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大王磊教授團隊在電催化固氮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14 小材科研

作為製造肥料,炸藥,藥物,燃料等的原料,NH3在農業生產,化學和製藥以及國防安全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NH3傳統的生產方法主要採用Haber-Bosch技術,然而在此過程中除了產生NH3外,還會產生大量的CO2,加劇溫室效應。除了高溫和高壓的技術要求外,還需要大量的能量輸入。近年來N2的電化學還原(NRR)由於其簡單,可持續性,高能量轉換效率和避免使用昂貴的試劑等優點而受到青睞。為了實現NRR的高活性和出色的穩定性,迄今為止已經開發了多種改善電催化劑性能的方法,包括元素摻雜,缺陷,控制晶相和表面改性等。然而,尚未報導關於電催化劑晶面與NRR活性之間關係的系統研究。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王磊、賴建平教授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了題為「Exposure of Definite Palladium Facets Boosts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 at Low Overpotential」的研究論文,深入探究了暴露的晶面對電催化氮還原的影響。包括主要暴露(100)晶面的Pd立方體,暴露(111)晶面的Pd八面體和暴露(110)晶面的Pd菱形十二面體。(圖1a, 1c, 1d)。

圖1 (a) Pd立方體的TEM圖像,(b) HRTEM圖像,(c) Pd八面體的TEM圖像,(d) Pd菱形十二面體的TEM圖像。

實驗數據表明,Pd立方體在0 Vvs.RHE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達到24.3 μg mg-1cath-1(4.86 μg h-1cm-2)的NH3產率,對應的法拉第效率FE值為36.6%,分別是Pd八面體和Pd菱形十二面體的2.7倍和5.3倍。同時,它也是目前所報導的在低過電位下實現高活性的最佳催化材料之一。相比其他報導的催化劑而言,實現了巨大進步。理論計算進一步表明,Pd(100)比其它晶面不僅顯示出較低的*NNH能壘,而且從*NH3生成NH3的過程也具有相對最低的能壘,這也是整個過程的速率確定步驟,從而決定了在低過電勢下Pd立方體具有最出色的NRR性能。這項研究為開發高活性的新型NRR電催化劑開闢一條新的途徑。

青島科技大學王磊教授和賴建平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碩士生趙歡和張丹為共同第一作者。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基金和山東省泰山學者計劃的支持。

來源:青島科技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002131

相關焦點

  • 青島科技大學王磊團隊在MOF基光催化劑催化制氫方面取得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可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可再生氫能源的技術,而其中光催化劑對轉化效率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有效地轉移和分離載流子,必須構建含稀土豐富金屬的雙官能複合助催化劑,從而開發出具有高H2演化活性的光催化劑。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跳轉閱讀→1、化學院郭維斯副教授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領域取得新進展1,3-二烯的選擇性雙官能化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該類反應可以從易得的原料出發轉化成高度官能團化的有用分子。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引入氨基或其等效基團的1,3-二烯雙官能團化最近得到了快速發展。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石墨烯氣凝膠是由二維石墨烯納米片組裝搭接而成的三維多孔宏觀體材料,其具有極低的密度、超高的孔隙率、超高的壓縮回彈性、優異的環境穩定性等獨特性質,在快速環境修復、高效能量轉化、超靈敏傳感器、電磁屏蔽以及高效催化等領域擁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 青島大學趙海光教授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與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核能化學課題組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員石偉群團隊報導了兩例基於紫精配體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別為128和220 μmol h-1 g-1,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與文獻同類材料相比提高17倍。
  • 中南大學王梁炳教授團隊在光固氮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梁炳特聘教授通過精細調控光催化納米材料的電子結構實現室溫高效光固氮,在《ACS Energy Letters》、《Appl. Catal. B: Environ.》、《ACS Catalysis》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團隊研究成果。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產品,其衍生物氮肥作為現代農業的基礎,大幅提高各類農作物的產量,解決了全世界數十億人口溫飽問題。但是,傳統氨合成過程是在高溫高壓下通過氫氣和氮氣反應製得,耗能極高。據統計,每年合成氨所消耗的能量佔全球能源總消耗的2%左右。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6萬家化學加網會員企業  導讀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青島科大林健健教授團隊在水電解催化析氧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化學院青年泰山學者林健健教授團隊該成果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鄭德華博士為第一作者,18級碩士研究生荊忠鑫為第二作者。近年來,金屬摻雜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因其在電化學析氧反應中的高催化活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 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工作採用分子修飾的氮化碳作為「多合一」前驅體(高氮含量產生本徵缺陷、自模板生成石墨烯結構、配位阻止金屬原子聚集),通過在單Fe-N4結構碳平面內構建豐富的本徵缺陷結構,製備了具有高效CO2電還原催化活性的碳基單原子催化劑DNG-SAFe。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張健教授團隊先後在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然而,電催化制氫面臨著陽極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產生的氧氣附加值較低等問題,且存在與陰極產生的氫氣混合而發生爆炸的危險。  針對上述問題,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團隊提出在電解液中加入廉價有機物,以有機物的氧化反應取代OER過程。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不僅解決了電解過程中陽極過電位大的問題,還能得到高附加值產品。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2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催化劑和電解質的相互作用,在抑制催化劑產氫活性的同時,提高了其催化氮氣還原的能力。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 大連理工大學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號:20676019,20972023,21076037,21231003)的大力支持下,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曲景平教授的「小分子活化與仿生催化」研究團隊,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設計合成了一類新型鄰苯二硫酚橋聯雙核鐵配合物,建立了雙鐵分子仿生化學固氮新的功能分子模型。
  • 青島科大李龍博士、錢翌教授團隊在環境傳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03 09:38:46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含量如硫酸根濃度為重要的水質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