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複雜材料機械測試的通用技術

2020-12-01 科技生活快汛

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NUST )「 MISiS」團隊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用於複雜材料機械測試的通用技術,這將有助於更好地控制材料狀態。據作者介紹,他們的方法將幫助確定微米級變形集中的區域,從而提前發現裂紋產生的部位,並提供防止材料破壞的解決方案。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Polymers》(Basel)上。

為了控制含油巖石、航空複合材料、發動機耐熱合金和其它具有分層結構的材料的狀態,必須確切了解變形是如何傳播的。 Skoltech研究小組的科學主任亞歷山大 · 科爾孫斯基教授指出,直到最近,還沒有一種簡單而通用的方法來分析這種材料的微米級變形,從而使我們能夠研究和改善其內部結構。

「破壞從哪裡開始?人人都知道̇ '繩打細處斷' …那麼怎麼知道在哪兒 '墊上乾草',在表面均質的材料內,這些問題區域在哪兒形成?如何事先知道裂紋是怎麼產生的?為此,需要學會觀察材料變形過程中應力如何分布。」

大學專家們提出的機械測試方法包括觀察電子顯微鏡真空腔內材料的逐步變形,並以微米級解析度同步成像。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將NUST MISIS開發的多孔聚乙烯樣品與微型機械測試機一起放入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真空腔內。通過特殊軟體獲得數百張照片,然後使用數字圖像相關法進行處理。

結果是獲得了微應變分布的詳細圖,它反映了材料不同區域應力集中的變化。 Skoltech和NUST MISIS的科學家們發現,材料壓縮過程中的變形不是均勻發生的,而是通過形成逐漸擴展並蔓延到材料整體的條帶形成的。

© 照片 : MISIS 俄羅斯能夠違背冶金學規範改善金屬玻璃

NUST MISIS物理化學系副教授阿列克謝· 薩利蒙指出: 「藉助對聚乙烯的測試,我們學會了在複雜的多孔材料加載過程中建立變形的'實時圖'。對這些微變形的分析使我們能夠確定樣品測試期間以及產品使用期間變形集中的區域。以前,這種狹窄的區域只是理論上的假設。」

據科學家介紹,他們提出的方法具有簡單、通用的特點,可以迅速推廣到配備了高解析度數字成像設備的實驗室。

所研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材料被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例如,替代骨和軟骨碎片,以及細胞技術中作為細胞基質。科學家認為,獲得的數據將改善其應用技術。

未來,Skoltech和NUST MISIS的專家團隊打算開發微機械研究方法,以及創建俄羅斯測試設備和軟體系列,以研究複雜的分層結構材料。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分析了複雜材料的變形機理
    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Skoltekh)的科學帶頭人Alexander Korsunsky教授說,直到現在,還沒有一種簡單而通用的方法對這類材料進行微米級的變形分析,變形分析有助於研究和改進其內部結構。力學測試方法是在電子顯微鏡相機內一步步觀察材料的變形,並同步拍攝解析度為微米分數的照片。
  • 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量子態
    目前,俄科學家正在繼續研究奇異拓撲量子態,並開發對其模擬建模的方法。據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高級研究員,項目執行人之一馬克西姆·戈爾拉齊(Maxim Gorlach)介紹,為了佔據理論前沿,俄科學家正在研究未來可能發生的量子實驗中的微妙效應。  近年來,物理學家發現,許多材料內部的電子、光粒子和其他量子體只能沿特定方向移動或佔據特定能級。這大大降低了此類物質內部的「混亂」程度,使其可用於製造拓撲量子計算機和許多光學和電子設備。
  • 科學家開發隱形和超導材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縱觀人類歷史,開發掌握新材料對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天然石材、青銅和鐵為整個時代命名。在20世紀20-30年代,聚合物時代開始了,從那時起,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塑料和橡膠的生活。幾十年後,矽技術脫穎而出,推動了電子和數位技術的最新發展。如今,科學家們正努力創造具有超自然特性的新型材料。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清華材料學院: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首次提出利用高速旋轉卷對卷裝置控制納米顆粒的生長過程,成功實現了金屬單質、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質的納米顆粒製備,為金屬納米粉末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機遇。
  • 科學家開發出可降解的水溶性3D列印支撐材料
    中國3D列印網11月13日訊,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材料,非常適合用作增材製造(3D列印)的通用水溶性載體。它的熱穩定性和牢固的附著力特性使其成為各種建築材料的理想支撐系統。 大多數製造商了解3D列印如何使他們能夠生產更堅固,更輕的零件和系統。
  • 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用顏色顯現細胞中蛋白間「小動作」   科技日報多倫多1月26日電(記者馮衛東)據26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報導,活細胞中蛋白間相互作用的檢測和成像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要歸功於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技術
  • 清華材料學院《Matter》:開發出一種全新納米顆粒製備技術
    伍暉副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首次提出利用高速旋轉卷對卷裝置控制納米顆粒的生長過程,成功實現了金屬單質、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質的納米顆粒製備,為金屬納米粉末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機遇。
  • 哈佛大學開發用於智能3D列印織物的形狀記憶材料
    研究人員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的約翰·保爾森A.學院(SEAS)的創建了一個新的材料,可以3D列印角質成複雜的形狀,並用可逆的形狀記憶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聚氨酯海綿,可用於清理漏油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聚氨酯海綿,可用於清理漏油 2020-06-07 0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俄學者研製出超硬材料可用於建造汽車車身加固板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27日消息 俄託木斯克理工大學新聞處通報稱,俄羅斯學者研製出超硬材料,可以用於建造汽車車身加固板。 照片 : MISIS隱形和超導:科學家創造未來材料託木斯克理工大學和彼爾姆理工大學學者共同參與了這種材料的研製工作。學者指出,這種材料的製造不需要稀缺、昂貴和有毒的成分,例如氧化鈷或碳化物。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
  • 科學家開發可提供電刺激的支架材料 有望被用於治癒斷裂的骨頭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我們已經聽說過具有類似腳手架的微結構的植入材料,通過給骨細胞提供一個遷移的地方來幫助癒合斷裂的骨頭。不過,一種新的材料可能效果更好,它還能提供電刺激。科學家們之前已經成功利用植入物來模擬人體自身的電場,刺激骨細胞進行繁殖。但不幸的是,這些設備往往很笨重,需要一個集成(可能有毒)的電池或硬接線的外部電源。此外,一旦斷裂的骨頭癒合,就必須通過手術移除植入物。 在生物醫學工程師Thanh Nguyen的帶領下,康乃狄克大學的科學家們卻開發出了一種可提供電刺激的支架材料,而且這種材料永遠不用取出來。
  • 俄羅斯新技術可提前發現材料裂紋部位
    科技日報莫斯科12月2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合作,開發出一種對複雜材料進行機械測試的新技術,能夠確定材料微米級變形集中區域,從而提前發現裂紋產生的部位,同時提出防止材料破壞的解決方案,有助於更好地控制材料狀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聚合物》雜誌上。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
    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楊濤、趙怡潞等在材料科學家劉錦川院士指導下,基於「晶界納米無序化」的設計思路,開發出一種高強度、高塑性、高熱穩定性的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NDI-SMs)。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多數金屬間化合物以二元合金係為主,其在室溫下往往表現出非常嚴重的強度和塑性矛盾。如在高屈服強度(材料抵抗塑性變形的應力)下往往呈現出非常低的拉伸延伸率,易於發生過早的脆性斷裂,使其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部分金屬間化合物可以顯示出一定的拉伸塑性,但其室溫和高溫下的屈服強度卻很低。這也大大限制了其高溫條件下的大規模應用。
  • 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
    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加熱和冷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也加大了很多製作成本,因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被動幫助建築物或電子設備散熱的新方法。在近日,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大、以及 KTH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基於光掩膜的新方案。
  • 布魯克推出原位納米力學測試儀PI 89,用於分析電鏡下材料變形
    將有助於研究人員進一步理解高強度材料的變形機理。新產品系統結合了布魯克的高性能控制器、專有的電容式傳感器和固有位移技術,以實現卓越的力和位移範圍。  PI 89 SEM PicoIndenter是第一臺具有兩種旋轉和傾斜臺配置的原位儀器。這使得樣品可以靈活地朝向電子柱進行自頂向下的成像、向FIB柱傾斜進行銑削、主軸旋轉進行晶體對準,並與多種檢測器兼容以實現複雜材料的結構-性能相關性。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設備,通過一種蛋白納米薄膜,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電能,這一技術可能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等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研製的全新儲能磚,可以像電池一樣儲存電能,成為一種多用途增值建築材料,有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他們開創的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物對地球環境的汙染,而將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高價值烷基芳族分子的低溫催化方法的開發,則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 bioRxiv:科學家基於CRISPR-Cas12技術開發出了一種超靈敏、快速...
    >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An ultrasensitive, rapid, and portable coronavirus SARS-CoV-2 sequen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CRISPR-Cas12」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基於
  • 科學家: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
    科學家們現在開始在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以進一步理解量子材料的隱藏秘密,因為需要只有能夠運行量子原理的工具才可能達到預定的目的。美國新的能源部研究中心正在專注開發這些工具。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量子傳感和量子材料中心匯集了來自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