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克阿瑟的要求下,美國前線軍隊最終跨過了「三八線」,並向中朝邊境快速推進,這一舉動已經對中國領土造成了威脅。
面對這種威脅,中國派出了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幫助朝鮮政府抵抗聯合國軍的侵略。在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十分隱蔽地進行軍事行動,就算是雙方在戰場上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發生了之後。
新中國政府「自始至終都堅稱,這些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志願軍,是出於自願來保衛朝鮮的」,與中國政府無關。
儘管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中國政府的決定,但是為了不給美國進攻中國本土和在中國本土扔原子彈的藉口,始終都堅決否認是中國政府的決定。
因為中國政府十分清楚,雖然沒有明確宣布參戰,但是中國軍隊被派入朝鮮作戰,就是一個外交信號、一個外交態度,是與美國敵對的外交決定。
而這樣做的好處還在於告訴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絕不是在侵略,也絕對不會擴大戰爭的地理範圍,僅僅是有限範圍內的自衛行動。
所以變換名稱就十分必要了,雖然有自欺欺人之嫌,但是國際外交就得這麼玩。只要不太過於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是不會直接攻打中國的,因為這個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所以,不僅僅中國需要變換出兵名義,美國也十分需要這塊遮羞布。即使在戰場上美軍十分被動的時候,美國都始終默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是局限性的。
軍事行動直接代表著國家的外交態度,而中國明智地變換軍隊的名字,就是認清了這一點。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小規模喀秋莎火箭炮的掩護下,對雲山北部的第八騎兵團發動進攻時,便也拉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正面較量的序幕。
隨後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身份暴露,改換軍裝己無必要,便繼續穿著人民解放軍軍裝而不戴軍徽。
此時美軍才真正確信了中國軍隊己經大規模進入朝鮮,並且毫不猶豫地開始了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然而直到撤退的命令下達,美軍才發覺退路己被切斷。
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一路高歌猛進的聯合國軍不知所措,撤退的路上一片混亂。隨後中美兩軍首戰在雲山,第39軍大敗美軍騎1師,中國人民志願軍隨即轉入全線進攻。
經過十幾天的軍事較量,於11月4日,彭德懷司令員發電向毛澤東主席說明此次作戰已經結束。隨後在11月7口,第42軍阻擊了美軍陸戰一師,連續7天的進攻後也向後方撤退,第一次戰役正式結束。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鑑於中國出兵已為敵方宣布,為便於公開動員人民,經毛澤東主席仔細安排,"11月7日的新華社首次報導『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參戰」。
遲遲隱瞞出兵真相,一方面是為了麻痺敵人,可以獲得有利戰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外交上不至於太過被動,出兵境外作戰,而且是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一個不慎,就會被扣上侵略者的帽子。
而戰役的結果使得中國政府和軍方高層都十分滿意,對於今後與美軍作戰就更加的自信,毛澤東在1950年11月3口給蘇聯發的電報表示:「據我的觀察,朝鮮的戰局,是可以轉變的」。
使得中蘇兩國都開始對未來朝鮮半島的局勢表現出了樂觀情緒,此時設想的最好結果就是把聯合國軍趕下海,使以金日成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在整個朝鮮半島建立起一個統一、獨立、完整、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國家。
但是中國政府要求北朝鮮官方宣傳的時候,則是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朝鮮人民軍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參加作戰,不特別突出中國政府官方的印象。
雖然各國都知道這是中國政府的官方行為,但是既然中國政府一直「隱」在朝鮮人民政府和朝鮮人民軍的身後,其代表的外交含義就不同了。
只要中國政府沒有正式宣布參戰,那麼在國際法理上就能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不會被輕易指責幹涉他國內政或是侵略行為。而美國等參加聯合國軍的各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挑的太明確了,可以指責中國幹涉他國內政或侵略,固然會有利於贏得國際同情和戰爭的正義感,但是也會引起美國國內民眾的擔憂和盟國的憂慮,得不償失。
所以美國在面對中國政府正規軍,甚至後來的蘇聯空軍,都選擇了適當的緘默。
中國提出把朝鮮人民政府放在核心位置上,突出朝鮮人民軍司令部的統一指揮,更多的就是出於外交考量。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從國際法的角度上顯示中國並非參戰國,只是民間的自願武裝加入朝方作戰,以避免中美兩國正式進入戰爭狀態,這也是毛澤東當初決定以『以志願軍名義』參戰的初衷。……更為有利地進行國內動員,並鼓舞朝鮮軍民促進雙方協同作戰」。
軍事行動,本身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意志和決心,就算不在明面上公開外交利益訴求,依然可以給世界相關國家發出一個確實的外交信號。
而他的出發點、立足點依然是其國家的核心利益,在這個情況下,軍事行動與和平手段外交方式的目的是一樣的。
入朝的中國軍隊以中國人民志願部隊的名稱,就是在告訴世界各國,中國既迫不得己出兵朝鮮作戰,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又絕不希望戰爭擴大化,中國追求的目標是在有限的戰爭範圍內尋求各方的諒解,取得最終和平。
而這個態度,美國人也看得清清楚楚,「麥克阿瑟將軍判斷中國沒有全面幹預」,布雷德利將軍在11月9日會議上談到中國可能的企圖,其中一點就是:「中國人可能只希望建立一個緩衝地區」,所以美國國內一直有人揚言要對中國本土使用核武器,但是最後都被壓了下去。
因為美國知道,與中國這樣的大國直接開戰,會帶來巨大的損失,更難達到預期的作戰目的,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而且很可能會引起蘇聯對美國行動的誤判,導致很可能會毀滅世界的核大戰,這個不是美國所願意看到的。所以這支軍隊的名字和他名義上的統一指揮機構,便被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所接受。
(參考資料:《李奇微回憶錄——北緯三十八度線》、《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