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2021-01-20 中國日報網

《時代》周刊報導截圖

浩瀚的太空蘊藏著無數的秘密,為了探索這些秘密,航天大國紛紛制定各種各樣的深空探測計劃。過去幾年,中國航天飛速發展,運載火箭、衛星導航系統、載人航天、空間站的發展建設,一次又一次的航天任務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美媒報導稱,中國正在一步步向太空深處推進,逐漸成為太空超級大國。

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7月17日報導,坐落在中國戈壁沙漠深紅色沙丘之間,幾座低矮的白色圓頂建築從乾燥的大地拔地而起。在這座設施裡,既可以進行太空科學相關研究,又可以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這也是北京努力將自己定位為領先太空強國的最新表現。

由私人公司建造的「火星1號基地」就像地球上的空間站,基地由9個艙體組成,分別是總控艙、氣閘艙、乘員艙、生物艙、娛樂健身艙、生保艙、存儲艙、醫療艙和衛生艙。

火星1號基地,位於距離甘肅省金昌市市區40公裡外的戈壁灘上,所有艙體都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火星場景。太陽能驅動車和月球探測器在紅色土地上掠過,貧瘠的土地與火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中國計劃明年探訪這顆紅色星球。

位於甘肅省金昌市的「火星1號基地」。圖片來源:火星1號基地官方微博

遊客們在真實的太空任務中體驗生活,穿著笨重的太空衣四處攀爬,在無土科學實驗室種植作物。「看到這個地方我很興奮,」正在參觀的12歲學生張歡(音)說。「如果中國能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國家,這將激勵全國人民。」

邁向太空強國之路

中國伸手「摘星」,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把徵服太空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美國非營利性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稱,中國的太空預算為8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早在公元900年,中國科學家就是火箭發明的先驅,儘管直到1970年才發射了第一枚長徵火箭,並於2003年將中國人送入太空。

現在,中國進軍太空速度越來越快。今年1月,中國「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以中國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命名。

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除了訪問火星,中國還計劃向小行星、木星甚至天王星發射探測器,還計劃在月球的南極地區建立一個科學研究站,並在10年內建立自己的大型空間站。凱西·勞裡尼(Kathy Laurini)曾在美國航天局任職36年,她說:「中國有一套戰略性的長期目標,並能夠系統地實現這些目標。」

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衛星發射也是重中之重。中國去年發射了38枚衛星,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上個月,中國首次從黃海的一個移動平臺上發射了一枚火箭,將五顆商業衛星和另外兩顆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海上發射的國家。

中國正快速克服每一個技術障礙。「他們把太空看作是未來增長和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專門報導中國太空項目的記者安德魯·瓊斯(Andrew Jones)說。

商業航天大幕拉啟

隨著航天產業快速發展,商業航天逐漸興起。中國的商業航天民營公司也開始發射衛星,並探索太空旅行的其他商業模式。與美國和俄羅斯一樣,中國現在也有了能夠獨立開發液體燃料發動機的民營公司,這種發動機可重複使用,因此比簡單的固體燃料替代品更具成本效益。

2014年,中國國務院首次提到發展民營航天產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中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從那時起,軍民合作關係蓬勃發展,中國民營火箭開始陸續上天。

北京星際榮耀公司研製的雙曲線1Z固體亞軌道探空火箭。圖片來源:星際榮耀公司官網

中國完全有可能對商業航天產業做出它在製造業中已經做到的事情:削減成本,提高效率,並迅速佔據領先地位。據歐洲諮詢公司(Euroconsult)稱,到2027年,發射小型衛星將成為一個價值150億美元的產業。

北京初創企業星際榮耀(i-Space)正在為未來幾周的第三次發射做準備。和這家公司的大多數員工一樣,執行長蔡晶琦也是中國國家航天工業出身。她認為中國商業太空產業的發展沒有極限。蔡晶琦說:「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幹事情能像中國這麼快。」

分析人士說,儘管中國在商業航天市場的份額仍然很小,只有5-10%左右,但隨著不斷為巴西、委內瑞拉、寮國、奈及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國發射通訊衛星,中國的市場份額正在增長。

像許多中國民營公司一樣,星際榮耀也著眼於徵服太空旅遊。蔡晶琦說,儘管還落後於SpaceX等美國競爭對手,但她的公司計劃在五年內發射載人太空梭。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價格無疑會低於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對手。

蔡晶琦計劃帶女兒參加公司的首航。她笑著說:「我希望到時候能打折!」

更多好看,戳這裡↓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美媒:「龍」飛船開啟太空飛行新時代
    美媒稱,載有4名太空太空人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抵達國際空間站,並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採用商業太空飛行,為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太空打開了大門。據美國阿爾斯科技網站11月16日報導,一枚黑白相間的細長火箭15日傍晚衝向天空,升入佛羅裡達黑色的夜空。這枚「獵鷹9」火箭的發動機高速運轉,推動一艘載有4名太空人的飛船駛向太空。
  • 中國欲建天基雷射站清除太空垃圾?美媒趁機炒作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了中國學者用巨型天基雷射器清除太空垃圾的設想,但卻別有用心地稱外界擔心中國在太空部署武器。中國專家表示,利用天基雷射器清除太空垃圾是目前國際上一個研究熱點,中國也有不少機構進行理論探索,但與天基武器毫不相干。中國擬建天基雷射站?
  • 日媒文章:中美領跑太空開發新時代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日本《產經新聞》12月21日發表文章《太空開發新時代》稱,美中太空開發進入新階段。全文摘編如下:&nbsp&nbsp&nbsp&nbsp美中太空開發進入新階段。美國首次進入運用階段的民間企業開發的載人太空船抵達國際空間站。這宣告民間太空遊等商業利用太空的時代拉開帷幕。中國繼美國和蘇聯之後成功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中國與美國在各個領域的爭奪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中國主導強化太空開發,加快向太空強國邁進。
  • 美媒:「龍」飛船開啟太空飛行新時代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美媒稱,載有4名太空太空人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抵達國際空間站,並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採用商業太空飛行,為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太空打開了大門。
  • 美媒:美國太空軍首獲軍事基地 設在佛羅裡達州
    原標題:美媒:美國太空軍首獲軍事基地 設在佛羅裡達州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據美國軍事網站12月9日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兩個執行太空任務的重要空軍基地,已正式更名為美國太空軍基地。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在推特上補充道,這兩個基地的更名將開啟一個「新時代」,「讓它們與其關鍵任務相匹配」。然而,此次更名尚未得到議員批准。今年早些時候,太空軍開始利用一項太空任務對空軍進行調整,並稱其將把相應的空軍基地更名為太空軍基地。
  • 美太空軍事化聚焦「軌道戰」
    種種跡象顯示,在即將迎來成立一周年的重要時刻,美太空軍建設進程明顯提速,正呈現「小步快跑」的特點。從創建之初旨在「保護美太空利益,提高太空威懾能力」,到現階段「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挫敗對手構成的太空軌道威脅」,美太空軍的職能在短期內得到極大延伸與拓展,性質也隨之發生微妙且重要的變化,「實戰化」與「進攻性」色彩愈發濃厚。
  • 何奇松 | 太空領域競爭的實質是大國競爭
    所謂太空商業,就是採用市場化手段、運用市場機制或按市場規律開展的航天活動,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是太空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太空商業是有別於國家行為體主導的太空軍事、太空民事活動,相對於所謂的「舊太空」(「太空1.0」),而被稱為「新太空」,或者說是「太空2.0」。太空商業起始於美國,目前逐漸向全球擴散,形成新業態。
  • 美61顆衛星成功入軌,太空領域迎來大裡程碑,美專家卻憂心不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不予心安】」,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美國61顆衛星成功升入太空,這意味著美國在太空領域再次取得新突破,但為何美專家卻憂心忡忡呢?近段時間,美國又在一重要領域取得了新突破,但卻引起了美專家的憂心
  • 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
    原標題: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20年12月31日刊發題為《2020年六大軍事太空事件》一文,作者為內森·斯特勞特。全文摘編如下:美國太空軍的頭一整年標誌著美軍在太空領域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從一個新生的軍種發展到籤訂大規模的新發射合同,2020年是太空領域繁忙的一年。
  • 半月談|大國爭建「太空網際網路」
    大國爭建「太空網際網路」楊民青當前,全球「太空網際網路」建設競爭激烈,美國和俄羅斯長期居於領先之勢,中國暫處於落後位置。2020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被國家發改委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這標誌著2020年成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元年。
  • 太空時代已至:太空力量哪家強?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判斷,推動了美國太空技術的發展,也將太空納入了大國博弈和競爭的範疇。隨著太空技術和太空力量的不斷發展,太空軍事應用日益廣泛,在塑造國際戰略格局、推動世界新軍事變革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 揭秘當年美蘇太空競賽的彩色照片
    揭秘當年美蘇太空競賽的彩色照片 2017年02月08日 16:09:16  來源:環球網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20世紀太空競賽是美蘇超級大國的較量,每每捷足先登於對方時,大國優越感也隨之產生,這場曠日持久的競賽後來成為冷戰時代的一大象徵。
  • 改變大國競爭的方式—「太空競賽」,戰爭和競爭讓科技爆發式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太空競賽是人類歷史上的轉折點。這場超級大國的對抗加劇了冷戰的競爭,因為人類第一次尋求在太空領域競爭。在太空上的統治地位和超越對手的競賽成為美國和蘇聯的驕傲。徵服太空的競爭如此激烈,以至於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幾乎每年都設定新的基準。在太空競賽中有很多「第一」。
  • 美打造「軌道戰」部隊搶佔太空戰略制高點
    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太空軍成立了一支名為「太空三角洲9隊」的部隊,專門負責太空「軌道戰」,這是美推進太空軍事力量建設的最新舉措。近年來,美軍加快太空作戰能力建設,專門組建了「第六軍種」——太空軍。
  • 大國爭建「太空網際網路」
    楊民青   當前,全球「太空網際網路」建設競爭激烈,美國和俄羅斯長期居於領先之勢,中國暫處於落後位置。2020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被國家發改委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這標誌著2020年成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元年。
  • 美太空軍成立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太空軍備競賽悄然開始
    據美國「軍事」網站11月2日報導,美國太空軍近日將迎來首位太空人,這名太空人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他將於本月在國際空間站上正式轉入美國太空軍部隊。隨著首位太空人加入、首批新兵入伍、首支太空部隊被派出等等,美國太空部隊從被嘲笑的紙面部隊正在逐漸向戰鬥部隊方向邁進。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剛發射成功,美媒就來亂彈琴:或是太空武器
    這家美國媒體認為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版的X-37B」,因為它只是X-37B或歐洲航天局「太空騎士」太空梭的仿製品。 除了強調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一個仿品以外,TheDrive網站還明裡暗裡的暗示這可能是一款中國軍方打造的太空武器,該網站稱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具備攜帶載荷返回地球,並執行各種其他專業任務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各個國家軍方的高度重視。
  • 我國太空飛機成功返航,美媒:只是X37的仿製品,技術落後太多
    據國內媒體報導,在前不久從位於西北部戈壁沙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一艘「可重複使用的實驗性太空飛行器」 在經過兩天的太空飛行之後成功返航,降落在預期區域。而美國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也證實了我國太空飛機在太空中飛行的消息,並且消息人士透露,這次的飛行計劃看上去非常順利,很顯然我國準備了很長的時間,以保證整個飛行計劃順利開展。
  • 美媒炒作中國欲借清理太空垃圾部署天基武器 專家:兩者毫不相干
    資料圖:圖為美媒報導的太空垃圾(Space junk)綜合示意圖。(拖拽圖片或右鍵「在新標籤頁中打開」可查看大圖)(環球網1月17日報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垃圾製造國之一,如果中國試圖想辦法清除這些垃圾,那麼中國可能是計劃向軌道上部署天基武器……」這雖然不是所有美國人對中國航天活動的看法,但卻是一些西方媒體打量中國航天活動的眼光。
  • 美媒公布4大航天強國榜單,俄羅斯跌出前三,專家:警惕取代者
    ,甚至還有空間站的建立,為人類在太空進行較長時間的停留,對太空領域進行探索,世界各國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度,而美媒此前做出了一個關於航天大國的排名,中國又會排在第幾呢?第一名毫無意外 ,中國排名實至名歸據悉,在美媒公布的航天大國的排名中,第一名就是美國,這是不可辯駁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