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骯髒戰爭中的美國身影

2020-12-06 澎湃新聞

古巴革命後,美國與共產主義思想之間的政治衝突加劇。為了防止馬克思主義革命從古巴蔓延到拉丁美洲其他地區,美國很快與拉丁美洲武裝部隊結成同盟。在阿根廷,美國國家安全學說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1976年至1983年的軍事鎮壓。軍事政權針對潛在的、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的左派「顛覆分子」進行了有組織的追捕行動。本文以「禿鷹行動」為重點,旨在分析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阿根廷軍事政權的歷史背景和運作特點,從而探討美國政府參與製造和影響阿根廷「骯髒戰爭」的程度。

阿根廷國內和國際緊張局勢

要了解阿根廷骯髒戰爭的發生原因,有必要對導致軍事政府上臺的國內和國際因素進行初步探索與討論。

阿根廷軍政府獨裁者首先,政變的產生一部分是由於歐洲殖民化遺留的社會問題和當局在獨立後採取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導致階級間不平等和社會衝突的加深。因為殖民莊園制度(Hacienda)的存在,阿根廷的精英階層一直以來獨享土地所有權,無地農民(peasant)和農村工人(rural worker)則處於社會底層。社會精英階層與社會底層的貧富差距巨大。獨立後的阿根廷社會並未能擺脫歷史遺留的社會權力結構,階級不平等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阿根廷社會。直至二十世紀前中期,阿根廷當局採取的多種經濟戰略導致精英階層與普通百姓之間的利益衝突加劇。十九世紀末,阿根廷經濟致力於進出口模式——向發達國家出口自然資源和農產品,再用出口收入向歐洲北美發達國家購買製成品,在這種模式下,農村土地所有者成為受益最大的階層;同時,出口規模的擴大使勞動力首先進入城市從事運輸、農產品加工和服務業,來自農村的新移民成為最初的城市工人階層。單一進出口經濟的最大弊端在於阿根廷過分依賴發達經濟體,世界市場上自然資源和農產品價格的波動能夠直接造成阿根廷國內經濟動蕩。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阿根廷為了擺脫單一的進出口經濟模式和對發達國家的經濟依賴,開始大規模推行工業化。以工業化代替進口,就是要通過增加國際貿易壁壘來支持民族工業,並在政府採購和日常採購中優先考慮本地生產者。毫無疑問,這項政策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相當數量的城市就業機會,城市的工人階級迅速增長。此外,技術的進步將人從傳統產業中解放出來,農業只需要更少的人力就能實現更高的產能,使得農村過剩的勞動力更大規模地遷移至城市尋找就業崗位。然而,工業化代替進口在創造短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首先,工業生產並沒能擴展到消費品以外的其他行業;其次,產品的消費者主要來自阿根廷本國,由於國內市場消費能力有限,該政策實行後期經濟增長疲軟、就業增長緩慢;再者,農村人口持續地往城市地區大規模遷移,不斷壯大的城市工人群體給本就有限的就業市場增加了更大壓力,進而引發了城市工人階層的高失業率。那些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來到城市尋找工作的人民繼續生活在貧困之中。面對城市新興工人階級的貧困處境,工人、學生和人權活動家開始關注社會問題,他們動員社會私有財產的重新分配和城市工人與農民的政治平等運動。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因此感到自己一直以來享有的政治經濟特權受到威脅,迫切需要「重組」社會並消除社會動亂的可能性。對於精英階層來說,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依靠軍事力量消滅平民中所有潛在的叛亂分子。國際壓力主要來自美國的反共意識形態。1947年,在冷戰開始之初,美國和拉美18國籤署了《裡約公約》,以確保各方免受蘇聯共產主義的入侵。古巴革命後,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進行了一系列激進的鬥爭,要求新的權利和社會正義,美國戰略隨之發生了變化,從被動抵禦轉而有組織地打擊「帶有蘇聯、古巴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色彩」的社會活動。美國國家安全學說開始鼓勵拉丁美洲軍隊通過平叛運動來消除反動苗頭和社會主義崇拜。從本質上講,美國所看到的共產主義統治威脅實際上是各種各樣的群眾運動的集合,包括多數根據社會問題而非階級動機發起的教會團體、學生、婦女等的人權鬥爭。很快,美國與同樣意識到本國社會階級衝突日益增加的阿根廷保守派軍隊結盟。在反共產主義聯盟框架之下,阿根廷軍官利用美國的支持來對抗國內所謂「共產主義敵人」,即實行威權專制和壓制政權,同時以極端方法消滅所有威脅老派殖民精英階層利益的對手。

禿鷹行動

阿根廷骯髒戰爭最臭名昭著的是平民的被迫失蹤和其所受的酷刑。在軍政府犯下的一系列反人權罪行背後,「禿鷹行動」在提供軍事情報服務和必要培訓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禿鷹行動」最初是由六個拉美國家(包括智利和阿根廷)制定的,目的是鎮壓、綁架、轉移、折磨和消滅被視為政府反對派的平民。它主要針對被視為「反動分子」的政治流亡者,但後來將目標範圍擴大到國內「叛亂分子」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人員。

禿鷹行動是一個高度有組織和裝備精良的政治情報網絡。從行動的運作程序來看,禿鷹行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有針對性的持不同政見者進行監督和信息交流。在第二階段,各國之間進行秘密的跨國行動,以永久拘留和消滅政治流亡者。第三階段包括在全球範圍內活動的殺手特別小組,以消除可能改變主流意識形態並反對軍事政權的顛覆分子。為了執行如此複雜的計劃,先進的通信網絡至關重要。充分的證據表明,美國參與了禿鷹系統的建立和運作。有學者指出,美國情報部隊應要求在「禿鷹行動」中設立通信渠道,從而建立有效覆蓋地區和國家範圍的軍事指揮與控制系統。在一條被公開的1978年電報中,一位巴拉圭武裝部隊將軍報告稱:美國在巴拿馬運河區建立了秘密電訊設施,以提供禿鷹情報服務。早些時候,也有其他通訊站被設置在運河區,並且積極參與了情報活動,有效促進了跨國情報交流與合作。

標語「失蹤的孩子」。懷孕的被捕政治犯,她們的孩子會被奪走,送給政治上可靠的人。根據智利國家真相與補償委員的案例記錄,智利青年豪爾赫·伊薩克·富恩特斯·阿拉爾孔的被拘押事件有力證明了禿鷹行動是南北美洲國家間的合作行動。豪爾赫·富恩特斯與智利及阿根廷革命團體保持著密切聯繫,在阿根廷烏拉圭邊境,該青年被阿根廷情報局、美國駐阿根廷大使館特工和巴拉圭警察共同抓獲。後來,他被轉移到智利聖地牙哥的一個拘留所,在那兒遭受到酷刑折磨。除電信技術外,禿鷹計劃成員國還使用了計算機資料庫,該資料庫包含成千上萬涉嫌反叛的人員,並以各種形式集合了有關他們的信息。這項艱巨的任務直接指向美國——當時唯一擁有相應技術實力的國家。

另一個史實也證實美國參與了「禿鷹行動」和「骯髒戰爭」,即位於拉丁美洲的美國陸軍學校(School of Americas/SOA)的存在及作用。不少拉丁美洲軍官,包括阿根廷骯髒戰爭時期的軍事將領都在美洲學校(SOA)接受了培訓。SOA在建立官員之間的反共網絡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接受過SOA培訓的軍官在培訓期間建立了人脈關係,並發展了跨國平叛運動網絡。其次,SOA在軍官進行了情報技術方面的培訓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心理戰、反遊擊戰略和其他「特殊戰爭」技術方面(包括對被拘留者的酷刑),SOA對拉美武裝部隊進行了培訓。在解密的美國軍方和中央情報局培訓手冊中,證據表明「美國教官給拉美軍官教授了以下方法:例如使用電擊,藥物和催眠來誘發被拘捕者心理退縮,同時使用感覺剝奪(Sense deprivation)等問訊手段打擊囚犯的抵抗,甚至通過威脅暗殺囚犯家庭成員來破壞囚犯的心理防線」。

其他表明美國政府在禿鷹行動中的幕後作用的證據來自最近解密的電報和文件。有學者指出,在禿鷹計劃成員國內部,該行動被列為絕高機密,並非所有政府官員都知情。但是,各種文件表明,美國在七八十年代已清楚地了解到「禿鷹行動」,甚至是一些機密處決,這也證明了美國對這項運動的深入參與。

2002年,美國國務院解密的1976年由基辛格發回的有線電報證實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禿鷹行動軍官會議:

「兩年多以前,除巴西外,所有南錐體國家的安全官員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面,據報已正式安排會面,以便利信息交流和安全官員在政府業務方面的往來。」

在電報的早期版本中,基辛格的評論也充分證明他對禿鷹行動的了解:

「一個可靠的巴西消息來源描述了巴西與阿根廷的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兩國將追蹤並消除了企圖逃離阿根廷前往巴西的『恐怖分子』。據報導,巴西和阿根廷軍事單位在必要時,會在彼此的邊界內聯合行動。」

儘管基辛格在電報中忽略了「禿鷹行動」的暴力性和法外性,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另一份報告從側面證實美國政府已獲悉這一所謂的「反叛亂」運動的極端方面:

「據報導,智利、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安全官員正在擴大其『反叛亂』活動的合作,以暗殺在歐洲流亡的頂級『國家恐怖分子』(此處指被美國及拉美軍事政府認定為受蘇聯古巴共產主義啟發的反對分子)……智利,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安全部門目前計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訓練一支針對西歐的反恐小組。小組的具體計劃和目標政府為高度機密,將由部分領導人下達。」

從報告中可以注意到美國情報人員記錄了禿鷹行動的第三階段——全球暗殺計劃。該計劃本應是最高機密,美國對此知情進一步暗示了美國對禿鷹行動的了解。同時,報告完全略過了阿根廷平叛運動野蠻、暴力的性質,這也暗示了美國對「骯髒戰爭」戰術的認識與默示批准。

討論與結語

拉丁美洲的政治暴力是歐洲對該地區暴力殘酷徵服的歷史遺產之一。在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政治和經濟關係是基於權力而不是法律。這些關係在今天仍然存在,在某些國家,它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牢固。在20世紀中葉,阿根廷的權力即將從傳統精英轉移到左派的先進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部門,這是阿根廷傳統殖民權力精英和美國政治領導人無法接受的。在右翼精英們的支持下,美國政府與阿根廷軍政府合作,劃定了「內部敵人」。事實上,在阿根廷,早在1976年殘酷的軍事政變之前,庇隆政府就組織了阿根廷反共產主義聯盟(AAA),以剷除蒙特內羅斯遊擊隊員和其他殺害了站在庇隆一邊的警察、軍事人員和工業家的左派人士。鑑於阿根廷傳統政治精英迫切希望保留寡頭社會權力結構的意願,阿根廷高層官員比美國更迫切地想要處理掉政治威脅。因此,在這場骯髒戰爭中大多數受害者既不是對美國的威脅,也不是共產黨組織的成員,而是在政治上反對保守精英階層的人員,或在未經高層允許影響動員無黨派人士的積極分子。正如布宜諾斯艾利斯州長在他的講話中所展示的那樣,阿根廷軍事政府對「內部敵人」的定義很寬泛:

「首先,我們殺死所有顛覆者,然後我們將殺死他們的合作者,然後……他們的同情者,然後……那些無動於衷的人; 最後,我們將殺死膽小什麼都不敢做的人。」

最終,禿鷹行動在美國的「反共」政治利益的驅使下,從由阿根廷軍事高層領導的政治暴力發展成為區域性的政治運動。從統治阿根廷軍隊的立場來看,他們有意錯誤地將國內社會衝突定義為「共產主義陰謀」,將自己置於「全球聖戰」(此處指美蘇冷戰)的最前沿,試圖對威脅國內傳統權力結構的社會活動積極分子的酷刑進行人權合法化。而且,軍政府聲稱顛覆分子會滋生顛覆分子。 為了拯救顛覆者的孩子並淨化他們,有必要將他們安置在「好」家庭中,並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

在這場非常規的骯髒戰爭中,阿根廷的國家恐怖主義被用作恐嚇和控制民眾的機制。正如活躍於美國學界的阿根廷學者費德裡科·芬切爾斯泰因在他的《骯髒戰爭的思想起源》中所回顧的那樣,在軍事統治下,即使一個五歲的孩子也認識魏地拉將軍,哪怕他們不了解維德拉將軍在這個國家中的角色。此外,不少人迴避談論政治,因為他們認為提及軍政府太危險了。在這種環境下,人們擔心並且不信任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例如敲門、鄰居來訪或打錯的電話。從這個角度來看,阿根廷的國家恐怖主義已經有效地對人民進行了恐怖襲擊,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恐懼很可能使他們無法參與挑戰傳統統治精英地位的反對活動。

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在獲得美國支持進行秘密戰爭的同時,也積極向其他拉美國家出口國家恐怖鎮壓手段。1980年7月,阿根廷海軍捲入玻利維亞政變,推翻臨時總統並阻止「南美古巴」的崛起。除了在南錐角地區造成的緊張局勢之外,阿根廷還與玻利維亞軍隊就非法跨國運輸網絡(主要為古柯鹼販運)合作。阿根廷將軍卡洛斯·吉列爾莫·蘇亞雷斯·梅森(Carlos Guillermo Suárez Mason)也是毒品事務的合伙人,領導著阿根廷軍事和邊緣軍事組織內部的網絡,該網絡成功地開展了反共行動和毒品交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中美洲,阿根廷也參與其中政局。一方面,阿根廷軍隊與美國進行了協調,將資金和武器轉移到中美洲。另一方面,阿根廷顧問對中美洲軍官進行了心理戰役(PSYWAR)的培訓,希望能夠在中美洲實施類似的國家恐怖主義骯髒戰爭。此外,阿根廷還與邊緣軍事部隊合作。在上世紀80年代的宏都拉斯,阿根廷訓練了秘密的邊緣軍事組織,該組織人員被指與宏都拉斯數百人的被迫失蹤有直接關係。考慮到阿根廷在這場區域性政治戰略中積極的擴張活動,阿根廷軍事政府領導人似乎很少或根本不需要美國的鼓勵來參加「冷戰」。阿根廷領導人,特別是那些專制獨裁或法西斯主義的領導人,在反共或「平叛」戰爭中成了積極的計劃者和實踐者。也就是說,在阿根廷,通過政變奪取政權的軍事領導人有足夠的動機開始反叛運動,而美國對「禿鷹行動」提供的先進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促進了國家恐怖主義運動的成熟與專業化。隨著在阿根廷國內的成功實踐,國家恐怖主義作戰策略日趨成熟,阿根廷軍事領導人出於經濟或政治利益的考慮,主動將注意力從「外部叛亂分子」轉移到了國外。總體而言,阿根廷建立軍事政權的客觀條件已經存在,美國的反共政治形態的目標人群恰好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年代的阿根廷軍政府的打擊對象重合,軍政府鎮壓政治反對派的動機使他們與美國站在了統一戰線。

參考文獻

1.Armony, Ariel C. 「Producing and Exporting State Terror: The Case of Argentina.」When States Kill, edited by Cecilia Menjívar and Néstor Rodríguez,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2005, pp. 305–332.JSTOR, www.jstor.org/stable/10.7560/706477.16.

2.Chasteen, John C.Born in Blood & Fire: A Concise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2016.

3.Finchelstein, Federico.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Dirty War: Fascism, Popu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Twentieth Century Argentina. 2014.

4.McSherry, J Patrice [a].Predatory States: Operation Condor and Covert War in Latin America.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5.

5.Mcsherry, J. Patrice [b]. 「Operation Condor as a Hemispheric 『Counterterror』 Organization.」When States Kill, edited by Cecilia Menjívar and Néstor Rodríguez,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2005, pp. 28–56.JSTOR, www.jstor.org/stable/10.7560/706477.6.

6.Menjívar, Cecilia, and Néstor Rodríguez. 「State Terror in the U.S.–Latin American Interstate Regime.」When States Kill, edited by Cecilia Menjívar and Néstor Rodríguez,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2005, pp. 3–27.JSTOR, www.jstor.org/stable/10.7560/706477.5.

7.O』Donnell, Margarita K. 「New Dirty War Judgements in Argentina: National Courts and Domestic Prosecu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Violations.」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Vvol.84, No.1 (2009): 333-374.

8.Penchaszadeh, Victor B.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in Restoring Genetic Identity After Forced Disappearance and Suppression of Identity in Argentina."Journal of Community Genetics. 6.3 (2015): 207-213.

9.Skidmore, Thomas E, Peter H. Smith, and James N. Green.Modern Latin America. 2014.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馬島戰爭讓阿根廷的軍人政治走到盡頭
    馬島戰爭,這場決定福克蘭群島主權歸屬問題的傳奇戰爭,總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福克蘭戰爭中,被俘虜的阿根廷現役軍人總數剛好超過12700 人。但是有655 人再也沒能回家,這就是那些陣亡的阿根廷將士。他們來自不同的部隊,具體情況可參見下文列表:士官等人,包括所有非現役職業軍人。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上喪生的2 名民間人士,則被歸入「商船隊等」。
  • 骯髒的三十年代:沙塵暴中的美國人
    沙塵暴讓人們如同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土地荒蕪,莊稼歉收,親人死於塵肺疾病……歷史學家走過那片滿目瘡痍的大地時,感嘆這是美國最嚴重的、持續時間最久的環境災難。譯文紀實新書《骯髒的三十年代:沙塵暴中的美國人》講述了這一段歷史,作者通過十幾個家庭及其所在社區和地區的興衰,揭開了塵封往事,展現了骯髒的三十年代的悲慘景象。
  • 精彩縮微模型:再現「馬島戰爭」阿根廷攻擊機發射飛魚飛彈瞬間
    這個精彩的縮微模型再現了1982年5月4日,阿根廷海軍「超軍旗」輕型攻擊機向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HMS Sheffield)發射「飛魚」反艦飛彈的精彩瞬間。這是「馬島戰爭」中最驚心動魄的瞬間,這場戰爭始於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入侵並佔領了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第二天阿根廷軍隊又佔領了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試圖建立其一直宣稱的對這些島嶼擁有的主權。
  • 英國與阿根廷為什麼爆發馬島戰爭?與南極洲有關,看地圖一目了然
    這個理由決定英國不可能放棄福克蘭群島,即使與阿根廷開戰。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爆發了著名的馬島戰爭,英國大獲全勝,繼續控制福克蘭群島。什麼原因呢?很簡單,在英國看來,福克蘭群島距離南極洲相對比較近。 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陸地,其實就是阿根廷與智利共有的火地島,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火地島距離南極洲的南極半島,約800公裡。
  • 美國拍刺殺金正恩電影 被朝鮮評骯髒且受詛咒(圖)
    美國拍刺殺金正恩電影 被朝鮮評骯髒且受詛咒(圖) 2014-06-24 10:51:51它講述的是兩位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得到了採訪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機會,正當他們準備前往朝鮮首都平壤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卻徵集他們倆去刺殺金正恩。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金正恩」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個充滿怪癖的角色,比如,他總是全副武裝,並且堅持認為自己既不大便也不小便,而且能和海豚對話。  預告片公布之時,朝鮮官方媒體便稱這部影片「骯髒且受到詛咒」。
  • 阿根廷是西班牙語國家,為什麼60%的人口卻是義大利裔?
    加上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自由思想和北美獨立戰爭的影響,南美趁機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1810年,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拉開了拉普拉塔反抗壓迫的序幕。1816年,拉普拉塔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並把國名改成了阿根廷,以西班牙語為母語。
  • 馬島戰爭,阿根廷飛魚反艦飛彈為何成為英軍心中抹不去的痛?
    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獨自對抗北約的軍事強國英國,軍事實力差距懸殊,阿根廷最終失去馬島主權也在意料之內。但是,阿根廷的一些驕傲的戰績為其挽回一些顏面,特別是飛魚反艦飛彈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一次,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在執行任務中作為雷達哨戒艦,部署在英國特遣艦隊的先頭,該艦的艦載雷達完全沒有偵測到來襲的飛魚飛彈,直到遭到襲擊時,艦上官兵也沒有反應過來是什麼東西襲擊了他們。
  • 馬拉度納的阿根廷,凋謝的玫瑰、折翼的鷹
    一來是「領土」被他國佔領;二來是時任阿根廷總統的加爾鐵裡是政變軍人,比較強橫;三來加爾鐵裡認為美國人會支持他;最後英國首相是個54歲的阿姨,看著比較好欺負。但是剛才說的阿根廷離福克蘭群島只有500公裡,也就是上海到南京一個往返的距離,高鐵也就是5個小時的事。上海到北京才1000公裡,英國距離福克蘭群島13000公裡!調兵、增兵、給養調動簡直難上青天。信心十足的阿根廷人準備以逸待勞的迎頭痛擊英國人。十個星期後的6月14日,戰爭結束。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本事無底洞,為何美國卻越打越有錢?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依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賺了不少,美國 一躍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曾經一個英國的殖民地,能夠「翻身農奴把歌唱」,不僅拜託了英國的掌控
  • 馬島戰爭——二戰後英國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一方面,英國已經在該島苦心經營了150餘年,有了一定的文化和政治基礎;而阿根廷一直沒有忘記將其置於自身版圖之中,難以調和的矛盾,最終爆發了這場激烈的世紀大戰,史稱"馬島戰爭"。 戰爭開始前,英阿兩國已經因為強烈的國內矛盾而喘不上氣來:雖然在二戰後成為戰勝國,但大量的戰爭支出使得英國財政出現了大量問題,再加上之前統治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的經濟從1940年代末就持續低迷。 阿根廷方面,50年代因為農業和畜牧業大規模發展,經濟狀況有了巨大的改善,一舉躍升到發達國家的行列。
  • 伊拉克戰爭真相水落石出!49國被當槍使,向美國索賠2000億
    近段時間,美國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其國內動蕩不安,甚至曝出伊拉克戰爭的真正內幕,美國2003年打著伊拉克秘密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旗號,聯合大量盟友,對伊拉克悍然發動全面戰爭,替天行道,將薩達姆推翻,如今美國終於承認,當年其實清楚的知道,伊拉克並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場戰爭,純粹是美國為自己的利益動武。
  • 馬拉度納和阿根廷經濟:榮耀和深淵
    1981~1984年:西班牙世界盃的折翼天使1981年6月,馬拉度納從阿根廷青年人轉會博卡青年,巨星之路越發光明。他在40場比賽中打進28球,並隨球隊獲得阿根廷甲級聯賽冠軍。就在這一年11月,擔任軍人執政委員會主席和陸軍總司令的加爾鐵裡成為總統,繼續實行殘酷的獨裁政策,禁止罷工和抗議,經濟上支持大地主和資本家,並於1982年4月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馬島戰爭。當天拂曉,阿根廷軍隊5000餘人登陸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並發動進攻,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下令軍隊反擊。但僅僅不到三個月,在1982年6月14日中午,阿根廷就宣布戰敗,並與英國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
  • 阿根廷螞蟻竟然通過這種方式佔領全球!
    2002年,我們意識到有一種螞蟻有著非常龐大的族群;2010年,我們才意識到這類螞蟻在世界範圍都存在著;而我們在不知情中,還幫助它們形成了如此龐大的超級種群。阿根廷螞蟻阿根廷螞蟻是一類成功的入侵物種,它們的主要問題是不能自己修建巢穴。如果它們的群體太過於龐大,就必須分家或者尋找其它螞蟻一起的巢穴居住。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美國所經歷的這些戰爭可以分為國內戰爭和對外戰爭。說起美國的國內戰爭自然會使人想起南北戰爭,事實上這場戰爭又叫美國內戰,可以說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有史以來就只爆發過這一次內戰。然而事實上美國還曾經歷過謝司起義、塞米諾爾戰爭、堪薩斯內戰、麥克明縣戰爭等多次國內戰爭:這些所謂的戰爭大多只是規模很小的起義或政變,所以一般意義上美國內戰還是特指南北戰爭。
  • 蔡英文贏了「骯髒選舉」,接下來她會有哪些「骯髒動作」?
    來源:環球網蔡英文贏了「骯髒的選舉」,臺灣因此面臨一個更加不確定,充滿風險的未來四年。之所以說其「骯髒」,是說蔡英文掌握執政資源,用了各種骯髒的手段,欺騙臺灣民意。接下來,蔡英文又會有哪些「骯髒的動作」呢?
  • 阿根廷發現了外星人基地!
    UFO與超自然現象研究專家們離奇地宣稱,一位被稱作昴宿星人(Pleiadian)或外貌像北歐人的外星種族的成員已經暗中來到地球(來自金牛座昴宿星團的類人型外星種族),他已經在阿根廷農村的偏遠地區被發現。據外星人專家所說,這個小區的發現可能會引起更多高度進化的昴宿星人進駐與介入並接管地球。
  • SpaceX為發韓國 阿根廷衛星 再延自家星鏈發射
    當時被存放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SpaceX公司的一個衛星處理設施中,以等待其阿根廷方麵團隊的到來在一些國際旅行限制的解除後INVAP來自於investigación aplicada(西班牙語中的「應用研究」)的組合。INVAP是一家未上市的私營公司,其唯一所有者是裡奧內格羅省。總部設在聖卡洛斯·德巴裡洛切。截至2015年,公司正式僱員1330人,其中59%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 最後懸念德國VS阿根廷 看誰才是善戰之「鷹」
    無論在戰爭年代的沙場還是和平年代的球場,鷹的陰鷙與兇殘都賦予德國人極強的攻擊力,讓對手們不寒而慄。  無獨有偶,雄鷹同樣也是阿根廷的國家象徵,潘帕斯雄鷹的稱號牢牢地與這個以足球為國球的國度及這個國家的所有綠茵英雄聯繫在了一起。與德國象徵意義的鷹圖案不同,在遼闊平坦的潘帕斯草原上,群鷹來回盤桓,俯衝巡瞰,成為千百年來這片土地的主宰者,代表著這個神奇領域所有的野性與張揚。
  • 闢謠:鯰魚是「垃圾魚」骯髒不能吃?其實髒的不是魚!
    但是俗話說:「物極必反」,現在街頭巷尾再也沒有鯰魚的身影,就連老貓釣魚的時候碰到其他釣友釣獲鯰魚後,也是隨手扔掉!能夠在汙水中生存,這是人們覺得鯰魚髒的另一個原因,其實能夠在汙水中生存的魚類很多,不僅僅是鯰魚,鯰魚只是忍受能力較為強大罷了。在汙染不嚴重的水域,鯽魚、鯉魚、草魚、鰱鱅都能生長,即使在汙染嚴重的水域也能生長,(只要捕撈不嚴重)為何抓住鯰魚不放呢?比如:老貓在南方的時候,有一條偏僻的河道,水質不太好,裡面魚類種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