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西方軍隊對中國軍隊投入朝鮮戰場時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嘆服不已,稱之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他們說:「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是非凡出眾的。根據可靠情報,中共三個師從鴨綠江邊的安東出發,用十六天至十九天的時間行軍二百八十六英裡(1英裡約等於1.6公裡),到達了北朝鮮東部的一個集結地域;一個師在十八天裡,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平均每天行軍十八英裡。中共士兵的『白天』開始於夜幕降臨的時候,大概在晚上7時左右,直至翌晨3時。拂曉時,即5時30分,他們要挖掩體,偽裝所有的武器裝備,然後吃飯。在晝間,只有偵察部隊在行動,以尋找第二天的宿營地。主力部隊都靜止不動加以偽裝;以航空照片和空中觀察是無法看到的。如果一名中共士兵在白天去掉了偽裝,飛機來時他必須在留下他蹤跡的地方一動不動,軍官有立即槍斃違令者的權力。」
當然,這些情況現在正在平壤檢閱部隊的麥克阿瑟是無從知曉的。
甚至於檢閱完部隊回到日本,看到情報官員撰寫的《審訊報告》後,他仍然不相信。「不可能。」麥克阿瑟耐著性子把《審訊報告》看了一半就隨手一扔,「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進入朝鮮的中共軍隊是有組織的。」
他當然不相信,10月15日在太平洋威克島,他還信心十足地回答了美國總統杜魯門關於中國軍隊是否會入朝問題的提問。他說:「中國人幹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他們在最初一兩個月進行幹涉,那將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不再擔心他們的幹涉了。我們不再畏畏縮縮。中國在滿洲的兵力有30萬人。其中部署在鴨綠江邊的不會超過10至12.5萬人,只有5至6萬人可以越過鴨綠江。他們沒有空軍,我們的空軍在朝鮮有基地,如果中國人試圖南下到平壤,那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場大規模屠殺。」
這份《審訊報告》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一名中國戰士在雲山附近被南朝鮮十五團俘虜,這名中國戰俘立刻被空運到平壤第八集團軍前敵指揮部審訊。接著又有三名中國戰俘被送到了平壤。同日,西線四十二軍發生了一起小災難,十多個連步槍都沒配全的運輸戰士誤入南朝鮮軍陣地,大部分被俘。
南朝鮮第一軍軍長金白一見到這些中國軍人時十分震驚,他和志願軍打了兩天,吃了無數的癟,還一直以為對手是朝鮮人民軍。金白一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把這批戰俘送到了東京審訊。
當這份《審訊報告》送到華盛頓,美國中央情報局對《審訊報告》的來源和內容也做出了最低等級的評估。美國軍政要員們到此時還不相信中國已出兵朝鮮,他們認為剛剛建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中國不會出兵朝鮮!後來,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曾自嘲地說:「我們認為什麼都知道,而實際上什麼也不知道。然而,對方卻一切都知道,於是,戰爭開始了。」
美國人狂妄自負,這當然是志願軍最希望看到的。
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呢?看起來簡簡單單,做起來困難多多。所有援朝部隊晝伏夜出,過江行動每天黃昏開始,拂曉結束。所有戰士頭上都頂了一頂用樹枝樹葉紮成的防空圈。
部隊過江後立刻潛入茫茫山林,志願軍白天養精蓄銳,休息防空,夜間向預定的集結地疾射而去。幾十萬部隊過江整整一個星期,敵人沒有絲毫察覺,無數盤旋在中朝邊境上空的敵機從未發現那正向南奔湧的鐵流,仿佛眼睛瞎了一般。
當時部隊紀律嚴明,為預防被發現遭空襲,作了嚴格的規定——白天一旦敵機臨空,官兵均須原地不動,以犧牲小我保住全體,哪怕炸彈朝你頭頂落下來也不得移動分毫,以免暴露目標使部隊遭受更大損失!
正是靠著這種鐵的紀律和高度的自覺性,入朝部隊的突然出現,給了驕狂自大的麥克阿瑟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