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大李龍博士、錢翌教授團隊在環境傳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1-08 網易

2021-01-03 09:38:46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含量如硫酸根濃度為重要的水質指標,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超標會引起急性腹瀉。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遺憾的是,近年來發展的硫酸根離子電極因選擇性欠佳,環境樣品中的親脂性陰離子如高氯酸根、硫氰根等會造成較大幹擾,這類電極尚不能用於實際環境樣品的測試。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環境學院青年教師李龍博士團隊及錢翌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21): 14740-14746;ACS Sensors, 2020, 5(11):3465-3473;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20,129151),開發了新型硫酸根載體並構建了高選擇性硫酸根聚合物膜電極,相關成果以「Hydrogen Bond-Based Macrocyclic and Tripodal Neutral Ionophores for Highly Selective Polymeric Membrane Sulfate-Selective Electrodes」為題發表在國際經典期刊ACS Sensors(一區TOP期刊,IF=7.33)上。

  

  文章以方醯胺及硫脲為氫鍵給體,通過設計分子的空間結構,構建了對硫酸根具有高選擇性、強結合能力的環狀及具有三維結構的離子載體,並據此構建了高選擇性硫酸根離子選擇性電極。實驗結果表明,開發的新型硫酸根離子選擇性電極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及靈敏度,環境水體中常見的陰離子如高氯酸根、硫氰根、硝酸根等不幹擾硫酸根離子的檢測,目前該傳感器已成功用於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含量的測定。該進展的相關文章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環境學院李龍博士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

  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島市基礎創新專項及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生態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及青島科技大學化學學部等支持。

  來源:青島科技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21/acssensors.0c02231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青島科大李龍博士開發了新型硝酸根載體並構建了高選擇性傳感器
    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5182、環境學院李龍博士團隊及錢翌教授團隊在環境傳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含量如硫酸根濃度為重要的水質指標,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超標會引起急性腹瀉。
  • 青島科大研發新型環境傳感器,可測量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含量
    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遺憾的是,近年來發展的硫酸根離子電極因選擇性欠佳,環境樣品中的親脂性陰離子如高氯酸根、硫氰根等會造成較大幹擾,這類電極尚不能用於實際環境樣品的測試。
  • 青島科大研發新型硝酸根載體並構建高選擇性傳感器
    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如硝酸根離子含量是重要的水質指標,然而目前其檢測方法多需要依賴於大型實驗室儀器或需經過多項檢測步驟,難以實現實時快速監測。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樣品的分析測試。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在快速環境修復、高效能量轉化、超靈敏傳感器、電磁屏蔽以及高效催化等領域擁有極大的應用潛力。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青科大自動化學院池榮虎教授團隊在事件驅動控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因此,如何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和理論框架,面向實際應用,從大數據中挖掘更多可用的信息,深入研究和發展滿足實際需求的基於數據的建模和控制方法,已成為控制科學與工程領域一項重要的科學任務。近日,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泰山學者池榮虎教授所帶領的團隊成員在事件驅動控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有效解決資源有限、建模困難兩大難題,該成果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以Event-Triggered 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為題,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 青島科大董立峰教授團隊在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董立峰教授和於立巖教授在提高聚醯胺薄層複合反滲透膜的耐氯和滲透性能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階段性進展。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在一區期刊Desalination(影響因子7.098)發表論文兩篇。
  • 青島農業大學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非金屬礦領域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申報開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鐵礦物表面的錳氧化還原循環與天然有機物分解的耦合過程,證實了土壤和沉積物中的高價錳礦物對天然有機物的非生物氧化可能是一種重要的天然有機物分解途徑。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柔性二維碳化鈦薄膜用於熱聲器件」(Flexible Two-Dimensional Ti3C2
  • 青島科技大學史新妍教授團隊在3D列印可生物降解材料取得新進展
    由於塑料製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廢棄塑料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在逐年加重。因此,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成為材料科學界在環境保護方面所關注的熱點與難點。3D列印作為一種快速發展的數位化成型技術,在不依靠模具製造複雜製品,特殊功能製件的快速成型和多材料(梯度材料)複雜幾何結構成型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 青島大學趙海光教授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與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4-17  瀏覽:
  • 武漢科大李誠予副教授在生物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李誠予副教授在CRISPR/Cas12a生物傳感器的構建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研究成果「A boosting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nd biomimetic periodic chip integrated CRISPR/Cas12a
  • 青島科大林健健教授團隊在水電解催化析氧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電化學水分解被認為是生產清潔、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能源化學燃料(例如氫氣)的最有希望的戰略之一。然而,用低成本材料開發用於氧氣析出反應(OER)和氫氣析出反應(HER)的高性能雙功能電催化劑一直是電化學水分解中的巨大挑戰。
  • 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領域取得新進展
  • 青島科大沈勇、劉福勝團隊在功能化生物基聚酯方向取得新進展
    目前商品化的脂肪族聚酯材料,包括聚乳酸、聚己內酯等,由於其固有的一些缺點限制了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例如,聚己內酯的疏水特性和半結晶性質導致其在體內降解速率較慢(2-4年),無法作為短期植入材料使用。通過共聚改性,在聚酯分子中引入官能基團,可以調控聚酯材料的降解行為、結晶度和親水性,也可以作為反應位點,與生物活性分子反應。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通訊作者為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同時,該研究得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寧守從博士、臺灣同步輻射中心詹丁山博士團隊、以及湖南大學潘安練教授和段輝高教授團隊的支持。譚勇文教授團隊同時還在二維材料/金屬複合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電化學氮氣還原反應(NRR)合成氨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工藝。
  • 學術快遞⑯| 青島大學雲茂金教授指導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該工作為設計高靈敏度雙波段傳感器及其他等離激元光學器件提供了新方向。青島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本科生葛家豪為第一作者,雲茂金教授為通訊作者。推薦閱讀研究快報① | 山東大學陳峰教授團隊受邀在Advanced Optics Materials發表綜述文章!研究快報② | 山東理工大學張芳和邢飛團隊在新型低維材料光學非線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利用木質纖維素降解液合成生物基產品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生物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5年影響因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