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anotech|基於復振幅超表面在動量空間實現軌道角動量全息

2021-01-20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撰稿人 |Brandon Zhou

論文題目 | 基於復振幅超表面在動量空間實現軌道角動量全息

Complex-amplitude metasurface-based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holography in momentum space

主要作者 | Stefan A. Maier&Haoran Ren

完成單位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德國慕尼黑大學

論文概述

為提高超表面全息的信息容量,可以將信息編碼在光的軌道角動量中。因為此自由度具有可以用作信息通道的無限制的正交螺旋集。到目前為止,使用僅相位超表面已經實現了軌道角動量全息術,但是,該表面會受到通道串擾的影響。該論文提出並演示了一種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該技術能夠多路復用多達200個獨立的軌道角動量通道。這是通過在動量空間中設計一個能夠完成完整且獨立的振幅和相位操縱的復振幅超表面來實現的。然後使用不同的軌道角動量光通過傅立葉變換提取信息,從而實現無透鏡重建的全息視頻播放。該超穎表面可以在聚合物基底上通過三維加工在SiO2上面,可以進行大面積製造。

研究背景

光學全息術是用於現實的三維(3D)顯示,光學加密,數據存儲和人工智慧的有前途的技術。傳統的技術在自由度復用的條件下,可以攜帶更多的信息。但用於復用的獨特光學自由度的可用性相當有限且帶寬仍然很低。軌道角動量(OAM)的波前表現為扭曲的相位波面,並且由於其物理上無限的正交螺旋模態集,已成為提高信息容量的新穎方法。通過在動量空間中對計算全息圖進行適當的空間頻率採樣,可以保留入射光的OAM屬性,以選擇性地處理被OAM編碼的全息圖像。

但是,這種相位型的超表面全息圖很難實現復振幅調製通道和OAM螺旋相位的卷積。這就使得線性疊加原理被破壞,並且圖像復用遭受強烈的串擾。因此,該方法將最大復用信道限制為四個。即使最近已有研究基於衍射傳播理論的復振幅超表面來實現菲涅耳全息,但並未能實現複合OAM和菲涅耳全息的工作,因為它們不是為動量空間圖像重建而設計的。另外,超穎表面的製造成本較高,平面超表面全息圖設計的自由度受限,這也需要複雜的光學系統來進行圖像重建。

技術突破

本文提出在動量空間中設計超高維OAM復用全息的大規模復振幅超表面的設計和3D雷射製造。該高帶寬超表面全息圖能夠演示在OAM中編碼的多達200個正交圖像通道的無透鏡重建,從而實現了光學可尋址的全息視頻顯示,而無需使用空間掃描方法。在不失一般性的前提下,本文選擇拓撲電荷數在–50至50之間的OAM模式,以順序且每隔1拓撲電荷數入射到復振幅OAM超表面全息圖上,重建出依賴OAM編碼的正交圖像,其中兩個不同的全息視頻同時在動量空間中的不同平面重建。該文章設計並調控矩形納米的雙折射的高度(H)和面內旋轉(θ)聚合物納米柱分別用於獨立控制透射光的幅度和相位響應。

圖1 動量空間中編碼OAM復振幅超表面全息的設計原理。

圖2 基於復振幅的OAM超表面全息的原理及其在全息視頻顯示中的應用。

圖3 基於大規模軌道角動量超表面的超高維OAM多路復用全息的實驗演示。

觀點評述

本文展示了用於動量空間中全息圖像超高維多路復用的復振幅全息圖的設計。基於平面元光學的OAM多路復用全息技術為提高更多的復用密度,可將其應用於超快速切換全息視頻顯示器和超安全的光學加密中,該文還引入了隨機相位來降低任意兩幅全息重建像間的幹擾。此外,該文實驗性地利用基於聚合物納米柱的高度自由度,從而3D復振幅的超表面全息重建。但實質上看,相對於本文作者前期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和Nature Communication上關於軌道角動量全息工作而言,納米結構有所變化,即採用高低不同的聚合物納米柱實現獨立地復振幅調控。本文在菲涅耳域重建兩個不同深度平面的時序圖像以構成視頻展示。在展示效果上使得不同深度平面間的串擾並不明顯,在視頻效果更好。但事實上由於疊加了更多的圖像信息,兩幅重建圖像之間的串擾並不能從本質上被消除。

相關焦點

  • 西安光機所基於介質超表面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光學與光子集成課題組在基於介質超表面(metasurface)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基於光子自旋霍爾效應並採用離軸技術,實現了10通道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對大容量光通信應用有重要意義。
  • 超寬帶全息技術:應用於高安全性能加密的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
    撰稿人 | 方心遠論文題目 | 超寬帶全息技術:應用於高安全性能加密的軌道角動量全息技術作者 | 方心遠,任浩然,顧敏>完成單位 | 上海理工大學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光電學院人工智慧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顧敏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將軌道角動量(OAM)維度用作全息過程的信息載體,提出了超寬帶軌道角動量全息理論。
  • Feature Article|多維度超表面全息技術的最新進展
    傳統實現計算全息成像的設備例如空間光調製器(SLM),存在著工作帶寬窄、視場角小、僅能實現純相位或振幅調製、具有多級衍射級次串擾和孿生像等缺點,限制了全息技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超表面是一種二維平面超穎材料, 通常由單層亞波長尺寸的金屬或介質納米天線陣列構成。
  • 稿件速遞|利用全息電介質超表面實現偏振切換光場渦旋線的打結
    研究背景自1992年Allen指出拉蓋爾-高斯光束中與方位角相關的螺旋相位具有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後,包含相位奇點的光場已經被廣泛地研究和應用於各種領域。
  • 新一代光鑷--全息光鑷
    這使得全息光鑷的應用範圍得到擴大,在微粒的光致旋轉、多粒子的操控和複雜運動方面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1 新型空心光場捕獲和旋轉微小粒子光子具有線性動量和角動量,角動量又包括軌道角動量和自旋角動量。其中,自旋角動量取決於光束的偏振狀態,它可以通過稜鏡和波片等來改變。2007年,Wang 課題組採用納米製造技術製備出圓柱型的納米石英顆粒。
  • 光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
    角動量又分為自旋和軌道兩部分,這裡主要討論它們的物理起源,以及解釋光子的自旋為什麼是±1。一、電磁場的場動量 (Minkowski)由Lorentz力得到的力學動量是其中第一部分就是自旋角動量(SAM),第二部分就是軌道角動量(OAM),下面來解釋一下它們的物理意義。
  • 反射式超構表面實現自旋角動量到軌道角動量的任意轉換
    簡稱SAM)到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簡稱OAM)的轉換方法,從而以高效的反射型各向異性單元為基礎,通過特定的空間分布設計,在微波段利用左旋和右旋圓極化電磁波產生獨立、任意的渦旋電磁波束,為實現更加靈活的SAM到OAM轉換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
  • Nature Comm.:同濟聲子科學家實現超表面波導管的聲自旋輸運
    事實上,純縱波系統不僅具有自旋角動量,更具有與自旋角動量概念不可分割的物理性質。近日,同濟大學任捷課題組提出了一種非對稱波導管,可以實現非零的聲自旋,並具有自旋動量鎖定效應,從而實現波的自旋選擇性輸運。這一工作,加深了對於縱波系統自旋角動量的認知,並為聲波傳輸的控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同濟聲子科學家實現超表面波導管的聲自旋輸運
    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聲子學中心的任捷教授團隊,利用聲學超表面構造了具有非對稱反射邊界的聲學波導,實現了具有非零聲自旋角動量的波導模式。再加上經典場論認為標量場的自旋角動量為零,聲波的自旋角動量就被忽略了。所以,人們關於聲學角動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軌道角動量上。直到2018年,該團隊基於彈性波的平臺,首次提出了縱波由於其特殊的自旋軌道耦合而具有獨特的自旋角動量,它是真實的自旋角動量,而不是贗自旋(Long, Y., Ren J. & Chen H.
  • 全介質超構表面偏振調控的原理和新應用
    3.2.3偏振多通道全息全息術自發明以來,已成為塑造波前、記錄和重建真實或虛擬物體的重要技術。傳統的光學衍射元件由於沒有偏振敏感性,限制了各種全息復用的可能,而偏振超構表面可以偏振和相位的聯合調控,實現多通道全息顯示。因此,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偏振復用全息方案,擴展到相位全息圖、動態全息圖、矢量全息圖和彩色全息圖等。
  • 廈門大學陳理想團隊:徑位置與徑動量—光子的徑向新自由度
    最近,廈門大學陳理想團隊利用光場調控技術,首次實驗揭示了自發參量下轉換雙光子的徑位置和徑動量所具有的新EPR量子關聯。該工作表明,除了角位置與角動量,光子的徑位置與徑動量這一對共軛自由度可望在光學微操控、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廈門大學陳理想團隊: 徑位置與徑動量—光子的徑向新自由度
    該工作表明,除了角位置與角動量,光子的徑位置與徑動量這一對共軛自由度可望在光學微操控、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光場調控是當前國際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空間維度的光場調控,主要是指調控光場振幅、偏振態、相位等參量,以產生具有特殊空間分布的新型光場,這類光場也展現了一系列新穎的物理效應和現象。
  • 聲自旋角動量輸運調控新進展
    近年來,基於聲自旋角動量在理論和實驗上的相繼提出,在實際應用中開展聲自旋角動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包括聲學貝塞爾光束的自旋軌道耦合,聲自旋導致的扭矩在聲鑷裡的潛在應用等等。近日,同濟大學聲子中心任捷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利用不同反射相位邊界的非對稱波導管,可以實現非零的聲自旋及其自旋動量耦合,從而實現聲的自旋輸運調控。
  • 華中科技大學:大幀數、高幀率超表面動態3D全息顯示新方法
    提出了一種基於空間信道超表面器件和空間光高速編碼系統的全新設計方法,實現了可見光波段目前世界最高幀率、並具有極大幀數的超表面動態3D全息顯示系統。由於強大的光學調製能力和豐富的調節自由度,基於超表面的新興光學研究領域也被譽為「工程光學2.0」。超表面同樣可以用於「計算全息」領域(meta-hologram,超表面全息),由於單元結構比光波長更小,因此可以實現大視場角,並從原理上規避多級次像等問題,備受相關領域關注。
  • 在超快雷射加工應用裡,空間光調製器還有這麼多種玩法
    3)基於深度學習的全息圖生成算法近年來,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生成用於空間傳播的全息圖算法得到了實現,可以很有效地解決全息圖生成速度慢的問題。入射光經過空間光調製器的相位調製後傳播一定距離之後,可得到目標光場的強度分布,其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納米光子學重點團隊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螺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光子角動量編碼技術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顧敏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了納米尺度下對光子角動量的操控。
  • 科學網—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 圓偏振可見光可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可見波長圓偏振光可通過等離子體超穎表面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 我國首次實現光學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操控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光纖與雷射技術許立新課題組,首次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基於色散管理的新型渦旋光纖,該渦旋光纖可操控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基於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的高維光通信技術可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攜帶量,提高光通信網絡的信道容量,是未來光通信系統發展的重要趨勢。高維復用光通信系統中,由於涉及多種模式的時分、波分及模分復用,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難以對其實現有效操控,制約了高維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基於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控制一直是高維光通信中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