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承認,如果我們的地面部隊被迫在沒有海空軍支援的情況下獨立作戰,那麼共產主義浪潮在最初的60-90天內就會席捲對馬海峽。」
「還有,在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戰爭緊要關頭,如果不是英勇的海空軍竭盡所能支援地面部隊,我們的損失一定會更大,甚至我們的行動會徹底失敗。」
以上都是曾先後出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在他1956年出版的回憶錄裡對韓戰的部分評價。

應該說,要評價韓戰,在美軍以及「聯合國軍」層面,可能沒人能比李奇微更有發言權了。他既擔任過戰爭執行層面的一線指揮官,又從麥克阿瑟手中接過了對韓戰的最高指揮權,因此無論是戰術細節還是宏觀戰略他都十分清楚。
李奇微還更為直接地說過,如果沒有他們(空軍),這場戰爭可能60天之內就會結束,整個朝鮮半島就會落入共產黨手中。
從李奇微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來看,至少他認為,缺少了絕對優勢的海軍空軍,美軍地面部隊在朝鮮戰場絕對討不了任何便宜,甚至會被趕進大海。或許這就是美國方面對陸軍作戰能力的主流看法。
而對於朝戰,艾森豪總統則認為他們「只不過實在一個戰場上實現了停火」,以極其昂貴的代價,換來一個並不穩定的和平。

李奇微承認,美國人從朝戰中至少學到了一點,那就是強硬的外交受到挑戰時,想靠實力不濟的武裝力量作為後盾是極其愚蠢的。如果說美國在一戰中有過這樣的教訓,朝戰又給美國另外上了一課。
總之,通過朝戰,美國人意識到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場只使用常規武器而不使用熱核武器戰爭了;
同時他們也認為此後不但不是要不要再打有限戰的問題,而是無論如何要避免打非有限的全面戰爭(熱核武器的使用會毀滅一切)。

讓我們最後再用李奇微的觀點來對朝戰進行一個小結吧,他說:我們在朝鮮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沒能對我們所掌握的敵人的實力情況給予適當的重視。
李奇微的意思已雖然比較隱晦,但其實也已經非常明顯了,那就是:美國沒佔到任何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