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去火星的路上,正在為此努力。到了2024年,將會有一艘星際艦飛向火星,數月之後著陸表面。考慮到安全性,更可能是繞火星軌道一圈,再返回到地球表面。
不少人擔心,馬斯克大膽殖民火星計劃,無法完成任務。不少人質疑,到了2024年去往火星旅行的乘客,可能是單程的,一旦在火星表面著陸,或者在軌道附近無法返回地球,航天員將有嚴重的生命安全危險。
地球和火星最佳交匯時間需要26個月,人類在太空中的時間一般只有幾個月,很少有超過2年不返回地面的情況。另外,在遙遠的火星上,沒有水、食物等供應,完全依靠自建閉合生態鏈完成生命支撐系統,萬一出現意外將是災難性的。
即便是馬斯克自己,也承認到了2024年發射星際艦飛船,會有失敗的可能。即便解決了技術問題,也不是沒有其他的問題,成為到達火星的瓶頸。相比技術,馬斯克可以慢慢的磋磨,不斷的嘗試失敗,避免人在火星上,無法長期生存。但是,經濟問題得不到解決,這才是真正限制SpaceX公司殖民計劃,能否成功的根本。
SpaceX送航天員到火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從飛船的製造到運營,從航天員在火星生存,到返回地球等,站在其背後的是成千上萬的參與者。他們需要生活,需要陪家父母妻兒過地球人的日子,還有的人需要交房貸、交網費、坐公交上下班等等。如果沒有工資支撐,馬斯克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業。
然而,火星除了有成為SpaceX公司殖民地的潛力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商業開發價值。火星更像是美洲大陸,而馬斯克的SpaceX更像是哥倫布,並不等於一旦到達這裡,就能夠獲得金銀珠寶,滿足自己的發財夢。
與火星相比,撒哈拉沙漠、北極等地區,有大量的閒置土地。在那裡建立工業中心,生活城市,顯然要比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成本和難度更低,商業價值更大。然而,SpaceX公司捨近求遠,除了旅遊火星概念有一點吸引力之外,並沒有完整的商業發展框架。這意味著,當消費者不願意到火星冒險之時,馬斯克將會面臨前期投資打水漂的問題,即便建立了火星殖民地,也會因為沒有工業商品與地球企業交換,成為第二個哥倫布,並不能夠給背後的投資人和本人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
本文系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研究,非商業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