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克卜勒第三定律的推導與萬有引力------微積分是個啥?(7)

2021-01-17 電子大爆炸


德國科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書受到天文學家第谷的賞識,應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臺做研究工作。1600年,到布拉格成為第谷的助手。次年第谷去世,克卜勒成為第谷事業的繼承人。第谷去世後克卜勒用很長時間對第谷遺留下來的觀測資料進行分析,他在分析火星的公轉時發現,無論按哥白尼的方法還是按託勒密或第谷的方法,算出的軌道都不能同第谷的觀測資料相吻合,他堅信觀測的結果,於是他想到火星可能不是作當時人們認為的勻速圓周運動,他改用各種不同的幾何曲線來表示火星的運動軌跡,終於發現了「火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1609年,克卜勒發表了前兩條定律,即第一和第二定律,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和諧論》發表該了克卜勒第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分別是:

克卜勒第一定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行星定律。每一行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在此定律以前,人們認為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完美的圓形」.

克卜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中的行星的連線(向量半徑)所掃過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這一定律實際揭示了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角動量守恆。

在這個時間點,微積分學說還沒有完全建立,極限理論也是處於萌芽狀態。科學家們採用近似等於得方法來計算橢圓曲線的面積,比如克卜勒第二定律的推導(具體可查百度百科)


克卜勒第三定律:是指繞以太陽為焦點的橢圓軌道運行的所有行星,其橢圓軌道半長軸的立方與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個常量。這裡,a是行星公轉軌道半長軸,T是行星公轉周期,K是常數,其大小隻與中心天體的質量有關。

這個定律是克卜勒從第谷的觀測數據統計中得到的,克卜勒整理數據發現,上圖下方的坐標中各點大致連成一條直線,因此他認為行星的運行周期 成正比(其中為軌道半徑),並計算出該直線的斜率為,即


牛頓創立了微積分以後,用微積分來證明了這個定律:



利用微元,矢徑R在很小的Δt時間內,掃過面積為ΔS,矢徑R與橢圓該點的切線方向夾角為α,橢圓的弧長為ΔR。在Δt趨於0時(或者說無窮小時),掃過面積可以看作為三角形,

面積速度為

設各行星繞太陽運行周期為T,橢圓半長軸為a、半短軸為b、太陽到橢圓中心的距離為c,則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

選近日點A和遠日點B來研究,由ΔS相等可得

從近日點運動到遠日點的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得:[6]

由幾何關係得: , ,所以

整理得


通過第三定律,牛頓發現在橢圓軌道上的「向心力」和在園形軌道上的向心力是同樣服從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他把天體的向心力改造成為了萬有引力,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三卷中寫道:「最後,如果由實驗和天文學觀測,普遍顯示出地球周圍的一切天體被地球重力所吸引,並且其重力與它們各自含有的物質之量成比例,則月球同樣按照物質之量被地球重力所吸引。另一方面,它顯示出,我們的海洋被月球重力所吸引;並且一切行星相互被重力所吸引,彗星同樣被太陽的重力所吸引。由於這個規則,我們必須普遍承認,一切物體,不論是什麼,都被賦與了相互的引力(gravitation)的原理。因為根據這個表象所得出的一切物體的萬有引力(universal gravitation)的論證……」

將克卜勒第三定律的T值代入,a用r代入,得到萬有引力的標準表達式
這個歷史,學微積分時老師有講過嗎?應該100%沒有老師會去講吧!

相關焦點

  • 運用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首先,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使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證明[1]了二體問題中行星以恆星為焦點繞恆星沿著橢圓軌道運行, 此即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也可以證明 (雖然也比較短, 但是偶最近實在沒有太多多餘的時間; 看以後啦!
  • 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獲取海量資料 -今天開始帶來的是萬有引力與航天章節的知識點總結哦~今天先說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6-1 克卜勒定律一、兩種對立學說(了解)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3.克卜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軌道的半長軸R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
  • 【物理】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二、克卜勒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2.克卜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軌道的半長軸R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值是由中心天體決定的。通常將行星或衛星繞中心天體運動的軌道近似為圓,則半長軸a即為圓的半徑。我們也常用克卜勒三定律來分析行星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運動速率的大小。1、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先經過猜想再得到驗證後,成為經典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關於題目的疑問,我上面的觀點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本來就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科學家總結物質運動規律,然後先猜測,再逐步得到驗證的。
  • 萬有引力與航天考點微專題1、 克卜勒第三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2020.10.30
    克卜勒三定律的理解和應用(1)行星繞太陽的運動通常按圓軌道處理.(2)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天體,例如月球、衛星繞地球的運動.(3)克卜勒第三定律a3T2=k中,k值只與中心天體的質量有關,不同的中心天體k值不同.但該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體的兩星體之間.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摘要:萬有引力及重力相關問題,是新高考考察選擇題常見知識點,縱觀幾年高考考題特點。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二):利用KEPLER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公式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上期視頻已經把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都推導了一遍,為這期視頻作了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這期視頻主要是利用比耐方程和克卜勒三大定律把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出來。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在歐洲,讓天文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則要源自於克卜勒,說起天文學,克卜勒的地位正如物理學中的牛頓的地位一般。克卜勒和牛頓一樣也是一個多面手,在光學、數學、物理學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微積分正是在克卜勒求積的不可分量思想和方法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
    下面我們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和克卜勒第三定律來推導萬有引力公式。採用分離參數法。我們首先簡化天體運動是圓周運動,根據圓周運動的基本公式:其中k是比例係數。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半長軸的三次方和周期的平方是一個比例係數,只和中心天體質量有關,R=a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是否都反應一個原理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橢圓軌道克卜勒第三定律
    03-04-19_橢圓軌道克卜勒第三定律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克卜勒第三定律的推導思路和方法,雖然這是一個常見的定律,但是其高中階段常見的推導思路和方法都僅僅局限在行星圍繞恆星做圓周運動的情況下,就推導過程而言,由於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克卜勒第三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得到萬有引力定律   教學建議   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固然重要,讓學生了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更重要.建議教師在授課時,應提倡學生自學和查閱資料.教師應準備的資料應更廣更全面.通過讓學生閱讀「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根據牛頓提出的幾個結果自己去猜測萬有引力與那些量有關.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學,也可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也可由教師展示出克卜勒三定律和牛頓的一些故事引導學生討論
  • 萬有引力七大題型之克卜勒定律型
    當在萬有引力題中遇到周期T時,儘量用克卜勒第三定律,這樣做答案來得快些1,(2016·全國卷Ⅲ)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A.克卜勒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C.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找出了行星按照這些規律運動的原因D.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高中物理同步教程——萬有引力與航天之克卜勒第三定律
    今天是系列課程的第一次課,今天給同學們帶來的是克卜勒第三定律的學習。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定律的基本內容:下面看下定律的具體解釋(1) 若公轉軌道為圓,那麼R就是指半徑。(2) 第三定律針對的是繞同一中心天體運動的各星體,若中心天體不同,不能死套周期定律:1.(2018高考全國理綜III)為了探測引力波,「天琴計劃」預計發射地球衛星P,其軌道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16倍;另一地球衛星Q的軌道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4倍。
  • 【物理定律】1687年萬有引力定律就已問世,為何直到1798年才測出地球質量
    ,掃過的面積相等③克卜勒第三定律:行星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其公轉周期的平方比值相等克卜勒在提出這三大定律後,還對為什麼行星會如此運動產生了疑惑,他提出了一種太陽磁力流假說,認為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都受到太陽的磁力控制,但後來我們知道,克卜勒的這個假說是錯誤的。
  • 科普,微積分是個啥?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在學習數學,但是大學之前的數學只能算是思維訓練。而微積分才算是數學真正的起點,是很多學科基礎中的基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微積分研究的是什麼?他花了20多年在丹麥皇家天文觀察行星運行,臨死的時候把這個數據交給了他的助手克卜勒(但是貌似沒有書面文件說明克卜勒可以使用這個數據,所以後面還扯了些官司出來)。約翰內斯·克卜勒(1571-1630),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
  • 1687年萬有引力定律就已問世,為何直到1798年才測出地球質量?
    1687年,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被提出,它揭示了萬物之間都存在引力,可以用明確的數學公式表達引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距離的關係,至此人們終於知道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引力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影響機制。
  • 科普 | 克卜勒定律
    在這個信念鼓舞下,克卜勒忍受著個人在家庭方面遭受的巨大不幸,在很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困難條件下,經過九年的反覆計算和假設,終於在1618年找到在大量觀測數據後面隱匿的數的和諧性: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們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的立方成正比。這就是周期定律。1619年,他在《宇宙的和諧》一書中介紹了第三定律,他情不自禁地寫道:"認識到這一真理,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
  • 非常物理《必修二》——《萬有引力定律》
    2.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4.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重點: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難點: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