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
「嫦娥」探月行動的「繞、落、回」正在穩步推進,被命名為「天問」的探測器,業已飛向火星。不過,飛向「深空」只是中國航天的一面,對於習慣了「舉國體制」的中國航天而言,在世界範圍內,還有一個未來更激烈的競爭在那裡等待。
這個領域,就是衛星網際網路。作為可以登記註冊低軌道衛星通信頻段、「星座」的國際組織,國際電信聯盟(以下簡稱「ITU」)正在成為很多企業的「去處」,它們通過申報「星座」位置、頻段等,佔有低軌道衛星資源,通常一家申報的衛星數量便以萬顆計。
中國也在其中,代號為GW。不同於人們熟知的通信衛星,衛星網際網路的軌道高度更低,數量規模更為龐大,其提供的服務亦是網際網路信息數據傳輸,是為「天網」。這個領域被視為一個新興的競爭領域,中國作為航天工業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居於領先的國家,自然在這場潛在的競爭中不會缺席。
「踏破」ITU
「我們得先研究研究ITU的有關流程。」12月13日晚間,一位從事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經理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他現在手上有幾個從事衛星網際網路業務的公司項目,等待他的評估。「我自己要先搞清楚規則,才能知道哪個公司有投資潛力。」他說。
儘管外界知曉的熱度不高,但是在風險投資圈裡,衛星網際網路已經算是新興的、較有熱度的投資領域。各種公司、項目繁多,水平參差不齊。用上述投資經理的話說,就是「不少項目一看就是騙子,就是那麼幾個PPT」。
但是,他所要「好好研究」的ITU,卻是貨真價實的存在。近一年來,ITU被全球多家企業趨之若鶩,因為ITU掌握著低軌道衛星星座的位置、衛星頻段的註冊、備案權。包括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星鏈項目,都已經在ITU註冊了「很多衛星」。
衛星網際網路與傳統的通信衛星不同,其衛星數量更多,軌道相較於通信衛星、導航衛星、資源衛星等傳統衛星,也更低。另外一家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在仔細研究過註冊規則後發現,網際網路衛星在ITU註冊,「經常一註冊就是以萬顆衛星為單位」。
記者查閱ITU的相關註冊資料,馬斯克的星鏈項目向ITU申報的衛星數量,已經高達4.9萬顆。「發不發再說,先排隊把』坑』佔上。」一位衛星行業國有企業的人士向本報記者如此評價。
ITU是聯合國的一個下設機構,其職能是專門管理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多位航天工業界人士都向記者介紹,ITU對於申報的規則是「先到先得」,也就是,「誰申報註冊得早,某個軌道位置,頻率就歸誰」。
這直接導致了踏破ITU的情況。
低軌道也稀缺
在讀懂了ITU「先到先得」的申報註冊原則之後,衛星網際網路所在的「低軌道」區域,便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
前述衛星行業國有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網際網路衛星不可能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同步軌道3.5萬公裡,對於連接網際網路來說,延時太長了。」她說,「網際網路衛星的主要軌道高度,是在低軌道,即距離地面400~2000公裡的這個高度上,當然,相比於同步軌道衛星,因為軌道高度低,衛星的壽命也短,需要不斷發,不斷補。」
於是,距離地面200~4000公裡的軌道高度,就成為了爭奪的焦點。這其中,走得最快的自然是馬斯克。美國媒體報導的信息顯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目前已經發射了904顆衛星,並在北美地區進行了衛星網際網路的測試性服務。英國企業ONEWeb公司,也已經發射了74顆衛星。
前述衛星行業國有企業的人士向記者解釋,相比於地球同步軌道,低軌道的資源原來並不稀缺,但是低軌道衛星網際網路的需求很大,出於網絡信號數據傳輸的目的,對布網的密度也有要求,所以「都來打(發射衛星),低軌道也就快成為稀缺資源了」。她同時還強調:「同步軌道的資源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因此,衛星網際網路的競爭,首先是軌道資源的競爭,其次才是商用規模的競爭。前述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與同步軌道衛星的商用門檻很高不一樣,衛星網際網路的門檻相對「要低一些」,應用場景也更多一些,所以「預期當中的競爭,也就更激烈一些」。
他還告訴記者,衛星網際網路在投資領域,還有6G的概念,有很多觀點都認為,運用6G技術之後,應該是「天地一張網」,「這就更有想像力了」。
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與歐美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中國的航天工業以及與之相關的衛星產業,基本上是舉國體制的產物,因此,面對更加商業化的「衛星網際網路」市場,中國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應對和面對競爭,就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
「中國現在的策略,是該去ITU申請註冊就先註冊,先把星座位置和頻段資源拿下來,同步再研究商用的問題。」前述投資經理告訴記者。而國家發改委在2020年上半年有關推進新基建的相關文件中,也把衛星網際網路列入了「新基建」的範疇。
其時,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解釋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時表示,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記者查閱ITU的註冊材料顯示,中國也已經向ITU申報註冊了相關衛星星座和頻率。根據ITU的註冊信息顯示,中國已經申請了兩個低軌道衛星星座,有12992顆衛星,名稱為GW。「我們理解,GW就是個代號,具體的意思往後看發展就明白了。」
所謂衛星星座是發射入軌能正常工作的衛星的集合,通常是由一些衛星環按一定的方式配置組成的一個衛星網。
「衛星網際網路也是資本密集型的項目,至少是百億量級,這個要看』國家隊』怎麼搞了。」前述投資經理說。而現在,包括雷軍、李書福等在內的中國商業企業和人物,也已經以各種方式,將資本投入到衛星網際網路領域。
這裡能誕生中國的馬斯克嗎?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