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大李龍博士開發了新型硝酸根載體並構建了高選擇性傳感器

2021-02-13 新材料資訊

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如硝酸根離子含量是重要的水質指標,然而目前其檢測方法多需要依賴於大型實驗室儀器或需經過多項檢測步驟,難以實現實時快速監測。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樣品的分析測試。近年來,雖然針對金屬陽離子的離子選擇性電極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載體,陰離子的電位檢測一直是個難題。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環境學院青年教師李龍博士團隊及錢翌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Polymeric membrane electrodes using calix[4]pyrrole bis/tetra-phosphonate cavitands as ionophores for potentiometric acetylcholine sensing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alytical Chemistry(一區TOP期刊,IF=6.79), 2020, 92(21): 14740-14746;\Polymeric membrane fluoride-selective electrodes using lewis acidic organo-antimony(V) compounds as ionophores. ACS Sensors(一區TOP期刊,IF=7.33), 2020, 5, 11, 3465–3473),開發了新型硝酸根載體並構建了高選擇性傳感器,相關成果以」 Deploying hydrogen bond donor/acceptor on arylethynyl scaffold II: urea based tripodal ionophores for polymeric membrane nitrate selective electrode」為題發表在國際經典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一區TOP期刊,IF=7.1)上,該論文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青年教師李龍博士為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

課題組將氫鍵及Anion-π作用同時引入到載體結構中,氫鍵給體為吡咯及脲基、Anion-π受體為含有強吸電子基團的芳香環,設計併合成 「三足型」硝酸根離子載體,並構建了高選擇性硝酸根傳感器該硝酸根離子選擇電極具有良好的選擇性,絕大多數環境樣品中的陰離子不幹擾硝酸根的檢測。該傳感器已被成功用於多種環境樣品如河水、礦泉水及自來水中硝酸根的檢測,有望發展稱為硝酸根離子的實時在線監測設備。

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島市基礎創新專項及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青島科技大學化學學部等項目的支持。

來源:青島科技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400520314908

相關焦點

  • 青島科大研發新型硝酸根載體並構建高選擇性傳感器
    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樣品的分析測試。近年來,雖然針對金屬陽離子的離子選擇性電極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載體,陰離子的電位檢測一直是個難題。
  • 青島科大李龍博士、錢翌教授團隊在環境傳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遺憾的是,近年來發展的硫酸根離子電極因選擇性欠佳,環境樣品中的親脂性陰離子如高氯酸根、硫氰根等會造成較大幹擾,這類電極尚不能用於實際環境樣品的測試。
  • 青島科大研發新型環境傳感器,可測量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含量
    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汙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遺憾的是,近年來發展的硫酸根離子電極因選擇性欠佳,環境樣品中的親脂性陰離子如高氯酸根、硫氰根等會造成較大幹擾,這類電極尚不能用於實際環境樣品的測試。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5182、環境學院李龍博士團隊及錢翌教授團隊在環境傳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環境水體中陰離子含量如硫酸根濃度為重要的水質指標,飲用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超標會引起急性腹瀉。
  • 上海科大開發新型人工光合作用系統,能量轉換效率超20%
    受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啟發,人工光合作用可以通過光伏器件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再驅動電化學系統將水氧化成氧氣,同時把CO2還原為含碳能量載體或者具有高附加值的產物。人工光合作用不僅可以實現CO2的減排,還可以將太陽能轉換成方便存儲的化學能,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策略,從上個世紀以來就吸引了全球科學家持續而廣泛的研究興趣。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新型硝基芳烴高選擇性還原催化劑
    因此,硝基芳烴選擇性還原生產芳胺類化合物一直以來都是化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之一。其中貴金屬催化劑(Pd、Pt等)表現出極其優異的催化性能,但對於硝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功能性官能團,尤其是易還原的取代基團,往往對目標產物表現出極低的選擇性。
  • 世界紀錄:上科大開發首個轉換效率過20%的二氧化碳人工光合系統
    近日,上科大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林柏霖課題組通過新型電極的構造和系統工程優化,首次開發出了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能量轉換效率超過20%的二氧化碳(CO2)還原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相關工作以「An Artificial Photosynthetic System with CO2-Reducing Solar-to-Fuel Efficiency Exceeding 20%」為題,在國際知名期刊《
  • 嶗山科研新進展青能所開發出新型硝基芳烴高選擇性還原催化劑
    近日,青島能源所楊勇研究員帶領的低碳催化轉化研究組以儲量豐富、生物兼容性強及環境友好的鐵鹽及竹筍為原料,通過硫原子摻雜策略開發出一條便捷環保、廉價高效的負載型單相黃鐵礦FeS2納米結構催化劑,實現功能性硝基芳烴高度選擇性還原製得苯胺類化物,並表現出目前文獻報導中基於非貴金屬多相催化劑最高的催化活性,且反應條件溫和綠色。相關結果發表在權威期刊ChemSusChem,被選為VIP和期刊封面。
  • 上海科大林柏霖課題組刷新人工光合作用能量轉換效率世界記錄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林柏霖課題組通過新型電極的構造和系統工程優化,首次開發出了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能量轉換效率超過20%的二氧化碳(CO2)還原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相關工作以「An Artificial Photosynthetic System with CO2-Reducing Solar-to-Fuel Efficiency Exceeding
  • 西交大成功開發新型高靈敏度GMI傳感器,基於傳統磁芯繞線電感潛力...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傳統磁芯繞線電感的新型高靈敏度 GMI 傳感器。圖源:交大新聞網本課題組採用全新的探測模式,通過單一的電感器件構建了 LC 諧振電路,可以實現諧振頻率附近 41036%的磁阻抗變化,遠高於傳統磁阻器件普遍小於 100%的變化率。同時,新型 GMI 相比傳統 GMI 器件,可以將驅動頻率降低到 kHz 量級,並可以實現靜態磁場的測試。
  • 離子色譜在食品中亞硝酸根和硝酸根檢測中的應用
    脂肪酸特醫食品中亞硝酸根和硝酸根離子的測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簡稱醫用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 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用顏色顯現細胞中蛋白間「小動作」   科技日報多倫多1月26日電(記者馮衛東)據26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報導,活細胞中蛋白間相互作用的檢測和成像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要歸功於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技術
  • 成都科大勝英壓力傳感器
    成都科大勝英科技公司是一家擁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原創型研發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公司前身專注於先進電子技術應用於測控領域十餘年,在軍工、安全工程的科研院所擁有一批忠實客戶,用自有產品組建過數百套瞬態測試系統、雷射光幕測速系統。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近日,江蘇師範大學石楓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構建軸手性苯乙烯骨架的新方法,即通過催化動力學拆分的策略高立體選擇性地同時獲得兩種基於氧化催化不對稱構建基於芳環的軸手性骨架的發展概況催化不對稱構建軸手性苯乙烯或芳基烯烴骨架的策略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有兩種(圖2)。一種是有機小分子催化下苯乙炔衍生物的不對稱加成反應,另一種是鈀催化下芳烴與滷代物或烯烴的不對稱偶聯反應。因此,開發新型高效的策略以實現該類軸手性骨架的催化不對稱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國科學家開發新型電晶體傳感器檢測羥基自由基
    新華社上海4月10日電(記者 郭敬丹、吳振東)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課題組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內剪切反應的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了對羥基自由基的檢測。
  • 【納米】特異性識別硝酸根的超分子「納米容器」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孫慶福教授課題組利用配位自組裝方法製備了一種有機-無機雜化超分子「納米容器」,實現了對硝酸根硝酸根陰離子在自然界和生物體、以及食品工業中是廣泛存在並且非常重要。由於其本身具有氧化性,硝酸鹽攝入過量可以造成人體藍血症及其他相關疾病。因此對於硝酸根的識別與檢測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然而,由於硝酸根和滷素離子具有相似的離子半徑和電荷密度,常規方法很難做到選擇性地從滷素離子中識別硝酸根離子。
  • 青島科大沈勇、劉福勝團隊在功能化生物基聚酯方向取得新進展
    舉報   脂肪族聚酯材料由於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力學性質,被廣泛用作可吸收手術縫合線、組織工程支架、藥物載體和食品包裝材料
  • 中國藥科大學成功構建納米傳感器,用於藥效自檢測
    課題組成員韓超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徐曉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孔令義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中國藥科大學為本文唯一通訊單位。天然產物青蒿素是治療瘧疾耐藥性的有效藥物,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青蒿素的抗癌作用也被發現和應用。研究表明青蒿素的衍生物雙氫青蒿素能夠在腫瘤細胞的線粒體發揮良好藥效。因此,針對天然產物青蒿素抗癌活性構建一個新型的藥物遞送系統用於癌症的治療和診斷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丙烷選擇性羥化的人工過加氧酶系統
    開發小分子烷烴碳-氫鍵選擇性羥化的工程酶對於實現天然氣的「氣液轉化」利用、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與化工原料來源需求和環境保護都有重要意義。   細胞色素P450酶是公認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催化劑,其催化惰性碳-氫鍵選擇性氧化的能力尤其受到關注,被認為具有改造為小分子烷烴羥化酶的極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