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2021-01-15 高中物理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獲取海量資料 -


今天開始帶來的是

萬有引力與航天章節的

知識點總結哦~

今天先說克卜勒定律

與萬有引力定律

§6-1 克卜勒定律

一、兩種對立學說(了解)

1.地心說:

(1)代表人物:託勒密;(2)主要觀點: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日心說:

(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觀點:太陽靜止不動,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動。


二、克卜勒定律

1.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


3.克卜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軌道的半長軸R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值是由中心天體決定的。通常將行星或衛星繞中心天體運動的軌道近似為圓,則半長軸a即為圓的半徑。我們也常用克卜勒三定律來分析行星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運動速率的大小。


1、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地心說的參考系是地球  

B.日心說的參考系是太陽

C.地心說與日心說只是參考系不同,兩者具有等同的價值  

D.日心說是由克卜勒提出來的


2、克卜勒分別於1609年和1619年發表了他發現的行星運動規律,後人稱之為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關於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圓,太陽處在圓心上

B.對任何一顆行星來說,離太陽越近,運行速率就越大

C.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克卜勒才發現了行星的運行規律

D.克卜勒獨立完成了觀測行星的運行數據、整理觀測數據、發現行星運動規律等全部工作


§6-2 萬有引力定律

一、萬有引力定律

1.月—地檢驗:①檢驗人:牛頓;②結果:地面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與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都是同一種力。


2.內容:自然界的任何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的大小跟它們的質量m1和m2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3.表達式:


4.使用條件:適用於相距很遠,可以看做質點的兩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也可用此公式計算,其中r指球心間的距離。


5.四大性質:

①普遍性:任何客觀存在的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

②相互性:兩個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滿足牛頓第三定律。

③宏觀性:一般萬有引力很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球間或天體與天體附近的物體間,其存在才有意義。

④特殊性: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取決於它們本身的質量及兩者間的距離,而與它們所處環境以及周圍是否有其他物體無關。


6.G的理解:①G是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許通過扭秤裝置測出,單位是

②G在數值上等於兩個質量為1kg的質點相距1m時的相互吸引力大小。

③G的測定證實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從而使萬有引力能夠進行定量計算,同時標誌著力學實驗精密程度的提高,開創了測量弱相互作用力的新時代。


1、關於萬有引力和萬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確的有(   )

A.不可能看作質點的兩物體之間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可看作質點的兩物體間的引力可用F=計算

C.由F= 知,兩物體間距離r減小時,它們之間的引力增大,緊靠在一起時,萬有引力非常大

D.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卡文迪許測出來的,且等於6.67×10-11N·m2/ kg2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總結出關於行星運動三條定律的科學家是克卜勒

B.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學家是伽俐略

C.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學家是牛頓

D.第一次精確測量出萬有引力常量的物理學家是卡文迪許


7.萬有引力與重力的關係:

(1)「黃金代換」公式推導:

當G=F時,就會有


(2)注意:

①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萬有引力。

②只有在兩極時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才等於重力。

③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但並不一定指向地心,物體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兩極時重力最大。

④隨著緯度的增加,物體的重力減小,物體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兩極時重力最大。

⑤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一般很小,物體的重力隨緯度的變化很小,因此在一般粗略的計算中,可以認為物體所受的重力等於物體所受地球的吸引力,即可得到「黃金代換」公式。


設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0,物體在距地心4R(R為地球半徑)處,由於地球的作用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g∶g0為(   )

A.16∶1 B.4∶1

C.1∶4 D.1∶16



8.萬有引力定律與天體運動:

(1)運動性質:通常把天體的運動近似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


(2)從力和運動的關係角度分析天體運動:

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運動,其速度方向時刻改變,其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F需=F萬。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從運動的角度分析向心加速度:


(3).重要關係式:


1、兩顆球形行星A和B各有一顆衛星a和b,衛星的圓形軌道接近各自行星的表面,如果兩顆行星的質量之比,半徑之比=q,則兩顆衛星的周期之比等於______________



答案:


2.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角速度為ω1,軌道半徑為R1,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角速度為ω2,軌道半徑為R2,那麼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多少倍?






解析:地球與太陽的萬有引力提供地球運動的向心力,月球與地球的萬有引力提供月球運動的向心力,最後算得結果為


3、假設火星和地球都是球體,火星的質量M1與地球質量M2之比=p;火星的半徑R1與地球的半徑R2之比=q,那麼火星表面的引力加速度g1與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2之比等於(   )

A. B.pq2

C. D.pq



9.計算大考點:「填補法」計算均勻球體間的萬有引力:

談一談:萬有引力定律適用於兩質點間的引力作用,對於形狀不規則的物體應給予填補,變成一個形狀規則、便於確定質點位置的物體,再用萬有引力定律進行求解。


模型:如圖所示,在一個半徑為R,質量為M的均勻球體中,緊貼球的邊緣挖出一個半徑為R/2的球形空穴後,對位於球心和空穴中心連線上、與球心相距d的質點m的引力是多大?




思路分析:把整個球體對質點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體和剩餘部分對質點的引力之和,即可求解。




[能力提升]某小報登載:×年×月×日,×國發射了一顆質量為100kg,周期為1h的人造環月球衛星。一位同學記不住引力常量G的數值且手邊沒有可查找的材料,但他記得月球半徑約為地球的,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經過推理,他認定該報導是則假新聞,試寫出他的論證方案。(地球半徑約為6.4×103km)




證明:因為G=mR,所以T=2π,

又G=mg得g=,故Tmin=2π=2π=2π

=2π=2πs=6.2×103s≈1.72h。

環月衛星最小周期約為1.72h,故該報導是則假新聞。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由高中物理(gaozhongwuli100)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公眾號是由三好網(sanhao.com)發起並運營的學科帳號,國內高中物理學習、答疑平臺,每天提供知識總結、學習技巧、解題模型、高考資訊、勵志文章及在線答疑!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更多資料添加物理君微信號:wulijun100


相關焦點

  • 【物理】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二、克卜勒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2.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3.
  • 知識點總結 | 萬有引力定律章節知識點總結,很詳細!
    第五章:萬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衛星1.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簡介(軌道、面積、比值)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摘要:萬有引力及重力相關問題,是新高考考察選擇題常見知識點,縱觀幾年高考考題特點。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是否都反應一個原理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
  • 萬有引力與航天考點微專題1、 克卜勒第三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2020.10.30
    «萬有引力與航天»考點微專題1  克卜勒三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一 知能掌握1.克卜勒三定律定律
  • 萬有引力七大題型之克卜勒定律型
    當在萬有引力題中遇到周期T時,儘量用克卜勒第三定律,這樣做答案來得快些1,(2016·全國卷Ⅲ)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A.克卜勒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C.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找出了行星按照這些規律運動的原因D.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知識總結丨高考物理萬有引力定律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考物理中有關萬有引力的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對大家學習掌握這部分的知識有所幫助。一.克卜勒行星運動規律:(2)克卜勒第三定律不僅適用於行星,也適用於衛星,只不過此時 a3/T2 =k′,比值k′是由行星的質量所決定的另一常量,與衛星無關.二、萬有引力定律(1)內容: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跟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克卜勒第三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得到萬有引力定律   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感受到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經歷了幾代科學家的不斷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後牛頓總結了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才發現的.讓學生在應用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應多觀察、多思考.
  • 非常物理《必修二》——《萬有引力定律》
    2.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4.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重點: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難點: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
  • 運用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首先,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使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證明[1]了二體問題中行星以恆星為焦點繞恆星沿著橢圓軌道運行, 此即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也可以證明 (雖然也比較短, 但是偶最近實在沒有太多多餘的時間; 看以後啦!
  • 科普:克卜勒第三定律的推導與萬有引力------微積分是個啥?(7)
    1609年,克卜勒發表了前兩條定律,即第一和第二定律,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和諧論》發表該了克卜勒第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分別是:克卜勒第一定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行星定律。每一行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在此定律以前,人們認為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完美的圓形」.
  •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是一個Ⅱ級考點,難度中等,以選擇題為主。萬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條定律,高考命題中很少直接考查萬有引力的計算,但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分析幾乎所有天體運動類問題的根本依據,複習時應注重定律的理解及應用。從常考題型的角度來說,以人造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為背景,考查線速度、角速度、軌道半徑、周期、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求解中心天體的質量和密度問題,也常涉及牛頓運動定律和克卜勒地定律。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先經過猜想再得到驗證後,成為經典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關於題目的疑問,我上面的觀點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本來就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科學家總結物質運動規律,然後先猜測,再逐步得到驗證的。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物理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宇宙中的星體,都是處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1:萬有引力定律是一條優美、和諧、簡單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與兩者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成反比,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宇宙中的行星受到恆星的吸引,行星運轉時產生向外的離心力,離心力的大小與恆星對它的引力相等
  • 廣義相對論能證明萬有引力定律是錯誤的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當然是沒有錯的,不然我們現在也就不會學這個理論。只是這個理論不能完全反映深刻的宇宙規律,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在17世紀,牛頓從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中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認為物體被吸引在地球上以及宇宙中的天體運動都是受到引力的支配。當年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而且現在的火箭發射也都是利用這個理論,所以這個牛頓的引力理論是非常成功的。不過,萬有引力定律只能適用於弱引力場,而在強引力場中會失效。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他向學生介紹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的先進思想、科學理論以及研究方法,使牛頓大開眼界。巴羅發現牛頓的才華,舉薦牛頓為研究生,讓他繼續在劍橋深造。1665年秋季到1667年春季期間,倫敦市區瘟疫流行,各校停課,學生被遣散回家。牛頓也回到農村老家住了18個月。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二):利用KEPLER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公式
    這期視頻主要是利用比耐方程和克卜勒三大定律把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出來。      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布裡阿德在1645年提出了引力平方比關係的思想.牛頓在1665~1666年的手稿中,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離心力定律,但向心力這個詞可能首先出現在《論運動》的第一個手稿中。
  • 萬有引力定律的有限性
    牛頓第三定律就是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在兩個質體相互包含時將失去意義,一個質體進入另一個質體時萬有引力將會明顯減小,甚至會減小到「零」。特別是物體進入星體質心時將失去重力而產生特殊的失重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只適應相隔較遠的一對一物體或星體間相互作用計算,一對多、多對一都將出現很難想像的計算麻煩。
  • 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上述關於萬有引力的想法出現在他腦中時,他正在林肯郡的家裡,他在家裡躲避那時正在劍橋流行的瘟疫。正如牛頓所猜想得,也如胡克、惠更斯、哈雷、雷恩和其他人所猜想到的那樣,即如果克卜勒第三定律(行星運轉的時間的平方與它們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的立方成正比)是正確得,那麼,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吸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