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晶 | 太空戰略競爭與博弈日趨激烈

2020-09-25 人民智庫

新時代,伴隨航天技術的井噴式發展和太空力量的迅猛推進,太空真正成為國家安全和軍事鬥爭的制高點。世界強國都非常重視太空力量的發展,太空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日趨激烈,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仲晶教授認為,太空戰略的競爭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當前,某些國家藉口空間脆弱性並樹立「假想敵」,大力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旨在控制太空和獲取太空主導權。這股潛藏的暗流將給太空安全蒙上陰影,如何確保太空安全已經成為新時代國際社會爭論的熱點。相應地,太空安全形勢也更趨複雜,國際社會面臨的太空安全威脅與挑戰非常嚴峻。

更多精彩內容

01 太空給商業化新時代帶來的影響

太空進入商業化新時代,其不僅成為當前經濟發展新的動力引擎,而且由於其技術的顛覆性、革命性的變化已初顯,使其將深刻改變未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太空領域的新發展也帶來了太空管理的新難題。冷戰時期,航天技術與力量主要用於美蘇戰略對抗與軍事領域,而現在太空正進入商業化的新時代,具有以下主要標誌。

太空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獲利池。

預計2020年,太空全球經濟總量將達上萬億美元。商業衛星佔總衛星比例從冷戰時期的4%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業衛星的性能已達到甚至超過了軍用衛星的水平。商業航天從傳統的通信、導航、遙感應用衛星領域,拓展到載人航天、空間探測、在軌服務等多個領域。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和風投公司正進入太空領域,其經濟前景十分可觀。

太空領域正孕育著顛覆性和革命性的技術創新。

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正在大力發展太空網際網路、太空3D列印、太空雷射通信、量子導航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發展將顛覆傳統認知,一旦取得突破,將完全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於2016年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和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一旦這些技術取得突破,將完全改變我們傳統的通信和星際導航方式。

太空商業化發展也帶來太空行為體眾多、軌道和頻譜資源爭奪和小衛星星座管理複雜等問題。

伴隨太空商業化、小衛星成本下降、批量生產,未來不僅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擁有太空資源和能力,甚至企業和個人都可能發射衛星或擁有空間資源,太空行為體將越來越多。而且由於衛星無線電頻率和軌道資源有限,大部分可用、好用的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已經被佔用,其中通信、導航衛星的空間資源尤為緊張,當前世界各國軌道和頻譜資源爭奪已趨於白熱化。尤其要指出的是,當前小衛星星座發展十分迅猛,星座小衛星數量少則數十顆,多則上萬顆。小衛星星座的大量湧現使本已擁擠的太空變得更加混亂,管理面臨更大難度。

02 太空在強國戰略中的作用

太空強國認為,太空為國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撐,已經成為大國戰略競爭與博弈的關鍵領域;太空正孕育著新型戰略威懾力量,國家戰略優勢依賴太空優勢;太空對抗成為信息化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空控制成為信息化戰爭制勝的關鍵。太空領域的迅猛發展及其對國家整體戰略能力的提升,使強國都高度重視太空能力建設,並將太空作為大國戰略競爭和獲取戰略優勢的關鍵領域。

太空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目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都離不開太空的支持。太空中的各種衛星為我們提供測繪、通信、導航、氣象等各種信息與服務,維持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可以說,沒有太空的支撐,人類生活就無法正常進行。伴隨人類對太空依賴性的不斷增強,太空安全不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為實現國家安全的先決條件。沒有太空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尤其是在突發災害和重大事故中,太空更是承擔著重要角色。太空提供的各種情報信息、精準定位和快速數據分發能力是國家安全應急體系高效工作的基礎與前提。

太空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關鍵。國家安全是一個大概念,包含各個領域的安全,如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網絡安全、國土安全等。其中,太空安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太空安全為其他安全領域提供支撐,且與其他安全領域相互融入、相互促進,是國家安全的關鍵節點與要害之處。誰掌握了太空,誰就掌握了國家安全的新閥門。

太空正孕育著新型戰略威懾力量。

以往,核武器是主要的戰略威懾力量,是國家戰略穩定的基石。伴隨航天技術的發展,太空領域正孕育出新的戰略威懾力量。當前,美、俄等強國主要發展三類全球即時打擊武器:第一類是亞軌道滑翔飛行器;第二類吸入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第三類是空天飛機。

太空威懾力量的發展將改變傳統的戰略穩定架構,太空威懾力量將與網絡、核威懾力量相互交織、相互依賴。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2017年底發表的《第二個太空時代的升級與威懾》,提出未來太空衝突將根據態勢的升級而進行對抗手段的升級,從低強度到高強度手段依次為:運用國際規則——制盲敵衛星——網絡攻擊敵指控系統——打擊敵地面設施——抓捕衛星——動能反衛——核戰爭。

與核威懾、網絡威懾相比,太空威懾還具有可用性高、可控性強的獨特優勢,使其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新焦點。

太空成為信息化戰爭的制勝因素。

從美國主導的近幾場局部戰爭實踐看,偵察監視、通信、導航、氣象等衛星在奪取戰場信息優勢、提高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成為打贏信息化戰爭至關重要的支撐。可以說,離開太空的支援,美軍就無法高效地實施聯合作戰行動。

基於太空力量在信息化戰爭中的突出貢獻和關鍵作用,衛星和其他太空基礎設施很可能在衝突中成為打擊和幹擾的對象,甚至一些民用衛星由於可能作為軍事力量的補充,也極易成為被打擊目標。因此,太空對抗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太空的控制將成為戰爭制勝的關鍵。

03 強國間的太空競爭

太空巨大的戰略價值也喚起了國家間的競爭。太空強國紛紛出臺太空戰略、政策與發展計劃,打造太空能力,爭奪太空主導權。人類發展史反覆證明,誰控制了新領域、新空間,誰就能取得戰場優勢,贏得戰略主動。當人類進入航海時代,海洋和海上通道的重要性凸顯,海權往往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進入航空時代,大氣空間成為戰略制高點,制空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太空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制天權成為奪取信息優勢、贏得信息化戰爭的關鍵。在這一背景下,太空強國都在不遺餘力地發展太空力量,展開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其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方面,強國出臺太空戰略、政策與法規,進行太空力量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指南的頂層設計。

美國一直高度重視太空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作用,將其稱為國家安全「重心中的中心」。其核心目的就是以絕對太空優勢確保全球霸權。為此,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歷任政府都高度重視太空戰略政策與法規制定,從頂層設計上確立太空力量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指南,等等。特別是近年來,美國發布太空相關的一系列戰略、政策與法規,明確提出美國將致力於確保全球太空領導地位,以強大的太空軍事能力保持制天權,建立有效的太空威懾並確保空間穩定。美國還不斷完善各層級配套的太空法規體系。法規體系的頂層是確立開發利用太空所有行為的基本法,中層是由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太空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度,底層是由航天相關部門制定本行業、本領域的具體政策、標準、制度和規範。

俄羅斯也高度重視太空在國家安全與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認為維護太空安全與太空力量的平衡,是俄羅斯國家安全考慮的首要問題。為尋求保持航天強國地位並在某些領域與美國抗衡,俄羅斯重視太空力量建設的頂層籌劃與指導,出臺了《2016~2025年俄羅斯聯邦航天規劃》等一系列戰略規劃與法案;英國在2014年發布了《國家太空安全政策》;日本早在2008年就修改了《宇宙基本法》,解除了航天不能用於軍事目的的禁令,另外還每兩年便發布新的《宇宙基本計劃》;加拿大也發布了《航天政策框架》,明確了航天活動的核心原則。各強國制訂太空戰略和政策的目的非常明確,即獲取太空利益,發展自主太空能力和爭奪太空主導權。

另一方面,強國不斷完善太空力量體系,打牢太空能力基礎。

根據美國在2018年發布的《太空作戰》,美國正在建設太空態勢感知、太空控制、導航定位授時、偵察情報監視、衛星操作、太空運輸、飛彈預警、核爆探測、衛星通信、環境監測十大太空能力,並不斷完善太空態勢感知力量體系、太空信息支援力量體系、太空作戰響應力量體系、太空信息攻防力量體系和太空運用力量體系等。同時,加大航天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打牢太空發展基礎。

根據俄羅斯頒布的《2030年前及未來俄羅斯航天活動發展戰略》,為確保俄羅斯航天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鞏固其在航天領域的領先地位,未來將發射新一代格洛納斯導航衛星,發展面向重點地區的飛彈預警衛星等。而歐洲太空力量建設強調多國合作、彌補短板,重點發展電子偵察衛星和飛彈預警衛星,2018年,歐洲伽利略全球導航系統已全面運行。日本太空力量建設則強調與美國合作、固強補弱,重視發展覆蓋本土和周邊的導航衛星星座「準天頂」(QZSS),還計劃與歐洲伽利略系統合作,實現全球覆蓋,與美國合作發展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等。印度是新興航天大國,已初步建立由7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印度導航系統,且正在推進載人航天、反導體系等建設。

04 太空安全面臨的挑戰

太空強國的戰略競爭和太空軍事化發展給本已非常脆弱的太空安全帶來更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太空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冷戰結束不僅戲劇性地改變了全球安全形勢,也結束了太空軍備競賽一定程度被遏制的局面。從表面上看,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大量用於軍事領域,是太空安全受到威脅的主要驅動因素,而兩極結構的解體使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力量的上升、野心的膨脹和對太空絕對霸權的謀取才是太空安全面臨的真正威脅與挑戰。如果這一情況得不到有效控制,將導致太空安全更加脆弱和不穩定。

美國單方面謀求絕對優勢的空間戰略與政策將可能引發新的空間脆弱性。

美國一直將太空視為其核心利益和實現全球霸權的關鍵。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提到:「美國將無障礙地進入太空和在太空中自由操作作為一項核心利益。任何針對我們太空體系核心組成部分的有害幹擾或攻擊,將直接危害到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將按照自身意願選擇時間、地點和方式予以謹慎回擊。」美國總統川普在2019年8月太空司令部成立儀式上宣稱,「太空對於美國的防務至關重要,成立太空司令部就是為了維護美國對這個『終極高地』的統治」。美國尋求太空霸權的意圖,將可能迫使其他國家為確保自身太空資源的安全而不得不採取相應措施。美國這一做法可能引發太空新的不穩定。

美國將太空視為獨立作戰域並加快太空軍事化的步伐。

以往太空一直被認為是對聯合作戰進行支援的領域,而現在太空已被美國和北約定義為獨立作戰域。以這一戰略與作戰思想為牽引,美國大力推進太空軍事化建設。一方面,建立獨立太空軍。2019年12月美國就正式成立第六軍種——太空軍。另一方面,加強太空演習演練。美國太空演練分戰略和戰術兩個層次。

戰略層次是「施裡弗」太空演習,通過演習,美軍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太空威懾戰略、太空作戰條令、太空作戰力量運用、太空發展策略等領域的能力;

戰術層次是「太空旗」演習,其更為關注戰役戰術訓練,演習太空作戰的任務規劃和作戰管理等。另外,美軍的任何一次聯合演習都加入太空要素與內容,為應對潛在太空衝突作好充分準備。

美國加強與盟國太空合作打造空間聯盟。

美國非常重視與盟國的太空合作,以美國主導的多國空間聯盟體制基本形成。美國與盟國太空合作的主要途徑是,讓盟友共享其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在「施裡弗」太空演習中與盟友進行太空聯合行動;與盟國合作研發天基系統等。

通過建立空間聯盟,從更深層次上拉攏盟國,使盟國對其產生依賴,確保潛在對手不能使用盟國的太空能力,從而劃清陣營。

日益惡劣的太空環境增大太空資產受損的風險。

太空是一個高真空、微重力、強輻射的自然環境。人類太空活動的增加正在給太空環境造成嚴重程度的汙染。這種汙染不僅包括航天活動帶來的化學、生物和放射性汙染,還有人造太空垃圾的汙染,比如,失效的太空飛行器、太空碎片等,且這種汙染日益嚴重。太空碎片危害巨大,可能碰撞運行中的太空飛行器,並通過二次碰撞造成碎片擴散。隨著更多潛在的碰撞事件發生,可能造成更多的碎片,導致在低軌道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由於太空發射活動正逐年上升,太空垃圾也越來越多,未來太空撞車機率將更高。特別是低軌道太空飛行器,處於碎片較為集中的地區,更容易受到太空碎片的撞擊。在這種太空環境下,各國太空飛行器均面臨太空碎片的威脅。

05 維護太空安全的路徑

當前維護太空安全存在兩種思路:尋求自身絕對安全和實現長久共同安全。我國積極倡導以國際太空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武器化是實現太空安全的根本途徑。面對日益升級的太空競爭和太空安全新威脅,世界各國更加關注太空安全問題。目前,就防止外空武器化、確保空間安全,主要有兩種思路:

一是為尋求本國太空絕對安全而不惜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安全為代價,反對就太空武器化展開談判。有關國家認為,自身比其他國家更依賴太空,必須實行本國優先,發展其獨一無二的空間能力保證其安全,反對和抵制任何可能對其發展太空能力形成約束的條約。很明顯,有關國家的態度是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倡導的空間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避免外空軍備競賽背道而馳的。

二是倡導太空長久共同安全,以國際太空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主張通過國際合作解決有關國家的空間安全關切,增進太空的安全與穩定。這一思路符合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是實現太空安全的根本途徑。

中國倡導世界各國一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外空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拓展到太空,以太空領域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契合全球太空安全和發展的需求,順應了歷史規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是解決太空現有矛盾、構建太空共同安全機制的正確出路。

中國一貫主張合理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保護空間環境,推動航天事業造福全人類。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起共同創造和平安全的空間環境,確保太空持續的和平利用,讓所有國家共享太空技術的成果。太空屬於全人類,國家無論大小、發展快慢都能參與太空開發,並從太空和平利用中受益。

來源:《學術前沿》雜誌2020年8月下(微信有刪節)

作者: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仲晶

原文責編:郭丹

新媒體責編:李思琪

視覺:王洋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戰略管理會計:競爭策略的博弈分析
    【摘要】戰略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的最新發展階段,競爭策略分析是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本文對戰略成本管理的特徵及方法進行探討,並圍繞競爭問題引入博弈論進行了初步分析。
  • 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考研報考不可盲目!這4個專業博士也很難就業
    這就意味著在考研報考學生中,每4個人就有三個學生會淪為炮灰,可以看到考研競爭有多麼的激烈。雖然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是考研報考也不可盲目。從當前研究生畢業就業情況來看,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一些專業的就業情況很難讓人滿意。尤其是在博士階段,仍然有一些專業的博士,就業比較困難,找工作壓力很大。其中就有4個專業的博士,就業非常困難,希望對考研學生報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不過,飛向「深空」只是中國航天的一面,對於習慣了「舉國體制」的中國航天而言,在世界範圍內,還有一個未來更激烈的競爭在那裡等待。這個領域,就是衛星網際網路。這個領域被視為一個新興的競爭領域,中國作為航天工業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居於領先的國家,自然在這場潛在的競爭中不會缺席。「踏破」ITU「我們得先研究研究ITU的有關流程。」
  • 中科院也入局,中國火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不過中科院的進入,也讓中國火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了。
  • 何奇松 | 太空領域競爭的實質是大國競爭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何奇松教授認為,太空領域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大國競爭的表現,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也是軍備的較量與經濟總量的競爭。在全球化背景下,產業政策也成為大國競爭的核心之一。因此,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為此展開了激烈競爭,突出表現為眾多(非)國家行為體發射包括太空望遠鏡在內的太空飛行器對宇宙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對月球與火星進行探測。值得一提的是,在太空科學應用領域出現了空間站的競爭,包括國際空間站、國際月球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美國私人商業空間站之間的競爭。
  • 中美戰略競爭與未來國際秩序的轉換
    崛起國與守成國實力差距越小,兩者對秩序領導權的爭奪就越激烈,現行國際秩序被改變的力度就越大。  他主張以漸進戰略來緩解中國的崛起困境。但是,孫學峰並未用漸進戰略具體研究國際秩序的轉型問題,比如用什麼樣的漸進戰略能實現東亞地區秩序領導權或者國際經濟秩序領導權的轉換。  楊原提出今後是一個「大國無戰爭」的時代。當大國之間不能進行霸權戰爭時,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國靠什麼來進行戰略競爭和權力轉移?
  • 和宏實業市場競爭激烈 盈利能力或難以持續
    市場競爭激烈 海外需求佔比過大存隱憂該公司所處行業同類企業眾多,且存在著不正當、不規範競爭現象,假冒偽劣、設計抄襲、虛假宣傳等時有發生。業內其他國際領先公司在技術、成本控制、渠道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搶佔現有市場空間。
  • 很多國家紛紛建立太空軍,太空博弈已經悄然展開
    隨著人們認為地球軌道上的安全威脅與日俱增,世界各國紛紛效仿美國,建立自己的「太空部隊」。太空博弈已經在大國和科技相對發達的國家間悄然展開。2019年12月,美國太空部隊誕生。為什麼大國和科技強國都在太空中部署其軍事存在呢?據美國太空司令部聯合部隊太空分隊指揮官、美國太空部隊太空作戰司令部司令約翰·肖少將說,這就好比問「為什麼遠洋或航海國家想要海軍?」他說,各個國家希望「軍事實力的存在於彰顯,能夠確保航天領域的安全,並遏制該領域來自各方面的威脅。
  • 美打造「軌道戰」部隊搶佔太空戰略制高點
    此次,美媒對外公布的負責軌道戰的「太空三角洲9隊」就是美太空軍編制調整新成立的部隊之一。該部隊是在空軍第750作戰大隊基礎上改組而成,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據悉,新的三角洲部隊將是與空間作戰職能相一致的作戰單位。根據美《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發布的文章,「太空三角洲9隊」的主責是對太空實施監控,保持在太空軌道方面的戰略威懾,在必要時發動太空攻擊性作戰行動。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而在此之前,7月27日美俄兩國在維也納舉行了雙邊太空安全會談。但會談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自冷戰起,美俄(蘇)就在太空展開激烈競賽,但同時始終保持著在特定項目上的合作關係,呈現「激烈競爭與有限合作」共生的狀態。
  • K12在線英語賽道競爭日趨激烈,阿卡索用優質師資及個性化服務突圍
    一眾教培機構也都瞄準了這塊誘人的蛋糕,紛紛加入其中,致使在線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不同於專注高端消費市場的平臺,作為華南區在線少兒英語普惠化賽道領頭羊的阿卡索認為,目前中產階級才是中國主流的家庭組合。
  • 基於政府間博弈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流域作為水資源環境的承載體,資源大量利用、環境的汙染與破壞進一步加劇了水量的減少和水質的下降,流域用水關係日趨緊張,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流域上下遊間用水關係和用水利益的平衡成為穩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生態補償制度。
  • 郭雲濤:國際競爭呈現新特徵
    原標題:國際競爭呈現新特徵(刷新見解)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對國際競爭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化,改變了國際競爭的內涵和具體形態,國際競爭呈現一些新特徵。
  • 阿聯與中國同時發射火箭,「太空競爭」激烈
    這使得人們認為人類的未來在外太空,新霸主在太空競爭中產生。因此,各個國家正在積極籌備火星移民計劃。先著手較為簡單的任務積累經驗,再來進行較難的任務是中國的一貫風格,能有效地降低風險,大家都知道太空沒有重力,有隕石,環境也是真空的,而且也要考慮到外太空還存在很多未知的事物,火星探測器上外太空必定是有風險的,所以在發射之前的準備不能馬馬虎虎,一定得先模擬,或者拿較近的星球試驗。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是雙方的努力不相上下,這時雙方如果能夠有較好的信息溝通和形勢判斷的話,也可能走出所謂的「囚徒困境」,握手言和,或者開始新的博弈。雙方如果沒有較好的信息溝通或者形勢判斷失誤的話,也可能走不出「囚徒困境」,以致雙方陷入長期的惡性競爭。這是一盤沒有結束之日的棋局。  所以,在最簡單的「零和遊戲」中,博弈結果是單一的。
  • 郭曉兵 | 當前太空競賽呈現多極化戰場化產業化三大新特點
    當前,隨著大國博弈更趨激烈,太空競爭再度成為國際焦點。美軍《太空防禦戰略》提出,太空是當今大國競爭的中心舞臺。美國副總統彭斯則說:「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場太空競賽之中,就像20世紀60年代我們的處境一樣,而且事情所關係到的得失更為重大。」但與冷戰期間不同的是,當前太空舞臺上的主角已不再僅僅是兩個超級大國,而是日益呈現多極趨勢。
  • 舌尖上的堅果江湖:市場競爭激烈,誰能勝者為王?
    堅果競爭尤為激烈堅果是植物的精華部分,一般都營養豐富,含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較高,對人體生長發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極好的功效。而休閒零食的消費趨勢,也日漸向低脂、低糖等健康風向標看齊。在消費不斷升級的前提下,近些年,堅果成為休閒零食賽道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看點三:網友戲稱,中國航天在幫著火箭軍去庫存近段時間中國航天密集發射,不由得引來網友熱議,網友們評論說,中國的火箭發射更像是戰略飛彈去庫存。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密集發射的背後,是一種軍事實力的展現,更是一種戰略威懾的展現。
  • 解碼北極博弈中的武器裝備
    這個夏天,俄羅斯遠程航空兵將出動圖-160戰略轟炸機巡航北極地區。隨著全球變暖的加速,北極冰蓋越來越小,北極的開發難度逐漸降低,在資源能源、海上航道、軍事威懾、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戰略價值迅速凸顯,逐步成為全球戰略博弈的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