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頻率軌道爭奪戰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巨型低軌通信星座技術,正在掀起半個世紀以來一場最大規模的太空「圈地運動」。

彭天放

  4月27日晚,北京的夜空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列隊整齊的一串「流星」排成肉眼可見的「一字形」緩慢地划過天空。這並不常見的奇特景象引來許多市民錄像轉發,不少人一度聯想到了UFO。4天後,同樣的景象又出現在廈門的夜空……

  儘管很多國人對這幕場景感到陌生和驚奇,但國內熟悉航天產業的人早已在嚴陣以待這批特殊「訪客」。它們不是UFO,而是來自美國一家著名的科技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衛星陣列。6月3日,該公司用一枚「獵鷹9」火箭將「星鏈」計劃第8批60顆衛星送入太空。至此,「星鏈」計劃成功發射的衛星已近500顆,剛過其計劃發射量的百分之一。

  巨型低軌通信星座技術,正在掀起半個世紀以來一場最大規模的太空「圈地運動」。

新「太空競賽」

  什麼是巨型低軌通信星座?——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數量巨大的、運行在低地球軌道(高度大約300~2000公裡)的衛星組成的衛星通信系統,給地面用戶提供類似「Wi-Fi」效果的網絡服務。這項技術有望解決目前地球上超過80%的面積以及接近50%的人口無法上網的問題。

  這種通過衛星給地面用戶提供網絡信號的技術,伴隨著上世紀末「銥星計劃」的失敗,原本幾乎已被業界放棄。但隨著衛星發射成本的迅速下降,以及衛星本身通信性能的提升,以低軌通信星座為代表的衛星網際網路,近幾年內迅速成為了航天產業中最具商業潛力和戰略意義的發展方向。

  衛星物聯網、天地一體化的「6G」網絡、跨越國界的信息服務能力、金融等行業的廣闊應用前景,伴隨著巨型低軌通信星座技術,引起了許多國家和企業的關注。

  這其中最著名的項目,可能就是「星鏈」計劃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宣稱,要用一個包含42000顆衛星組成的巨大星座,組成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為全球人口提供服務。

  截至今年1月,全世界累計公布的類似通信星座項目數量達到37個,涉及至少12個國家的30家企業,擁有具體發射和部署計劃的衛星總數超過34235顆,而且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要知道,自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誕生以來,人類在63年的時間內總共發射的衛星數量,根據不同的統計數字也就9000顆左右,而目前在天上運行的衛星數量大約只有2000顆。

  也就是說,這一輪圍繞低軌通信星座展開的新「太空競賽」,很可能會讓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在短時間內暴漲20倍以上。這就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空間頻率和軌道資源的激烈爭奪。

頻率軌道資源「圈地運動」

  頻率和軌道是衛星運行中必不可少且極其稀缺的資源。一顆衛星所佔據的通信頻率和運行軌道,是很難跟其他衛星共享的。新發射的衛星必須規避已有衛星的通信頻率和飛行軌道,否則就會產生通信上的相互幹擾,甚至衛星相撞的嚴重事故。2009年2月,俄羅斯西伯利亞上空就發生了美國的一顆商用通信衛星和俄羅斯一顆報廢的通信衛星劇烈相撞的事故。

  近年來,爆炸式增長的星座數量和建設規模,使太空頻率軌道資源的競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一場圍繞頻率軌道資源展開的太空「圈地運動」已悄然展開。

  這場「圈地運動」的裁判,也就是太空頻率軌道資源的分配者,是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其分配的總原則是「先申報先使用」。

  根據ITU《無線電規則》等相關條款要求,所有衛星系統在投入使用前,必須向ITU申報並登記其頻率軌道資源的使用信息,即衛星網絡資料。也就是說,頻率軌道使用權的確認不是看發射日期,而是以申報通過的日期順序為準。我國歷史上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情況——衛星率先入軌,但因為申報晚,只能被迫讓出軌道變成沒法提供服務的「流浪衛星」。

  在通信星座最關注的非靜止軌道(NGSO)衛星領域,根據ITU在2019年11月公布的數據,目前共有224份通信類衛星網絡資料,衛星總數達156298顆,分別集中在Ku(22555顆)、Ka(60688顆)、V(60470顆)、E(12585顆)四個頻段上。可以看出,中低軌道Ka和V頻段衛星的頻率軌道資源競爭已趨於白熱化。

  從衛星申報的所屬國家來分析,目前法國、美國、中國和英國4個國家申報資源最多。特別是法國,雖然沒有公布明確和具體的衛星計劃,但其頻率軌道儲備最積極,巨型星座最多。此外,加拿大、挪威、列支敦斯登、賽普勒斯等國家也不甘示弱,在多個頻段和軌道高度儲備資源,待價而沽。

  5月29日,賽迪顧問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與新浪5G,聯合發布了《「新基建」之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地球近地軌道可容納共約6萬顆衛星,其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美國公司已提出明確部署計劃,到2029年,將合計完成46100顆衛星的發射任務。

  在這輪圍繞太空頻率軌道資源「擠兌式」申報的背後,隱藏的是世界各國都陸續感覺到的一個技術趨勢——在人類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類似「星鏈」這種巨型低軌通信星座,很可能是一項具有排他性和極大先發優勢的技術。

  什麼叫排他性呢?拿軌道來說,原本低地球軌道這片空間一度被認為是不那麼稀缺的。但在「星鏈」出現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星鏈」每次申報就多達上千條軌道。當軌道與頻率「捆綁」在一起後,只要頻率軌道申報成功,即便衛星還沒發射升空,後申報的項目也不能跟前面的產生衝突,需要主動避讓,這就是排他性。

  這麼一來,後發者想要規避「星鏈」這種先發者的頻率和軌道,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於是短時間內湧入諸多玩家,爭相競爭太空頻率軌道資源,加速布局。

  比如,曾被業界視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最大對手的英國衛星網際網路公司一網(OneWeb),雖然已於今年3月申請破產保護,卻依然在5月26日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請求,希望把星座組網衛星數量增加至4.8萬顆。而對於具體頻軌資源較為保密的「星鏈」計劃,也在過去幾年中多次對外宣稱將提高計劃中的衛星總量(最新的數字是4.2萬顆)。

戰略意義

  目前,關於大規模發射通信衛星星座的盈利能力,在商業領域依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拋開短期商業收益的計算,爭奪關鍵的頻率軌道資源對於發展通信星座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軍事應用方面,2019年年末美國空軍的一架C-12偵察機率先發來了「星鏈」的使用體驗報告——610兆/秒,這是美國空軍對於星鏈網絡速度的測試結果。這個速度比現在美國軍用通信標準的5兆/秒快了102倍。對比現在5兆/秒網速下美軍的戰鬥力,可以想像得到這背後蘊藏的巨大軍用潛力。

  而截至2019年,美國空軍已向馬斯克贊助了約3000萬美元,用於支持「星鏈」計劃的軍事用途研發,並且投入了2.15億美元的專項經費,用於資助各種類似的高速衛星網絡項目。

  在數據應用方面,一個全球範圍的通信星座將能掌握航空、航海甚至物聯網等多種應用的數據和信息流,可以影響全球範圍內數據交換的規則制定權。因此,各個國家在相關問題上非常敏感。

  2019年,俄羅斯拒絕了一網在其本土建立衛星通信站的請求。拒絕的理由是2019年5月由普京總統籤署的一項法案。這項法案要求,所有俄羅斯網絡流量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必須通過由政府監管的通信設施進行。就在同一年,印度政府也拒絕了一網在當地部署衛星通信站的申請。可以看出,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爭奪的下一步,將是各國圍繞未來信息主導權的攻防戰爭。

  中國近年來在航天領域表現不俗。2019年,我國蟬聯世界航天發射次數的冠軍,航天發射達到35次,第二和第三名分別是俄羅斯的25次和美國的21次。

  在以實際的衛星發射確認太空資源的導向之下,近些年來有很多低軌通信星座項目正在加速部署。2018年年底,航天科工集團的「虹雲計劃」,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來自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計劃」也預計到2023年完成300顆衛星的部署。同時,在這一輪新的太空資源競賽之中,民營商業航天靈活、高效的優勢,也將對布局國際空間頻率軌道資源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者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博士)

來源:2020年6月24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國際爭奪
    衛星與網絡雜誌第10期封面 程建軍 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空間業務處 聯合國《外層空間條約》規定: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是全人類共有的國際資源1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搶佔 為了落實ITU《組織法》第196款中「經濟、有效地使用無線電和衛星軌道資源」的要求,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特別是美、俄等航天強國的推動下,國際規則中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主要分配形式為「先申報就可優先使用」的搶佔方式。
  • [科普] 走進衛星頻率軌道資源
    2019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大屏幕不斷閃現「衛星軌道頻率」、「天地網絡融合」、「太空優勢」等關鍵詞,可見,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的緊缺,已成為航天產業化發展的一大難點。 衛星頻率軌道是指衛星電臺使用的頻率和衛星所處的空間軌道位置,是隨著衛星技術的發明而開始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所有衛星系統建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衛星系統建成後能否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
  • 軌道激勵頻率對轉向架搖枕動應力的影響
    軌道垂向不平順波長為10~20 m[3] 時,車輛所受激勵頻率可由式(1)計算得到,其頻率範圍為1.7~3.3Hz。為了對比分析出不利波長對應的激勵頻率對搖枕動應力的影響,取頻率範圍為1.2~4.0 Hz,仿真計算採用的軌道垂向不平順波長及對應激勵頻率見表2。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軌道角動量(OAM)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OAM單光子、OAM糾纏光子以及
  • 軌道動剛度和「pinned-pinned」共振頻率檢測系統
    軌道動剛度和「pinned-pinned」共振頻率檢測對與軌道相關的研究工作、新建線路的剛度設計工作以及線路的長期養護維修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本項目通過設計軌道動剛度和「pinned-pinned」共振頻率檢測裝置,實現了對軌道剛度定頻、掃頻測量及鋼軌第一階「pinned-pinned」共振頻率在線測量。
  • 百度的AI時空爭奪戰?百度新棋局,整合國民三大空間
    昨天,百度的世界大會召開,我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工智慧,當百度重新定義人工智慧的時候,當一個全新的人工智慧體系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一場全新的AI時空爭奪戰已經開打,百度AI在時間、空間上的爭奪到底優勢幾何?時空爭奪的商業化價值到底在什麼地方?
  • 近地軌道爭奪戰
    等到這批衛星升空,軌道內的星鏈衛星總數將接近 600 顆,令 SpaceX 成為全球最大的衛星運營商。SpaceX is a remarkable firm. It was founded in 2002, to further Mr Musk』 s dream of colonising Mars.
  • 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4 08:57 來源: 國防科工局網站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主辦的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代表就頻率軌位資源形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途徑以及相關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等議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 美空軍探索開闢新軌道空間 研究超近地軌道
    (原標題:美空軍探索開闢新軌道空間 謀求獲得新興領域太空優勢)
  • 數百隻飢餓猴子街頭上演「香蕉爭奪戰」
    泰國數百隻飢餓猴子街頭上演「香蕉爭奪戰」近日,泰國華富裡街頭數百隻猴子為了爭奪一根香蕉而上演混戰。視頻中,猴子們獨自尋找食物,隨後突然猴群開始追逐一隻拿著香蕉的猴子。這些猴子是兩個「幫派」的,它們分別是居住在城市裡的猴群,和來自寺廟的猴群。據當地媒體報導,這兩個幫派的領土被火車軌道分開,平時都不見面,但這次為了尋找食物,兩幫猴子在街頭上演了混戰。
  • Nature Nanotech|基於復振幅超表面在動量空間實現軌道角動量全息
    撰稿人 |Brandon Zhou 論文題目 | 基於復振幅超表面在動量空間實現軌道角動量全息Complex-amplitude metasurface-based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holography in momentum space
  • 助力北鬥系統,2035年我國將組建鴻雁星座,搶先獲得軌道頻率
    、中地球軌道和靜止軌道三種,近地軌道就是我們說的低軌,北鬥因為在技術和資金問題,世界上大部分的衛星都在中地球軌道上,而北鬥衛星是處於中高軌道上面,雖然單顆衛星覆蓋的面積越大,但是距離太遠會導致衛星信號變差,在一般情況,為了解決導航衛星的信號問題,會採用地基增強和天基增強兩種方案,也就是建設地面基站
  • 衛星網絡爭奪戰升級 我國明年啟動虹雲工程
    面對日益激烈的衛星市場爭奪戰,我國也開始加速布局衛星網絡系統——天基網際網路系統。當然,這個天基網際網路系統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虹雲工程」。據悉,「虹雲工程」計劃用一百多顆網際網路衛星來組成衛星網絡,它們將在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組網,構建出一個天基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
  • 南極洲上演"領土爭奪戰"
    前不久,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美國等國已經在北冰洋展開爭奪戰;現在,英國、智利等國家也紛紛採取行動,要在南極洲圈定領土範圍,一場新的「領土爭奪戰」即將在南極大陸的冰天雪地中上演。    沃姆斯利說:「南極地區是一個極其脆弱的地區,任何國家都不應在此進行油氣開採活動。該地區的一些海洋生物已因全球氣候變暖而滅絕。
  • 【原創】植物照明市場「爭奪戰」已開啟
    【原創】植物照明市場「爭奪戰」已開啟 文章來源自:高工LED
  • 印度:空間技術世界第六(圖)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錢峰    歷經30多年不懈努力,印度空間技術總體水平發展迅猛,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六空間技術大國。在發展中國家裡,迄今能在該領域與中國媲美的也只有印度。據媒體披露,印度目前每年空間技術研究經費至少為3.5億至4億美元,佔印度所有科研機構總經費的17%。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納米光子學重點團隊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螺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
  • 時間是生命場頻率的表徵,空間是一個場頻振動的轉稱
    空間的產生和生命層次緊密對應。最初的空間,即生命為意識之初,被稱為佛性、自性的那個階段,實際上什麼也沒有,沒有物質,沒有精神,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意識產生之後,是可以重歸熄滅的,那麼就不會有影響,不會有遺留。
  • 使用枯葉圖進行更多的空間頻率響應測量
    三種方法給出空間頻率響應(SFR)作為空間頻率的函數,並從中得出度量。另外,還分析直方圖和色彩內容。    DeadLeaves core    Cao等人得到了使用枯葉圖進行紋理損失分析的第一個實驗的結果。基本思想是利用枯葉圖的一個很好的功能:利用灰度值,位置和半徑的已知概率函數,就可以預測功率譜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