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用顏色顯現細胞中蛋白間「小動作」

  科技日報多倫多1月26日電(記者馮衛東)據26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報導,活細胞中蛋白間相互作用的檢測和成像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要歸功於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技術。這種新方法可將生化過程轉換為更易可視化的顏色變化,從而為細胞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以幫助其解決從細胞生物學基本機制到精神疾病根源,乃至開發新穎療法等方面的問題。

  蛋白基本上控制著細胞中所有的生物過程,雖然蛋白有時也會單獨行動,但其最平常的行為就是與其他蛋白相互作用以執行其正常的生物功能。檢測蛋白間相互作用的關鍵是理解細胞中的正常和異常功能。

  阿爾伯塔大學化學家羅伯特·坎貝爾開發出一種被稱為FPX的新技術,可利用基因編碼的螢光蛋白對活細胞和組織中的動態生化事件進行成像。FPX技術可將蛋白間相互作用的變化轉換成即時可見的從綠到紅(或反之亦然)的顏色變化。坎貝爾稱,可將螢光蛋白變換成細胞內生物化學過程的活性生物傳感器的現有方法不僅數量很少,在技術上也具有挑戰性。新技術可在細胞水平上對蛋白間活性過程進行即時成像,從而為現有檢測和成像方法提供一種替代。

  FPX技術基於坎貝爾團隊之前發現的綠色和紅色的二聚化依賴的螢光蛋白(ddFPs)。2012年,該大學博士生丁怡丹(音譯)首次發現,在單細胞中組合使用綠色和紅色ddFPs,可使蛋白同時變為綠色或紅色(二者之一)。將改性蛋白引入活細胞,並利用綠色和紅色螢光互斥的優點,丁怡丹構建了多種生物傳感器,其在響應所關注的生化過程時可展現出明顯的螢光變化。

  通過添加螢光蛋白這個新維度,並將其設計成可對特定生物事件作出顏色變化響應的生物傳感器,坎貝爾團隊的新技術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可在細胞層級即時發現重大變化的工具,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各種生物傳感器的優化過程,並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提供了一種通用技術。坎貝爾表示,該項新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其與細胞生物學基礎研究及其藥物發現等實際應用直接相關,最終將有助於研究人員在神經科學、糖尿病和癌症等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突破。

  總編輯圈點

  科學家利用蛋白酶的高靈敏性和特異性來識別功能物質,這絕對稱得上是一次偉大創造力的實踐,這種擁有非常強的選擇性的物質反應讓生物傳感大大減小了誤檢的可能性。這一次,加拿大的科學家將檢測結果轉換成即時可見的色彩成像,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活細胞中蛋白質間的「小動作」。現代傳感技術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人們利用生物質傳感所得到的信息也更加多元,我們期望在未來基於這項技術會有更多的實際應用湧現出來,讓科技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生物晶片傳感器 可快速檢測H1N1病毒
    左起:廖新萌、林遠、張弓 加拿大溫尼伯科學家正在致力於開發一種可攜式的低成本儀器
  • 合成生物技術提升納米管生物傳感器對複雜流體的感知能力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利用合成生物技術開發出全新的納米管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可以檢測空氣、水或血液中生物分子的裝置。它們廣泛應用於藥物開發、醫學診斷和生物研究。人們對糖尿病等疾病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持續、實時監測的需求日益增長,驅動科學家們努力開發高效便攜的生物傳感器裝置。目前正在開發的一些最有前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使用單臂碳納米管制作而成。碳納米管的近紅外光發射位於生物材料的光透明窗口內。
  • 跟蹤生物標記物監測用傳感器系統開發上的進展
    技術預備度和製造預備度水平的評估,對於生物標記物傳感器都非常重要,以便識別出開發中的差距以及風險。對於能夠檢測出汗液或其他體液中預計濃度水平的生物標記物的柔性傳感器來說,開發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挑戰。與血樣相比,汗液和唾液中存在的生物標記物的濃度要低得多。收集到足夠容量和濃度樣本所需的時間具有高度的獨立性,與輸出、環境問題和其他環境因素有關。
  • 韓國開發出基於適體的夾層式生物傳感器
    打開APP 韓國開發出基於適體的夾層式生物傳感器 胡薇 發表於 2018-11-06 09:39:41 生物傳感器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監測人體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科學家開發3D列印人機互動傳感器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開發出一種新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擁有能夠與軟機器人系統進行交互的能力。可植入軟機器人是設備中的3D列印傳感器該團隊3D列印了一個多功能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檢測單個變形模式並立即將它們全部解耦。該設備本身具有微流體通道,該通道中充滿了離子液體,彈性外殼和導電織物層。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Nat Methods解讀: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成像技術 或能揭示細胞骨架蛋白...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骨骼幫助機體移動時,細胞中骨架樣的細絲同樣能夠幫助細胞結構移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題為「Actin chromobody imaging reveals sub-organellar actin dynamic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方法
  • 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複雜材料機械測試的通用技術
    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NUST )「 MISiS」團隊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用於複雜材料機械測試的通用技術,這將有助於更好地控制材料狀態。據作者介紹,他們的方法將幫助確定微米級變形集中的區域,從而提前發現裂紋產生的部位,並提供防止材料破壞的解決方案。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Polymers》(Basel)上。
  • 生物傳感器個性化應用 受全球熱捧
    點擊查看 目前穿戴設備產品在消費者市場熱捧下,生物傳感器的跨界應用會推動消費者慢慢地接受更多的穿戴產品「侵入」。生物傳感器的應用範圍已經涉及醫療診斷、食品毒性檢測、農業檢測、工業過程控制和環境汙染控制等方面。
  • 智能生物傳感器在健康監測方面如何應用?刷新智能給出參
    隨著生物檢測技術與半導體的不斷發展,人類健康監測與幹預手段會往分子層級突飛猛進。生物傳感器作為最底層的硬體技術,從技術發展趨勢上看都在朝著微型精準、自適應與自我校準的方向發展。作為一家早期的創業公司,在智能生物傳感器領域,深圳市刷新智能電子有限公司(簡稱刷新智能)是如何看待微型化智能生物傳感器商業化的應用?
  • 科學網—生物傳感器「即時檢測」還有多遠
    這種DNA傳感器也稱為基因傳感器,是生物傳感器的一種,能將目標DNA的存在轉變為可檢測的電信號的一種傳感裝置。這種靈敏、快速、準確的傳感器非常適合醫學檢測,包括傳染性疾病、遺傳學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上面的檢測。在納米膜技術發展推動下,DNA傳感器在「即時檢測」的應用會越來越廣。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基於生物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基於生物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 2015-03-23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葡萄糖/氧氣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實現了L-半胱氨酸的高靈敏檢測,有望應用於臨床檢測。
  • 科學家利用多孔矽酮打造出能呼吸的可穿戴生物傳感器
    可以戴在皮膚上的生物傳感器有望帶來一些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因為它有可能以一種非侵入性的方式監測佩戴者的日常健康乃至血糖或壓力水平。來自賓漢姆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取得了一項突破性進展,他們使生物傳感器佩戴起來更舒適並產生更加清晰的信號,另外,它還採用了一種新型多孔矽酮,這種矽酮可以蒸發汗液。
  • 荷蘭科學家開發出早產兒無線血氧傳感器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無線傳感器,可以通過簡單、廉價、舒適的方式監測嬰兒的大腦健康狀況。目前技術上已經可以監測早產兒大腦中的氧氣含量。機器的價格也非常昂貴,而且連接在機器上的傳感器在被拉下時,常常會損傷寶寶脆弱的皮膚。因此,我們許可要開發出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監測嬰兒大腦的含氧量。而這正是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西北大學和芝加哥Lurie兒童醫院合作的成果。研究人員與醫生和電子工程師一起開發了一種柔軟、可彎曲的無線傳感器,可以附著在嬰兒的頭皮上。
  • 加拿大開發出DNA條形碼融合技術,提高人類對疾病認知度
    據最新一期《分子系統生物學》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DNA(脫氧核糖核酸)條形碼拼接在單個細胞內,以同時搜索數以百萬計蛋白質對之間的相互作用近年來,DNA條形碼技術使科學家開展高並行試驗(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在同一試管內進行試驗)成為可能,而新一代DNA測序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對條形碼計數和讀取結果的效率。然而,可在同一試管內進行的試驗次數,卻受限於編碼的細胞類型數量。一直以來,DNA條形碼都是一維的,也就是一個條形碼只能做一次試驗。允許條形碼在細胞內融合在一起,意味著科學家們現在可以打破這一障礙。
  • 潮科技 | 哈佛大學開發出一種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安全、精確的力和應變傳感器,可以直接連接到手指上進行監測。這種傳感器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幾乎沒有延時地測量力和應變。這是一項可喜的研究成果,因為之前開發的類似器件響應緩慢,並且輸出跟施加的力不能成比例地線性變化。此外,此前採用的導電液如果發生洩漏,並不完全安全。
  • 技術解析:基於石墨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
    石墨烯具有的奇特性質,使得其能夠滿足高靈敏性傳感器設計的需求,並已用於構建光學、電化學及場效應傳感器、細胞標記及實時監測等。本文介紹了基於石墨烯材料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重點評述了基於石墨烯基的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以及比色法傳感器。
  • 機器學習支持的下一代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預防跑步運動傷害
    機器學習支持的下一代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預防跑步運動傷害來自範德比爾特工程學院,數據科學學院和臨床研究人員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用於監視娛樂和職業運動員的骨應力,目的是預測和預防傷害。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和生物力學建模技術,建立了多傳感器算法,該算法將來自鞋子中輕巧,低調的可穿戴傳感器的數據進行組合,以估算脛骨或脛骨上的力(這是跑步者應力性骨折的常見現象)。該算法產生的骨力數據精度比可用可穿戴設備高出四倍,並且該研究發現,傳統的可穿戴指標(基於腳撞擊地面的力度)可能不比計數步數更準確地用於監測脛骨負荷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