這一戰役中,紅軍第一騎兵集團軍起了巨大的作用。

弗蘭格爾軍隊在受到重創以後,突進黨裡米亞準備固守。這兒可以憑藉強固的防禦工事和有利的地形進行頑抗。11月6日夜,紅軍在敵軍的正面和後方同時發動進攻,至11月17日,紅軍解放了克裡米亞。弗蘭格爾白軍的被消滅,標誌著國內外幾股反革命勢力的主力消滅,國內戰爭時期基本上結束了。

二、遠東共和國的建立

在遠東,高爾察克軍的被殲和當地遊擊運動的開展,1920年春,解放了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和除外貝加爾湖地區以外的大部分遠東地區,迫使美、英法等國從西伯利亞和遠東撤軍。

但是,日本幹涉者仍駐紮在遠東的沿海地區,外貝加爾湖和赤塔地區也殘留著白衛軍。為了避免同日本作戰,俄共(布)中央和蘇維埃政府決定暫不在遠東成立蘇維埃,而建立一個"緩衝國"。

1920年4月6日,在貝加爾地區勞動人民代表大會上,宣布了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人民革命政權——遠東共和國的成立。遠東共和國按其形式來說,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它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並建立了一支人民革命軍,以肅清境內的白衛軍殘餘分子。

由於莫斯科給予援助,遠東共和國的力量開始增強起來,因而使日本人及其被保護者謝米諾夫的地位越來越難支持。1920年7月,按照關於停止外貝加爾湖線軍事行動的協定,日本人同意從外貝加爾省撒兵。

即協定獲得履行。謝米諾夫對日本撤兵抗議無效,然後參加了談判,指望自己被任命為共和國軍隊的總司令。10月下旬,談判終止,這時農民遊擊隊迫使謝米諾夫乘坐飛機逃離赤塔。

謝米諾夫的被驅逐,使赤塔在11月初成為外貝加爾省、阿穆爾省和濱海省聯省的首府。日本人仍然據有濱海省的南部、伯力和黑龍江口、北庫頁島以及堪察加的一部分。

5月11日,日本的大井大將從海參崴發出電報,對成立新政府表示贊同,幷且保證一旦建立穩定的政府,日本軍隊將立即撤退。16日,收到莫斯科外交委員契切林的一份照會,承認新共和國。

三、日美蘇俄的政治博弈

遠東共和國已經組成了一個穩定的政府,於是在1921年的上半年,不僅把反對日本侵略的抗議照會途達東京,而且也途達華盛頓。所提的要求是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應予新政府以正式的承認。

俄羅斯各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但遠東共和國和日本帝國之間的關係卻剛好相反。日本軍事當局雖然表面上承認遠東共和國的合法性,可暗地裡不但繼續維持,而且甚至增強他們在遠東共和國的影響。

他們在西伯利亞境內和境外對遠東共和國大造謠言。他們控制著黑龍江,劫奪俄國船隻。他們阻撓鐵路和電報的暢通,致使瘟疫蔓延和饑荒加劇。他們以莫須有的罪名拘禁俄國人。他們同土匪和反革命集團合作,或者給予他們以援助,幷且在海參崴解除了企圖控制那些反動集團的民兵。

1921年3月21日,日本帝國甚至聲明,廟街和北部庫頁島將被重新佔領,幷且將以民政府來代替軍政府。21日,共和國政府向日本人發出照會,前一個照會要求日本撤兵,停止在西伯利亞的牽涉,幷且給予新政府以真正的承認。

遠東局勢一下變得緊張起來,日本軍事當局的答覆是在西伯利亞增兵一萬人,以及派遣驅逐艦到庫頁島和堪察加。在日本控制的西伯利亞地區還對俄國人進行了人口調查,幷且訂出計劃要把海參崴發展為一個"國際自由港"。

到了1921年,在美國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上,解決日俄在遠東的矛盾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美國國務卿休斯在答覆幣原男爵,說明美國政府決沒有贊同對西伯利亞土地的霸佔以及日本軍隊在那裡的繼續駐守。實際上已經表明美國人並不支持日本繼續插手遠東共和國的事情。

會議結束時休斯表示"希望日本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它已經表明的意圖,即最後結束對西伯利亞的遠徵並把庫頁島歸還給俄國人民"。同時不僅僅是美國人的反對,國內的大多數的日本人也強烈反對繼續進行幹涉。因此,到了1922年夏季,日本宣布將在10月底從大陸上撤退它的軍隊。

四、俄國內戰徹底結束

至此,俄國人民革命軍擊潰了日本幹涉者及其在遠東的幫兇白衛軍,從而完全解放了全部濱海地區。俄國的國內戰爭全部結束。1922年11月14日,遠東共和國重新歸併於俄羅斯聯邦,取消遠東共和國,它的領土劃為普通行政單位。

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在俄國共產黨領導下,蘇維埃國家和人民終於戰勝了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聯合進攻,勝利地保衛住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果。國內戰爭的勝利,使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相關焦點

  • 老照片:鮮為人知的遠東共和國
    遠東共和國是蘇俄政府內戰時期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建立的一個被蘇俄控制的共和國。其領土西自色格楞格及貝加爾湖,東至太平洋岸邊的所有前沙俄土地,包括貝加爾沿岸省、外貝加爾省、阿穆爾省、阿穆爾河沿岸省、濱海省、堪察加省、薩哈林島北部等地,總面積389.45萬平方公裡。
  • 中俄之間的遠東共和國,為啥成立剛兩年多就消失了?原因令人唏噓!
    在東北亞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叫做遠東共和國,這個國家位於我國和俄國以及俄國和日本之間,根據歷史資料記載,1920年4月6日遠東共和國正式成立,這個國家的面積也很大超過了300多萬平方公裡,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個國家成立了兩年之後就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那這個國家又去哪裡了呢?
  • 看到日本人繪製的入侵蘇俄油畫, 想到了日本武裝幹涉蘇俄的那段歷史
    日本軍國主義對俄國遠東地區和當時尚在蘇俄控制之下的我國東北北部早就懷有野心。於是乘蘇聯忙於應付歐洲戰事而無暇東顧之機,以援救捷克 軍隊為藉口,打著美英法日等聯合出兵幹涉的旗號,發動了策劃已久的侵略戰爭。其目的是獨佔蘇遠東地區,製造日本的傀儡政權,以使把蘇遠東地區納入日本的勢力範圍之內。
  • 日本曾佔據蘇聯遠東地區七年,為何又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了?
    作者:呂井旺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侵略成性,它吞併琉球入侵朝鮮,與中俄接連交戰。日本主要的入侵對象雖然是中國,但對俄國遠東也覬覦已久。日本曾耗費9億日元,出動7萬軍隊,趁著蘇俄內戰佔領了遠東,並盤踞了7年之久,最後卻灰溜溜的撤兵回國。為什麼日本會把吃到嘴裡的肥肉吐出來呢?
  • 蘇俄內戰中的遠東共和國背後的支持者是誰?就是日軍!
    同時,基於沙俄先前日俄戰爭戰敗,日本重新控制中東鐵路、庫頁島局部和日本海,蘇俄由於內戰損耗,不敢輕易輕敵。基於對蘇維埃政權保存實力列寧決定對日採取妥協迂迴政策。那麼為了在遠東避免與為數眾多的日軍開戰,成立臨時性「遠東共和國」作為緩衝國就十分必要。1920年外貝加爾地位勞動者代表大會在烏蘭烏德召開 ,正式宣布成立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的遠東共和國。成立「遠東共和國」對於日本來說十分必要。
  • 一戰後,雄心勃勃的日本誓對俄遠東進行軍事佔領,最終為何落敗?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極端熊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
  • 蘇聯初期的西伯利亞共和國是怎麼回事?它為何建立,又因何覆滅?
    他們首先煽動捷克軍團叛亂,英國、法國、日本、美國等多個列強,甚至直接派出了幹涉軍,並登陸遠東符拉迪沃斯託克。他們在西伯利亞地區,建立了多個反對蘇聯的政府和組織,這其中就包括所謂的西伯利亞共和國。事實上,這個西伯利亞共和國,既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他們宣稱的國土面積也並不在其控制範圍內。當時的西伯利亞反蘇團體建立了多個政府,所謂的西伯利亞共和國,只是其中一個罷了。
  • 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幹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
    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了中國東北的利益,大打出手。結果俄國打敗了,不得不讓出巨大的權益給日本。日本也因為這一仗,躋身世界列強的行列。然而短短十來年後,日本和蘇俄又一次爆發了戰爭。這一次是日本武裝幹涉蘇俄革命,結果灰溜溜地被蘇俄趕了出去。
  • 甲午戰爭日本向清政府索賠2.3億白銀,日俄戰爭向俄國要了多少?
    日本積累十年的國力,全都投入到了這場決定國運的戰爭上去了,當然回報也是極為豐厚。這場戰爭背後的經濟帳,也給了我們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日俄戰爭前夕,兩國均經歷了近四十多年的改革,日本從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運動,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之路。日本從甲午戰爭中獲得的賠款除了少部分用於經濟發展外,全都投入到了軍事領域。
  • 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俄羅斯的遠東海洋夢
    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沙俄通過旅順港的便利,很快將俄軍運到了天津。此時俄國鑑於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勢力範圍的大幅擴張,決定將西伯利亞艦隊改名為太平洋第一分艦隊。之前的甲午海戰,日本把皇家的首飾都典當了,拼命湊出一支強大的日本聯合艦隊。到了吸收了清朝大量的戰爭賠款的1904年,日本海軍的實力更上一層樓,已經超過了沙俄太平洋第一分艦隊的實力。沙俄看到了自己在遠東海軍實力與日本逐漸加大的差距,但是卻無可奈何。首先,沙俄的造艦能力不如德國等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歐洲國家,無法短期內造出足夠的軍艦補充太平洋第一分艦隊。
  • 遠東共和國佔蘇聯國土七分之一,為啥沒成為加盟共和國?答案來了
    蘇聯面積最大時候達到了2240萬平方公裡,而遠東共和國國土面積達到了300多萬平方公裡,約佔蘇聯國土面積七分之一。奇怪的是,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卻沒有遠東共和國,這是為什麼呢?在蘇聯歷史上,遠東共和國曾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國土面積也非常大、地位也非常重要。不過,加盟共和國的名單中並沒有遠東共和國,這是為啥呢?
  • 此170多萬土地曾屬中國,建立了一個國家,立國後把日本人都趕走
    蘇維埃奮起反擊,在1919年底1920年初贏得反對帝國主義幹涉和國內戰爭第一階段的勝利。這一個階段的勝利迫使協約國最高委員會會議於1920年初作出解除對蘇俄封鎖並把軍隊撤離西伯利亞的決定,當然國內戰爭還沒有結束。1920年4月波蘭地主武裝闖入烏克蘭,叛亂的匪幫由克裡米亞向北進犯,西部戰線烽火又起。
  • 2034:第三次世界大戰
    到2030年左右,如果中國做到以下三點,地區平衡局面將發生重大變化:1,縮小與美國的軍事差距;2,降低對西方和海外原材料的依賴度;3,組成自己的盟國體系。2034:印度洋-太平洋聯盟對陣歐亞聯盟世事難料,第三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機率當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不會特別離譜。
  • 俄羅斯是怎樣向遠東擴張的?
    公元1632年,他們推進到勒拿河流域,並修建了俄國在遠東的第一座要塞——雅庫茨克城。此時,沙皇決定直接介入東部邊疆的開拓,他在雅庫茨克城設立督軍府,開始有意識地經略遠東。 公元1644年,有個叫波雅爾科夫的人帶領一支132人的探險隊,越過外興安嶺,侵入到了黑龍江流域。
  • 美日俄國別史專題
    1942年初,中、美、英、蘇籤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3.重大戰事: 中途島海戰,美軍由防禦轉入進攻。 1944年6月,美英軍隊諾曼第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 山東青島,作為一戰遠東唯一的戰場,日軍做了什麼讓德國十分憎恨
    20世紀的前50年,註定要成為最令人難忘的半個世紀,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一時期。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管是從規模上,還是從武器裝備上都遜色不少,但依舊成為同盟國與協約國的爭奪地,本次我們所講的是發生在一戰期間在山東青島的「雞貓之鬥」。
  • 北極地區的血腥廝殺——蘇聯為什麼要進攻小國芬蘭
    正在此時,協約國陣營卻發生了裂變,龐大的俄羅斯帝國內部發生了革命,統治俄國300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崩潰了。不久,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蘇維埃,並宣布退出了帝國主義之間互相爭奪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國內很快發生了大規模內戰,白軍勢力在外國幹涉軍的支持下,和紅軍展開了殊死的爭鬥。
  • 1904年,俄國和日本為什麼在中國的領土和領海打得不可開交?
    呂海峰話說,1904年的2月8日,當俄國和日本的談判破裂之後,雙方便開始在中國的領土、領海打得不可開交。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俄國和日本為什麼在中國的領土、領海打得不可開交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 俄土12次戰爭(5):兩大帝國迎來最後一戰,戰後紛紛走向滅亡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10次俄土戰爭,在這一系列戰爭中,俄羅斯(俄羅斯帝國)通過不懈努力,擊敗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獲得了大片疆土。,在德國炮兵的強力支援下,俄國軍隊遭受重創,第三集團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 「波蘭支持日本侵華」?粉碎虛假的網絡謠言,還歷史真相
    和大多數國家一樣,反對日本的侵略行動,但也沒能力和意願對日本施行進一步幹涉。但這才是史實,波蘭從沒有支持日本佔領東三省!波蘭提供電報技術幫助日本侵華先說結論,波蘭需要有一個國家在遠東牽制甚至對抗蘇聯,因此,波蘭願意給這個對象提供電碼破譯技術用來對付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