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2021-01-15 騰訊網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近日,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課題組以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材料類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398)上發表題為「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Driven by the Intrinsic Defects in the Carbon Plane of Single Fe-N4 Site」的研究論文。該工作採用分子修飾的氮化碳作為「多合一」前驅體(高氮含量產生本徵缺陷、自模板生成石墨烯結構、配位阻止金屬原子聚集),通過在單Fe-N4結構碳平面內構建豐富的本徵缺陷結構,製備了具有高效CO2電還原催化活性的碳基單原子催化劑DNG-SAFe得益於Fe-N4中心與本徵缺陷的協同催化作用,DNG-SAFe催化劑表現出很高的CO選擇性和電流密度,基於DNG-SAFe的Zn-CO2電池體系中可以將CO2高選擇性地還原為CO。電化學動力學分析表明,富含本徵缺陷的DNG-SAFe催化劑與富含氮摻雜缺陷的催化劑NG-SAFe具有不同的活性中心。同時,本徵缺陷與Fe-N4位點的協同作用至關重要。理論計算證明,Fe-N4位點的CO吸附能力較強,導致Fe中心的毒化,這也是高電流密度以及濃電解液體系中Fe-N4位點活性降低的原因。而與Fe-N4中心耦合的585本徵缺陷的決速步具有更小的活化能,以及更好的CO選擇性,因而成為新的活性中心。這項工作為碳基電催化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圖1. 本徵缺陷修飾單Fe-N4催化劑的設計及其催化性能。

圖2. 本徵缺陷位點催化機理研究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後倪文鵬和助理教授劉智驍,共同通訊作者為王雙印教授。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傑出青年基金和中國博士後基金等基金項目的支持。

近年來,張世國教授課題組圍繞碳基電催化材料以及電催化劑的離子液體界面改性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相關工作相繼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ChemSusChem, Carbo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期刊上,部分工作課題組張妍副教授或高楊助理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

來源:湖南大學

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323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0310080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05829

https://chemistry-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cssc.20200144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0470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2030205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495620301315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9b1851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495620304241

點亮再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點讚、分享

「在看"一下嘛...

相關焦點

  • 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得益於納米雙連續多孔結構以及豐富的吸附活性位點,合成的3D MoSSe合金材料展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氮還原性能。這項工作為製造具有三維雙連續多孔結構的二維金屬化合物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框架,極大地豐富了納米多孔材料的種類。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研究組在非貴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Small》(IF=11)、《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研究組在非貴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Small》(IF=11)、《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IF=5.2)等國際權威期刊。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羅維研究員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設計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Chem:親核試劑電催化氧化活性起源
    近日,湖南大學的王雙印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關於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反應,鎳基電催化劑的活性起源與設計原理,對親核試劑電氧化反應的定義,機理以及改性策略進行系統性研究,這為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領域的發展以及工業化應用提供理論指導。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上。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5182、環境學院李龍博士團隊及錢翌教授團隊在環境傳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含量如硫酸根濃度為重要的水質指標,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超標會引起急性腹瀉。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張健教授團隊先後在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近日,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
  • 上矽所:「計算電化學」設計電池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劉建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多年來聚焦「計算電化學」設計電化學儲能材料研究領域,形成計算局域結構(表/界面結構、配位結構)電荷轉移能力表徵電化學活性的特色方向,結合「材料基因」的理念設計高性能電化學儲能材料。近日,該科研團隊在「計算電化學」設計鋰氧氣電池正極材料和金屬有機電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廣東藥科大學科研團隊在電化學生物傳感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為基因分析、疾病診斷和藥物評價等領域提供了一種便攜、廉價檢測生物分子的新工具。我校新藥研發中心張陸勇/孫端平研究團隊瞄準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藥物篩選新方法,構建一系列新型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用於生物標記物的超高靈敏檢測,相關研究成果以廣東藥科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近期陸續發表於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中科院一區, IF: 10.257, 2篇)、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中科院一區,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材料學院團隊在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材料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院黃輝教授研究團隊在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光電和生物等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進展,提出了新的材料設計思想和方法。因此,開發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並探索其工作機理,對開發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黃輝團隊近年來一直探索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其工作機理,前期工作在受體材料中引入碲原子,通過重原子效應促進系間竄越,從而得到一系列三線態受體材料,並探索了其在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和工作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 湖南大學在過渡金屬碳化物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先進炭材料研究中心李軒科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影響因子:25.245) 上發表題為「Ni‐Activated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for
  • 青島科大王磊教授團隊在電催化固氮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實現NRR的高活性和出色的穩定性,迄今為止已經開發了多種改善電催化劑性能的方法,包括元素摻雜,缺陷,控制晶相和表面改性等。然而,尚未報導關於電催化劑晶面與NRR活性之間關係的系統研究。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王磊、賴建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