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國軍方高層的歷史評價

2020-12-08 司馬砸光

「必須承認,如果我們的地面部隊被迫在沒有海空軍支援的情況下獨立作戰,那麼共產主義浪潮在最初的60-90天內就會席捲對馬海峽。」

「還有,在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戰爭緊要關頭,如果不是英勇的海空軍竭盡所能支援地面部隊,我們的損失一定會更大,甚至我們的行動會徹底失敗。」

以上都是曾先後出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在他1956年出版的回憶錄裡對韓戰的部分評價。

李奇微

應該說,要評價韓戰,在美軍以及「聯合國軍」層面,可能沒人能比李奇微更有發言權了。他既擔任過戰爭執行層面的一線指揮官,又從麥克阿瑟手中接過了對韓戰的最高指揮權,因此無論是戰術細節還是宏觀戰略他都十分清楚。

李奇微還更為直接地說過,如果沒有他們(空軍),這場戰爭可能60天之內就會結束,整個朝鮮半島就會落入共產黨手中。

從李奇微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來看,至少他認為,缺少了絕對優勢的海軍空軍,美軍地面部隊在朝鮮戰場絕對討不了任何便宜,甚至會被趕進大海。或許這就是美國方面對陸軍作戰能力的主流看法。

而對於朝戰,艾森豪總統則認為他們「只不過實在一個戰場上實現了停火」,以極其昂貴的代價,換來一個並不穩定的和平。

艾森豪

李奇微承認,美國人從朝戰中至少學到了一點,那就是強硬的外交受到挑戰時,想靠實力不濟的武裝力量作為後盾是極其愚蠢的。如果說美國在一戰中有過這樣的教訓,朝戰又給美國另外上了一課。

總之,通過朝戰,美國人意識到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場只使用常規武器而不使用熱核武器戰爭了;

同時他們也認為此後不但不是要不要再打有限戰的問題,而是無論如何要避免打非有限的全面戰爭(熱核武器的使用會毀滅一切)。

板門店停戰籤字

讓我們最後再用李奇微的觀點來對朝戰進行一個小結吧,他說:我們在朝鮮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沒能對我們所掌握的敵人的實力情況給予適當的重視。

李奇微的意思已雖然比較隱晦,但其實也已經非常明顯了,那就是:美國沒佔到任何便宜。

相關焦點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他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如此評價:「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即便是號稱不可戰勝的美國,也必將在中國的反擊下,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
  • 美國中央情報局:16日解密大量韓戰秘密文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17日消息,美國中央情報局16日公布了有關韓戰的大量秘密文件。其中一些文件顯示,美國中情局在韓戰爆發前對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判斷上出現差錯。一位中情局分析員說,當朝鮮軍隊在1950年6月越過三八線向南推進時,美國軍方和領導人感到措手不及。
  • 韓戰中,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沒有用原子彈?
    中國建國之後的第二年,朝鮮內戰就打響了,美國為了爭取在亞洲的利益,帶兵選擇了幫助韓國針對朝鮮,由於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將朝鮮士兵打得節節敗退,甚至直接無視中國的三八線,公然將戰火帶到了中國邊境。中國自來都把國家主權看得很重,美國的行為已經嚴重越界,如果中國這一次忍氣吞聲,美國未來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中國政府當即拍板出兵支援朝鮮。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不過,雖然朝鮮在1866年和1871年兩次擊敗美國和法國艦隊的入侵,但還是被日本在1875年借「雲揚號事件」打開了國門,而美國也在1882年強迫朝鮮籤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從此,朝鮮的國門完全被打開而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朝鮮開始與外面的世界全面接觸,「隱士王國」退出歷史舞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朝鮮與外部接觸的歷史完全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 朝鮮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籤訂停戰協定是雙方老大不願被綁架的結果
    韓戰本就是美蘇兩大政治集團在世界範圍內冷戰的時候所爆發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這一場戰爭在朝鮮半島本土其實是不被承認的,他們只承認這一場戰爭是南北雙方之間的統一戰爭,而且這一場戰爭最大的輸家便是朝鮮。當然一人認為是韓國,但是從最初的政治目標和軍事目標上來看,我更傾向於前者。
  • 新中國建立後,美國對臺灣的態度為何先冷後熱?不僅因為韓戰
    而這一切,在韓戰爆發之後徹底發生了變化。、完善的後勤補給及蘇聯的支持,迅速在戰爭中取得優勢,朝鮮人民軍更是以勢如破竹之勢,對於韓國發動了全面進攻。 這種局面除了讓美國大吃一驚之外,也令美國極為不滿,因為在美國人的心目中,韓戰的爆發並不單純,它從來不只是朝鮮半島的內戰,相反,朝鮮事件是蘇聯全球戰略的一部分。 按照美國政府的邏輯,如果美國扶持的韓國政府被推翻,相當於第1塊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此後,蘇聯勢必乘勝追擊,將亞洲一塊兒塊兒吃掉。
  • 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只要不太過於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是不會直接攻打中國的,因為這個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不僅僅中國需要變換出兵名義,美國也十分需要這塊遮羞布。即使在戰場上美軍十分被動的時候,美國都始終默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是局限性的。軍事行動直接代表著國家的外交態度,而中國明智地變換軍隊的名字,就是認清了這一點。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而對於戰爭的起因和評價則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隨著蘇聯解體及部分檔案的公開,一些真相浮出了水面。 戰爭爆發前一年發生的相關關鍵事件 先請看當時在中蘇美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來龍去脈。
  • 韓戰,美國都將原子彈準備好了,為何最後卻沒有投放?
    但是,在五年後進行的韓戰中,美國即使是死傷慘重,幾近失敗,常規武器用盡,卻沒有再動用過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扭轉戰局,贏得戰爭主動權。這是為什麼呢?在韓戰開始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就直接威脅說「在最危急的時刻……我們一直在考慮動用原子彈」,對中朝軍隊實施核打擊。作為原子彈轟炸的積極倡導者——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為此還提交了一個用15~30顆原子彈在中朝邊境炸出一個原子輻射區域的方案。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韓戰,就是在史達林的指示下,金日成發起統一朝鮮的國家內戰,這本是朝鮮人民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國人認為北朝鮮的行為嚴重侵犯美國的權益以及破壞戰後和平,組織了維護"和平"的聯合國軍,登陸朝鮮半島。  起初美國人只想把朝鮮軍趕回三八線以北,可是麥克阿瑟從沒想過進展會如此順利,導致他越來越膨脹,認為可以趁著勢頭將朝鮮人趕出朝鮮半島,到時候整個半島就是美國的地盤,  美國內部都同意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判斷不到一個月朝鮮半島就會歸於平靜,為了防止戰爭擴大,杜魯門多次要求麥克阿瑟一定要保證中國和蘇聯都不會參戰才能向三八線以北進發。
  • 韓戰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
    韓戰無疑是改寫中國命運的一場戰爭,從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開始,代表著中華民族真正的回到了世界民族之林當中。被打回三八線的美軍最終選擇了妥協,在歷史的見證下簽訂了停火協議。 當消息傳遍世界的時候,一向對華人充滿歧視的歐美國家,又怎麼看待這個嶄新的國家呢?
  • 美國歷史十大燒錢戰爭公布 二戰位居第一
    在美國歷史上,很多早期戰爭都以奪取土地而終結。美國在19世紀40年代的美墨戰爭中,奪取了如今美國西南部的大部分土地。同樣,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中,美國奪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的控制權。二戰之前的所有衝突中,幾乎所有的美國防預算都花在了直接衝突上,也就是戰爭開銷。例如,美國花了1899年GDP的1.1%來打美西戰爭,總國防開銷僅佔GDP的1.5%。
  • 為何美國人選擇遺忘韓戰?現在若發生衝突,會有怎樣的結果?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國家對曾經參與戰爭的人,陸續授予了紀念獎章,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如此,國家還陸續推出了一些關於韓戰的影視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那場戰爭,了解英雄們的付出和貢獻。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是一個不容遺忘的重要時刻。
  • 瘋狂作死只為碰瓷美國?為何李承晚極力反對韓戰停戰?
    這使得抗美援朝戰爭逐漸陷入打又打不過,談又談不攏的尷尬局面。而韓戰走向如此僵局,和史達林密切相關,從1951年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坐下來談判開始,作為中朝雙方靠山的史達林就主張對美國強硬,不做讓步,包括戰俘問題,這也是韓戰懸而未決的根本原因。而現在史達林去世了,韓戰的停戰談判也終於迎來轉機。
  • 韓戰美國明明有原子彈,為何不敢放?其實不是不敢,是不值得
    美國向來自詡自己是超級強國,便不把其他國家看在眼裡,他看哪國不順眼,便立刻對其發動戰爭或是實行經濟制裁。而美國能如此囂張,就是仗著擁有超強的武器裝備和先進的科技。 不過美國也並非一直都是贏家,比如在韓戰中,美國最終便被我國和朝鮮聯手打敗。
  • 細數朝鮮戰場上的美軍統帥和將領
    ,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麥克阿瑟被美國國民稱之為「一代老兵」,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其三個「最年輕」的經歷堪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朝鮮半島就是麥克阿瑟人生的分水嶺。如果說釜山戰役是起點,仁川登陸到達高潮,接近鴨綠江時的那個「聖誕節回家過節」的承諾是巔峰,到戰爭還沒結束,這位「不死的老兵」的個人演出便提前落幕。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韓戰:範弗裡特肝腸寸斷 "攤牌行動"一敗塗地
    1952年的抗美援朝戰場呈現了敵我雙方僵持不下的態勢,10月14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我發動了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以上甘嶺地區(金化以北的鐵三角一帶高地)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代號為"攤牌行動")。此次進攻是由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精心策劃並一手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