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地球還可以存活多少年呢?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一嚴峻的問題!地球資源不斷開發,生態環境猛遭破壞,人口增長迅速,地球土地資源瀕臨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有害怕過嗎?為了「開疆擴土」美國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現實嗎?
根據科學家預測這顆讓人十分感到陌生的火星在40億年前竟然是地球的模樣,讓人難以置信!如今我們看見的火星遍布沙丘和礫石,充滿危險,一片死亡毫無生命跡象,為何科學家會這樣判定呢?最簡單的證據就是在火星地表中發現有水資源的足跡,眾所周知,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可是光有水資源就斷定過去的火星是一顆「生機勃勃」的火星嗎?
這點科學家也是模稜兩可,因為他們不敢百分百確定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到目前為止依舊沒能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火星的環境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從現如今看見的火星來說各方面都不適合人類居住,沒有穩定的液態水、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十分稀薄並且寒冷、時常會發生巨大的沙塵暴、兩極皆為乾冰與水冰組成,除此之外火星表面還有密布的隕石坑,這就表明火星不僅沒有一個合格的條件供生命生存,同時還會發生隕石碰撞,十分危險。
儘管火星十分危險,美國的馬斯克依舊要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並且實現完全自治,不受任何法律約束,他還直言:預計在2050年建成。這現實嗎?現如今的科技只能支持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因為去往火星可能是「單程票」,首先火星距離地球過遠,其次受引力影響,最後技術不成熟。所以對於火星最深入的研究資料沒有人清楚,馬斯克這種做法無疑很冒險。不過在一個企業家眼中越是冒險的事物越能收穫更多。他是美國航空公司的龍頭老大,作為一個商業人士當然用商業角度去看待事情。如果火星殖民城市一旦建成,最大贏家就是馬斯克。這中間的利益成效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架星際飛船就可以滿足的。
火星項目一旦成功也就意味著去到太空旅遊不是問題,這就是馬斯克利用商業來開發太空的商業想法。國家主導的太空任務僅是完成研究項目,並不會用以經商,馬斯克也恰恰抓住了這一漏洞,將航空和商業連接起來,最後的大贏家也終將是他。相比中國的商業頂尖人物——馬雲,可能既不會將商業和航空連接起來,每位商業人士對待商業的看法不同,所走的路線也不會如同一轍,這就是人與人的區別!
話說回來,目前世界各國也沒有火星的準確消息,不過2021年我國的「天問一號」以及美國的「好奇號」將會陸續登陸火星,對火星展開更加精確的研究,不知當美國拿到火星的第一手資料後對殖民城市的建設還會不會有充足的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