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光子軌道角動量...

2020-11-24 鳳凰山東站

滿忠勝副教授

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OL和OE等光學領域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30餘篇。

袁小聰教授

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FSPIE)、中國光學學會會士(FCOS)。入選廣東「珠江人才計劃」第五批領軍人才。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該研究成果為滿忠勝副教授與深圳大學長江學者袁小聰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R. E. Burge教授以及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歐洲光學學會主席H. P. Urbach教授合作完成。山東理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首位作者為滿忠勝副教授,通訊作者為袁小聰教授和H. P. Urbach教授。

圖1. 自旋與軌道角動量

光作為電磁輻射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之一,具有能量及線動量。此外,科學家證實光在沿著其傳播方向上同樣具有角動量:一個是與偏振有關,稱為自旋角動量(SAM);另一個是與梯度相位分布有關,稱為軌道角動量(OAM)。對OAM的靈活調控,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結構光的應用,比如,在光與物質作用中角動量可傳遞到作用物體中,從而驅動納米粒子的運動,因此OAM廣泛應用在光學微操縱中。另外,渦旋光束在理論上可以擁有無數個彼此正交的OAM模態,在模分復用光通信中可以作為理想的信息載體,從而大大提高通信容量,目前利用OAM多路復用光通信,其容量已突破Tbit/s級別。由於OAM在諸多領域巨大的應用潛力,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關注。

圖2.定製的Pancharatnam–Berry

相位導致自旋分裂

(a)總強度;(b) 橫向分量;(c) 縱向分量。

一般而言,角動量的取向垂直於其偏振方向,這是因為光波被認為是橫波,也就是說光振動垂直於其波矢方向,正是由於縱向偏振分量的缺失導致了角動量與其偏振取向間的垂直關聯特性。在本篇論文中,作者首次從理論上證實了具有任意可調間距的同軸雙縱向偏振軌道角動量,如圖2所示,通過定製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實現了自旋軸向方向上的分裂。突破了自旋-軌道耦合中拓撲和的限制,實現了任意階次的雙光學渦旋,如圖3所示,縱向偏振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能量流動驗證了該分布特性。打破了垂直關聯特性,拓寬了角動量可調自由度。該工作有望在光通訊、光學信息處理、光學微操縱、顯微成像、生物傳感以及手性納米光子學領域得到創新應用。

圖3.橫向平面上(第一行)下(第二行)

焦斑縱向分量(a)、(d)強度

和(b)、(e)相位分布及(c)、(f)能量流動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美國物理學會的會刊和旗艦雜誌,主要發表物理和相關交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物理學領域最受認可、最權威的頂級學術期刊之一,最新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影響因子為9.227。這是山東理工大學繼2013年後再次以第一單位在該期刊上發表重要科研成果,標誌著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在光物理基礎研究領域及國際學術合作再上新的臺階,得到國際科學界的認可和關注。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同時也得益於山東理工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海內外訪學計劃支持。論文連結如下: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103901

備註: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可將最新研究快報,發送到學會郵箱進行宣傳報導。

sdoptics@163.com。

備註:歡迎關注山東省光學工程學會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光電資訊。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

相關焦點

  • ...大學滿忠勝副教授和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
    袁小聰教授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
  • 山東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重大研究...
    袁小聰教授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FSPIE)、中國光學學會會士(FCOS)。入選廣東「珠江人才計劃」第五批領軍人才。
  • 學術快遞⑯| 青島大學雲茂金教授指導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雲茂金,教授。2005年於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博士學位,先後在韓國仁荷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密蘇裡州立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主要從事微納光子學、特殊光場的產生及調控方面的研究,在Nanoscale, Carbon, Optics Express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獲國家專利10餘項。
  • 深圳大學袁小聰團隊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團隊的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原創成果,於2月1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文章
  • 上海交大製備出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新聞—科學網
    12月25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教授團隊製備出世界上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並作為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2月在線發表於世界光學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上,論文題目為「Generation of spatiotemporal optical vortices with controllable transvers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 金賢敏團隊製備出矢量渦旋光輻射器光子集成晶片
    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與南京大學夏可宇教授、陸延青教授合作,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以「Vector Vortex Beam Emitter Embedded i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矢量渦旋光輻射器晶片。
  • 圓偏振可見光可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可見波長圓偏振光可通過等離子體超穎表面改變光子軌道角動量。
  • 中國學者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中國學者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03-20 09:12:39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
  • 科學網—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 我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
    近期小南推文近日,現代工學院夏可宇教授和陸延青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Vector
  • 【中國科學報】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光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
    角動量又分為自旋和軌道兩部分,這裡主要討論它們的物理起源,以及解釋光子的自旋為什麼是±1。一、電磁場的場動量 (Minkowski)由Lorentz力得到的力學動量是其中第一部分就是自旋角動量(SAM),第二部分就是軌道角動量(OAM),下面來解釋一下它們的物理意義。
  • 郭光燦等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 世界首個單光子量子存儲器在中國誕生 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
    中國科技技術大學網站9日消息,世界上首個可以存儲單光子形狀的量子存儲器在中國誕生,最新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上。這項成果將鞏固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量子存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高維量子信息存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統中的存儲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一步
  • 清華大學&深圳大學LSA綜述論文:光學渦旋三十年發展史
    2019 年 10 月 2 日,Nature出版集團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IF=14.0)發表了回顧、梳理光學渦旋三十年發展史的長篇綜述文章「Optical vortices 30 years on: OAM manipulation from topological charge
  • 廈門大學陳理想團隊: 徑位置與徑動量—光子的徑向新自由度
    該工作表明,除了角位置與角動量,光子的徑位置與徑動量這一對共軛自由度可望在光學微操控、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光場調控是當前國際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空間維度的光場調控,主要是指調控光場振幅、偏振態、相位等參量,以產生具有特殊空間分布的新型光場,這類光場也展現了一系列新穎的物理效應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