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籤訂停戰協定是雙方老大不願被綁架的結果

2021-01-08 世界史圖鑑

韓戰本就是美蘇兩大政治集團在世界範圍內冷戰的時候所爆發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這一場戰爭在朝鮮半島本土其實是不被承認的,他們只承認這一場戰爭是南北雙方之間的統一戰爭,而且這一場戰爭最大的輸家便是朝鮮。當然一人認為是韓國,但是從最初的政治目標和軍事目標上來看,我更傾向於前者。

首先,這一場戰爭是由蘇聯在朝鮮半島建立的代理人政權朝鮮一手發動的,而同一陣營內部的大哥,二哥也是以了援助。可以說,這場戰爭在最初打的十分順利,朝鮮基本統一,但是美國在聯合國方面宣布不能夠讓民主的南朝鮮歸與北方集權專制統治的淫威之下,並且最終出兵登陸朝鮮,朝鮮敗北,當時這一場戰爭,六大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沒有刻意的去拔高,誰也不必要刻意的去掩蓋某種真相?

當時的美國確實是想儘快結束這一場戰爭,因為這一場戰爭,只要保住韓國,美國是不會付出太大成本的,同時又能在國際威望和自身的政治優勢方面達到這場戰役的最有利條件。當然,美國政界和軍方在這一問題上出現分歧,而蘇聯也希望通過這一場戰爭去試探美國的底線和反應,同時也可以在朝鮮半島保留美國的存在或者是美國的軍事動力,以保證通過此處牽制中國。

對於中國而言,這一場戰爭中國必須要參加,而且要打的漂亮,首先一點就是保證自己的東北工業基地,第二點就是贏得老大哥的信任,畢竟雙方之前有態度的不愉快,只不過不見諸於史書和宣傳而已,它只出現在蘇聯解體以後解密的檔案文件裡,但是這些東西無法多說,而當時韓國是希望自己能夠光復的,而且隨著仁川登入結局逆轉,韓國開始有更大的底氣,要通過自己統一朝鮮獲得朝鮮半島的統一。

但是剛才說過,這場戰爭的本質是代理人戰爭,這場戰爭的輸贏結果如何?不是有朝鮮和韓國說的算的,而是由美國,中國和蘇聯說了算,對於這三個國家而言,最優惠的結果相互妥協,就是重新固定三八線,但是這一點北方和南方都不同意,北方認為我們已經通過各種各樣的戰爭優勢鞏固了,北方認為大哥和二哥應該繼續援助自己,直至統一朝鮮將資本主義的力量徹底趕出亞洲。

南方則認為自己不僅背靠美國,而且還獲得了聯合國的承認以及背景,世界上的合法國家和民主國家都是自己的後盾,如此強大的物質和軍事力量,一定要抓住把握此等機會,一舉統一北朝鮮,所以在雙方以打促和的基本模式之下,南北雙方都很焦慮,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最終停戰,這場戰爭對於朝韓雙方而言是白打的,但是最終北朝鮮自己在陣營內並不能夠說服任何人,只能最終讓步妥協,將自己國家的命運交給老大。

韓國政府此時為希望通過各種陰招損招,將聯合國和美國留在當地,甚至能夠繼續支持北伐,這引來了老大和老二的反感,在停戰協定方面,老大,老二也相應的提出了針對韓國的各種要求,而美國此時急於脫身,另一方面也達到了最初的戰略目標,而且美國也並不想要被當時韓國政府拖著鼻子走,畢竟自己才是老大,自己有決定權,最終韓國失敗,自己裡外不是人,而只能聽憑美國與老大老二籤訂停戰協定。

當然這僅僅是停戰協定,這就意味著這場戰爭經70年到現在都沒有結束,雖然各高級領導的會晤和國家之間的各種平穩過渡都在進行,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但是韓國卻屬實通過美國接觸回歸了世界,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超過了朝鮮,朝鮮文化的發揚功勞100%應該記在韓國的頭上,而不是朝鮮,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在他們的認知裡,朝鮮才是真男人,只能說同一個民族,兩個國家,最終在冷戰背景下被賦予的不同的秉性和歷史作用。

相關焦點

  • 為何李承晚極力反對韓戰停戰?
    而此時的朝鮮半島,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共計近百萬大軍依然以三八線為界進行著劍拔弩張的對峙。從1951年6月10日第五次戰役結束以來,中美雙方的對抗逐漸穩定在三八線附近。由於雙方都難以取得突破且都已經達到了各自的戰略目標,所以停戰談判最終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於兩大陣營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水火不容,使得雙方雖都有罷戰兵之意,卻無勠力同心之能。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他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如此評價:「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這便是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揭開,到1953年7月27日落幕。持續了兩年零九個月,1953年7月27日是籤訂朝鮮停戰協定的日子。按照條約規定,第二條便是敵對雙方命令並保證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在籤訂後十二小時起停下一切敵對活動。 生效後七十二小時,保證撤出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雖然三年後籤訂了停戰協議,但60多年過去了,問題並沒有解決。 史達林向毛澤東解釋說:1945年的那個與國民黨政府籤訂的舊條約是根據蘇、美、英三國締結的《雅爾達協定》籤訂的,而蘇聯正是通過《雅爾達協定》才在遠東得到了千島群島、南庫頁島和中長鐵路旅順口以及蒙古這個戰略屏障等。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彭德懷談韓戰:美軍停戰算明智,不然被趕去餵王八
    彭德懷在朝鮮視察前線 資料圖彭德懷肩負著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重託,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踏上硝煙瀰漫的抗美援朝戰場,與英雄的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經過三年零三十二天浴血奮戰,勝利地回到了祖國。隨後,這位西方記者在他的報導中,配發了他採訪彭大將軍的新聞圖片,用他還算不帶偏見的筆向全世界宣告:透過這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臉上的微笑,你們就會知道是中國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9時30分,在韓戰停戰協議及其臨時補充協議正式籤字儀式上,許多記者都把鏡頭對準了這位「歷史名人」。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朝鮮或已重啟寧邊核設施 指責美拉韓入PSI(圖)
    朝方警告說,一旦發生韓方扣留朝鮮船隻等事件,朝鮮將「立即予以軍事回應」。  朝方將不再遵守停戰協定  指責美國將韓國「拉攏」進「防擴散安全倡議」  朝鮮軍方當天通過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聲明,稱韓國宣布全面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後,朝方將不再遵守韓戰停戰協定,朝鮮半島「將重回戰爭狀態」。
  • 韓戰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
    韓戰無疑是改寫中國命運的一場戰爭,從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開始,代表著中華民族真正的回到了世界民族之林當中。被打回三八線的美軍最終選擇了妥協,在歷史的見證下簽訂了停火協議。 當消息傳遍世界的時候,一向對華人充滿歧視的歐美國家,又怎麼看待這個嶄新的國家呢?
  •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還待了5年,這5年都做了啥
    抗美援朝是我國被迫進行的一場戰爭,經歷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志願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用一腔熱血和鋼鐵意志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 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籤訂了《朝鮮停戰協議》,不過在這之後的5年時間裡,志願軍依然留在朝鮮,直到1958年大部隊才開始撤退,那在這5年期間,我國的戰士們在做些什麼呢?
  • 一張照片,瞬間引發阿土俄三方緊張,停戰反成阿亞「導火索」
    近期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事宣告暫停,雖然雙方高層在俄羅斯的「撮合」下已經達成一致停戰意見,但是亞美尼亞一方的民眾拒絕接受割地、賠款兩項協定,所以當下的和平進程還並沒有走到終點。同時俄羅斯派出的「維和部隊」已經進入納卡地區,防止兩國再次破壞「協議」發生軍事衝突。
  • 韓戰中,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沒有用原子彈?
    中國建國之後的第二年,朝鮮內戰就打響了,美國為了爭取在亞洲的利益,帶兵選擇了幫助韓國針對朝鮮,由於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將朝鮮士兵打得節節敗退,甚至直接無視中國的三八線,公然將戰火帶到了中國邊境。中國自來都把國家主權看得很重,美國的行為已經嚴重越界,如果中國這一次忍氣吞聲,美國未來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中國政府當即拍板出兵支援朝鮮。
  • 韓戰:美國軍方高層的歷史評價
    「還有,在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戰爭緊要關頭,如果不是英勇的海空軍竭盡所能支援地面部隊,我們的損失一定會更大,甚至我們的行動會徹底失敗。」以上都是曾先後出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在他1956年出版的回憶錄裡對韓戰的部分評價。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賠款500億美元,亞美尼亞民眾反對停戰,納卡民眾:不當亡國奴
    前段時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籤署正式停戰協議,在俄羅斯軍隊進駐納卡後,戰爭呈一邊倒態勢,亞美尼亞不得不在納卡停戰協議上簽字向亞塞拜然求和。這一不平等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可以保留納卡首府在內的很一小塊土地,其餘所有領土均割讓給亞塞拜然。
  • 韓日推《軍事情報協定》將加劇東北亞安全困境
    一旦協定籤訂,韓日兩國間便可順理成章地直接共享軍事情報,協定便成為韓日直接、迅速地交流軍事情報的法律基礎,更成為日後韓日間進行軍事合作的重要基礎。而協定籤訂前,韓日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軍事情報交流,僅是通過美國這個中間渠道,美日韓三國共享與朝鮮核相關的軍事情報。 對於韓日間籤訂軍事情報協定,韓國國內一直持有爭議和疑慮。
  •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歐洲利益爭奪戰,王室爭權的殘酷與血腥
    就這樣,名義上為王權而戰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再次發展成全歐洲的一場利益爭奪戰。一場激烈烈的戰鬥之後,奧地利軍隊被擊潰,普魯士以沉重的代價取得了莫爾維茨會戰的勝利。這一次的勝利讓普魯士的後臺看到了希望,歐洲的一些國家很快加入了戰爭,尤其是法國和巴伐利亞出兵佔領了波希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