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2020-12-06 騰訊網

1945年8月9日,三八線誕生,這成了日後朝鮮戰場的導火索。接著到1949年1月開始,三八線不斷爆發衝突,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有兩千多起。隨著衝突的增加,也不斷升級,1950年6月25日終於大規模爆發了。這天拂曉,朝鮮戰場爆發,不料開戰沒有多久,聯合國軍便介入。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

唇亡齒寒,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這便是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揭開,到1953年7月27日落幕。持續了兩年零九個月,1953年7月27日是籤訂朝鮮停戰協定的日子。按照條約規定,第二條便是敵對雙方命令並保證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在籤訂後十二小時起停下一切敵對活動。

生效後七十二小時,保證撤出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生效後十天內,在朝鮮後方以及沿海島嶼及海面撤出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事實上,我方籤字後,確實下達了全線停火的命令,從7月27日22時起。但是志願軍並未立馬回國,而是在朝鮮又待了五年,這是為什麼?五年中又做了什麼?

首先一個是戰俘問題,當時志願軍有22000多人被俘,又俘虜了美軍6000多人、韓軍120000多人、其他軍隊1600多人。停戰協定第三條規定,生效後六十天內,各方應將戰俘全部遣返,交給被俘前所屬一方。由於戰俘人數過多,遣返也是一件麻煩的事,光是處理這件事就用了不少時間。

主要是因著美軍無理糾纏,他們先提出「自願遣返」原則,主張遣返的戰俘一對一交換。交換戰俘不夠就用拘留的外籍平民交換,不選擇遣返的戰俘釋放為平民,於是有不少人被「自願」成平民。這一出還不算什麼,當我方釋放戰俘後,美軍又聲稱人數少了,表示還有25000名失蹤戰俘並未找到。

這一糾纏,戰俘問題便糾纏到了第二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倒是真的有人請求留下,安排去了山東等地。從上述可以看出,美國人耍無賴也頗在行,所以第二個原因是免得他們反悔。白紙黑字的協議是籤了,但世界上,籤了轉頭就撕毀協議的也不是沒有。當年二戰前納粹德國跟蘇聯還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結果說撕毀就撕毀,打得蘇聯措不及防。

所以即使籤下了,也還是難以分辨,朝鮮方面也請求繼續駐紮,再有,美軍當時也有駐軍在韓國。第三點便是幫著朝鮮建設,戰爭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橋梁、水利、房屋等等都在戰火中付之一炬。所以志願軍便留下來幫他們一把,甚至國內還有不少大學生響應號召,前往蘇聯傳授其工人技術。

光說沒用,照片與現場是鐵證,這也是最好反駁他們說以大欺小的證據。中國人一向主張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主張和平,更不會欺負弱小。不管是抗美援朝前、抗美援朝中又或者是戰後,我們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1958年2月,眼見情況已然穩定,雙方就撤軍問題發表了聯合聲明。從3月15日開始逐漸撤回國內,到同年10月26日,已全部撤離朝鮮。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還待了5年,這5年都做了啥
    抗美援朝是我國被迫進行的一場戰爭,經歷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志願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用一腔熱血和鋼鐵意志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 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籤訂了《朝鮮停戰協議》,不過在這之後的5年時間裡,志願軍依然留在朝鮮,直到1958年大部隊才開始撤退,那在這5年期間,我國的戰士們在做些什麼呢?
  • 抗美援朝:志願軍這樣做,竟被譽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其中部署在鴨綠江邊的不會超過10至12.5萬人,只有5至6萬人可以越過鴨綠江。他們沒有空軍,我們的空軍在朝鮮有基地,如果中國人試圖南下到平壤,那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場大規模屠殺。」原來是一名中國戰士在雲山附近被南朝鮮十五團俘虜,這名中國戰俘立刻被空運到平壤第八集團軍前敵指揮部審訊。接著又有三名中國戰俘被送到了平壤。同日,西線四十二軍發生了一起小災難,十多個連步槍都沒配全的運輸戰士誤入南朝鮮軍陣地,大部分被俘。 南朝鮮第一軍軍長金白一見到這些中國軍人時十分震驚,他和志願軍打了兩天,吃了無數的癟,還一直以為對手是朝鮮人民軍。
  • 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新中國政府「自始至終都堅稱,這些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志願軍,是出於自願來保衛朝鮮的」,與中國政府無關。儘管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中國政府的決定,但是為了不給美國進攻中國本土和在中國本土扔原子彈的藉口,始終都堅決否認是中國政府的決定。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1950年10月初,以美英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嚴正聲明,悍然越過了朝韓之間的邊界三八線,攻入朝鮮境內。隨著朝鮮人民軍主力接連被重創,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理所當然地認為接下來將不會再遇到有效的抵抗。一舉蕩平朝鮮境內的全部抵抗力量,結束戰爭指日可待。所以他得意洋洋地向美軍發出了一個鼓舞人心的指示,讓孩子們在聖誕節前回家。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正義的勝利,這是和平的勝利,這是人民的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這是抗美援朝留給我們的最大精神遺產。眾所周知,韓戰爆發時的中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無法同美國相比。雙方實力懸殊程度不是以幾倍來計算的,主要工業產品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中國是61萬噸,美國是中國的近144倍;1950年美國工農業總產值為2800億美元;中國是1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28倍。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這一戰績,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場戰爭內,都是一個奇蹟。槍的主人張桃芳,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1950年,韓戰爆發後,為了支援韓戰,給志願軍提供有效的戰鬥武器,中國開始仿製蘇聯1944年式7.62毫米騎槍,仿製定型後命名為1953年式7.62毫米步騎槍(簡稱53式7.62步騎槍)。所謂步騎槍,是一種比普通步槍短,子彈初速略低,射程略近的較輕便的步槍,也有人稱其為短步槍。不僅用於步兵,也適合騎兵等特殊兵種使用,因此也稱騎槍、馬槍,西方國家稱卡賓槍。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韓戰慘烈超乎想像,志願軍傷亡多少人,真實數據讓人淚崩!
    二戰中,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因為接連不斷的戰爭,失去了大量的兵力,沒有辦法繼續進行殖民統治,被迫放棄了海外的殖民地。而美國這個國家,卻靠著之前的軍事交易,賺取了大量的財富,還在戰爭結束後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張 瓊 申福建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進行武裝幹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同時,美國侵略朝鮮的空中飛機,連續不斷侵入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領空,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並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外來威脅,這對剛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 .| 「赴朝語文工作隊」隊長蔣之鑑:我參加抗美援朝翻譯與戰鬥的4年
    >編者按70年前,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在死鷹嶺,穿著鴨絨防寒裝的美軍見到了令他們震驚的一幕:129個已經凍成「冰雕」的年輕志願軍保持著戰鬥姿勢,年輕的士兵與手中的武器凍在了一起,129桿槍都朝著同一個方向……  長津湖之戰時的志願軍第27軍79師235團一營副教導員遲浩田,43年後成為了中國第八任國防部部長。
  • 抗美援朝中,此國一直秘密援助中國,曾自豪地說:都是兄弟客氣啥!
    二戰之後,世界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無論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加快速度休養生息,積極發展國內實力,爭取在世界上佔據更多的話語權。1950年,伴隨著朝鮮人民軍的南進作戰,韓戰爆發,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就在即將抵擋不住對重要關頭,美國立即出手。
  • 志願軍空軍朝鮮空中「拼刺刀」,美驚呼:中國一夜變成空軍強國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這時新中國第一支航空部隊正式成立還不到一周。美國佔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力量對比的懸殊,讓當時的美國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在志願軍首戰勝利的鼓舞下,史達林正式派殲擊航空兵師參加韓戰,同時援助中國空軍建設。
  • 志願軍犧牲十多萬才打到三八線,為什麼說是志願軍取勝?
    20世紀50年代,發生了一場為保衛我國領土主權不受侵犯的戰爭,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的敵人是強大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派出軍隊,越過三八線,已經威脅到了我國的領土主權,我國領導人決定援助朝鮮,將美軍打回三八線處,這場戰爭無疑是慘烈的,我方志願軍共犧牲了十多萬人才將美軍打回到了三八線處,可謂是損失慘重,但為什麼又說損失慘重的志願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時時都有驚心動魄的危機困難,處處都有盪氣迴腸的英雄壯舉。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志願軍將士用「鐵腳板」與車輪賽跑,以血肉之軀與飛機坦克過招,湧現出無數英雄事跡。美軍裝備精良、手握制空制海權;志願軍吃炒麵吞雪團、忍飢挨凍,但萬般困難都不能擋住志願軍敢向強敵亮劍、敢與強敵血戰的勝戰勇氣。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鹹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楊根思帶1個排兵力扼守小高嶺高地,擊退美軍8次集團衝鋒。最後,子彈打光了,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傷員撤下陣地,自己則點燃炸藥包,縱身撲向敵人,與敵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