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否殖民火星?首先需要在火星建立自給自足基地

2021-01-08 騰訊大粵網

  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支研究小組設計了「紅杉森林(Redwood Forest)」,這是一些開放性公共穹頂森林棲息地。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不斷加劇的全球核緊張局勢中,SpaceX和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呼籲儘快採取措施,逃離地球或許是避免未來核災難的一種有效方案,他希望未來不久人們能夠在火星表面建立殖民基地。

  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支研究小組設計了「紅杉森林(Redwood Forest)」,這是一些開放性公共穹頂森林棲息地。近期,馬斯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召開的西南偏南大會(South by Southwest)發言稱,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基地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發生戰爭時,火星基地距離地球足夠遠,並且人類在火星基地比月球基地更有可能生存下來。

  但是成功創建火星基地需要什麼條件呢?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理學和運動機能學副教授、美國宇航局STS-90太空梭任務前任太空人吉姆·帕威爾奇克(Jim Pawelczyk)說:「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美洲殖民地化將是一個合理的類推。』考慮到北美洲第一個英國永久殖民地——詹姆斯敦,是將國旗插入領地上的一種殖民地方式,在火星上建小型哨所,是更易實現的目標,但在火星全面建造殖民基地將是下個世紀能實現的目標。」

  儘管詹姆斯敦現在是一處殖民地遺址,但它在維吉尼亞州有基地,與火星相比,是一個條件相對較完善的殖民基地。南極洲基地更接近於未來人類要在火星建造的基地條件,當人們19世紀末首次踏上冰冷的南極洲——這被稱為南極探險的英雄時代,科研人員建造了一些簡陋的研究站。從那時起,科學家和其他勇敢的探險者們在基地上紮營,但沒有人建立永久性基地。當時沒有理由這樣做,也沒有所需的技術出現在南極洲,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火星前哨基地。帕威爾奇克說:「目前我們應當讓南極洲基地快速發展起來,並適用一些科研項目。」

  他說:「將一個前哨站變成殖民基地完全取決於人類生物學,同時,從研究角度來看,該領域我們剛開始探索。因此,也許前哨站並不會從遺傳角度維持物種發展,但是它能維持人文精神。」

  當然,我們首先必須抵達火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們需要考慮宇宙射線和太陽活動性產生輻射的基本問題,像這樣的高速粒子會破壞人類細胞,最強烈的輻射會穿透太空飛船外殼。迄今我們並不清楚像這樣等級的太空輻射會對人體構成怎樣的傷害,經歷幾個月或者幾年的太空探索,對眼睛、大腦等身體組織的影響等級。帕威爾奇克說:「我們理解這些事情的時候,真的還處於初期階段。」

  依據研究小組的設計,「紅杉森林」的乳白色圓頂結構將掩蓋一系列地下隧道,這些隧道會將每個圓頂結構連接在一起,並保護居民免遭隕石撞擊、太空輻射和溫度的極端變化。未來可容納1萬多人居住。

  目前美國宇航局一直研究太空環境對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產生怎樣的影響,但是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在2024-2028年之間退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博士研究生喬治·洛爾多斯(George Lordos)是研究小組成員之一,該研究小組在美國宇航局設計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他們的設計項目被稱為「瑪麗娜(MARINA)」,在小行星上建造一個空間站,項目詳細介紹了如何管理、重新配置、節點組裝等環節。基本上這是建造在小行星上的商業實體(擁有豪華酒店房間),可以讓不同的太空公司交流產品和服務,同時,這種小行星空間站將有助於實現火星探索任務。

  洛爾多斯說:「美國宇航局必須在2024-2028年之間使國際空間站退役,但目前每年大約花費40億美元。如果『瑪麗娜』基地能夠取代國際空間站,美國宇航局就能成為該空間站的客戶,為美國宇航局節省數十億美元的經費。」

  他還指出,這種新型小行星空間站還將減少基礎開支,尤其適用於火星探索任務。「瑪麗娜」基地將顯著增多地球和近地軌道之間的太空飛行次數。

  同時,洛爾多斯還參與了一項麻省理工學院項目——「紅杉森林」,該項目設想了火星人類文明會是什麼樣的。依據研究小組的設計模型,人類將生活在高爾夫球狀的圓形結構之中,其內部有森林棲息地,火星本地的水冰、土壤和陽光,為植物生長提供必要條件。

  「紅杉森林」的乳白色圓頂結構將掩蓋一系列地下隧道,這些隧道會將每個圓頂結構連接在一起,並保護居民免遭隕石撞擊、太空輻射和溫度的極端變化。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生瓦倫蒂娜·蘇米尼(Valentina Sumini)帶領這支跨領域研究團隊,設計完成「紅杉森林」模型,她表示目前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建造這種圓形結構的原型。

  蘇米尼說:「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紅杉森林』的白色圓頂建築成功建造出來。考慮到火星表面已有大量人類生存的資源,例如:水冰、二氧化碳和乾冰,它們可以作為飲用水、氧化劑和燃料,這並不是荒謬的幻想。」

  雖然我們可以探索如何利用火星地形裂縫和其它特徵,發揮優勢更好地實現人類探索任務。但是火星上生命存活的關鍵始終是技術,洛爾多斯說:「我們人類是技術物種,通過發展技術可使周圍環境適應人類身體。」

  帕威爾奇克表示,我們需要大量能量,在一個小包裹中獲得大量能量的最佳方法是使用小型核反應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對每個人提供6-10噸的消耗品。

  這些障礙看上去是不可克服的,但是洛爾多斯表示,記住我們所取得的進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SpaceX公司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項目。不同於之前的軌道火箭,自2011年以來SpaceX公司就一直努力研製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洛爾多斯說:「這種火箭著陸和再利用功能是一種技術革新,它就像美國西部首次開通鐵路,或者高大艦船為歐洲人探索新大陸提供保障。」

  洛爾多斯相信,我們正在經歷著這樣的歷史轉變,可重複使用火箭正在開闢太空前沿,我們將不再是單個行星物種。這是人類一直想做的自然延伸,探索意識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如果不是先天的,我們就不會生活在全球各地。

相關焦點

  • 殖民火星在望?馬斯克:將建造火星基地,但你可能會死
    據《每日星報》9月3日報導,「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周一(1日)的火星峰會會議上提及「前往火星的星艦(Starship)」研發進度,並表示登陸火星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在火星建立根據地。而在其殖民火星計劃中,建造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火星基地α(Mars Base Alpha)」非常重要,但最大的障礙將是等待定居者的潛在危險。
  • 殖民火星在望?馬斯克:將建造火星基地,但你可能會死!
    而在其殖民火星計劃中,建造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火星基地α(Mars Base Alpha)」非常重要,但最大的障礙將是等待定居者的潛在危險。若有關注馬斯克的Space X相關動態的話,估計都知道Space X已研發了新一代的火星運輸船——星艦(Starship,以前稱為BFR)。
  •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登陸火星不是問題,但建基地或有潛在危險!
    據《每日星報》9月3日報導,「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周一(1日)的火星峰會會議上提及「前往火星的星艦(Starship)」研發進度,並表示登陸火星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在火星建立根據地。
  • 殖民火星需要多少人?研究人員:只要110人就能自給自足
    此時,地球的「鄰居」火星成為了我們的星際移民的希望。火星是目前人類有能力觀測和涉足的,且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了。而且,火星的自轉周期和地球非常相近。在火星上呆一天是24小時39分35秒。如果我們移民火星了,就不需要克服生物鐘這個大問題了。
  • 在火星如何正確殖民?生存遊戲《火星殖民》詳解
    殖民火星,從第一艘火星太空船降落火星開始,你有自動機器人以及基本物資,要用自動機器人,開始在火星上收集物資,並且一步一步的蓋起殖民地的基本要素。沒有水?那就蓋空氣集水廠,效果緩慢,可是算是基本的水源進帳。沒有空氣?那就蓋空氣生產器,人類嘛,要有基本的水與空氣才能生存,可是單單只有這樣,人類一降落到火星來,仍然是不夠的。
  • 馬斯克:火星殖民活動,並不需要膽小的人
    在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首行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自己的終極目標就是殖民火星。馬斯克認為,將人類送上火星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下來才是更大的挑戰。
  • 殖民火星不是圈地建房,而是要複製一個地球,難度在如何複製!
    ,結果讓這104個殖民者沒想到,因為水土不服和疾病等原因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份,這104人僅剩38人,殖民在這裡成了夢魘,人類每開發一塊新的土地,就意味著我們將面對同等的未知和危險,在地球開創殖民地都有如此大的風險,更別提在遙遠的太空建造人類的殖民地了,2018年馬斯克的SpaceX宣布,在2024年左右SpaceX將在火星建造第一批殖民基地,並且將把第一批人類送到火星,本期內容我們就來看看,馬斯克的殖民計劃要如何進行
  • 馬斯克表示,2050年前建立火星殖民城市
    短短一二百年,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發展為工業時代,走進電氣時代。未來不久,人類就要飛出地球,建立太空殖民地。據外媒報導,SpaceX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 · 馬斯克近日透露了其殖民火星的時間表:在2024年將人類送往火星,並在2050年前建立人類殖民城市。
  • 馬斯克表示,2050年前建立火星殖民城市
    短短一二百年,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發展為工業時代,走進電氣時代。未來不久,人類就要飛出地球,建立太空殖民地。據外媒報導,SpaceX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 · 馬斯克近日透露了其殖民火星的時間表:在2024年將人類送往火星,並在2050年前建立人類殖民城市。
  • 建立一個100萬人的火星殖民基地,會面對什麼困難?看完快放棄了
    美國民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馬斯克曾不止一次地說過要將人類送到火星上,並提出在本世紀中期,要在火星建造一個可以容納100萬人的基地。這項計劃聽上去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但是實際實施起來,難度有多大呢?會在火星上面臨哪些問題呢?人類都能一一克服嗎?
  • 火星作為人類首選外星殖民地的優勢,殖民火星的步驟及巨大意義
    以人類未來一百年內的科技水平,火星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殖民外星的唯一選擇。一,火星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優勢。a,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 什麼是人類殖民火星的意義?
    火星是太陽系的大獎,它是人類可以定居的最近的行星,這顆最近的行星擁有生命和文明所有必需的資源。火星一直以來都是廣受關注的星球,很多人都想著要殖民火星。甚至於有公司列出了人類殖民火星的計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既然計劃都已經有了,那麼肯定是有緣由的,不然人類不會無緣無故的將矛頭對準火星。
  • 殖民火星需要多少人?專家:110人就能自給自足
    波爾多綜合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在火星上建立一個新文明只需要110個人就足夠了。理工學院的讓-馬克•薩洛蒂(Professor Jean-Marc)教授說:「在另一個星球上生存和自我維持的可行性如何,這一問題對未來徵服外太空和整個人類來說都十分重要。
  •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
    谷歌最近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它幾乎可以像人類那樣快速學習,這項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應用更有前途,比如幫助駕駛飛船。這些技術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公司關注,並認真對待太空殖民的想法。對於人類來說,建立殖民地的最佳目標就是月球和火星。近來,月球引發的關注似乎正在降低,但科學家們估計,我們可以在那裡用6年時間建起太空殖民地,成本只要100億美元。
  • 星際移民大暢想:永久殖民火星,未來火星上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想像一下,23世紀初,人類已經在火星上建立了成熟的殖民地,這並不容易。
  • 來自馬斯克的「警告」:去火星殖民的人很可能死在那裡
    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在工作了很久,也玩得盡興之後,舒服地死在火星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心想要殖民火星,這也是他在2002年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初衷所在。據CNBC報導,在近日舉辦的「人類前往火星」峰會上,馬斯克分享了關於SpaceX星際飛船和火箭的進展情況,但也對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表示擔憂。馬斯克認為,到達火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建設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將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將建立一個火箭推進劑工廠,它就是最初形態的火星基地——阿爾法基地——然後讓它漸漸變得可以自給自足。」
  • 來自馬斯克的「警告」:去火星殖民的人很可能死在那裡
    圖片來源:SpaceX官方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心想要殖民火星據CNBC報導,在近日舉辦的「人類前往火星」峰會上,馬斯克分享了關於SpaceX星際飛船和火箭的進展情況,但也對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表示擔憂。
  • 馬斯克推「殖民火星」計劃,揚言「火星法律」SpaceX說了算
    SpaceX創辦人伊龍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又語出驚人,表示他殖民火星後將不會遵守國際有關火星的公約,而是由SpaceX自訂一套未來前往火星者都該遵守的律法,這也將是佔領火星後的當務之急。不過馬斯克並沒有明講,而是在介紹新的Starlink衛星服務時低調偷渡這則消息。
  • 人類本世紀殖民火星?馬斯克信心滿滿,計劃建立百萬人口火星城市
    殖民火星,聽上去極具科幻色彩。但是在2020年代的今天,它已經不再那麼遙遠。按照NASA的計劃,2022年重返月球的計劃就將實施,這將是人類再次向宇宙吹響的號角。而且按照SpaceX的計劃,在2022年的火星發射窗口期,他們將會對火星進行載人實驗,先發射一個機器人抵達火星。如果進展順利,最早在2024年,人類的第一個載人飛船就將朝著火星飛奔而去。
  • 馬斯克火星殖民:100萬人上火星建城市的執念,猜猜為什麼
    據報導,SpaceX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最近披露了殖民火星時間表,他希望其公司能在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到2050年建立起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當然此計劃需要分步實現。SpaceX的目標是10年內生產1000艘星際飛船。每年發射1000次前往火星的星際飛船航班,平均每天3次。每次旅行都會有100名乘客前往火星,成為火星大都市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