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2020-10-18 高博新視野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

迄今為止最適合人類建造殖民地的星球是火星。

1,火星跟金星都位於地球宜居帶附近,月球位於地球宜居帶內。

但金星環境極為惡劣宛如地獄,人類殖民太空的選擇不多,就是月球跟火星。

2,月球跟火星之間的優劣對比。

a,月球離地球距離更近(平均距離38萬公裡),火星距地距離最近5500萬公裡,最遠>4億公裡。

從運輸資源跟地球形成緊密的聯繫來說,月球更優。

b,從滿足人類基本生存的三個條件來分析:溫度適宜,有水、有富含氧氣的大氣層。

(火星實景照(藍太陽是大氣沙塵散射所致)

(1)火星有密度不到地球1%的大氣層(從技術上可以改造大氣層),火星一天為24小時39分,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赤道附近,白天溫度可以達到20℃,夜間會驟然降低到-80℃左右),重力將近地球的40%。

(阿波羅11號登月)

(2)月球因為沒有大氣的保護,白天最高160℃,夜間最低-180℃.一天長達672小時。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上水分布圖,有顏色地區都有會,紅黃亮色水更豐富)

(3)月球與火星都有水冰,但火星水冰的開採更容易,儲量更大。

(火星南北極極可能有液態水。)

3,火星跟月球殖民地建造難度對比。

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但人類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遙遙無期。

火星上有巨量的二氧化碳,人類可以改造火星使之適宜人類生存。

麥凱說:"人類所做的工作只是將火星的氣候變暖,然後撒下孕育生命的種子。"

人類可以使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氣中的成分合成獲得全氟化碳(強效溫室氣體),然後將它釋放到火星大氣中。

這會使整個行星變暖,接著它們就釋放出冷凍的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會促使溫度升高,從而將大氣壓力增加到能讓液態水流動的程度,火星將成為又一個藍色星球。接著人類可以在火星播撒微生物及植物種子,成長出來的火星植物將釋放氧氣,火星產生原始生態系統後,人類將在火星繁衍,創造火星文明。而整個過程的時間不會超過200年。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火星是人類殖民外太空的首選。世界各大國若能聯合起來用所有的軍費都用於進行火星殖民,人類將在100年內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人類的一個新的家園。

相關焦點

  • 火星作為人類首選外星殖民地的優勢,殖民火星的步驟及巨大意義
    以人類未來一百年內的科技水平,火星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殖民外星的唯一選擇。一,火星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優勢。a,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從當代技術來看,人類要完成星際移民,有兩個必備的條件;(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首選是可控核聚變,人類需要穩定的廉價的相對無限的能量輸出。
  • 殖民火星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若當下人類可以用所有的軍費投入殖民火星的行動中,殖民火星應在10年內成功)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種手段向太空要生存空間和資源。以人來目前的科技水平,月球,火星,泰坦是進行太空殖民的首選。(火星,金星,月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什麼是人類殖民火星的意義?
    當你回顧人類的遷徙史:當人們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時,有些人便會遷徙過去。如果有天,人類可以在多個星球上紮根,我們將真正的增加長期生存的機會。在廣袤的太空中,有一個目的地脫穎而出,是傑出的殖民首選之地。
  • 人類移居太空的首選地是火星?
    過去,人們在各種科幻電影裡,都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那麼,人類為何如此執著於火星?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來自火星,也有人說,地球的現在就是火星的過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堅稱在火星上發現的人臉和金字塔都是真的,而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成功在火星上種出土豆的片段更是深入人心。
  • 馬斯克公開希望實現殖民火星這一目標的原因
    據外媒BGR報導,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多年來一直是殖民火星的支持者。馬斯克認為,在太空探索方面,將人類送往火星應該是下一個大的飛躍。不過,與美國宇航局(NASA)和全球其他科學團體不同的是,馬斯克認為未來前往火星不僅僅是為了科學研究,而是為了在紅色星球上建立永久居住地。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
  •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
    人類能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做好太空殖民的準備嗎?參加Futurism民調的70%讀者認為,人類能夠在21世紀前50年建立起太空殖民地。此外,36%的參與者認為2030年左右就能實現這個目標。軟體工程師薩蒂什·瓦爾莫(Satish Varma)解釋稱,人類在太空飛行器設計技術、人工智慧(AI)以及仿生學方面的進步將成為新的驅動力,最終推動我們進入太空時代。
  • 目前人類火星殖民的成功率有多大呢?
    火星殖民這件事在數十年前聽起來還是天方夜譚,可現在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部分人已經開始行動殖民火星了。隨著spacex重型獵鷹成功發射,人類火星殖民計劃好像越來越近了。那麼,人類真的有可能真的殖民火星嗎?
  • 「火星VS地球」人類殖民火星漫談 千年大計始於當下
    人類殖民火星人類要想大規模殖民火星,就一定要對火星進行改造,使火星更適合人類生存。第一步:載人登陸火星依靠目前技術,人類從地球出發登陸火星大概需要9個月時間。這個期間內人類不僅會長時間暴露在宇宙輻射中,且地球與火星往返期間的飲食供應也是一大難題。
  • 加來道雄表示只有殖民火星才能避免人類滅絕
    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加來道雄(かく みちお)近日在電視採訪中警告,人類需要在火星上定居以避免滅絕。「看看恐龍,」加來道雄在採訪中說到:「它們沒有太空計劃,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今天不在這裡的原因。」
  •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此次美國宇航局公布重要發現,是否意味著人類「殖民」火星的時代已經到來?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移民太空的首選地?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各種科幻電影裡,人類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2020,火星將會很熱鬧,美國、中國和阿聯都有去火星的計劃。  人類為什麼如此執著於火星?這或許要從人類的火星情結說起。
  • 為了完成人類殖民火星計劃,可以提前用微生物「感染」火星嗎?
    如果人類希望能在火星上定居,那麼火星上的微生物至關重要。洛佩茲認為,如果我們將火星作為下一個定居點,就應該故意將微生物引入,微生物的傳播可以作為人類定居部署的一部分。畢竟,人類目前居住的地球,第一批居民不是人類,不是兩棲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單細胞微生物。
  • 火星疑似誕生過遠古文明、火星最適宜人類移民,人類何時殖民火星
    而古羅馬人稱火星為「瑪爾斯星」,「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國土與戰爭之神。「火星」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一直被人類認為是戰爭和災禍的象徵。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但在到達火星環繞軌道之前,就墜毀於太空中。此後60年間,人類不斷地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人類能否殖民火星?首先需要在火星建立自給自足基地
    考慮到北美洲第一個英國永久殖民地——詹姆斯敦,是將國旗插入領地上的一種殖民地方式,在火星上建小型哨所,是更易實現的目標,但在火星全面建造殖民基地將是下個世紀能實現的目標。」  儘管詹姆斯敦現在是一處殖民地遺址,但它在維吉尼亞州有基地,與火星相比,是一個條件相對較完善的殖民基地。
  • 人類能靠「細菌」殖民火星,沒人也能全自動生產螺絲釘、扳手?
    許多人臉對殖民火星認為需要把大量太空人送上火星開墾研究,但據外媒Futurism提到,無論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發展再快,由於火星殖民在環境、生存、醫學、食物、運輸上都還有太多挑戰與困難,所以距離真正殖民至少需要上千年才可能達到。於是,博士生Benjamin Lehner想出一個瘋狂的計劃。
  • 殖民火星?SpaceX推出不鏽鋼太空飛船,火箭推力是土星五號的2倍
    碩大的助推火箭直徑9米,高68米,內部由37臺"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提供足足7300噸推力,是用於完成登月計劃人類史上推力最大的"土星五號"火箭的兩倍。而作為第二級的飛船,直徑9米,高50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高達150噸,能用於執行長途運輸貨物和人員的任務,可運載100人前往火星。
  • 人類的野心之殖民太空:小行星上富含礦藏和黃金
    我們想要殖民小行星帶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採礦。地球上的貴金屬往往埋在地下,而小行星表面就有大量的貴金屬,如黃金和鈀。不過除了收集豐富的礦藏,這些小行星也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前哨。此外,太空殖民還需要某種形式的發電。大多數探測器和衛星都依靠太陽能陣列供電,但這種方式對小行星上的定居點來說可能沒那麼有效。科幻作家、前美國太空人阿拉斯泰爾·雷諾德(Alastair Reynolds)說:「當你離太陽越遠,『平方反比定律』就會生效。如果你離太陽的距離是當前的兩倍,那麼你在特定區域收集到的能量只是原來的1/4。
  • 為什麼星際移民首選火星?科普達人嚴伯鈞解說人類火星探索
    《六極物理》內文選圖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為什麼星際移民首選火星?為什麼天問一號是航天史上的壯舉?探測火星難在哪裡?科普達人嚴伯鈞在日前的直播中為粉絲解答這些熱點問題,帶來一場頗具科幻效果的全民科普。他介紹,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包括地球在內,還有兩顆行星,那就是金星和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