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可降解的水溶性3D列印支撐材料

2020-11-30 騰訊網

中國3D列印網11月13日訊,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材料,非常適合用作增材製造(3D列印)的通用水溶性載體。它的熱穩定性和牢固的附著力特性使其成為各種建築材料的理想支撐系統。

大多數製造商了解3D列印如何使他們能夠生產更堅固,更輕的零件和系統。儘管可以使用許多不同的材料來創建3D列印的模型,但最常用的是熱塑性塑料,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乳酸(PLA)和聚碳酸酯(PC)。複雜的熱塑性部件和結構具有橋接或懸垂,在列印過程中需要支撐。由於這些支撐結構不是模型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在列印後將其刪除。此後處理步驟很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印刷零件的最終表面光潔度,強度和顏色。而且有時需要使用有害的化學物質,損壞模型的表面並降低生產率。因此,為3D列印支持結構選擇正確的材料至關重要。

BREAKVS可溶性支持結構

有兩種基本類型的材料可用於支撐結構:可分離和可溶。分離支撐結構通常由類似於印刷物體的材料構造。列印後,可通過修整,機械斷裂或磨損來去除支撐物。所有這些步驟都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增加了時間和成本。此外,移除3D列印支撐結構可能會在模型表面留下瑕疵,或與該結構一起破壞模型。另外,在使用高溫材料時,通常更難取下分離支撐。

可溶性支持的發展挑戰

開發水溶性載體是具有挑戰性的。首先,有限數量的真正可溶於水的市售樹脂。許多水溶性聚合物非常脆,這阻止了它們轉化為長絲。此外,使用傳統添加劑進行增塑通常會抑制熱穩定性和粘合性,從而嚴重限制了它們在3D列印中的使用。

第一代可溶載體有許多問題。有些使用了有害的化學藥品或強酸性或強鹼性溶液。儘管其中一些仍被廣泛使用,但是樹脂技術已經發展起來,現在商業市場上有大量的可溶性支撐材料,包括:

高度專有的樹脂(Stratasys SR30,SR35,SR100等)

基於常用的PVA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樹脂

纖維素,例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

外來聚丁二醇乙烯醇(BVOH)

然而,這些產品都不是燈絲的理想選擇,因為它們不是熱穩定的。現在有一個更好的材料選擇。

足以溶解絲狀的水溶性樹脂

Infinite Material Solutions最近開發了一種既水溶性又熱穩定的複合材料。這種「開箱即用」的樹脂是由天然碳水化合物與柔軟,堅韌和水溶性的聚合物混合而成。新材料(商標為AquaSys120)是獨特的,因為它足夠堅硬,可以用作支撐絲。這種配方令人驚訝,因為許多純碳水化合物和水溶性聚合物都太脆而無法形成可用的長絲。多年來,配方設計師已經進行了許多嘗試來增塑水溶性樹脂,以便將其轉化為長絲。但是,添加增塑劑通常會大大降低基礎樹脂的熱穩定性。另外,增塑劑會抑制材料之間的粘附,從而嚴重限制了它們在3D列印中的使用。AquaSys 120使用高度複雜的工藝來生產1.75毫米和2.85毫米直徑的燈絲,可以成功地用於各種3D列印平臺和材料。

材料的好處和兼容性

這種新材料的各個組成部分已在工業上廣泛用於從包裝和藥物輸送到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各種應用。根據可用於所有單個組件的信息,該材料具有親水性,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無毒且無致癌性。

這種新的長絲材料可用於最常見的3D列印技術,包括熔融長絲製造和直接材料擠出。它也與各種材料兼容,包括聚丙烯以及親水性和疏水性聚合物。與傳統的PVA相比,它具有出色的熱穩定性和其他優勢,這使其成為用於支撐絲的多功能,耐用和環保的材料。

這些優勢包括:

溶於水的速度比純PVA快

可以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列印

具有增強的附著力

比PVA更快地被生物降解

在許多高溫下的熱穩定性

領先的PVA燈絲品牌可在215-225 C的溫度下進行印刷,最高底板溫度為60 C。另外,AquaSys 120燈絲可以在240-245 C的溫度下進行列印,最高底板溫度為130 C。

粘附特性

能夠構建可以粘附到可溶支撐物上的材料,反之亦然,這對於成功實現3D列印至關重要。支撐件和建築材料的相鄰層之間的粘合不良會導致脫落和列印故障。新材料經過設計,具有增強的粘合性能,可以解決此問題。它與長絲驅動3D列印平臺中使用的各種疏水性和親水性材料兼容,並且繼續與新型建築材料一起使用。

迄今為止,AquaSys 120已成功測試了聚醯胺(尼龍),共聚酯(C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熱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和聚烯烴(如聚丙烯(PP))。與傳統的PVA絲相比,它具有顯著的優勢,後者對CPE,ABS,TPU,PC和PP的粘合力有限。

溶解度

在相同印刷零件的頭對頭溶解試驗中,新型長絲材料在室溫(22℃)下的溶解速度是領先品牌PVA的兩倍,而在高溫(80℃)下的溶解速度快六倍。與PVA不同,在溶解之前,尤其是在高溫下,PVA可能形成凝膠,而新材料在> 35 C的溫度下可以乾淨地溶解而不會發生膠凝。

處置和生物可降解性

新的複合材料基於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該碳水化合物在環境中會迅速礦化。這種碳水化合物成分的礦化可能需要數小時或數天。該材料的其餘成分的生物降解速度較慢,但與PVA一樣,基於呼吸處理礦化測試,使用廢水處理設施中的適應性汙泥,它們最終被認為可生物降解。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與人骨成分相似的可3D列印材料
    一度,塑料、金屬和陶瓷都曾經被認為是可用於關節置換的最新和最好的材料,但是它們對患者的疼痛緩解和活動能力的恢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些材料不能持久。Pilliar被稱為加拿大的陶瓷材料之父。如今,通過與另外兩位研究者攜手,已經成為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生物材料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名譽教授的Pilliar找到了可以用來製造未來植入物的天然成分。
  • 全能的3D列印骨修復材料被成功開發
    bone graft文章(論文第一作者為楊雨禾博士),創新性地開發出了一款光敏納米複合生物墨水,兼具機械強度、生物相容性與生物活性,可用於3D列印骨組織修復。常用的材料包括PCL、PLGA,具有很好的機械強度和可列印性,但由於列印過程中往往涉及有機溶劑或高溫,所以會喪失支架的生物活性;可光交聯的水凝膠類生物墨水例如GelMA、HAMA等機械性能太低,無法為骨再生提供支撐,且在光交聯過程中,會受到較高的溫度,使得生長因子、DN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失去活性;無機材料例如羥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鈣可以改善成骨活性和機械強度,但是其在支架內部往往分布不均勻甚至堵塞列印噴頭
  • PLA材料3D列印自行車架獲Eurobike金獎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近日,來自義大利帕多瓦的Eurocompositi設計工作室開發出一款讓人驚豔的PLA材質3D列印山地車車架Aenimal Bhulk,並由此獲得了2015 Eurobike產品設計金獎(Eurobike Gold)。
  • KIT開發出可選擇性擦除的3D列印墨水 用於雷射直寫技術
    在雷射直寫3D列印技術中,由計算機控制的高度聚焦的雷射束充當筆,在光致抗蝕劑(光敏材料)中產生期望的結構。 這允許生成具有亞微米細節的3D結構。由各種光敏樹脂製成的三維微結構。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結構的選擇性降解Martin Wegener,Eva Blasco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Christopher Barner-Kowollik及其同事開發了基於不穩定矽烷交聯劑的3D油墨,可以選擇性地擦除。這允許在溫和條件下在微米和納米尺度上的高精度結構的特定降解和重組。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Hildreth的最初想法是「如果控制好局部的化學環境,任何金屬都可以溶解」。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澱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製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後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汙染環境,這對保護環境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
  •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打開APP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41:06
  • 美國海軍獲得可生物降解3D列印材料專利,可用於水下航行 ​
    2020年9月4日,白令三維獲悉,美國海軍科學家獲得了一項為期20年的專利,該專利是由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海洋基礎聚合物製成的3D列印材料,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解。科學家團隊認為,使用新的3D列印材料,無人或自主水下航行器(UUV)等水下設備可以實現生物降解進而減少回收成本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 基於3D列印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人造牙應用
    為了實現這些材料的細胞組織、附著和遷移,適當的力學特性和降解行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項目中有必要選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作為基礎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作為頂部。>3.1 PHA的特徵和屬性:圖 2聚羥基烷酸(PHA)的一般結構聚羥基烷酸酯是一種可用於組織工程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英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生物墨水可3D列印軟骨
    日前,英國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墨水,據稱這種墨水最終可能3D列印出可作為手術植入物的複雜組織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食品廢棄物可轉化為可降解生物3D列印材料,破解「白色汙染」
    3D列印技術作為一項集光/機/電、計算機、數控及新材料於一體的先進位造技術,其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軍工與武器、汽車與賽車、電子、生物醫學、牙科、首飾、遊戲、消費品和日用品、食品、建築、教育等眾多領域,目前成為一種迅猛發展的潮流。理論上來說,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來列印。對於高端領域,列印材料的局限性嚴重阻礙了列印技術的發展。列印材料的瓶頸已經成為研究3D列印的重點問題之一。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德國科學家開發出可擦除的神奇3D列印墨水!
    【PConline3D列印資訊】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擦除的3D列印墨水。這種墨水主要用於直接雷射寫入,它是一種生產納米級結構的增材製造工藝。據開發人員介紹,現在他們可以反覆擦除和重寫大至100納米的微型結構。
  •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3D列印的載藥神經康復繃帶
    科學家們相信,他們新穎的3D列印敷料設計可在進行廣泛的神經修復手術(如神經性腹瀉)時為醫生提供幫助。我國科學家開發的3D列印繃帶被證明能夠存儲和釋放增強細胞的藥物有效載荷。同時,3D列印技術在製造NGS'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這種NGS's可以預裝藥物並在受傷部位就地釋放。 在這種注入藥物的增材製造方法的基礎上,該團隊著手製造自己的可生物降解的神經修復解決方案。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懸浮液中的3D列印為機械弱生物油墨形成複雜、清晰的結構提供了一個平臺。這種技術使用一個擠壓3 d印表機,存款材料不是放在一個平面上在空氣中,但浴,暫停印刷材料,防止沉澱和崩潰(圖1)。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
  • 布法羅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可調鐵電超材料
    從研究人員布法羅大學(UB)已經開發了3D的獨特方法印刷的鐵電材料,那就是可以有自己的偏振材料通過使用電場切換。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論文「3D列印的分子鐵電超材料」中,這項研究為超材料和電子設備帶來了有趣的可能性。
  • 3D列印脆性材料 | 支撐設計大有門道
    但是,只有少數金屬材料能達到必要的性能指標,因此增材製造無法廣泛用於商業用途。為了列印傳統的低強度、低延展性合金,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支撐設計方法。研究者用二元Fe-50Co脆性金屬間化合物材料為研究對象。Fe-50Co具有出色的磁性能,包括高磁導率、低矯頑力、高飽和電感,使這些合金非常適合用於各種電磁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