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的足跡沒有踏上任何一顆地球以外星球的土壤,但是包括美國宇航局和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內的眾多機構和人士,一直在致力於人類重返月球,甚至登陸火星,進行火星殖民。馬斯克是人類殖民火星計劃的狂熱追求者,按照這位矽谷大俠的計劃,最遲在2035年代,人類的足跡將能夠踏上火星的土壤,並且在未來50年以內,將100萬人送往火星,在火星建立一個人類永久居住地。
目前看來,即使是將幾名太空人送往火星,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運輸工具,而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迄今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運輸工具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擔憂已經出現:日前,休斯敦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和地球微生物學家肯達·林奇(Kennda Lynch)在一次網絡研討會上就表示,即使人類短期內解決了飛往火星的運輸工具的問題,要最終實現殖民火星,其中的難題遠非將太空人送往火星登陸那麼簡單。
肯達·林奇是在5月13日召開的由紐約科學院主辦的一次網絡研討會做上述表示的。她在演講中認為,如果人類真的計劃要在火星這樣的異星球進行長期居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運輸工具,而是如何對抗和克服這些異星球可能存在的致命星際環境,而作為解決方案,人類很可能需要對我們這個物種的生命藍圖(DNA)進行一些調整。
星際空間的嚴酷生存環境已經被我們所了解,儘管人類尚未踏上過火星的土壤,但是早在40多年前,太空人已經在月球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並且像美國宇航局的Scott Kelly和Mikhail Kornienko這樣的太空人,曾經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生存實驗,以積累在外太空長期生存,人類在機體等各方面可能發生的變化。這些科學實驗已經獲得了準確無誤的結論:長期的外太空生活對人類機體的改變是明顯的,比如,微重力環境下人類的骨骼組織會發生有害的變化,甚至也會對視力造成明顯的危害。但是比起去往火星的旅程,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累計的外太空生存體驗仍然非常有限,甚至都不具有代表性。
眾所周知,人類太空飛行器飛往火星的單次旅程所需要的時間最少為6個月,如果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未來Space X公司的星艦飛船每次能夠將100人同時送往火星,那麼,如此龐大規模的機組人員如何解決長達6個月時間的生存問題,並且還需要克服在一個密閉環境中長期相處的社交問題,即使安全抵達火星並且成功登陸,火星上致命的輻射劑量也將時刻威脅著生存在其上的每一個人。因此,在解決運輸工具之前,人類急需首先解決這些迫切的問題。
肯達·林奇對此的一個建議是,為了確保能夠在火星上長期生存,人類可能需要對自己的基因進行某些「更改」,以使得未來的太空人可以無視或者僅需簡單的防護就能解決諸如輻射和微重力環境這樣的日常威脅。因為根據目前的研究,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微生物擁有超乎想像的「特異功能」,比如,一種名為抗輻射奇異球菌的微生物就能夠抵擋高達5000戈瑞(Gray:是物理量「電離輻射能量吸收劑量」的標準單位)的致命輻射,並且能夠在24小時之內修復被輻射損壞的組織,而人類在未經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能夠接受的最大的輻射劑量是不超過5戈瑞。如果能夠將抗輻射奇異球菌的基因「加工」到人類的DNA中,也許能夠顯著增強人類的抗輻射能力。
當然,這樣的想法目前不僅在技術上是一片空白,而且也面臨著諸如道德和倫理上的顯著爭議。一些科學家甚至對這樣的想法都持嚴厲的批評態度,更不用說將這種理論付諸實施。因此,看起來在殖民火星這樣的星際任務中,需要解決的確實不單單是像運輸工具這樣的「簡單」問題。也許,如果像火星這樣的星球上至今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這本身就是對人類的一個警告,忽視這個重要的警告信息,貿然將100萬人送往火星,很難說是否是一個好主意。
不知馬斯克是否想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