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蘇聯在太空競賽中必須表現出了超群的熱情,這有利於科學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太空競賽是人類歷史上的轉折點。這場超級大國的對抗加劇了冷戰的競爭,因為人類第一次尋求在太空領域競爭。在太空上的統治地位和超越對手的競賽成為美國和蘇聯的驕傲。
徵服太空的競爭如此激烈,以至於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幾乎每年都設定新的基準。在太空競賽中有很多「第一」。1957年,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 1957年,第一枚人造衛星(Sputnik 1); 第一枚太陽能衛星,第一枚通信衛星等。
太空競賽不僅對太空研究領域產生了影響,還在技術領域留下了更廣泛的影響。統治空間的技術優勢被認為是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並且是意識形態優勢的象徵。太空競賽催生了發射人造衛星的開創性努力。它促使競爭性國家向月球,金星和火星發送無人太空探測器。這也使得人類可以在低地球軌道和月球上進行太空飛行。
美國和蘇聯必須表現出卓越的熱情,這對科學的進步非常有利。兩家超級大國的工作文化截然不同,但為了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兩者都試圖超越對方。蘇聯擁有高度集中的機構,這影響了其太空計劃的投資來源,而另一方面,美國卻讓私人企業對其太空計劃進行投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首屈一指的太空研究機構,也是在1958年的太空競賽中建立的,目的是對付蘇聯在外太空的早期成功。
太空競賽始於1957年的蘇聯發射人造衛星1號,此舉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看到人類朝著進步邁出又一躍而感到興奮。當人類冒險進入太空時,這是一個「範式轉變」時刻。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上月球仍然被視為歷史上的轉折點之一,他的話「對人類來說是一小步,對人類而言是一次巨大飛躍」,現在已成為文學中引用最多的短語之一。
1961年5月,甘迺迪總統在向國會發表演講時說,「這是不平凡的時代,我們面臨著不平凡的挑戰。我們的力量和信念使這個國家在自由事業中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
「如果我們要贏得現在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的自由與暴政之間的鬥爭,那麼最近的幾周在太空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應該使我們所有人都清楚,就像1957年的人造衛星一樣,冒險正在各地的人們的頭腦中進行,他們試圖確定應該走的路。現在,是時候邁出更大的步伐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美國新企業的時候-這個國家在太空成就中扮演明顯領導角色的時間,在許多方面,這可能是我們地球未來的關鍵。
這兩個超級大國的空間計劃不僅是為了民用目的。軍事太空計劃同樣重要。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想法是通過顯示力量而實際上不必打一場實際的戰爭來與對手作戰。那時,聯合國必須介入以確保外層空間不會成為超級大國的戰場。
那是《外層空間條約》生效的時候。《外層空間條約》代表了國際空間法的基本法律框架。該條約正式被稱為《國家在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活動方面的原則條約》,該條約禁止該條約的締約國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放置在地球軌道上,並將其安裝在地球上。月球或任何其他天體,或以其他方式將它們固定在太空中。
它專門限制將月球和其他天體用於和平目的,並明確禁止將其用於測試任何類型的武器,進行軍事演習或建立軍事基地,設施和防禦工事。蘇維埃不願籤署該條約,因為他們認為該條約將限制他們在太空競賽中對美國的統治。後來他們在1967年開放供籤署的條約上簽字。迄今為止,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籤署了該條約。
太空競賽沒有結束日期,而且在許多方面,競賽仍在繼續。但是,「太空競爭」於1975年在美國和蘇聯之間結束,當時由阿波羅-聯盟(Apollo-Soyuz)聯合測試任務發起的第一個跨國人員團隊進入太空。在這次飛行任務中,三名美國太空人和兩名蘇聯太空人成為美蘇首次聯合飛行的一部分。
太空競賽留下了遺留在現場的空間研究全球。作為太空任務的先驅,美國和蘇聯都通過培訓科學家和工程師,技術轉讓以及允許其他研究人員訪問其太空實驗室來幫助其盟友建立太空任務。這樣,兩個超級大國都可以學習和改善與太空研究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時代周刊
當太空競賽達到頂峰時,印度的太空任務還處於起步階段。印度航天計劃的發展和擴展得益於美國和蘇聯的援助與幫助,因為印度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被派往這兩個國家訓練。作為一個不結盟國家,印度在與兩個超級大國保持良好關係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特別是在空間合作領域。結果,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繼續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空間研究機構之一。
總之,太空競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時刻之一。很難評估其在空間研究和技術領域的全部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太空競賽,那麼太空研究和太空任務的世界肯定會與今天的世界大不相同。所以說戰爭和競爭既在相互損耗,又讓科技可以爆發式發展,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