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天文學新篇章: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1609年,一位名叫約翰內斯·克卜勒的德國數學家,發現了行星距太陽的距離和行星的軌道周期之間,存在一種簡單關係。

圖:克卜勒,來源:Wikipedia

這個關係成為了未來舉世聞名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基礎。儘管這些定律在當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它們的確改進了哥白尼「日心說」理論,並解釋了行星的速度是如何變化,以及行星軌道的路線是橢圓形而非周轉圓。

圖:哥白尼「日心說」,來源:Sciencenet

圖: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來源:Wikipedia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是簡單且直截了當的:

所有行星繞太陽轉的軌道都是橢圓形,而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連接行星和太陽之間的連接線會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相等的面積行星軌道周期的平方和軌道半長軸(橢圓的半長)的立方成正比

克卜勒第一定律:橢圓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解釋了行星是以橢圓形的軌道繞太陽運動。不同於圓只有一個焦點,橢圓擁有兩個焦點。在一個橢圓裡,從曲線上的每一個點到另外兩個點之間到距離之和是一個常數,即固定不變。

橢圓軌道 – Aphelion(遠日點), Perihelion(近日點), Perigee(遠地點), Apogee(近地點)

克卜勒第二定律:同等面積定律

克卜勒第二定律描述了任何一個給定行星在繞太陽盤旋時的移動速度。任何行星在太空中的移動速度都是在不斷地變化:它越接近太陽轉的越快,反之亦然。假如在行星的中心和太陽的中心之間畫一條線,這條線將會在相等的時間裡掃出相同面積的區域。

從太陽到黃道軌道上的任意一點的假想線將在同等時間掃出同等面積

克卜勒第三定律:調和定律

它將一個行星的軌道周期、軌道半徑和其他多個行星的軌道周期、軌道半徑進行比較。不同於第一、二定律僅關注了單個行星的運動特徵,第三定律將不同行星的運動特徵進行了對比。這種比較是:每個行星的周期平方和它們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立方的比,是相同的。

這個定律用數學的方法表示為:

方程2: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在這裡,T是以年為單位的軌道周期,R是以AU為單位的軌道距離(1AU=日地距離,或149,598,000公裡)

從這個方程我們可以看到,軌道周期為一年的地球的軌道半徑為1AU。

火星的軌道半徑為1.524AU,所以它的軌道周期則為

方程3-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實例)

這個方法可以用於所有繞太陽運動的太陽系行星、繞母行星運動的人造衛星、以及繞其他星系轉的系外行星。

當然,這項定律也可以反向執行。例如,如果知道行星的軌道周期,就可以計算出它的軌道距離。這對系外行星的探索非常重要,因為以現在的技術,我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到它們的軌道。

圖:太陽系星球,來源:Dreamstime

相關知識

克卜勒定律是由德國天文、數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所發現、關於行星運動的定律。他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

圖解:行星環繞太陽(焦點 F1 )的橢圓軌道。

克卜勒幸運地得到了著名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所觀察與收集、且非常精確的天文資料。大約於1605年,根據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資料,克卜勒發現行星的移動遵守著三條相當簡單的定律。同年年底,他撰寫完成了發表文稿。但是,直到1609年,才在《新天文學》科學雜誌發表,這是因為布拉赫的觀察數據屬於他的繼承人,不能隨便讓別人使用,因此產生的一些法律糾紛造成了延遲。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Ireneweii- Tim Trot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依據該學說,行星繞著圓形的軌道運行。哥白尼認為軌道應是「沒有缺憾的」,而圓形是最完美的形狀,所以他認為行星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也是圓形的。這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主觀臆斷。過了66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經過研究,發現了哥白尼學說中的錯誤。1571年,克卜勒在威爾鎮出生,後來,他成功進入了斯柯達學院。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為了紀念他,這三個定律被命名為克卜勒定律。這對當時的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哥白尼模型中行星遵循完美的圓形軌道仍然被廣泛相信。天文學和物理學之間的聯繫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出於神秘和精神上的原因,人們認為行星軌道應該是圓的,因為圓被認為是完美的形狀,而天空是神聖完美的領域。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高中物理 | 6.1行星的運動(克卜勒三大定律)詳解
    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託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 古人對天體運動的看法和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太陽系只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星系二、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參考今天的推文《不同軌道的行星》)2.克卜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
  • 運用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首先,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使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證明[1]了二體問題中行星以恆星為焦點繞恆星沿著橢圓軌道運行, 此即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也可以證明 (雖然也比較短, 但是偶最近實在沒有太多多餘的時間; 看以後啦!
  • [趣味物理]克卜勒與克卜勒定律
    經過長達4年近70次各種行星軌道形狀設計方案的計算,克卜勒認識到哥白尼體系的勻速圓周運動和偏心圓的軌道模式與火星的實際運動軌道不符。於是他大膽的拋棄了統治人類思想達2000年之久的"勻速圓周運動"偏見,嘗試用別的幾何曲線來表示火星軌道的形狀。
  • 科普 | 克卜勒定律
    他認為行星運動軌道的焦點應該在產生引力中心的太陽上,並進而斷定火星運動的線速度不是勻速的,近太陽時快些,遠太陽時慢些並得出結論:太陽至火星的直徑在一天內掃過的面積是相等的。克卜勒把這結論推廣到其他行星上,結果也是與觀測數據相符。就這樣,他首先得到了行星運行的等面積定律。隨後他發現火星運行的軌道不是正圓,而是焦點位於太陽上的橢圓,他把這結論應用於其他行星也是適用的。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你應該知道什麼?丨高中物理
    這部分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歷程:「地心說、日心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你需要知道每一種學說的代表人物,和存在的主要問題(見上面思維導圖)②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內容和簡單運用。克卜勒三定律是行星運動定律中的主要內容。你需要知道克卜勒三定律分別說了什麼,能用來怎麼判斷問題。
  • 高中物理: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即為橢圓軌道定律,其內容為: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而說起克卜勒最巨大的貢獻,當然是在天文學上,克卜勒也被譽為「天空立法者」,他的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了九重天上的秩序。克卜勒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想法的人,在圖賓根大學畢業後,克卜勒在格拉茨研究院當了幾年教授。在此期間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天文學著作。
  • 【科學科普】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相等。最終,克卜勒認識到了所存在的問題:他與第谷、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經典天文學家一樣,都假定行星軌道是由圓或複合圓組成的,但實際上行星軌道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就這樣,克卜勒得出了「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火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太陽處於兩焦點之一的位置。」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一、克卜勒運動定律數學中每一個等式,是否都反應一個原理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克卜勒發現的偉大定律。在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發表了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克卜勒利用他老師第谷二十年的天文觀測數據,經過十年的計算,才得出的結論。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所處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十年的數據計算只是個開始,時間來到了1619年,克卜勒又經過十年的數據計算,發表了第三定律。
  • 科技日曆丨一位德國天才天文學家逝世 留下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啟迪後人
    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為其博得「天空立法者」的美名。而克卜勒關於物理天文學的概念,對17世紀其他重要的世界體系建造者影響頗深,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頓。克卜勒出生於一個信奉新教的家庭,有六個兄弟姐妹,其中三個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海因裡希·克卜勒(Heinrich Kepler)是一個博學的商人,受僱當僱傭兵,幾乎不在家。當克卜勒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得了眼疾,還留下了疤痕。
  • 藍少科學:細說克卜勒三大定律,感受古代天文學家的智慧
    克卜勒半計算半猜測的情況下,行星運動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浮出水面。1609年,克卜勒出版了一本值得敬畏的著作《新天文學》(全名是《新天文學:基於原因或天體的物理學,關於火星運動的有注釋的論述》), 公布了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這本著作的問世標誌著宇宙模型,甚至可以說天文學的理論開始從幾何學轉向了物理學,從運動學轉向了動力學。
  • 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
    近代天文學的開山之作,克卜勒三大定律是一個最為光輝的例子。可是第谷的大量極為精確的天文觀測資料,為克卜勒的工作創造了條件,他所編著經克卜勒完成,於1627年出版的《魯道夫天文表》(Rudolphine Tables)成為當時最精確的天文表。可是當時不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都認為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但克卜勒發現,對火星的軌道來說,任何的方法都不能推算出同第谷的觀測相吻合的結果。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他們像性格秉性完全不相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運動起來各不相同,但是在看似不同的運行方式背後,這八個兄弟姐妹卻遵守著同樣的紀律,而最早發現行星運動定律的人,就是17世紀歐洲著名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科學定律可不是像童話故事那樣,能夠在頭腦中憑空編造出來,相反,科學定律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觀察事實之上。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克卜勒
    1600年,30歲的克卜勒貿然給索不相識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寫信。他把自己研究天文學的成果和想法告訴了第谷。第谷看後,對克卜勒的才華驚嘆不已,立即寫信邀請他來當自己的助手。但是克卜勒來到第谷的身邊僅10個月,老人便去世了。克卜勒繼承了這位老人留下的非常寶貴的資料,其中包括老人對火星運動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