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靠「細菌」殖民火星,沒人也能全自動生產螺絲釘、扳手?

2020-12-05 十輪網

你認為殖民火星需要多少人力、設備、技術支持?一位來自荷蘭臺夫特理工大學的博士生用他的畢業論文告訴你,只要一個鏟子機器人、裝滿細菌的生物反應爐還有3D印表機。

許多人臉對殖民火星認為需要把大量太空人送上火星開墾研究,但據外媒Futurism提到,無論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發展再快,由於火星殖民在環境、生存、醫學、食物、運輸上都還有太多挑戰與困難,所以距離真正殖民至少需要上千年才可能達到。

於是,博士生Benjamin Lehner想出一個瘋狂的計劃。Lehner說,人類可以通過把一種叫奧奈達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的微生物裝在火箭中發射至火星,讓他在火星製造人類殖民需要的材料,降低火星殖民的門檻。

讓細菌幫忙製造人類殖民需要的「鐵」

「我們無法直接使用火星土壤中的鐵質……但奧奈達希瓦氏菌卻能將火星土壤降解成磁鐵礦,也就是一個具有磁性的氧化鐵」Lehner解釋,之後再利用3D列印技術就能把磁鐵礦中的磁鐵製作成人類殖民會用到的螺絲起子、螺絲釘等鐵製品。

計劃過程十分簡單,首先會由鏟子機器人將火星擁有高度鐵質的土壤送至生物反應爐,再通過奧奈達希瓦氏菌轉化土壤產生鐵質,最後由3D列印產生殖民必需品。

Lehner於論文中指出,容量1,400公升的反應爐每年可產出約350公斤的磁鐵礦,預計3.3年達到容量極限。因此他建議,「我們可以向火星發射多個此種自動化模塊,藉以在火星產生大量的鐵。」

連火星生態系統都考慮進去,NASA對計劃表示興趣

此外,Lehner也考慮到隨意將地球微生物帶來火星可能造成跨星球的生物鏈破壞,同時也會影響到人類在火星尋找外星生物的研究。因此他提出配套措施,選擇不讓微生物為所欲為的在火星上散步,而是在生物反應爐的旁邊裝設一個空間安置微生物,藉此避免相關計劃。

至於奧奈達希瓦氏菌是否可以存活在火星上,Lehner提到,選擇送微生物上火星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微生物通常具備自我繁殖的能力、運送輕鬆且有辦法承受大量輻射。Lehner更強調,計劃中微藻類(micro algae)可以將使用火星上的陽光與二氧化碳轉成養分與氧氣,供給微生物的生存。有趣的是,藻類產出的廢料也能作為人類上火星需要用到的有機堆肥,提高殖民機率。

目前歐洲太空總局(ESA)和美國太空總局(NASA)對Lehner的計劃紛紛表示興趣。儘管計劃瘋狂,但Lehner的論文有一天會真的被NASA或ESA實行也說不定。

相關焦點

  • 人類「殖民」火星?那可能要派細菌和藻類先行……
    人類殖民火星 可能要派細菌和藻類先行本報記者 付毅飛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意味著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實施在即。雖然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卻已引發了火星迷們的無限遐想——將來我們能不能在火星上建旅館?火星上能不能採礦?在火星上可以開展哪些科學實驗?
  • 人類殖民火星 可能要派細菌和藻類先行
    雖然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卻已引發了火星迷們的無限遐想——將來我們能不能在火星上建旅館?火星上能不能採礦?在火星上可以開展哪些科學實驗?更有甚者提出了科幻界中最現實的問題:等我們移民到火星,該種什麼菜吃?「從長遠來看,在火星上發展出獨特的人類文明,包括各種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以及技術文明是可以期待的。」
  • 殖民火星的吃飯問題,思路1人造生物圈自己生產糧食
    、荒涼、幾乎沒有空氣的巖石星球,距離地球約2.25億公裡,但是人類終將徵服火星。涉足火星將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在地球以外的空間生活是人類千百年的夢想,但要想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持續發展,人類必須掌控它的環境。同時,在火星上人造生物圈進而生產食物終究是避免不了的根本問題。畢竟單靠地球運送補給是不現實也是不可持續的。
  • 馬斯克2024年真能載人殖民火星?
    「2024年我要載人登錄火星!2050年要在火星建立一個Space X城!」這是Space X創始人馬斯克最近發布的火星殖民時間表。這目標,這時間,頗有一絲資本主義壓榨員工定個短期內基本不可能完成任務的風格。
  • 殖民火星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若當下人類可以用所有的軍費投入殖民火星的行動中,殖民火星應在10年內成功)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種手段向太空要生存空間和資源。以人來目前的科技水平,月球,火星,泰坦是進行太空殖民的首選。(火星,金星,月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為了完成人類殖民火星計劃,可以提前用微生物「感染」火星嗎?
    那麼,第一批移居火星的「住戶」會是什麼樣子呢?很多人認為,肯定是我們這個世界最聰明的人,來自世界各地,擁有多個學位,並接受過幾十年的天體物理學培訓。如果人類希望能在火星上定居,那麼火星上的微生物至關重要。
  • 什麼是人類殖民火星的意義?
    當你回顧人類的遷徙史:當人們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時,有些人便會遷徙過去。如果有天,人類可以在多個星球上紮根,我們將真正的增加長期生存的機會。在廣袤的太空中,有一個目的地脫穎而出,是傑出的殖民首選之地。
  • 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
    為了「開疆擴土」美國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現實嗎?根據科學家預測這顆讓人十分感到陌生的火星在40億年前竟然是地球的模樣,讓人難以置信!如今我們看見的火星遍布沙丘和礫石,充滿危險,一片死亡毫無生命跡象,為何科學家會這樣判定呢?最簡單的證據就是在火星地表中發現有水資源的足跡,眾所周知,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
  • 為了殖民火星,人類必須進行一場激進的基因改造
    編者按:馬斯克有殖民火星的雄心。但是他目前只考慮了如何將人運輸過去的問題,但是人類要想殖民火星需要經過基因編輯才能抵擋輻射,減少對氧氣的依賴,改進記憶以及體味,這樣才能完成火星計劃並適應火星的惡劣環境。可是,如果對人類進行如此激進的改變在倫理上是否說得過去呢?
  • 目前人類火星殖民的成功率有多大呢?
    火星殖民這件事在數十年前聽起來還是天方夜譚,可現在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部分人已經開始行動殖民火星了。隨著spacex重型獵鷹成功發射,人類火星殖民計劃好像越來越近了。那麼,人類真的有可能真的殖民火星嗎?
  •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許多偉大的思想家認為,人類必須分散在多個星球上,以免被一場自然災難完全摧毀。人類能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做好太空殖民的準備嗎?參加Futurism民調的70%讀者認為,人類能夠在21世紀前50年建立起太空殖民地。此外,36%的參與者認為2030年左右就能實現這個目標。軟體工程師薩蒂什·瓦爾莫(Satish Varma)解釋稱,人類在太空飛行器設計技術、人工智慧(AI)以及仿生學方面的進步將成為新的驅動力,最終推動我們進入太空時代。
  • 馬斯克:火星殖民活動,並不需要膽小的人
    在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首行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自己的終極目標就是殖民火星。馬斯克認為,將人類送上火星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下來才是更大的挑戰。
  • 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迄今為止最適合人類建造殖民地的星球是火星。1,火星跟金星都位於地球宜居帶附近,月球位於地球宜居帶內。但金星環境極為惡劣宛如地獄,人類殖民太空的選擇不多,就是月球跟火星。
  • 殖民火星先用細菌打前站:從火星土壤中開採鐵資源
    來源:新浪科技金屬還原菌希瓦氏菌能從火星土壤中「開採」磁鐵礦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細菌會成為人類在火星上未來生活的基礎嗎?一些科學家認為,在人類登上火星之前,我們最好先把地球細菌送到火星上。
  • 人類移民去火星?馬斯克計劃轉移100萬人,能剩下多少人全靠運氣
    此次中國發射的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也是預示著我國首次展開了對於火星的探測計劃,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火星都有著無盡的嚮往,曾經美國就曾經宣稱要在2030年實現初步登陸火星,如今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探測也發現火星的引力條件和大氣環境都不適合人類的生存
  • 為什麼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無法實現
    殖民火星是馬斯克最有名的「理想」之一。其旗下的Space X公司正在開發的重型運載火箭,代號為BFR(Big Fucking Rocket),長達100米。,這種燃料在地球和火星上都可以生產。目前在火星赤道附近,地表溫度白天最高能達到70度,而夜間則會降低至零下100度。在兩極,溫度還要更冷。為了保護人類避免受到輻射傷害,「火星居民」還將需要造出磁場,從而抵禦帶電荷粒子的侵襲。
  • 建設首個火星基地材料怎麼來?科學家:送點細菌上去,自動生產鐵
    埃隆·馬斯克曾經宣布稱,希望他們公司的載人飛船未來能抵達火星並建立火星基地;史蒂芬·霍金教授生前也盼望能看到在這顆紅色行星上建立人類家園;美國宇航局正在建造新型太空發動機,能夠在未來運送人類抵達火星。但是,想在火星上建造人類基地真的很容易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是十分困難!
  • 殖民火星計劃耗資無數 馬斯克能從中賺回投入嗎?
    馬斯克在8月31日的一次虛擬火星會議上說:「如果地球上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無論是人類製造的,還是自然製造的,我們都希望為整個人類的生存加個保險,並不惜為此去冒險。」 SpaceX殖民火星的計劃帶來了許多技術、政治和倫理問題。最具挑戰性的障礙之一可能也是財務方面的:就連馬斯克都沒有冒險猜測下這個計劃到底會花費多少錢。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如今的火星看起來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曾經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而且不排除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這意味著,火星或許是可以被「喚醒」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
  • 別那麼樂觀:人類許永遠都無法殖民火星
    但事實是,不管哪一項載人航天計劃,不論是阿波羅計劃,太空梭計劃還是國際空間站計劃,都沒能為未來殖民火星建立起必要的技術基礎,比如建造必要的基礎設施,尋找安全而可行的就地獲取食物和水的方式,抵消長期太空飛行面臨的強輻射和低重力環境對於人類的影響等等。和其他領域不同,他認為,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進步似乎「停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