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星報》9月3日報導,「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周一(1日)的火星峰會會議上提及「前往火星的星艦(Starship)」研發進度,並表示登陸火星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在火星建立根據地。而在其殖民火星計劃中,建造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火星基地α(Mars Base Alpha)」非常重要,但最大的障礙將是等待定居者的潛在危險。
若有關注馬斯克的Space X相關動態的話,估計都知道Space X已研發了新一代的火星運輸船——星艦(Starship,以前稱為BFR)。星艦是未來替代獵鷹9號火箭、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等載具,以及承擔登陸月球和前往火星的任務。其外形有點像我國老百姓屋頂上的水塔,不過要更大更長。星艦(Starship)SN5 原型機已在上個月完成了靜態點火和升空150米的懸停測試,下一步就是建造第一臺超級重型助推器原型機。按最終版本的資料顯示,星艦高約50米,將裝備6-8個猛禽火箭發動機,一次可搭載多達100名太空人。
至於星艦內部的設備,馬斯克並沒有透露什麼,但根據製造「多環境複雜生命支持系統」的成功經驗,馬斯克很有信心完成星艦建造,並預計在2021年進行首次軌道測試飛行。換句話說,星艦完成後,無論是發射貨物到月球還是火星,都不是問題。
不過馬斯克在會議上表示:「我想強調,建設一個能夠自我維持的城市(基地)將是艱苦、困難和危險的事情。很可能你會死,這將是艱難的,但是如果成功的話,那將是非常光榮的。」
實話說,科學家將火星認定為是適合人類移民的一個星球並不是泛泛而談的。首先火星看上去是一個紅色的星球,因為它的表面全都是氧化鐵。其重力是地球的三分之一,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可以在火星上呼吸)。不過火星大氣層非常稀薄,氣壓只有地球的1%不到。由於大氣層太過稀薄,所以紫外線特別強,晝夜溫差大。
研究顯示,火星赤道附近白天氣溫能達到20多度,晚上能到零下70多度。最明顯一點就是,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9分,和地球非常接近。假如人類可以到達火星的話,去到調時差就沒問題了。另外火星的自轉軸也是傾斜的,因此火星也是有四季的。總的來說,火星除了環境不適合人類生存外,大體上和地球沒多大差別。
如果真像馬斯克所說的,登陸火星不是問題,那最大的、最重要的就是改造火星環境了(建造火星基地)。馬斯克曾提出設想,在火星的南北兩極造兩個核能加熱裝置。因為探測顯示,火星的兩極是存在冰層的。當將這些冰層加熱成水,水蒸氣和乾冰等進入大氣後,應該可以形成厚厚的大氣層,從而形成溫室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給火星的兩極來個核爆。不過馬斯克的這個設想遭到一些科學家的反駁,他們認為火星兩極的二氧化碳數量並不足以引發溫室效應。
但對於「火星基地α」的建造,馬斯克還是有信心的,其計劃是在2028年建造一個基地。殖民火星計劃顯示,「火星基地α」選址是在太陽系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山(Olympus Mons)」的西部,那裡屬於低緯、相對溫暖,可實現最佳的太陽能發電,附近有大量的地下水冰沉積物。其實NASA曾計劃登陸火星後運用3D列印技術列印火星基地,不過從馬斯克所說存在危險看來,他應該是直接派人去建造基地呀。
當然,計劃和夢想都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登陸和移民火星都不是易事,需要時間,但值得期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