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報告,宣稱美國科研團隊找到多個火星的冰層截面,含有大量的冰水。
火星上的地質環境很惡劣,巖石雜物讓觀測火星的表面很困難。但是,隨著風沙的侵蝕作用,讓火星地表露出了一大片區域,含水冰的橫截面就這樣顯露出來。
在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上,正是找到了這樣的一些地點。
這些從地下 1 米開始直到底下 100 米的冰層,含的水冰量是巨大的。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電影《火星救援》,仿佛這一切正在慢慢走向現實。
《火星救援》講述的是2030 年人類的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面對席捲而來的沙塵暴,太空人們不得不撤離火星,留下一個孤獨的隊員在火星上獨自生活。
那麼電影中的情節,到底會不會出現,火星又是否適合人類生存呢?
在太陽系中,火星被認為是自然條件與地球最為接近的。
人們一直希望,通過能夠了解火星,探索開發地外生存空間,邁出人類走向宇宙的第一步。
水源
要去火星移民,水是最關鍵的。
生命都離不開水,如果從地球上運輸大量的水到火星,不僅技術難,而且成本高。
雖然目前人類還沒有發現火星上有能夠直接飲用的水,但是地下冰層的發現和利用,或許是另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而且,隨著水循環的裝置更加的成熟,如果能能夠把尿液等廢水轉化為飲用水,可以節約大量的水資源。
宇宙輻射
在殖民火星時,人類將面臨大量的宇宙輻射。
所以,由於火星空氣稀薄,沒有大氣層,人類活動時必然會受到宇宙輻射的傷害。
想在火星殖民,必須建造能夠抵禦輻射的防護罩。人類的一切殖民活動,也只能在防護罩下進行。
環境惡劣
雖然火星與地球環境類似,但其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
除了空氣稀薄,沒有氧氣、水源外,那裡還十分乾燥寒冷,氣溫一直處於零下幾十度。另外,火星沙塵暴也是一個大麻煩。
沙塵暴在火星上是很常見的,就像地球上的下雨一般,時不時就會來一陣。
火星沙塵暴有時候周期特別漫長,整個區域甚至全球都是遮天蔽日,甚至帶有電荷,這對於人類的生活生存,還有輔助的儀器,威脅很大。
因此,如果在火星殖民,地表活動很容易受到限制。如果在人類殖民的前期建造地下城市,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火星生態系統
人類要想在火星生存,必須形成火星生態系統。
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在火星的表面形成一個有氧的生物圈。
科學家估計,在火星上的地球化環境要完全形成,快則幾個世紀,慢則可能需要近千年的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