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滿忠勝副教授和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

2021-01-10 山東頻道

滿忠勝副教授

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OL和OE等光學領域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30餘篇。

袁小聰教授

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FSPIE)、中國光學學會會士(FCOS)。入選廣東「珠江人才計劃」第五批領軍人才。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該研究成果為滿忠勝副教授與深圳大學長江學者袁小聰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R. E. Burge教授以及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歐洲光學學會主席H. P. Urbach教授合作完成。山東理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首位作者為滿忠勝副教授,通訊作者為袁小聰教授和H. P. Urbach教授。

圖1. 自旋與軌道角動量

光作為電磁輻射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之一,具有能量及線動量。此外,科學家證實光在沿著其傳播方向上同樣具有角動量:一個是與偏振有關,稱為自旋角動量(SAM);另一個是與梯度相位分布有關,稱為軌道角動量(OAM)。對OAM的靈活調控,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結構光的應用,比如,在光與物質作用中角動量可傳遞到作用物體中,從而驅動納米粒子的運動,因此OAM廣泛應用在光學微操縱中。另外,渦旋光束在理論上可以擁有無數個彼此正交的OAM模態,在模分復用光通信中可以作為理想的信息載體,從而大大提高通信容量,目前利用OAM多路復用光通信,其容量已突破Tbit/s級別。由於OAM在諸多領域巨大的應用潛力,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關注。

圖2.定製的Pancharatnam–Berry

相位導致自旋分裂

(a)總強度;(b) 橫向分量;(c) 縱向分量。

一般而言,角動量的取向垂直於其偏振方向,這是因為光波被認為是橫波,也就是說光振動垂直於其波矢方向,正是由於縱向偏振分量的缺失導致了角動量與其偏振取向間的垂直關聯特性。在本篇論文中,作者首次從理論上證實了具有任意可調間距的同軸雙縱向偏振軌道角動量,如圖2所示,通過定製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實現了自旋軸向方向上的分裂。突破了自旋-軌道耦合中拓撲和的限制,實現了任意階次的雙光學渦旋,如圖3所示,縱向偏振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能量流動驗證了該分布特性。打破了垂直關聯特性,拓寬了角動量可調自由度。該工作有望在光通訊、光學信息處理、光學微操縱、顯微成像、生物傳感以及手性納米光子學領域得到創新應用。

圖3.橫向平面上(第一行)下(第二行)

焦斑縱向分量(a)、(d)強度

和(b)、(e)相位分布及(c)、(f)能量流動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美國物理學會的會刊和旗艦雜誌,主要發表物理和相關交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物理學領域最受認可、最權威的頂級學術期刊之一,最新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影響因子為9.227。這是山東理工大學繼2013年後再次以第一單位在該期刊上發表重要科研成果,標誌著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在光物理基礎研究領域及國際學術合作再上新的臺階,得到國際科學界的認可和關注。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同時也得益於山東理工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海內外訪學計劃支持。論文連結如下: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103901

備註: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可將最新研究快報,發送到學會郵箱進行宣傳報導。

sdoptics@163.com。

備註:歡迎關注山東省光學工程學會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光電資訊。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光子軌道角動量...
    袁小聰教授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
  • 山東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重大研究...
    滿忠勝副教授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OL和OE等光學領域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30餘篇。袁小聰教授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FSPIE)、中國光學學會會士(FCOS)。入選廣東「珠江人才計劃」第五批領軍人才。
  • 學術快遞⑯| 青島大學雲茂金教授指導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雲茂金,教授。2005年於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博士學位,先後在韓國仁荷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密蘇裡州立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主要從事微納光子學、特殊光場的產生及調控方面的研究,在Nanoscale, Carbon, Optics Express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獲國家專利10餘項。
  • 深圳大學袁小聰團隊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團隊的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原創成果,於2月1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文章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國際頂級物理期刊PRL發表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程珺)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寬禁帶半導體重點實驗室馬海蛟副教授在國際頂級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發表了「Non-Ohmic Variable-Range Hopping and
  • 渤海大學教師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近日,渤海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樊哲勇副教授應邀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Physics Reports》(2019影響因子25.809)上以第一作者、渤海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題為「Linear scaling quantum transport methodologies 」(線性標度的量子輸運方法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華中科技大學80後副教授三個月內發表兩篇頂刊PRL,一篇science
    CNS主刊論文出現,這篇論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80後副教授祝雪豐和90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祝雪豐副教授2014年入職華中科技大學,短短幾年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快速的成長,2019年連續三個月在國際物理頂刊發表論文三篇,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雜誌頂刊《science》,這名出生於1983年的副教授顯示出強大的科研潛力,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Top期刊發表高水平...
    近日,國際Top頂級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最新刊登了我院陶曉奇副教授課題組發表的題為「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on nanozymes for developing biosensors」論文。
  • 深圳大學碩士研究生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
    近日,深圳大學範滇元院士、張晗教授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JCR 1區,TOP期刊,IF=15.6)上發表了題目為「2D Black Phosphorus–Base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綜述論文(DOI: 10.1002/adfm.201808306
  • 數學與統計學院李斌龍副教授與南開大學寧博副教授解決了45年前...
    JCTB是圖論方向頂級期刊,本篇論文是圖論與組合數學團隊近三年在JCTB上發表的第三篇論文。該猜想被JCTB期刊前主編Bondy和Murty作為圖論中50個未解決問題中的一個收錄在經典圖論教材《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中,受到包括倫敦瑪麗女王大學Bill Jackson教授、瑞典于默奧大學Roland Häggkvist教授和法國國家研究中心李皓主任研究員等多名國際知名圖論專家的重視,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
  • 武漢科技大學在國際TOP期刊上發表一系列論文!
    近期,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李誠予副教授與武漢大學唐宏武教授、南開大學龐代文教授合作,在分析化學領域國際TOP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論文。李誠予副教授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是武漢大學唐宏武教授和南開大學龐代文教授,武漢科技大學是論文第一單位。808 nm光碟機動與DNA四面體保護的納米機器人構建原理圖將光鑷技術(該技術在2018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基於上轉換發光的發光共振能量轉移(LRET)相結合,構建了一種新穎的微球螢光比率成像分析方法。
  • 西安交通大學郗平副教授論文由國際頂尖數學期刊《Inventiones...
    西安交通大學郗平副教授論文由國際頂尖數學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在線發表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郗平副教授的論文「When Kloosterman sums meet Hecke eigenvalues」已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數學期刊
  • 江蘇科技大學楊潔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發表論文!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潔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Jan-E. Bckvall/李漫波教授為通訊作者的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影響因子12.959,Q1區TOP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Amino-Supported Solid Palladium Catalyst for Chemo- and Stereoselective Domino Reactions.》,報導了在氨基化的多孔矽(MCF)負載的納米鈀催化劑Pd-AmP-MCF工作中取得的重大進展。該工作得到了楊潔副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的支持。
  • 物理學院極端光學創新團隊彭良友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氦原子雙...
    近期,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彭良友教授和龔旗煌院士團隊與德國法蘭克福大學Dörner研究組、深圳大學的姜維超助理教授、維也納工業大學Burgdörfer教授合作在氦原子雙電離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杜洋教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
    喜訊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責任研究員杜洋教授的研究組與韓國成均館大學KaYoung Chung教授的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 法國裡爾大學教授受聘合肥工業大學
    授聘儀式上,鄭利平介紹了Isam SHARHOUR和卞漢兵的學術簡歷和學術成就。陳剛為兩位頒發了聘書並講話,他對Isam SHARHOUR教授和卞漢兵教授擔任該校兼職教授表示歡迎和祝賀,並希望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強聯繫和交流。
  • 26歲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曾遭質疑
    李晟曼還展示了自己科研經歷: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後來寫文稿、畫圖,再到後來的投稿被拒,最後被成功接收和出刊,過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當科研遇到坎坷時,要勇於直視困難從而克服它們,而不是通過小套路來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