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超構表面實現自旋角動量到軌道角動量的任意轉換

2021-01-19 兩江科技評論



近日,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馮一軍教授研究團隊將超構表面(metasurface)的傳播相位和幾何相位相結合,研究了電磁波自旋角動量(Spin angular momentum, 簡稱SAM)到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簡稱OAM)的轉換方法,從而以高效的反射型各向異性單元為基礎,通過特定的空間分布設計,在微波段利用左旋和右旋圓極化電磁波產生獨立、任意的渦旋電磁波束,為實現更加靈活的SAM到OAM轉換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

SAM到OAM任意轉換的超構表面功能效果示意圖


攜帶OAM的渦旋波束在通信領域具有較大潛在應用價值,因而該研究能夠為設計高通信容量的多功能渦旋波束器件提供有益指導。相關研究成果以《Dual-Helicity Decoupled Coding Metasurface for Independent Spin-to-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onversion》為題,發表在近期的《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DOI: 10.1103/PhysRevApplied.11.044043)。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丁國文,陳克博士、馮一軍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近年來,為適應通信領域對信道容量需求的飛速增長,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可重構技術及攜帶OAM的渦旋波束應運而生。單個通信信道中可以傳輸工作在相同頻率的多個正交模式的渦旋波束,這將極大地提高通信容量與數據傳輸速度,因此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期,已有研究人員利用幾何相位超構表面實現了圓極化電磁波到渦旋波束的調控,但是幾何相位超構表面對兩個正交圓極化電磁波的相位響應恰好相反。當左、右旋圓極化電磁波分別照射於這種類型的超構表面時,由超構表面產生的渦旋波束的拓撲模式數恰好相反。因此,如何實現正交圓極化電磁波到渦旋波束的完全獨立、任意、去耦式調控仍然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人員通過設計並旋轉各向異性單元結構,將傳播相位和幾何相位相結合,利用反射式超構表面實現了電磁波SAM到OAM轉換的獨立控制。如圖1所示,該超構表面在左旋圓極化入射時,產生具有一定異常反射角的OAM模式為+2和模式為0(平面波)的渦旋電磁波,而在右旋圓極化入射時,產生OAM模式為+1和模式為-1的異常反射渦旋電磁波,且這四個波束的散射方向、模式數可以任意、獨立設計。

該研究首先通過理論模型分析推導出實現獨立控制電磁波SAM到OAM轉換所需要的傳播相位和幾何相位。通過設計各向異性單元,以滿足理論分析得出的相位要求。為了簡化設計過程,將左旋、右旋圓極化的相位響應進行編碼化設計,且採用64種單元實現3-比特左旋、右旋圓極化波的相位獨立控制(如圖2所示)。如圖3所示,為了驗證該理論模型,研究人員分別設計了三種超構表面用以實現獨立的圓極化調控功能,即在左旋、右旋圓極化入射時,該超構表面能夠獨立生成不同OAM模式的渦旋電磁波。最後,對第一種超構表面進行了樣品加工與實驗測試。實驗結果驗證了該理論模型的正確性(如圖4所示)。這種設計方法為實現不同SAM到OAM的獨立控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該方法也可以很方便地擴展到其他頻段,如毫米波、太赫茲甚至光學波段。

圖1 實現SAM到OAM轉換的編碼超構表面的功能示意圖


(a)超構表面在左旋圓極化入射時,產生OAM模式為+2和模式為0(平面波)的異常反射渦旋電磁波;

(b)超構表面在右旋圓極化入射時,產生OAM模式為+1和模式為-1的異常反射渦旋電磁波。

圖2 實現左旋、右旋圓極化波相位獨立控制的3-比特64種單元結構


圖3 實現SAM到OAM轉換的編碼超構表面的性能分析

(a, e, i)三種超構表面對應的左旋圓極化的相位編碼圖案;

(b, f, j)三種超構表面對應的右旋圓極化的相位編碼圖案;

(c, g, k)分別為相應的左旋圓極化輻射方向圖;

(d, h, l)分別為相應的右旋圓極化輻射方向圖。


圖4 實驗和仿真分析結果對比

(a)超構表面樣品;

(b)在16 GHz處渦旋波(OAM模式為+1)的近場相位的仿真分析和實驗測試結果;

(c)在12 GHz到18 GHz的xoz平面內二維歸一化輻射方向圖的仿真分析和實驗測試結果對比;

(d)在16 GHz處xoz平面內二維歸一化輻射方向圖的仿真分析和實驗測試結果對比;

(e)在12 GHz到18 GHz的yoz平面內二維歸一化輻射方向圖的仿真分析和實驗測試結果對比;

(f)在16 GHz處yoz平面內二維歸一化輻射方向圖的仿真分析和實驗測試結果對比。


參考文獻

[1] S. Sun, Q. He, S. Xiao, Q. Xu, X. Li, and L. Zhou, Gradient index meta-surfaces as a bridge linking propagating waves and surface waves, Nat. Mater. 11, 426 (2012).

[2] T. J. Cui, S. Liu, and L. L. Li, Information entropy of coding metasurface, Light Sci. Appl. 5, e16172 (2016).

[2] R. C. Devlin, A. Ambrosio, N. A. Rubin, J. B. Mueller, and F. Capasso, Arbitrary spin-to-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onversion of light, Science 358, 896 (2017).

[3] Y. Guo, M. Pu, Z. Zhao, Y. Wang, J. Jin, P. Gao, X. Li, X. Ma, and X. Luo, Merging geometric phase and plasmon retardation phase in continuously shaped metasurfaces for arbitrary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generation, ACS Photonics 3, 2022 (2016)

[4] K. Chen, Y. Feng, F. Monticone, J. Zhao, B. Zhu, T. Jiang, L. Zhang, Y. Kim, X. Ding, and S. Zhang, A reconfigurable active Huygens』 metalens, Adv. Mater. 29, 1606422 (2017).

 文章連結

DOI: 10.1103/PhysRevApplied.11.044043

 編輯推薦


精彩回顧:

1.6-bit自旋和波長編碼全息的非交錯型單一結構超表面

2.任意光參數調控列印圖像變換及加密的超構表面結構器件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科研信息及分享,提供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平臺。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下方郵箱,我們將及時進行修改或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如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請聯繫下方微信號。

郵箱:janechou@imeta-center.com

微信號:18305163023

相關焦點

  • 「斐波那契」螺旋:準晶結構中的非線性自旋-軌道角動量耦合
    其中,SAM主要通過圓極化波進行傳播,左旋/右旋極化波描述了光子的自旋狀態且每個光子分別承載了+/- ℏ 的SAM,其中ℏ為約化普朗克常量。而OAM則描述了電磁波波前以及光子的渦旋狀態,每一個光子包含lℏ的OAM,其中l為方位角模式因子,可為任意常數。不僅基頻電磁波,高次諧波也可攜帶角動量進行傳播,且角動量的轉換滿足守恆律。
  • Nature Nanotech|基於復振幅超表面在動量空間實現軌道角動量全息
    撰稿人 |Brandon Zhou 論文題目 | 基於復振幅超表面在動量空間實現軌道角動量全息Complex-amplitude metasurface-based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holography in momentum space
  • 全介質超構表面偏振調控的原理和新應用
    圖(1)基於全介質超構表面的「偏振+」框架實現各類功能和應用03「偏振+」框架下的全介質超構表面新興應用3.1純偏振調控3.11偏振轉換介質超構表面最基本的偏振調控功能就是偏振狀態的產生和轉換,與傳統的偏振片和波片相對應
  • 光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
    角動量又分為自旋和軌道兩部分,這裡主要討論它們的物理起源,以及解釋光子的自旋為什麼是±1。一、電磁場的場動量 (Minkowski)由Lorentz力得到的力學動量是其中第一部分就是自旋角動量(SAM),第二部分就是軌道角動量(OAM),下面來解釋一下它們的物理意義。
  • 雷射能驅動鐵磁體自旋?角動量又如何流動?
    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在微觀層面上,磁化本質上與電子的角動量有關。與當時的愛因斯坦和德哈斯不同,物理學家現在知道,電子圍繞原子核的軌道運動和自旋都會產生磁化。事實上,在鐵磁性固體中,自旋產生了大部分的磁化。當角動量守恆時,磁化強度的改變必然伴隨著系統中其他形式角動量的改變——在愛因斯坦-德哈斯實驗中,這是磁懸浮體磁化強度改變後的旋轉結果。
  • ...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光子軌道角動量...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
  • 科學網—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軌道角動量(OAM)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OAM單光子、OAM糾纏光子以及
  • 圓偏振可見光可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可見波長圓偏振光可通過等離子體超穎表面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 軌道角動量電磁波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渦旋電磁波的場表達式中具有的相位因子,每一個軌道角動量態可被一個量子拓撲電荷(topological  charge)來定義, 可取任意的整數值,拓撲電荷亦被稱作軌道角動量的階數。具有不同拓撲電荷的電磁渦旋波間相互正交,因此在無線傳輸過程中,可以在同一載波上將信息加載到具有不同軌道角動量的電磁波上,而相互之間不影響,這種復用技術不僅可有效提高頻譜利用率,而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2]。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我國首次實現光學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操控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光纖與雷射技術許立新課題組,首次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基於色散管理的新型渦旋光纖,該渦旋光纖可操控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基於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的高維光通信技術可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攜帶量,提高光通信網絡的信道容量,是未來光通信系統發展的重要趨勢。高維復用光通信系統中,由於涉及多種模式的時分、波分及模分復用,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難以對其實現有效操控,制約了高維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基於軌道角動量光的非線性控制一直是高維光通信中懸而未決的問題。
  • 【中國科學報】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為深海水聲通信提速!
    導讀最近,美國能源部所屬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聲波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動態旋轉,也稱為「軌道角動量」,在單個頻率上包裝更多的信道,顯著增加信息傳輸量,實現高速的水下聲通信。關鍵字水下、通信、聲學背景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生物等資源,一直都是人類科學探索的前沿領域。
  • 利用軌道角動量可改變光的傳播路徑?
    對於光的一些基本特性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比如說波長、自旋,另外光也可以被扭曲而這種屬性被叫做角動量。研究人員認為,擁有高度結構化角動量的光束具有軌道角動量,這種光束被科學家們稱之為渦旋光束。他們看起來像一個圍繞共同中心旋轉的螺旋,當它們撞擊一個平坦表面時,就象一個圓環。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要實現大信息量、長距離的量子信息傳輸,必須藉助於量子中繼器,而量子存儲單元是構成量子中繼器的核心,因此必須首先實現高維量子糾纏的存儲。儘管人們已成功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信息的單光子存儲,但到目前為止有關軌道角動量糾纏存儲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  近年來,史保森教授和博士生丁冬生等一直致力於攜帶軌道角動量光子的存儲研究。
  • 光也可以攜帶角動量?世界上第一臺「超手性光」雷射器誕生!
    領導這項研究的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Wits)物理學院的安德魯·福布斯教授說:因為光可以攜帶角動量,這意味著這可以轉移到物質上,光攜帶的角動量越多,它可以傳遞的越多。並完全控制光的角動量(AM)分量、光的自旋(偏振)和軌道角動量(OAM)。
  • 郭光燦等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