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戰爭︱美國如何通過戰爭成為美洲主宰者

2020-12-05 澎湃新聞

美墨戰爭爆發於1846年,結束於1848年。通過這場戰爭,美國奪取了2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美墨戰爭是美國第一次在外國土地上進行的一場主要戰爭,是美國以武力進行領土擴張的開始,也是以自由立國的美國社會在思想上所遭受的第一次衝擊。

針對戰爭以及領土擴張給美國社會帶來的諸多問題,美國國會內部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辯論的問題多而複雜,辯論不僅僅局限於對美國外交方式和外交目的的探討,還觸及美國社會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奴隸制,辯論雙方既有中央權威的維護者,也有地方利益的關切者,還體現出濃重的黨派色彩,但辯論的核心在於擴張與自由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將通過系列文章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國大陸擴張史上的這場重要戰爭及其對美國內政外交產生的歷史影響。

圖中黃色區域由墨西哥割讓給美國,美國給予1825萬美元的補償,深色區域仍由德克薩斯共和國控制。圖片來自網絡

「天賦使命觀」開啟美國大陸擴張時代

擴張是美國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美利堅民族的擴張意識主要起源於「天賦使命觀」,這種使命觀是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清教徒的宿命論在美國文化中的反映,可以在資本主義新教倫理中找到雛形。新教徒作為上帝的選民,肩負著上帝賦予的傳播基督教文明、徵服野蠻民族和落後文明的神聖使命,這種使命感與徵服洪荒莽野的披荊斬棘精神相結合,成為美國對外擴張永不衰竭的動力。

早在美國獨立之前,美利堅民族就開始向北美大陸西部擴張。獨立戰爭之後,根據1783年的《巴黎和約》,美國擁有了以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區為界的廣袤地區,但這一地區大部分為印第安人所佔據,因此早期美國的擴張運動主要是驅逐東部的印第安人,鞏固美國對北美大陸東部領土的所有權。1803年美國利用歐洲形勢緊張,從法國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真正拉開美國領土擴張序幕。

這之後,美國作為一個共和國迅速成熟起來,美國的大陸擴張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819年兼併佛羅裡達和1823年發表「門羅宣言」。「門羅宣言」體現了美國對拉美政策的三原則,即「美洲體系原則」、「互不幹涉原則」和「不準殖民原則」,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國際外交領域伸張自己的國家利益,也是美國在西半球尋求勢力範圍的開始,對於之後美國在西半球的擴張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美國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

「門羅宣言」發表之後,受國內外環境的制約,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外交一度處於低調狀態,美國對外擴張的步伐也趨於緩慢。但進入1840年代以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出現迅速發展的局面,美國大陸擴張隨之進入高潮時期,主要表現在俄勒岡爭端的和平解決和德克薩斯兼併的最終實現。

懸而未決的德克薩斯問題

曾經一度吸引美國擴張主義者的俄勒岡位於北美大陸的遠西北,東邊以落基山脈為界,西到太平洋,北以北緯54度40分為界,南到北緯42度,包括現在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華州,以及不列顛哥倫比亞和鄰近地區。1819年之前,四個國家宣稱對這一地區擁有領土權,它們分別是:西班牙、俄國、英國和美國。從1820年代開始,俄勒岡地區基本成為英美角逐的地區,但雙方都沒有要求獲得俄勒岡的全部領土。直至1840年代,美國擴張主義者開始鼓吹「全俄勒岡運動」,以便奪取美國農場主急需的土地和通往遠東的踏腳石,而1843年前後美國移民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大規模湧入俄勒岡也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這一運動。然而,俄勒岡爭端從本質上講是政治性的,英美雙方都不希望發生戰爭,最終於1846年6月以北緯49度線為界達成妥協,俄勒岡爭端得到和平解決。

與俄勒岡爭端一樣,德克薩斯問題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但最終卻沒有得到和平解決,反而成為美墨矛盾的焦點。德克薩斯原來是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德克薩斯成為墨西哥科阿韋拉-特哈斯州的一部分,墨西哥政府頒布了慷慨的移民政策,鼓勵移民在德克薩斯定居。與此同時,許多美國人(特別是南方人)對德克薩斯的土地資源和市場前景非常感興趣,也大量湧入德克薩斯。新的美國移民不服從墨西哥的法律和秩序,給墨西哥政府治理當地帶來了困擾。而美國政府還曾兩次試圖購買德克薩斯,引起了墨西哥政府對其北方鄰居的擴張意圖的警惕。

1830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新的移民法,試圖阻止美國人向德克薩斯流動並控制已經在德克薩斯境內定居的美國移民。但這些政策並沒有得到有效實施,美國移民繼續湧入。與此同時,聖·安納(Santa Anna)奪取墨西哥政權,在墨西哥建立了軍事獨裁政權,使得美國移民與墨西哥政府之間的衝突不斷加劇,最終導致1835-1836年的德克薩斯獨立戰爭。戰爭結果是墨西哥軍隊的領導者聖·安納在被俘虜期間,接受了德克薩斯起義軍提出的協議:承認德克薩斯獨立;墨西哥軍隊撤出德克薩斯;宣布格蘭德河作為德克薩斯共和國的西部和南部邊界。但是,聖·安納一被釋放就以這是在他處於監禁的情況下達成的為由,推翻了所有協議。

獨立戰爭期間,儘管美國政府採取了中立行動,既沒有參與密謀這場起義,也沒有在這期間提議兼併德克薩斯,而且直到1837年3月才承認德克薩斯獨立,但德克薩斯獨立戰爭的勝利還是使得兼併問題迅速提到議程上來。德克薩斯公民面對著墨西哥軍隊捲土重來的威脅一致希望被美國兼併以尋求保護,而大部分美國人,特別是西南部的民主黨人也希望美國兼併德克薩斯。1837年8月,德克薩斯提出兼併請求,但卻因與奴隸制問題相連而先後遭到傑克遜總統、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總統的拒絕。之後,出於避免英國幹涉的考慮,約翰·泰勒(John Tyler)總統與國務卿就德克薩斯應該成為聯邦的一部分達成一致意見,並動員德克薩斯於1844年2月第三次提出兼併請求, 4月泰勒籤署了該條約,但在5月參議院會議上被否決。

泰勒的兼併條約被否決之後,德克薩斯問題一度沉寂下來。184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如期舉行,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James Knox Polk)作為民主黨的一匹「黑馬」當選,其競選綱領提出「重新佔領俄勒岡」和「重新兼併德克薩斯」。民主黨所鼓動的擴張情緒決定了德克薩斯兼併實現的必然性。與此同時,即將離任的泰勒總統並未放棄兼併,呼籲國會通過聯合決議這種非正統的程序兼併德克薩斯,還提出德克薩斯作為一個州,而不是一塊領土加入聯邦。對此,美國國會兩院對兼併德克薩斯的聯合決議進行了激烈辯論,最終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於1845年1月25日和2月27日通過,3月1日泰勒總統籤署了兼併德克薩斯的決議。

美國第11任總統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美國擴張主義醞釀的新矛盾

繼泰勒總統之後新上任的波爾克總統在對外政策上是個典型的大陸擴張主義者,在1845年3月的就職演說中,波爾克總統堅決維護美國的權利,聲稱「兼併問題完全是美國和德克薩斯兩國間的事情」。12月29日,在波爾克總統主持下,德克薩斯正式加入聯邦,墨西哥斷絕了與美國的關係。與德克薩斯兼併相連的是邊界問題,德克薩斯和美國都堅持以格蘭德河作為美墨邊界,但墨西哥政府卻不承認。這樣,紐埃西斯河與格蘭德河之間的地區就成為美墨雙方的「爭端地區」。

另外,加利福尼亞問題也是美墨矛盾的集中所在。加利福尼亞優良的港灣和廣闊的土地引起了美國商業集團和農業集團的極大興趣,美國移民大量湧入加利福尼亞。但在墨西哥的統治下,加利福尼亞經濟日益惡化,墨西哥已經無法對加利福尼亞實行有效的控制,從而導致加利福尼亞出現了「權力真空」。美國對加利福尼亞的野心促使墨西哥寄希望於英法的幹預,而這正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

為了獲得加利福尼亞,1845年底波爾克總統首先進行了兩方面的和平努力,一是通過美國在加利福尼亞的秘密代理人,鼓勵加利福尼亞的居民尋求合併於美國;二是派出所謂的和平使團,直接向墨西哥政府提出購買加利福尼亞。前者實際上是鼓動加利福尼亞的分離主義,而後者根本不可能為任何墨西哥政府所接受。

為了完成他的大陸擴張計劃,波爾克總統在公開進行和平外交的同時還在做發動戰爭的準備。早在1845年7月,波爾克就派扎卡裡·泰勒(Zachary Taylor)將軍帶領軍隊進駐德克薩斯,預防墨西哥的入侵。與此同時,波爾克還秘密派遣太平洋中隊的指揮官約翰·斯洛特(John D. Sloat)海軍準將做好準備,在墨西哥進攻德克薩斯的情況下佔領加利福尼亞的重要港口。在和平使團失敗的消息到達華盛頓以後,1846年1月,波克爾命令泰勒佔領格蘭德河東岸。到3月份的時候,泰勒已經在格蘭德河的北岸建立了總部,正對著墨西哥的馬塔羅斯村莊。4月11日,墨西哥軍隊到達馬塔羅斯,命令泰勒軍隊後撤,遭到泰勒拒絕。到4月底的時候,格蘭德河沿岸的危機不斷加劇,隨時都有爆發衝突的可能。

對抗爆發,美墨開戰

1846年4月24日,波爾克總統長期期盼的對抗終於發生了,墨西哥士兵襲擊了格蘭德河以北的美國騎兵中的一支分遣隊,其中七名美國人被殺死,其餘的被俘虜。在格蘭德河流血衝突的消息到達華盛頓之前,波爾克已經召開過內閣會議,準備向國會提交宣戰的請求,只不過計劃將墨西哥政府拖欠美國公民損失賠償費和拒絕接待美國和平使團作為宣戰的主要依據。格蘭德河流血衝突的發生給波爾克總統的宣戰請求提供了有力根據,5月9日,波爾克一接到這則消息就開始起草戰爭宣言。在宣言裡,波爾克聲稱「在美國土地上流淌著的美國人的鮮血足以確保國會立即無條件地宣布與墨西哥開戰」。5月1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向墨西哥的宣戰。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國宣戰。

戰爭進行了一年半多的時間,雙方傷亡都比較大。1848年1月2日,新成立的墨西哥政府開始與美國談判。2月2日,美墨雙方在墨西哥城郊籤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墨西哥承認格蘭德河作為德克薩斯的南部邊界,將包括加利福尼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新墨西哥以及兩地之間的大片土地讓渡給美國。作為補償,美國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放棄墨西哥拖欠美國公民的325萬美元損失賠償金。3月10日,美國參議院批准了該條約。5月30日,美墨雙方交換了批准書。7月4日,波爾克總統發表文告,宣告該條約正式生效。

波爾克總統領土擴張示意圖,來自網絡

在美國軍事史上,美墨戰爭是與眾多「第一」聯繫在一起的。它是有史以來美國在外國土地上進行的第一場戰爭;是美國西點軍校的軍官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第一場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宣布戒嚴令的第一場戰爭;是有戰地記者出現的第一場戰爭;對於後來參加內戰的官兵來說,正是通過這場戰爭他們獲得了第一手的重要戰鬥經驗。通過美墨戰爭,美國獲得了西南部廣闊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發展。

但如果透過這些歷史表象,深入剖析這場發生在美國早期歷史上的戰爭,就會發現美墨戰爭對於美國的意義因其在內政外交層面產生的影響而得以延伸。這場戰爭在美國社會內部引發大辯論,美國北部和輝格黨基本上反對這場戰爭,而南部和民主黨則贊成這場戰爭,辯論既涉及美國國內政治權力運作與奴隸制擴展問題,也涉及美國外交基本目標的確立與實現等問題,不僅改變了美國的政治議程,也對隨後美國外交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1812年英美戰爭,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連首都都丟了的戰爭!
    1812年英美戰爭,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連首都都丟了的戰爭!美國在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獲勝。既然美國是通過打敗英國,推翻它的殖民統治而獲得獨立的,那麼兩國的恩怨就自然不會因為一場戰爭而了結。第一次獨立戰爭之後,美英兩國籤訂了《巴黎條約》,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是美國的領土,但美國並不滿足,而是想要藉助戰爭的勝利繼續擴張領土,這就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英國並不想看到美國實力壯大起來。所以,英國對於美國仍然採取在各方面打壓的態度。
  • 美國歷史十大燒錢戰爭公布 二戰位居第一
    在美國歷史上,很多早期戰爭都以奪取土地而終結。美國在19世紀40年代的美墨戰爭中,奪取了如今美國西南部的大部分土地。同樣,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中,美國奪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的控制權。二戰之前的所有衝突中,幾乎所有的美國防預算都花在了直接衝突上,也就是戰爭開銷。例如,美國花了1899年GDP的1.1%來打美西戰爭,總國防開銷僅佔GDP的1.5%。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在這244年間美國先後經歷過獨立戰爭、謝司起義、美墨戰爭、第二次美英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美菲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格瑞那達戰爭、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索馬利亞內戰、波士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以及敘利亞戰爭等200餘場戰爭。美國建國至今的244年間只有18年沒打仗。
  • 抗日戰爭研究︱戰爭末期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如何判斷國際關係
    重光葵陸軍和政府內部在1944年下半年就「容共」問題進行的討論,與戰爭末期的國共關係、日本對蘇關係密切相關。那麼,重光葵在思考該問題時,是如何觀察和判斷當時的國際關係的?該問題與在中國當地駐軍進行的針對共產主義的宣傳又存在怎樣的關係?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考察。
  • 歐陸戰爭4:美洲1775,勢力最小的國家-薩克森
    1775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在歐陸戰爭4的美洲1775徵服地圖中,英國和美國是美洲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英美也是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參與者。除了這兩個大國外,還有土著印第安人,俄國、法國等侵略者。在這個美洲大陸地圖上,有一個勢力最為薄弱的外來者,它就是薩克森。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5。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應更加重視中美博弈走向的複合性和複雜性。
  • 皇室遠徵 戰爭與文明美洲虎部隊突襲
    文明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正在開展「星之守護者——皇室遠徵」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內容豐富,獎品多樣,是一次非常划算的活動,各種稀缺資源領到手軟,還有美洲虎部隊可以用於免費招募。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本期更新的精彩內容。
  • 世界上最穩定的大洲,從出現到現在幾乎沒有戰爭,而且非常富有
    至於美洲和大洋洲可以說一直到航海大發現之後才開始進入現代世界的。之前的文明和世界沒有任何關聯。不過各個大洲的狀況也都不一樣,甚至都有紛爭。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大洲,不過這個主題是不包括南極洲的,因為南極洲是沒有常住居民的。首先看一下各大洲的狀況。首先亞洲、非洲、歐洲這三個大洲就排除的。因為這三個大洲都有很古老的文明,都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
  • 美空軍退役中校:戰爭是美國新常態的七個原因
    與過去的公民軍人不同,美國新僱傭兵時代的機動戰士公司——哈裡伯頓公司(僅在伊拉克戰爭就有400億美元的合同)、戴恩公司(獲得41億美元訓練15萬名伊拉克警察)以及黑水公司(在伊拉克獲得13億美元,並引發大量爭議)——沒有裁軍的動力。和大多數企業一樣,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是基於通過增長實現利潤,當戰爭和準備展開更多戰爭是華盛頓青睞的選項時,它們就能夠實現最為迅速的增長。
  • 邊界線上,美國對加拿大敞開懷抱,對墨西哥則嚴防死守,為何?
    從1990年代開始,美國開始加強對美墨邊境的管控,首先在陸地邊境上設置了車輛也難以穿越的鐵絲網柵欄,有的地方還築起了高三米以上的隔離牆,還配備有專門的無人機和固定式紅外相機在邊界線附近晝夜「巡視」,在邊界線的地下安裝探測裝置,防止非法移民通過挖地道的方式偷渡到美國,在邊境的沿海地區,美國還配備有專門的巡邏船進行巡邏。
  • 美越戰爭,美國遠強於越南,為何美國最後還是敗了
    一般越南戰爭主要講的是南越和北越之間的戰爭,但是由於美國人的加入使得這場戰爭並不僅僅是內戰的那麼簡單的,這裡成了大國的政治,軍事博弈的地方,只不過唯一出兵的大國只有美國而已,所以這場戰爭更多的是被看作的是社會主義陣營北越和美國之間的戰爭。
  • 俄羅斯遠東地區為何沒有爆發獨立戰爭?
    這些強大的殖民帝國都曾擁有極其遼闊的疆域,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幾乎都被打回了原型,曾經的輝煌也已成為過眼雲煙。比如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開始航海以及對外殖民的國家。兩國鼎盛時期,一度瓜分了美洲,甚至還妄想過中分世界。但隨著英法等國的崛起,西葡的的國勢便江河日下,最終到了1810年,西葡的美洲殖民地爆發了波瀾壯闊的獨立戰爭。
  • 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10萬人幫美國打英國
    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到1783年爆發的局部國際性戰爭。經過8年奮戰,美國擺脫英國統治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並利用200多年的時間,快速成為全球實力第一的超級大國。時至今日,美國的發展歷程都是很多世界歷史專家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 阿根廷骯髒戰爭中的美國身影
    美國國家安全學說開始鼓勵拉丁美洲軍隊通過平叛運動來消除反動苗頭和社會主義崇拜。從本質上講,美國所看到的共產主義統治威脅實際上是各種各樣的群眾運動的集合,包括多數根據社會問題而非階級動機發起的教會團體、學生、婦女等的人權鬥爭。很快,美國與同樣意識到本國社會階級衝突日益增加的阿根廷保守派軍隊結盟。
  • 《史詩級戰爭模擬器》體驗:相當不錯的戰爭模擬器
    本文由 唯筆淡墨   《史詩級戰爭模擬器》,這是一款還是相當不錯的模擬器,操作也是很簡單的,你只需要打開遊戲然後選擇陣營、兵種和數量然後選擇地圖開戰就行,你不僅僅可以當上帝觀察他們打架,還可以點擊任意一個單位的任意小兵來操控他親身體會戰場。
  • 納粹戰爭很恐怖,為了成為世界主宰者,不惜代價研究不死士兵
    電影開始,飛機上各連隊的士兵們互相調侃打趣和許多經典戰爭電影中的橋段有著相同的風格,就在這種鬆弛狀態不久,影片將觀眾帶入一種持續的高壓狀態。飛機的墜毀以及一些意外死亡,電影的路數基本確定,到最後人數被削減,留下的都是精英搭檔,一起深入敵後,展開任務。
  • 《超越戰爭論》發布:數學原理解讀戰爭理論
    原標題:《超越戰爭論》發布:數學原理解讀戰爭理論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東方出版社特推出《超越戰爭論——戰爭與和平的數學原理》一書。該書通過全新的科學工具,將戰爭謎底展現在世人面前。
  • ...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不停搖晃的鐘擺
    與知道故事如何結局的歷史學家不同,政治學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有利條件,他們唯一的指南就是邏輯規則,也就是對人類行為進行長期觀察後發現的模式和規律。政治學家正是利用這些邏輯規則來幫助政治家預見具體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趨勢涉及戰爭的可能性,無論這樣的前景在某個特定時間點上看起來有多麼「不大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大國戰爭再次爆發純屬天方夜譚,而且中美兩國的政府和軍隊高官也持有這種觀點。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中東戰場驚現一支敢死隊,子彈都無法打傷成為了「不死人」,而且這支神秘的部隊還可以360度無死角監控戰場,通過雷射瞄準器能夠做到300米內彈無虛發,這支部隊是由以色列DOGO戰場機器人所組成的,這些機器人神槍手滲透到戰場上,將發揮出巨大作用。據稱,機器人應用化研究缺乏的美國目前就此事正與以色列接觸。
  • 美國南北戰爭,南軍本來佔儘先機連打勝仗,為何最終敗給北軍
    美國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以後第一次超大規模的戰爭。美國南北兩方,共有超過300萬人投入戰爭,雙方死傷總人數也遠超百萬。然而在這場戰爭中,擁有精銳部隊的南方軍隊,卻在初期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突然崩潰,最終由林肯統領的北方政府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