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2020-12-04 三叔歷史觀

在麥克阿瑟的要求下,美國前線軍隊最終跨過了「三八線」,並向中朝邊境快速推進,這一舉動已經對中國領土造成了威脅。

面對這種威脅,中國派出了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幫助朝鮮政府抵抗聯合國軍的侵略。在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十分隱蔽地進行軍事行動,就算是雙方在戰場上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發生了之後。

新中國政府「自始至終都堅稱,這些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志願軍,是出於自願來保衛朝鮮的」,與中國政府無關。

儘管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中國政府的決定,但是為了不給美國進攻中國本土和在中國本土扔原子彈的藉口,始終都堅決否認是中國政府的決定。

因為中國政府十分清楚,雖然沒有明確宣布參戰,但是中國軍隊被派入朝鮮作戰,就是一個外交信號、一個外交態度,是與美國敵對的外交決定。

而這樣做的好處還在於告訴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絕不是在侵略,也絕對不會擴大戰爭的地理範圍,僅僅是有限範圍內的自衛行動。

所以變換名稱就十分必要了,雖然有自欺欺人之嫌,但是國際外交就得這麼玩。只要不太過於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是不會直接攻打中國的,因為這個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所以,不僅僅中國需要變換出兵名義,美國也十分需要這塊遮羞布。即使在戰場上美軍十分被動的時候,美國都始終默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是局限性的。

軍事行動直接代表著國家的外交態度,而中國明智地變換軍隊的名字,就是認清了這一點。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小規模喀秋莎火箭炮的掩護下,對雲山北部的第八騎兵團發動進攻時,便也拉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正面較量的序幕。

隨後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身份暴露,改換軍裝己無必要,便繼續穿著人民解放軍軍裝而不戴軍徽。

此時美軍才真正確信了中國軍隊己經大規模進入朝鮮,並且毫不猶豫地開始了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然而直到撤退的命令下達,美軍才發覺退路己被切斷。

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一路高歌猛進的聯合國軍不知所措,撤退的路上一片混亂。隨後中美兩軍首戰在雲山,第39軍大敗美軍騎1師,中國人民志願軍隨即轉入全線進攻。

經過十幾天的軍事較量,於11月4日,彭德懷司令員發電向毛澤東主席說明此次作戰已經結束。隨後在11月7口,第42軍阻擊了美軍陸戰一師,連續7天的進攻後也向後方撤退,第一次戰役正式結束。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鑑於中國出兵已為敵方宣布,為便於公開動員人民,經毛澤東主席仔細安排,"11月7日的新華社首次報導『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參戰」。

遲遲隱瞞出兵真相,一方面是為了麻痺敵人,可以獲得有利戰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外交上不至於太過被動,出兵境外作戰,而且是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一個不慎,就會被扣上侵略者的帽子。

而戰役的結果使得中國政府和軍方高層都十分滿意,對於今後與美軍作戰就更加的自信,毛澤東在1950年11月3口給蘇聯發的電報表示:「據我的觀察,朝鮮的戰局,是可以轉變的」。

使得中蘇兩國都開始對未來朝鮮半島的局勢表現出了樂觀情緒,此時設想的最好結果就是把聯合國軍趕下海,使以金日成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在整個朝鮮半島建立起一個統一、獨立、完整、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國家。

但是中國政府要求北朝鮮官方宣傳的時候,則是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朝鮮人民軍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參加作戰,不特別突出中國政府官方的印象。

雖然各國都知道這是中國政府的官方行為,但是既然中國政府一直「隱」在朝鮮人民政府和朝鮮人民軍的身後,其代表的外交含義就不同了。

只要中國政府沒有正式宣布參戰,那麼在國際法理上就能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不會被輕易指責幹涉他國內政或是侵略行為。而美國等參加聯合國軍的各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挑的太明確了,可以指責中國幹涉他國內政或侵略,固然會有利於贏得國際同情和戰爭的正義感,但是也會引起美國國內民眾的擔憂和盟國的憂慮,得不償失。

所以美國在面對中國政府正規軍,甚至後來的蘇聯空軍,都選擇了適當的緘默。

中國提出把朝鮮人民政府放在核心位置上,突出朝鮮人民軍司令部的統一指揮,更多的就是出於外交考量。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從國際法的角度上顯示中國並非參戰國,只是民間的自願武裝加入朝方作戰,以避免中美兩國正式進入戰爭狀態,這也是毛澤東當初決定以『以志願軍名義』參戰的初衷。……更為有利地進行國內動員,並鼓舞朝鮮軍民促進雙方協同作戰」。

軍事行動,本身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意志和決心,就算不在明面上公開外交利益訴求,依然可以給世界相關國家發出一個確實的外交信號。

而他的出發點、立足點依然是其國家的核心利益,在這個情況下,軍事行動與和平手段外交方式的目的是一樣的。

入朝的中國軍隊以中國人民志願部隊的名稱,就是在告訴世界各國,中國既迫不得己出兵朝鮮作戰,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又絕不希望戰爭擴大化,中國追求的目標是在有限的戰爭範圍內尋求各方的諒解,取得最終和平。

而這個態度,美國人也看得清清楚楚,「麥克阿瑟將軍判斷中國沒有全面幹預」,布雷德利將軍在11月9日會議上談到中國可能的企圖,其中一點就是:「中國人可能只希望建立一個緩衝地區」,所以美國國內一直有人揚言要對中國本土使用核武器,但是最後都被壓了下去。

因為美國知道,與中國這樣的大國直接開戰,會帶來巨大的損失,更難達到預期的作戰目的,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而且很可能會引起蘇聯對美國行動的誤判,導致很可能會毀滅世界的核大戰,這個不是美國所願意看到的。所以這支軍隊的名字和他名義上的統一指揮機構,便被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所接受。

(參考資料:《李奇微回憶錄——北緯三十八度線》、《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

相關焦點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此時能見度很低,很難分辨山谷中運動的軍隊。因此,為了掩護第一連放在中國軍隊和彩樂裡之間的第三連完全無法發揮作用。中國軍隊的運動路線使加拿大人的子彈很難打到他們。種子山對於中國軍隊的補給線和通過鐵源的交通線來說十分重要,因此他們最大限度地加強了這個陣地,並有效地頂住了第四連的進攻。
  • 韓戰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
    韓戰無疑是改寫中國命運的一場戰爭,從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開始,代表著中華民族真正的回到了世界民族之林當中。被打回三八線的美軍最終選擇了妥協,在歷史的見證下簽訂了停火協議。 當消息傳遍世界的時候,一向對華人充滿歧視的歐美國家,又怎麼看待這個嶄新的國家呢?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1950年9月15日,在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的掩護下,麥克阿瑟指揮美軍第十軍團順利登陸仁川,從後方切斷了朝鮮軍隊,使得朝鮮半島一分為二,  釜山地區的美韓聯軍乘勢反擊,朝鮮軍隊被前後夾擊  起初美國人只想把朝鮮軍趕回三八線以北,可是麥克阿瑟從沒想過進展會如此順利,導致他越來越膨脹,認為可以趁著勢頭將朝鮮人趕出朝鮮半島,到時候整個半島就是美國的地盤,  美國內部都同意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判斷不到一個月朝鮮半島就會歸於平靜,為了防止戰爭擴大,杜魯門多次要求麥克阿瑟一定要保證中國和蘇聯都不會參戰才能向三八線以北進發。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任何敢於侵犯中國的敵人,都將遭到雷霆一般的猛烈反擊。即便是號稱不可戰勝的美國,也必將在中國的反擊下,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從軍事上來說,志願軍也處於極端的劣勢處境,他們缺少飛機和坦克,輕武器也是五花八門來自世界各地,不是統一的建制,甚至還有漢陽造這種50多歲的老古董。而美國一個團的火炮數量,比志願軍一個軍還多。而且口徑威力都不是志願軍的小山炮和迫擊炮可以比,更不用說他們還有讓人談之色變的原子彈。不管怎麼看,美國對中國的優勢都是碾壓式的。麥克阿瑟要是不輕視中國,反倒是不正常。
  • 回憶在板門店籤下自己的名字,彭德懷為何稱非常惋惜
    ,以及無數蒞臨朝鮮戰場的各國軍事觀察員和新聞記者,普遍都有一種深刻的認識:假設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能等同或者略次於美軍,中國軍隊都能毋庸置疑的迅速擊敗聯合國軍,贏得戰爭勝利。」的志願軍空軍的介入,美軍的絕對空中優勢也面臨巨大挑戰,這一切都讓美軍和聯合國軍越發不願意繼續戰爭,希望以談判方式結束戰爭。
  • 外網討論「韓戰」奇葩問題:中國為何從未道歉?
    編者按:抗美援朝(韓戰)這場戰爭在外,常常被稱作「被遺忘的戰爭」。有的美國退伍老兵不願再度提起參與過這一仗,更不願意談及與中國志願軍的遭遇。美國自己對這場戰爭的表述和反思,也遠遠少於同時期的越南戰爭。在外網知乎「Quora」上,常年掛著一個看起來非常奇葩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從未就韓戰道歉?」
  • 韓戰慘烈超乎想像,志願軍傷亡多少人,真實數據讓人淚崩!
    二戰中,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因為接連不斷的戰爭,失去了大量的兵力,沒有辦法繼續進行殖民統治,被迫放棄了海外的殖民地。而美國這個國家,卻靠著之前的軍事交易,賺取了大量的財富,還在戰爭結束後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 美軍上校眼中的亞洲軍隊:日軍看似兇猛,志願軍最可怕
    約翰·馬丁,原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徵第1師第1170戰術團指揮官,曾參加太平洋戰爭與韓戰,以下為約翰·馬丁的回憶。 我參加的太平洋戰爭中,與日本軍隊交手,已經不是一次的事情了。日本軍隊的進攻與防禦,雖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兇猛,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種無助的歇斯底裡的最後發作!
  • 志願軍的「沒良心炮」,有多兇猛,英國上尉:中國軍隊有大口徑炮
    今天要講的就是被稱為飛雷炮的裝備,是如何誕生到打的英軍滿地找牙,甚至到死沒沒想明白,裝備簡陋的志願軍是怎麼擁有威力這麼大的武器裝備的?時間回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我國解放軍當時正在和國民黨軍隊針鋒相對,由於背後有美國的支持,導致國軍的裝備水平遠遠拉出解放軍一大截。不說機槍大炮,就連小米加步槍都無法保證配給到每位戰士。
  •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還待了5年,這5年都做了啥
    當時這讓美國人非常不爽,更是以此為宣傳口,大肆渲染中國人不撤軍是在以大欺小,企圖佔領朝鮮。很明顯美國人是以己度人,他們又怎麼懂志願軍的胸懷?,志願軍戰士們與朝鮮人一起下工地,幫他們種田、修橋、建房等等,據時任志願軍政委的王平將軍回憶。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1945年8月9日,三八線誕生,這成了日後朝鮮戰場的導火索。接著到1949年1月開始,三八線不斷爆發衝突,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有兩千多起。隨著衝突的增加,也不斷升級,1950年6月25日終於大規模爆發了。這天拂曉,朝鮮戰場爆發,不料開戰沒有多久,聯合國軍便介入。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這座被炸毀的斷橋,已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記憶坐標。1950年10月19日,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沒有歌聲,沒有鮮花,一切都在暗夜中進行。」88歲的志願軍老兵吳松林回憶說,「大家心裡只有一條:保家衛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進行武裝幹涉,糾集起的所謂「聯合國軍」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真不懂歷史還是?
    該名講師王某在課堂上稱:我們的歷史被篡改了,抗美援朝戰爭是世界公認的由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蘇聯人讓中國當炮灰……該教師甚至還對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的英雄事跡不斷詆毀,稱這個事跡不是真實的。下面小北便說一說,抗美援朝的歷史背景,以及我志願軍是在什麼情況下才出兵朝鮮半島的!提起抗美援朝,就不得不說一下韓戰。
  • 韓戰:敵方除了韓國還有16國參戰,他們為何參戰?
    韓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參戰雙方其實從參與國家數來看是不對等的,其中中朝聯軍為一方,另外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稱為「聯合國軍」。有人以為朝鮮戰場上只有中國、朝鮮和美國、韓國的戰鬥,其實不然,還有由15個國家的「聯合國軍」。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團長孫洪道把我們全團的營長、教導員都叫到3營,做了戰鬥部署:以7連從正面進攻;8連往側後迂迴,形成夾擊,壓下埡口;9連、機槍連為預備隊,伺機加入戰鬥,發展戰果。我們2營作為團的預備隊。戰鬥部署確定後,8連開始迂迴,隱蔽接敵。7連1排悄悄接敵至20米,1班突然用手榴彈投進烤火敵群,2、3班乘機發起衝鋒,向工事內的敵人猛烈射擊。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1年1月4日:在韓戰第三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韓戰中,志願軍真正勝利的就是前三次戰役。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的模式相同,都是誘敵深入以後,全面穿插包抄,切斷美韓軍退路,將他們分割包圍。
  • 為何李承晚極力反對韓戰停戰?
    由於雙方都難以取得突破且都已經達到了各自的戰略目標,所以停戰談判最終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於兩大陣營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水火不容,使得雙方雖都有罷戰兵之意,卻無勠力同心之能。尤其是戰俘問題,始終是擋在停戰之前的巨大障礙。這使得抗美援朝戰爭逐漸陷入打又打不過,談又談不攏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