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回顧人類的遷徙史:當人們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時,有些人便會遷徙過去。如果有天,人類可以在多個星球上紮根,我們將真正的增加長期生存的機會。
在廣袤的太空中,有一個目的地脫穎而出,是傑出的殖民首選之地。火星是太陽系的大獎,它是人類可以定居的最近的行星,這顆最近的行星擁有生命和文明所有必需的資源。
火星一直以來都是廣受關注的星球,很多人都想著要殖民火星。甚至於有公司列出了人類殖民火星的計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既然計劃都已經有了,那麼肯定是有緣由的,不然人類不會無緣無故的將矛頭對準火星。
為何是火星?
其實很早就有科學家認定,火星能成為人類未來移民的星球,當然也不是去了就能生活,這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造。火星處在太陽系宜居帶內,它和地球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火星的自轉軸是傾斜的,所以它上面也有一年四季、也會有春夏秋冬。
雖然火星的氣壓極低,會造成你血液沸騰,然後凍結,但是增壓太空服可以克服這個缺點。火星上有四季,但它的地表溫度卻很低,白晝溫度在零下20到40度,面對這種狀況,如果人類穿上適當的防護,不難生存下去。
這顆紅色星球,具有稠密的二氧化碳大氣,這樣看來似乎具備我們維持殖民地運行的自然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從二氧化碳中提取出氧氣,製成燃料,大氣層裡有水蒸氣,同時也有大量的水源存在於極地冰蓋中,而且火星上的土壤,表土中含有礦物質和各種化合物,可以供我們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雖說如今火星是個不毛之地,但是空間探測器拍攝的照片明顯的顯示出侵蝕的痕跡,這就意味著火星表面曾經不僅有過水,甚至有可能維持過生命。在火星上尋找生命是否存在過的證據時,即便是微生物都不能放過,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在建立短期基地和較為長久的殖民地之間生差異的因素,從而為人類殖民火星奠定基礎。
在火星的地下還存在有大量的冰,就跟我們在青藏高原看到的凍土一樣,那裡表面看起來好像一點水都沒有,但實際上一加熱,裡面都是水,很容易就能解決火星水源的問題。火星上有大量的水,水一電解就會變成氫氣和氧氣,所以氧氣也是不缺的。我們火星的大氣層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同樣可以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氧氣,所以呼吸就更沒有問題了。
既然火星上面有山,那麼火星的地下很可能會有洞穴,這些洞穴可能有冬暖夏涼的功能,這樣我們就可以採取在西北延安看到的窯洞那樣,在上面蓋上厚厚的土壤,讓它來屏蔽輻射,為我們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生活環境。
但以上的這些發現必須建立在我們對火星實地勘測的基礎上,所以人類登陸火星就意味著對火星的殖民更近一步。
殖民火星最根本的原因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文霍金曾經提出兩個疑問:
第一,我們怎麼才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使人類未來的生活儘可能的完美
第二,我們為什麼要考慮探索移居其他星球,為此他也給了我們答案
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事情,雖然沒有人能夠真正預言所謂的「世界末日」,但地球發生毀滅性災難的可能性總是存在。所謂天災人禍,避開「人禍」不談,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大約46億年左右的時間,地球上生命所經歷的自然災難也不少,包括超級地震、火山爆發、洪水泛濫等等,其中有好多次災難都屬於毀滅性的,比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
人類在這些年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不僅大片森林被砍伐,甚至我們排放的氣體使得南極上空出現了非常大的臭氧層空洞,這對於人類未來發展來說造成了很嚴重的威脅。如果說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注意保護環境,那麼一定會對我們的未來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人類在未來的生存環境必將變得不容樂觀,地球上的陸地面積也會隨著不斷縮小。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和地區都會慢慢被海水淹沒,所以有人提出了火星移民的可行性計劃也是有緣由的。
其實,根據目前地球能源的利用與環境破壞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沒到2600年,人類就得進行移民了。大家都知道現在地球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地球現在所承受的壓力十分巨大,而我們也因為人口基數大造成住房緊張、交通緊張、就業壓力大等一系列問題。
由於人類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所有的自然資源都一刻不停、源源不斷的被挖掘出來,地球上各種礦廠、油井等等多如牛毛,但是人們挖掘的同時只在意該資源本身,幾乎很少去關心從地層深處把這些埋藏了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東西挖掘出來所帶來的次生效果(比如溫室效應等),這些深層次的連鎖反應他們不關心也就罷了,就連挖掘這些礦藏時對周邊環境顯而易見的破壞也很少關心。
結果可想而知,森林銳減、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塵暴、水資源枯竭、能源枯竭、資源浪費、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垃圾汙染、噪音汙染、電磁汙染、核汙染、溫室效應、海洋汙染、溼地消失等等等等……
更可怕的是,人類仍然「我行我素」,沙塵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地表沙漠化等等都是環境的預警,而人類卻毫不在乎,反而還在肆意妄為,如果人類這種肆意妄為的行為一旦徹底失控,那麼環境災難就必定會發生!
人類早知地球的結局無法更改,地球資源耗盡只是時間問題。面對如此困局,人類在尋求新的機會,一方面利用科技想追求長生,一方面利用科技在探索太空。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根源目的是為了逃亡,進行太空移民。
殖民火星的誘因
上面說到,人類在利用科技追求長壽、長生,可你們有想過這樣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嗎?
長壽所帶來的優勢我們不必贅述,但長壽所帶來的弊端我們卻也無法迴避。比如地球對於因長壽而爆發的人口數量的承載危機;比如人均土地面積嚴重到無立足之地;比如地球資源無法供給人類的生存等等……未來人類長壽不可改變,但活得越久對環境的傷害更大,從而讓人的身體更差,這就使人類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所以從某些方面看人類長壽也是地球的一種「災難」!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已經超過77億的人口,並且以現在的科技醫療水平來看,每天地球都會以22萬人口的速度在增長,那麼我們這個地球母親可以承載多少人類呢?經過科學家的估算得出的結論是:地球可承載的最大人口是6億億。這個計量單位也是相當的極限,先不地球可不可以承載這麼多人類,光是地球上所有能用的能源、資源,能不能養得起這麼多人都是個未知數。
如果人類過度利用科技追求長壽,造成人類的「長生不老」,就等同於逼迫人類移民火星、甚至是移居太空的願望就更加迫切,與此同時,人類壽命的延長也使漫長的移民之旅變為了可能。
殖民火星的其他原因
1、核武器的破壞:核武器是地球上面最強大的武器之一,現在各國政府手中的核武器的數量都不為人知,如果人類在未來爆發了大規模的核武器戰爭,那麼地球將變得滿目蒼夷,那個時候,人類必須要另尋一塊風水寶地了!
2、小行星撞擊地球:6500萬年前,恐龍突然滅絕一直是一個謎團,但是目前大部分科學家認為或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導致的,其實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時有發生,好多隕石就是小行星,不過若想摧毀地球,那麼這個小行星的體積一定很大。
3、生化病毒:雖然現在生物醫療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但是每年因為疾病死亡的人數也不在少數,甚至是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病毒。這些病毒的出現也漸漸成為了人類想要移民的一種因素。電影《生化危機》我想大家都看過吧,甚至還看過不少喪屍病毒題材的電影,雖然電影裡講述的是虛無的世界,但是人類將來是否要面臨這樣的場景也未曾可知。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離開地球、離開這個病毒源是最保險的方法。
4、外星入侵者: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也一直反覆強調,人類在千年之內就需要移民,而他的理由很簡單:外星人會入侵我們的家園,讓人類生靈塗炭。雖然很多科學家對於霍金的言論嗤之以鼻,但是也不得不防,說不定此刻的外星人正如我們一樣在研究探索著宇宙呢。
如何殖民火星
我們現在殖民火星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事情,從我們人類開始觀測火星到現在,有的科普工作者已經總結了我們移民火星總共有十步計劃,我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其實就離最終的第十步是越來越近,這十步計劃也使這個「火星一號」的移民計劃顯得多少符合那麼一點規律,我們來看看這十步到底是什麼。
1、古人「肉眼觀天」:在古代,火星就是天穹上的一個小亮點,人類只能用肉眼觀天。
2、望遠鏡裡觀火星:到17世紀初,人們在天文望遠鏡中觀察到了火星,但終究是「霧裡看花」。
3、第一顆火星探測器:1965年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飛掠火星,匆匆拍攝了21幅火星照片,便一去不復返了。
4、環繞火星軌道運行:讓探測器環繞火星運行,對火星進行長時間的觀測,這是第四步。1971年「水手9號」進入環繞火星轉動的軌道,成為火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傳回地球7329張照片,涵蓋了超過80%的火星地表。
5、探測器登陸:人類通往火星的第五步就是登陸火星,1976年「海盜2號」著陸器登上火星,在火星表面拍照,採集土壤和巖石樣本,進行實驗分析,使人們對火星的了解又前進了一大步。
6、火星漫遊:由於「海盜2號」沒有機動能力,只能能停留在原地工作。於是,1997年「火星探路者號」探測器將人類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送上火星,實現了火星漫遊。隨後「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相繼登陸火星,並展開探測任務。
7、登陸器實現返航:目前所有火星探測器,都無法實現返航,所有火星土壤和巖石樣品,只能由自動化儀器完成分析,在未來幾年科學家們將把這些火星樣品,通過探測器運回地球,為實現載人火星飛行奠定基礎。
8、載人火星飛行:科學家預計在未來30年內,第一批太空人將光臨火星,並會安全返回地球。
9、在火星建立移民基地:在火星建立基地供太空人科研和生活使用。
10、「火星地球化」:人類移民火星的最後一步也就是從根本上把火星改造成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大陸,從而最終實現「火星地球化」。
人類的科技一直在發展,殖民火星也僅僅是時間問題,但是殖民火星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它不像阿波羅登月那麼容易,且不說距離遠近的問題,單從將我們大規模的人口、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火星上去來講就已經很難了。我覺得移民火星將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龐大、最為艱難的重大科技工程。我們從來沒有做過如此龐大的工程,它甚至比阿波羅登月還要龐大的多、還要複雜得多、還要艱難得多。
那麼有人就要問了,既然去火星這麼難,那為什麼要選擇移民火星呢?或許還有其他比火星更適合移民、更容易移民的行星呢?
其實我們選擇去火星不是因為去火星很容易,而是因為它非常的艱難,它的艱難甚至是用我們人類所有的技術都無法抵達的一個巔峰,我們現在所有的技術用起來都不夠我們移民火星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研發新的技術,這些新的技術一旦研發,它不僅可以用在對火星的探測中,甚至還可以用在其他領域,促進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我們選擇去火星,並非是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是要為人類尋找未來,希望人類的文明在地球上得以延續,為人類的未來提供希望,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國的責任,這也是一個世界領導者的責任,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需要擔當這樣的責任。
全球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開拓人類的新家園,將全球人類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全球尖端的科技力量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謀福祉,這才是人類殖民火星最大、最根本的意義!
聲明: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最前延觀點
|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