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願軍這樣做,竟被譽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2020-12-07 騰訊網

一直以來,西方軍隊對中國軍隊投入朝鮮戰場時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嘆服不已,稱之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他們說:「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是非凡出眾的。根據可靠情報,中共三個師從鴨綠江邊的安東出發,用十六天至十九天的時間行軍二百八十六英裡(1英裡約等於1.6公裡),到達了北朝鮮東部的一個集結地域;一個師在十八天裡,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平均每天行軍十八英裡。中共士兵的『白天』開始於夜幕降臨的時候,大概在晚上7時左右,直至翌晨3時。拂曉時,即5時30分,他們要挖掩體,偽裝所有的武器裝備,然後吃飯。在晝間,只有偵察部隊在行動,以尋找第二天的宿營地。主力部隊都靜止不動加以偽裝;以航空照片和空中觀察是無法看到的。如果一名中共士兵在白天去掉了偽裝,飛機來時他必須在留下他蹤跡的地方一動不動,軍官有立即槍斃違令者的權力。」

當然,這些情況現在正在平壤檢閱部隊的麥克阿瑟是無從知曉的。

甚至於檢閱完部隊回到日本,看到情報官員撰寫的《審訊報告》後,他仍然不相信。「不可能。」麥克阿瑟耐著性子把《審訊報告》看了一半就隨手一扔,「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進入朝鮮的中共軍隊是有組織的。」

他當然不相信,10月15日在太平洋威克島,他還信心十足地回答了美國總統杜魯門關於中國軍隊是否會入朝問題的提問。他說:「中國人幹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他們在最初一兩個月進行幹涉,那將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不再擔心他們的幹涉了。我們不再畏畏縮縮。中國在滿洲的兵力有30萬人。其中部署在鴨綠江邊的不會超過10至12.5萬人,只有5至6萬人可以越過鴨綠江。他們沒有空軍,我們的空軍在朝鮮有基地,如果中國人試圖南下到平壤,那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場大規模屠殺。」

這份《審訊報告》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一名中國戰士在雲山附近被南朝鮮十五團俘虜,這名中國戰俘立刻被空運到平壤第八集團軍前敵指揮部審訊。接著又有三名中國戰俘被送到了平壤。同日,西線四十二軍發生了一起小災難,十多個連步槍都沒配全的運輸戰士誤入南朝鮮軍陣地,大部分被俘。

南朝鮮第一軍軍長金白一見到這些中國軍人時十分震驚,他和志願軍打了兩天,吃了無數的癟,還一直以為對手是朝鮮人民軍。金白一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把這批戰俘送到了東京審訊。

當這份《審訊報告》送到華盛頓,美國中央情報局對《審訊報告》的來源和內容也做出了最低等級的評估。美國軍政要員們到此時還不相信中國已出兵朝鮮,他們認為剛剛建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中國不會出兵朝鮮!後來,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曾自嘲地說:「我們認為什麼都知道,而實際上什麼也不知道。然而,對方卻一切都知道,於是,戰爭開始了。」

美國人狂妄自負,這當然是志願軍最希望看到的。

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呢?看起來簡簡單單,做起來困難多多。所有援朝部隊晝伏夜出,過江行動每天黃昏開始,拂曉結束。所有戰士頭上都頂了一頂用樹枝樹葉紮成的防空圈。

部隊過江後立刻潛入茫茫山林,志願軍白天養精蓄銳,休息防空,夜間向預定的集結地疾射而去。幾十萬部隊過江整整一個星期,敵人沒有絲毫察覺,無數盤旋在中朝邊境上空的敵機從未發現那正向南奔湧的鐵流,仿佛眼睛瞎了一般。

當時部隊紀律嚴明,為預防被發現遭空襲,作了嚴格的規定——白天一旦敵機臨空,官兵均須原地不動,以犧牲小我保住全體,哪怕炸彈朝你頭頂落下來也不得移動分毫,以免暴露目標使部隊遭受更大損失!

正是靠著這種鐵的紀律和高度的自覺性,入朝部隊的突然出現,給了驕狂自大的麥克阿瑟致命一擊。

相關焦點

  • 零下40多攝氏度,志願軍是怎樣創造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的
    交戰的雙方是志願軍第9兵團和美軍的兩支王牌勁旅。 1950年,這一年,朝鮮半島奇冷無比。 對此,27軍軍史是這樣記載的: 武器裝備與後勤保障亦有嚴重困難,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這便是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揭開,到1953年7月27日落幕。持續了兩年零九個月,1953年7月27日是籤訂朝鮮停戰協定的日子。按照條約規定,第二條便是敵對雙方命令並保證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在籤訂後十二小時起停下一切敵對活動。 生效後七十二小時,保證撤出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7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前方,志願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生理極限,與敵人殊死搏鬥,浴血奮戰。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韓戰迅速由內戰演變成為侵略與反侵略的國際性局部戰爭。美國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解員高真真說:「我爺爺講,那年他18歲,在丹東三馬路的商鋪做學徒,僥倖躲過飛機轟炸,地下炸出很深的大坑,鮮血把坑裡的積水都染紅了。」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嚴酷的戰爭,加速了我軍由步兵單一兵種,向現代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促進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人民空軍的成長就是典型的範例。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後來,1954年範弗裡特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這樣談及志願軍:「他們是好樣的,很了不起的軍人。他們勇敢、紀律性強、視死如歸。」一支軍隊能夠贏得敵軍司令官的高度讚揚,不能不說志願軍深入骨髓的血性戰鬥意志世所罕見、令人欽佩。  不懼艱苦的頑強作風。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從戰爭第二年開始,志願軍開始逐步換裝蘇制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改善。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
  • 李奇微:志願軍是最兇狠,同時也是最文明的敵人!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大顯神威,打的美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一點沒有誇張,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雖然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但是我軍有著世界上最勇猛的戰士。美軍最怕的就是夜戰和近戰,在夜晚裡,我軍猶如天神下凡,衝鋒號一響,瞬間從潛伏處衝向敵人陣地,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每一位戰士就像孤狼,美軍根本招架不住,往往留下一地屍體而慌忙逃竄。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11月25日黃昏,志願軍的西線反攻在漫天飛雪中開始。那是戰爭史上少有的一次內外雙重迂迴作戰。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面對的是年長他兩輪的美軍「進攻專家」沃克。兩支戰功卓著的部隊——第38軍和第40軍承擔穿插突擊重任。前者,是在平津戰役中參與39小時攻克天津城的「攻堅勁旅」;後者,是跟隨韓先楚從東北徵戰到海南島的「旋風部隊」。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側記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鄒偉、梅世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還待了5年,這5年都做了啥
    抗美援朝是我國被迫進行的一場戰爭,經歷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志願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用一腔熱血和鋼鐵意志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 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籤訂了《朝鮮停戰協議》,不過在這之後的5年時間裡,志願軍依然留在朝鮮,直到1958年大部隊才開始撤退,那在這5年期間,我國的戰士們在做些什麼呢?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畢竟中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損失慘重,且在戰場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局勢,如果再打下去的話,也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不能完全吃掉對方。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自然是一場「平局」的戰爭! 但作者並不那麼認為!在我看來,抗美援朝戰爭,朝中方是勝利者,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失敗者。
  • 重現抗美援朝 謳歌英雄兒女 全景戰爭史詩劇《跨過鴨綠江》開機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將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弘揚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該劇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著力塑造中央領導決策層、志願軍將領、前線志願軍戰士(包括標杆式英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楊連第等)等人物,旨在弘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展現中華民族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艱難時期,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重大歷史抉擇。
  • 丹東市圖書館「抗美援朝」主題書展(戰史篇)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丹東市圖書館推出「抗美援朝戰爭」主題系列書展活動,精選本館館藏抗美援朝專題書籍,帶領讀者們回到那段盪氣迴腸的光輝歲月,重溫那些潸然淚下的英雄故事,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傳承精神,繼續前進!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我校首批33名老同志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我校首批33名老同志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0-26  瀏覽: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日本史學家和田春樹在《韓戰全史》中這樣寫道: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 像抗美援朝這樣,一眼看不出勝負的戰役,往往人們會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決出誰才是贏家。其實,戰死的最高將領便是一個對比項。
  • 志願軍8發炮彈幹掉小範弗裡特,抗美援朝的反「絞殺戰」!
    之後戰事中,範弗裡特聲名鵲起,被譽為「第一流的美國戰鬥部隊司令官。」 韓戰開始,這位「一流司令官」父子倆先後一起參戰。 乃父為大軍統帥,其子親自駕機扔炸彈。一個地面,一個空中,倒頗似美國式的將門虎子。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歷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