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還待了5年,這5年都做了啥

2020-12-06 騰訊網

抗美援朝是我國被迫進行的一場戰爭,經歷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志願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用一腔熱血和鋼鐵意志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

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籤訂了《朝鮮停戰協議》,不過在這之後的5年時間裡,志願軍依然留在朝鮮,直到1958年大部隊才開始撤退,那在這5年期間,我國的戰士們在做些什麼呢?

抗美援朝勝利

其實早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雙方都認識到想要徹底消滅對方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因此都慢慢有了和談的念頭,進行過多次的談判,只是一直沒談得攏。

此後的時間斷斷續續打過幾次,更是讓雙方感覺再打下去難以承受,於是最終籤訂了停戰協議。

但是美國宣布停戰之後,朝鮮政府仍是對其充滿了懷疑,畢竟協議之類的二戰前蘇德也籤過,想要撕毀只是一瞬間的事,唯有足夠的實力才會讓對方忌憚。

因此朝鮮政府請求我們繼續駐紮,出於戰略的考慮,一部分志願軍也就留了下來震懾美軍。

當時這讓美國人非常不爽,更是以此為宣傳口,大肆渲染中國人不撤軍是在以大欺小,企圖佔領朝鮮。很明顯美國人是以己度人,他們又怎麼懂志願軍的胸懷?

志願軍戰士幫助朝鮮群眾修築堤壩

志願軍在朝鮮非但不是佔領,反而大力幫助當地搞建設,志願軍戰士們與朝鮮人一起下工地,幫他們種田、修橋、建房等等,據時任志願軍政委的王平將軍回憶。

中國人幫助朝鮮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000多間,恢復和新建各種橋梁4260座;修建堤壩4096條,全長;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等等,其餘物資、援助更是豐富。

還有一些中國大學生、教授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朝鮮傳授技術,這些都有確切的照片,展示出去後用真相打了美國人的臉,讓他們無話可說。

志願軍戰士勞作

到了1958年,因為一些原因,中國下令撤軍,除了長眠於烈士陵園的戰士、停戰委員會的代表外,其餘志願軍全部順利回國,他們雖然走了,但留下了的卻是一個嶄新的朝鮮。

本來因為戰爭,朝鮮被打得一片廢墟,不過這五年的時間裡,志願軍都在幫朝鮮搞戰後重建,修建的水庫、堤壩等直接推動了朝鮮的經濟發展;有新建的房屋可以居住,提高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公共區域的設置更是提升了當地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因為條件所限,建設大同江鐵路橋期間並沒有起重機的幫助,志願軍戰士硬是靠肩扛手挑完成了任務,加深了兩國人民的友誼。

當時志願軍的表現讓世人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善意,因此更多國家願意與我們交往,從而提升了國家地位。

克拉克籤訂停戰協議

出兵朝鮮抗擊美國是表明中國不會任人欺辱,戰爭結束幫助建設則是證明中國不會欺凌弱小,雙管齊下讓世界重新地認識了中國!

那些為了國家尊嚴而戰的將士們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1945年8月9日,三八線誕生,這成了日後朝鮮戰場的導火索。接著到1949年1月開始,三八線不斷爆發衝突,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有兩千多起。隨著衝突的增加,也不斷升級,1950年6月25日終於大規模爆發了。這天拂曉,朝鮮戰場爆發,不料開戰沒有多久,聯合國軍便介入。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新華社發2020年9月27日,從韓國仁川機場起飛的中國專機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機上搭載著117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這是第七批回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正義的勝利,這是和平的勝利,這是人民的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新華社發這種全民族應戰的大無畏精神狀態可以概括為三句話:承受壓力,應對挑戰;藐視困難,勇往直前;團結一心,敢於勝利。總之,就是有那麼一股不怕壓、不信邪的勁兒。這是抗美援朝留給我們的最大精神遺產。眾所周知,韓戰爆發時的中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無法同美國相比。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側記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鄒偉、梅世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回顧五六十年代我國抗美援朝經典影片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從50年代中期起,伴隨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雄壯歌聲,反映抗美援朝戰爭,謳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電影,成為這一時期國產故事片的一個重要題材。
  • 志願軍空軍朝鮮空中「拼刺刀」,美驚呼:中國一夜變成空軍強國
    中國空軍航空兵用自己稚嫩的翅膀,肩負起保衛祖國領空的神聖使命。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這時新中國第一支航空部隊正式成立還不到一周。美國佔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力量對比的懸殊,讓當時的美國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在志願軍首戰勝利的鼓舞下,史達林正式派殲擊航空兵師參加韓戰,同時援助中國空軍建設。
  • .| 「赴朝語文工作隊」隊長蔣之鑑:我參加抗美援朝翻譯與戰鬥的4年
    >編者按70年前,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就有一支傳奇的「水連珠」步槍,一排注釋說明了它曾經的輝煌:「抗美援朝戰爭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志願軍犧牲十多萬才打到三八線,為什麼說是志願軍取勝?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這場中國支援朝鮮的戰爭,抗美援朝了。 1950年6月25日,朝鮮為打敗韓國,統一朝鮮半島,對韓國發動了進攻,朝鮮內戰爆發。我們都知道,韓國當時完全就是美國的「小弟」,有韓國在,美國可以在韓國建立軍事基地,保障自己在亞洲的利益,所以,當朝鮮對韓國宣戰後,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亞洲的利益,順便彰顯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立刻對韓國進行了支援。
  • 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新中國政府「自始至終都堅稱,這些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志願軍,是出於自願來保衛朝鮮的」,與中國政府無關。儘管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中國政府的決定,但是為了不給美國進攻中國本土和在中國本土扔原子彈的藉口,始終都堅決否認是中國政府的決定。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25日,便正式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從第一次戰役開始,一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我軍硬是將美軍從鴨綠江畔,一路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並迫使其籤訂停戰協定。「三八線」——這條被世界各國公認的軍事分界線,位於鴨綠江以南400公裡處。
  • 抗美援朝中,此國一直秘密援助中國,曾自豪地說:都是兄弟客氣啥!
    二戰之後,世界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無論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加快速度休養生息,積極發展國內實力,爭取在世界上佔據更多的話語權。1950年,伴隨著朝鮮人民軍的南進作戰,韓戰爆發,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就在即將抵擋不住對重要關頭,美國立即出手。
  • 中央廣電總臺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二集: 深度披露抗美...
    不是抗美援朝已經定了,還討論什麼。高崗就說有不同的意見。  聽了大家的發言後,毛澤東說道:「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如果讓美國佔領了整個朝鮮,將來的問題更複雜。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打爛了我們再建設。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經過充分討論,最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籤署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對退守在這裡的北朝鮮殘餘勢力展開最後一擊。麥克阿瑟沒有想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先頭部隊已經在10月底悄悄入朝,潛伏在中朝邊界的莽莽群山之中。他們以逸代勞,雷霆出擊,突然發動第一次戰役,一舉擊潰了充當西線鐵鉗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儘管這樣,麥克阿瑟還是沒有從他的美夢中醒來,他認為志願軍的勝利純粹是僥倖。因為當時中美兩國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實在是相差太多了。
  •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沒有蘇聯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能贏嗎?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之中,我軍的裝備和美軍相比,極其落後。期間,蘇聯對我們進行了援助,美軍也知道了這一點。關於中美兩國當時的軍事裝備,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金一南在他耗費30年心血的著作《為什麼是中國》裡面,講述的大體如下:1.美軍裝備震撼人心,我軍裝備令人痛心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願軍最初入朝作戰的6個軍,一輛坦克都沒有!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領導的戰略運籌中,派遣倪志亮出任中國駐朝大使,是十分關鍵的一環。倪志亮出使朝鮮後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與柴軍武參贊一起成功預測仁川登陸,協調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為志願軍制定入朝注意事項,促進中、蘇、朝之間的軍事合作,參與開城和談,在抗美援朝的軍事外交中留下了閃亮的一頁。
  • 從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10張地圖,帶你回顧抗美援朝
    2 1950年·凜冬來臨 10月25日,我國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在東、西兩線戰場同時打響。這一天也因此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 志願軍至少犧牲18萬,只有不超過3000人安葬在國內
    這是目前最新公布的志願軍烈士人數。在此之前,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人數有過多種說法。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中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36萬餘人。但沒有單獨公布志願軍犧牲人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當代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統計,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和負傷36萬餘人,也沒有單獨說明犧牲的志願軍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