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太陽系第一步:殖民月球

2020-10-18 高博新視野

(太陽,木星和筆尖指向的地球。)

為何人類要徵服太陽系?

人類為了自己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空間;太陽系除人類之外,並無其他智慧生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而且並無他人,不開發,豈非「暴殄天物」。

(地球和超級地球「超級地球」克卜勒)

開發太陽系的步驟:先月球,其次火星,第三金星,第四水星,第五小行星帶,第六木星。第七,土星,第八, 天王星,海王星,柯依伯帶和奧爾特雲。

第一,殖民月球。

a,月球的資源:月球上氦3儲量估計為100萬噸,氦3是優質的核聚變材料,100噸氦3可以滿足目前人類一年的能源需求,能量為生命之本。

(月球表面,深色區域是月海,是比較平坦的平原。)

b,月球基地選址:月球南北兩極是建立月球基地的黃金地段;月球的自轉軸和黃道面幾乎垂直,南北極圈半徑不到50公裡,這就導致一些低洼處(某些隕石坑)永遠沒有陽光,而一些地方「太陽永不落山」;低洼處有豐富的水冰,「太陽永不落山」方便獲取太陽能。

c,修建月球基地:藉助人工智慧和3D列印等技術,使用太陽能和月球資源,大批量製造機器人;人類在地球或太空站,遙控指揮機器人對月球表面進行規劃和改造。

(3d列印在月球建造的各種功能的房子)

(月球沒有大氣,只要達到每秒2.4公裡就可以脫離月球,所以在月球上最適合通過電磁彈射軌道的方式發射飛船和進行運輸)

(建立在火星上的電磁彈射軌道)

(利用環形山的窪地地形特點,改造成大型容器,例如人造湖泊。)

(建立封閉的大型生態系統)

(月球上的人類定居點)

以月球封閉式定居點為支點建立,月球都市。

(月球地形圖;藍色代表表低洼的地帶,黃色紅色則代表山地。)

月海之間的交接處,一般是交通網的關鍵節點,比如上圖中的雨海和澄海的交界處,是連接東西和南北的要衝,在這些節點上可以建立大型都市。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在防禦系統建立之前,為了有效躲避隕石、宇宙射線對人的傷害,可以把基地建在地下。

為了防止月球獨立,可以在地月拉格朗日點建立大型太空城市,特別是在L1上建立空間站,會成為地月運輸的交通樞紐,所以拉格朗日點也是月球的門戶,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

若地月之間真的發生衝突,爭奪L1點將是決定性的戰役;只要地球控制住佔領L1點,月球就會門戶洞開,極為被動,喪失了太空優勢只能選擇投降。

殖民月球將是人類殖民太空的第一步,預計在未來一百年內極有可能完成。

相關焦點

  • 這部科幻小說說,人類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原標題: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本報記者
  • 在人類殖民了月球之後 月球能夠維持多少人類的生活?
    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使得月球上存在著相當數量的水,這也許會使月球支持相當數量的人口。目前,我們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開發了在太空人淋浴水、尿液和汗水中回收飲用水的技術,這種技術甚至還可以利用他們呼吸中的水分。所以在月球上,這項技術可以為當地居民創造一個封閉的飲用水回收鏈。
  • 火星殖民的重大突破-火星將迎來第一架無人機
    人類要殖民太陽系,最佳星球就是火星。火星適合人類殖民的四大因素:
  • 憧憬未來殖民宇宙?醒醒吧,人類可能永遠無法離開太陽系
    放眼整個太陽系,連同地球在內一共八顆行星無數顆衛星,這些行星衛星上蘊含了大量的礦物資源,例如月球就有大量的氦-3,這是人類未來最理想的能源之一。但讓人遺憾的是,走出太陽系可並不像走出家門那麼簡單,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內,人類根本無法走出太陽系。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它們分別是距離尺度、能源等級以及人類身體。
  • 太陽系五大衛星排行!月球墊底,第一超越水星
    第五:月球月球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天然衛星,它的直徑達到3476公裡,相當於母星地球的四分之一,但是即使如此巨大,但是它的個頭也僅僅排行老五。然而,近些年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月球這個衛星越來越神秘。
  • 月球殖民不是夢!月球水冰開採計劃開始成形啦
    通過國際合作開發月球資源的方式能夠消除這種憂慮。」梅特澤格指出很多國家希望對月表進行科學考察。他說:「如果我們能夠就地取材,便可大幅提高月球探索的效率,同時讓這種研究進一步深入。由於這種利益趨同,我認為月球採礦有望在十年內成為現實。
  • 火星作為人類首選外星殖民地的優勢,殖民火星的步驟及巨大意義
    以人類未來一百年內的科技水平,火星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殖民外星的唯一選擇。一,火星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優勢。a,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 特斯拉的CEO馬科斯強推火星計劃,2025年開始100萬人將殖民火星
    當代鋼鐵俠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2017年9月29日闡述了其最新的火星移民計劃,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殖民火星。1 馬科斯的新版火箭的有效載荷更高,不僅承擔殖民火星的任務,還可以承擔往返月球的太空載人服務。2.
  • 特斯拉的CEO馬科斯強推火星計劃,2025年開始100萬人將殖民火星。
    當代鋼鐵俠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2017年9月29日闡述了其最新的火星移民計劃,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殖民火星。1 馬科斯的新版火箭的有效載荷更高,不僅承擔殖民火星的任務,還可以承擔往返月球的太空載人服務。2. 馬斯克認為既然人類可以星際旅行,那太空技術也就可以用在地球上,若用於太空探測的火星技術應用到地球上,從紐約到上海僅需39分鐘。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 殖民火星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若當下人類可以用所有的軍費投入殖民火星的行動中,殖民火星應在10年內成功)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種手段向太空要生存空間和資源。以人來目前的科技水平,月球,火星,泰坦是進行太空殖民的首選。(火星,金星,月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英文科普視頻】---65、​人類能殖民月球嗎?
    人類能殖民月球嗎?Will We Ever Be Able to Colonize the Moon?但同時 離我們最近的鄰居——月球似乎被忽視了Meanwhile, our nearest celestial neighbor – the Moon – is seemingly overlooked.
  • 突破太陽系,定居銀河系,歐航局製作未來人類殖民外星球發展圖
    趣味探索訊 未來人類會冒險突破太陽系而成為星際物種嗎?這似乎看起來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不過來自ESA高級概念團隊(ACT)稱,如果有足夠時間和正確科技,我們甚至有一天能將殖民地發展到整個銀河系,儘管這看起來似乎很遙遠,但認真想想的確是有可能的。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
  • 人類或終將實現太空殖民之夢
    一位知名太空專家聲稱,我們太陽系外的小行星邊緣有足夠的資源,足以供養至少「萬億(trillions)」人口生存。然而,一些科學家堅持認為,人類未來或終將實現向地球以外的太空殖民,這可能會導致人口的巨大爆發性增長。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之前讓人類重返月球,然後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永久基地。然後,美國宇航局還希望將一名太空人送上火星,屆時,人類將踏上地球之外的第一顆行星。萬傑克先生認為,太空殖民將為人類物種的未來打開巨大的資源庫。科幻作家萬傑克認為,我們不用再擔心人口太多?
  • 火星和月球,哪個更適合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
    按照傳統思維,若要殖民一個星球,首先要考慮該星球能否滿足建立殖民基地和後續開發需要的資源,畢竟在星際時代初期,能源是一大問題。同時還要滿足當前星球生活的便捷性。似乎在這些前提條件下,火星都有月球不可比擬的優勢,也就認為人類在外星應該像地球上一樣生活。
  • 如果月球被中國登陸和建設管理,以後月球會是中國的嗎?
    如果月球首先被某個國家登陸,並且被某個國家投入建設,那麼月球可能成為某個國家的「殖民地」嗎?從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有能力登陸月球的國家非常之少,那麼未來月球有可能像殖民地一樣被各個大國分割嗎?殖民地其實這種擔憂是非常正常的,畢竟人類歷史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殖民期,從哥倫布發現美洲開始,殖民就開始產生了。先進文明擠佔原始文明,在19世紀的時候,大英帝國的統治面積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現在142個英國的大小,3.5個中國的大小。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從長遠角度來看,火星探測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理解地球、利用地球,同時為實現火星殖民的目標奠定基礎。2019 年 1 月 11 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兩器互拍從這個角度來講,殖民火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火星探測活動均由各國政府主導,屬於公益性航天,不以商業為目的,其發現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但要實現殖民火星的目標,勢必要轉化為以商業力量為主導,通過商業回報保證逐鹿太空的可持續性。
  • 我國探月工程分「三步走」,探火也將分三步,載人登火只是第二步
    眾所周知,我國探月工程分成了三期,即「繞」、「落」、「回」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已經執行完畢並取得圓滿成功,今年年底之前,我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將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前往月球表面進行月壤取樣,之後將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完成第三階段的「回」的任務。
  • 用它作為能量驅動太空船,人類9秒內就能達到月球,殖民外太空!
    我們必須打造巨大的太空船穿越星際空間,並且殖民到其他恆星周圍的遙遠世界。我們需要新的諾亞方舟,不過它會是太空方舟,裡面會載著地球上所有物種。這艘太空方舟一定要做的夠大,大到足以容納數千人,這樣才能在新的行星製造健康的基因庫。這艘太空方舟大到無法在地球建造,它必須在太空中打造,遠離地球重力,然而要在太空打造飛船可是極大的挑戰。
  •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已經預測,未來100年內地球上就可能發生這樣的災難,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開發運載火箭。人類能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做好太空殖民的準備嗎?參加Futurism民調的70%讀者認為,人類能夠在21世紀前50年建立起太空殖民地。此外,36%的參與者認為2030年左右就能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