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作為一戰遠東唯一的戰場,日軍做了什麼讓德國十分憎恨

2020-11-30 騰訊網

20世紀的前50年,註定要成為最令人難忘的半個世紀,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一時期。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管是從規模上,還是從武器裝備上都遜色不少,但依舊成為同盟國與協約國的爭奪地,本次我們所講的是發生在一戰期間在山東青島的「雞貓之鬥」。

作為同盟國的德國,當時佔據著中國山東半島的膠州灣,遠離主戰場的歐洲大陸。而對於日本來說,近水樓臺先得月,雖說當時德國的總體火力大於日本,但就如同日俄戰爭中的俄國來說,遠東地區的局部優勢,遠不如日本手中的牌好。

另一方面,列強在華有諸多利益,此時又被戰爭束縛了雙腳,為了確保自己在遠東的既得利益不受損害,日本成為了遠東地區拉攏的對象,日本可以在遠東地區成為列強權力真空下短暫地自我掌控,於是大戰不可避免……

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立即向日本交割膠州灣,並限8天做出答覆,說白了8天後如果不答應就是宣戰,德國人對日本的好感與熱忱一夜間被懷疑與冷漠所替代。

作戰

對付德國的遠東,日本根本無需像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那樣花很大力氣,因為遠東德國太弱了。

對於德軍來說,留在青島的只有兩艘輕巡洋艦和近乎可以忽略的小炮艇、魚雷艇之類的,陸上兵力也只有700人的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3000多人。

而日軍呢?他們象徵性地派來2000人陸軍,海軍也只有一條戰列艦與驅逐艦配合作戰,日軍甚至在出發前就已經給了德軍士兵準備好了戰俘營。

10月31日,在登陸部隊的協同進攻中,日英聯軍向德國守軍發起了總攻,戰鬥持續了6晝夜。

儘管德皇威廉二世命令青島守軍,堅守「戰至最後一人」,但由於彈藥告罄,德軍殘部還是舉了白旗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遠東的唯一戰役,就此結束。

這是一場幾乎被遺忘的戰鬥,它或許的意義是,作為二戰中一個戰壕裡的的德日兩國,在一戰中也曾經互掐過脖子。

而對華來說,這場戰鬥是發生在自己領土的別人「狗鬥」事件,狗鬥也難免傷及池魚,山東膠州、黃縣、萊州、青島一度成為「狗鬥」的場地,房屋被炸毀、人員傷亡,百姓流離失所,

僅青島就有1500家房屋被毀,財產損失2000萬以上

,它是恥辱,真正的恥辱!

相關焦點

  • 日德戰爭:一戰唯一亞洲戰場,明明德國慘敗,中國卻成最大輸家
    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亞洲爆發的唯一一場戰爭:日德戰爭,戰爭地就是在當時的中立國中國。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門不僅不敢驅趕兩國,還專門為它們劃了一塊「交戰區」。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11月1日,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十多個村民手執利器闖進當地教堂,殺死了兩個德國神父。
  • 這位德國王牌飛行員,紋了一條中國龍,上演了一部傳奇大片
    在晚清時期,沿海許多地區都淪為西方殖民地,山東青島就被德國瓜分為遠東殖民地,而且,日本也早就覬覦山東半島,因此日本和德國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生了直接對決。由於霸佔青島歷史不久,加上德國距離山東太遠,所以在青島的德軍實力很薄弱,加上民團總共才5000人,海軍與日軍相差更大。
  • 日本曾佔據蘇聯遠東地區七年,為何又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了?
    在一戰中,日俄雙方同屬協約國陣營,日本還趁機奪取德國佔領的青島和膠濟鐵路。 十月革命後,蘇俄遭到了協約國的敵視,尤其是蘇俄同德國籤訂了《布列斯特合約》退出大戰,更被協約國視為同德國的勾結。此時得到協約國支持的白俄武裝也向蘇俄發起進攻,最危急的時刻蘇俄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領土。
  • 「最良心」的殖民者,德國人僅用了17年,就奠定了現代化的青島
    懲辦了山東地方官;賠銀20萬兩;膠澳之口南北兩面租與德國99年,並允許德國在青島建立鐵路並擁有在鐵路兩旁30華裡內開礦。從此山東成了德國的勢力範圍。當時日本《外交時報》所稱:華政府於山東一舉一動,皆受德人指使,似滿洲之實權歸俄人掌握。彼山東之實權,亦將歸諸德人矣。
  • 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俄羅斯的遠東海洋夢
    其中,往太平洋沿岸地區擴張是延續先皇的既定政策,南下打通通往印度洋的戰略通道是他的首創,而要實現和鞏固這兩個戰略目標,都以建立強大的海軍作為基礎。沙俄看到了自己在遠東海軍實力與日本逐漸加大的差距,但是卻無可奈何。首先,沙俄的造艦能力不如德國等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歐洲國家,無法短期內造出足夠的軍艦補充太平洋第一分艦隊。其二,在西部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面對德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壓力比較大,俄國必須優先保證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的海軍實力,對新得的旅順港基地的建設都尚未完備。
  • 蘇俄內戰中的遠東共和國背後的支持者是誰?就是日軍!
    日軍是武裝幹預蘇俄革命最大的外部勢力。日本由於恐懼日本國內及朝鮮滿洲殖民地內效仿蘇維埃革命,在蘇維埃政權還未完全鞏固之時出兵霸佔遠東。此時遠東地區英美等軍隊均已相繼撤出,僅剩為數眾多的日軍仍然盤踞。日軍出兵西伯利亞以後, 逐次增兵, 最高時達73000人 。貝加爾湖以東所有村鎮都有日軍。
  • 東方馬其諾:終結日軍的「最後戰場」
    這就是日本侵略者沿中蘇、中蒙邊境線修築的被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要塞群,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不久前,記者走進了要塞群中的虎頭、東寧這兩處要塞。儘管炎炎的烈日已經讓室外的溫度升到了30多攝氏度,但走進要塞,依然寒氣逼人。要塞裡依然保留著當年的兵室、軍官宿舍、發電所、通訊所、浴池、彈藥等設施和物品,不時躍入眼前的殘垣和裸露的鋼筋,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沉痛的歷史。
  • 山東科技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揭牌
    11月24日,山東科技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舉行。山東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尹華,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開發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青島山炮臺教育基地主任、一級調研員劉兆民共同為基地揭牌並致辭。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克周,青島一戰遺址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曉勇代表雙方籤署基地共建合作協議。尹華在致辭中對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給予學校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
  • 1942年印度洋之戰:英國艦船遭日軍大屠殺(圖)
    在隨後數月內,日軍席捲大半個太平洋,並計劃將魔爪伸向資源豐富的南亞。此時,長期控制印度洋的英國遠東艦隊就成了日本擴張的最大阻礙。為了消滅該地區的英國海軍,日本謀劃針對駐紮在南亞的英國艦隊實施「第二個珍珠港」計劃。  戰前態勢  在1942年上半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得順風順水,僅以微小代價拿下美國、英國、荷蘭在亞洲的大片殖民地。
  • 日軍士兵最憎恨的兩位將領,一個發明肉彈戰術,一個被怒罵為鬼畜
    其中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乃木希典,以及參與過侵華戰爭和英帕爾會戰的牟田口廉也就是最為典型的人物,這兩位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角色,讓當時的日軍士兵十分憎恨。乃木希典184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而二戰前曾被日本人譽為「軍神」,不過乃木希典被譽為軍神的原因和他的軍事指揮才能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因為是他自幼就深受武士道精神薰陶,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
  • 「一戰」中的戰勝國中國——被豺虎欺凌的羔羊
    英國公使朱爾典、法國公使康悌、俄國公使克 魯朋斯基對中國政府此時不停支付德國庚子賠款以使德國用此款進行活動不滿,並對袁 世凱政府允許青島德國守軍用中國人修築防禦工事提出抗議。8月8 日,日本通知英國決定對德國宣戰,日本軍艦出現在中國青島海面,並向德國發出最後 通牒——限德國在9月15日以前無條件地把膠州灣租借地交給日本。德國人可不想這 麼便宜日本,德國公使馬爾贊接到日本通牒後與中國政府外交部接洽,表示可將膠州灣 直接歸還給中國,但在強盜日本的反對下,袁世凱政府不敢接受。
  • 二戰歐洲和東亞戰場打的火熱,西亞中東國家都在做些什麼?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82字,閱讀約5分鐘提起二戰歷史,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和遠東戰場的重要戰役上。這些年一直火熱的西亞地區怎麼會沒有存在感?明明戰火已近,為何沒有捲入戰爭?西婭在做什麼?
  • 青島觀象山的歷史記憶:穹臺窺象風雲百年(圖)
    也許您不知道,其實珠峰的海拔也是由此測得,青島的城市坐標也設在山巔,而山下蜿蜒的兩條小路上還有眾多的名人故居。下面,讓我們穿越百年風雲,走進這座氣象萬千的小山。   ■觀象山上的「石頭樓」曾是「遠東三大觀象臺」,青島水族館由其建造   「遠離故土的德國使者,建此高樓於異國海濱;任是風暴洶湧,抑或電閃雷鳴。危急時總會向您通報,遠航的船舶啊,請放心。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從戰爭中看到了火炮的威力,求購於法國。
  • 遠東最大藥店曾淪為日軍飲料廠,如今卻以推銷日用化妝品制霸中國
    為此,原本開放的四個港口城市,只餘下廣州作為唯一合法的外貿口岸。  圖:屈臣氏集團官網,發展裡程碑  於是「澳門藥房」只得來到廣州謀發展,改名「廣州大藥房」。  哪想不過幾年時間,第一次鴉片戰爭便臨近尾聲,香港淪為了英國殖民地。  這個屈臣氏的前身便在那時,又從廣州轉戰香港,名字也由原來的「廣州大藥房」更名「香港大藥房」。
  • 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正面戰場,敵後戰場能堅持下去嗎?
    在關內戰場,日本軍隊要同時應對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軍隊的敵後戰場,兩個戰場在戰略層面上相互配合,使得關內日軍顧此失彼,兵力入不敷出 。東北地區只有敵後遊擊戰爭,日偽軍沒有關內日軍兩線作戰的窘境。
  • 美國修建太平洋堡壘,預防日軍登陸戰
    正當大清朝風雨飄搖的最後幾十年裡,海上鄰國日本卻在暗地裡發奮圖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實力挑戰昔日的大清帝國,甲午海戰中一戰擊敗遠東第一艦隊,至此成為東亞一霸。不過對此感到擔憂的不止大清朝,還有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
  • 唯一一位被厚葬立碑的日軍將領——中村正雄的「軍史錄」
    改進後指揮刀刀身變窄,以精鋼作為原材料,採用的是當時最精良的鍛造工藝,最終成型的指揮刀韌度高,劈殺時可以將力量發揮到極致,後來人們稱其為"東洋刀"。日本軍人的佩刀極其講究,通常是與軍人的地位和家族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