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可提供電刺激的支架材料 有望被用於治癒斷裂的骨頭

2020-12-06 環球網

本文轉自【cnBeta.COM】;

據外媒報導,我們已經聽說過具有類似腳手架的微結構的植入材料,通過給骨細胞提供一個遷移的地方來幫助癒合斷裂的骨頭。不過,一種新的材料可能效果更好,它還能提供電刺激。科學家們之前已經成功利用植入物來模擬人體自身的電場,刺激骨細胞進行繁殖。但不幸的是,這些設備往往很笨重,需要一個集成(可能有毒)的電池或硬接線的外部電源。此外,一旦斷裂的骨頭癒合,就必須通過手術移除植入物。

在生物醫學工程師Thanh Nguyen的帶領下,康乃狄克大學的科學家們卻開發出了一種可提供電刺激的支架材料,而且這種材料永遠不用取出來。它是由一種無毒的壓電聚合物的納米纖維製成的,這種聚合物被稱為聚L-乳酸或PLLA--壓電材料在施加機械應力後會產生電荷。

其想法是,在骨折部位植入該材料後,醫生甚至患者會定期使用外部手持設備向其發送超聲波脈衝。這些脈衝會使腳手架產生振動,這些振動產生的應力又會使它產生一個微弱但有治療作用的電場。當人體受刺激的骨細胞在支架內繼續繁殖時,它將逐漸無害地溶解。最終,該材料將完全被自然骨所取代,因此不需要移除任何東西。

在目前進行的測試中,這種材料已經被用來促進小鼠頭骨骨折的癒合。科學家們現在正致力於讓這種支架更有利於骨骼生長,並更好地了解電場究竟是如何刺激骨細胞繁殖的。最終,人們希望這項技術還能幫助其他類型的組織,如肌肉、神經或軟骨的再生長。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近日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骨繃帶」通過細胞增強骨骼的自然癒合能力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已經聽說過將類似腳手架的材料植入骨折處,促使人體自身的骨細胞長入其中,癒合骨折。然而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特殊的繃帶,可能也能做到這一點。這種 「骨繃帶 」是由倫敦國王學院的一個團隊研發的,它是由一種柔韌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製成的,這種材料上塗有一種蛋白質,能自然地促使人體的生長和修復。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臺噴墨式印表機就能夠用於列印成年老鼠視網膜中的兩種細胞,神經節細胞和膠質細胞。這些細胞將眼睛獲得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的特定部分,而且為神經元提供養料和保護。這些列印出來的細胞仍然健康,而且仍然能夠繼續存活和生長。  劍橋大學的Keith Martin教授和Barbara Lorber博士說道:「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減少是許多失明類疾病的特徵。
  • 生物玻璃有望修復軟骨組織!(內含視頻詳解)
    近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與義大利的米蘭比可卡大學同行合作,利用新的合成技術製造出一種新型生物玻璃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與人體軟骨組織相似的特性實驗室研究顯示,使用生物玻璃材料的墨水進行3D列印,有望製作人造軟骨,未來有可能通過手術植入,替代人體椎間盤的受損軟骨組織。當支架被植入物到膝蓋或脊椎之後,生物玻璃的結構、剛度、化學特性會刺激軟骨細胞通過細微的孔隙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支架會在人體內安全降解,在原有的位置留下新的軟骨,這種軟骨具有類似原始軟骨的機械性能。
  • Nat Commun:一種可生物降解的微型支架有望增強幹細胞療法的...
    2018年1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小型的可生物降解的特殊支架,其或能有效移植幹細胞並運輸藥物,來幫助治療多種人類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疾病、大腦退化、脊髓損傷和創傷性腦損傷等。
  • 科學家開發出與人骨成分相似的可3D列印材料
    一度,塑料、金屬和陶瓷都曾經被認為是可用於關節置換的最新和最好的材料,但是它們對患者的疼痛緩解和活動能力的恢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些材料不能持久。Pilliar被稱為加拿大的陶瓷材料之父。如今,通過與另外兩位研究者攜手,已經成為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生物材料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名譽教授的Pilliar找到了可以用來製造未來植入物的天然成分。
  • 從人造眼球到人造海綿體,這種材料有什麼神奇的魔力
    水凝膠材料應用於人造器官的開發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報導了,早在2017年2月21日,日本東京大學助教酒井崇匡就在《科學》上發表文章,稱開發出新型高分子化合物「水凝膠」,並且有望應用於人工軟骨和人工眼球製作。
  • 中美研究破解鯨鬚結構 有望開發先進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0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研究人員最近合作破解了鯨鬚結構,發現了鯨鬚抗斷裂性能緣何優異的秘密,在此基礎上有望開發出輕質、高強韌的先進複合材料。  鯨鬚是鬚鯨口腔中呈梳狀的濾食系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懸掛的須板組成,能將海水和食物分離,柔韌性極好,可數十年承受來自循環水流及捕食物的作用力而不斷裂。這種優異性能曾一度使鯨鬚成為西方國家用來製作女士緊身內衣的材料。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簡而言之,兩種稱為53BP1和RIF1的蛋白參與在斷裂的DNA鏈周圍構建三維「支架」。這種支架隨後在局部富集特殊的修復蛋白,這些蛋白供不應求,是不出錯地修復DNA所必需的。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諾和諾德基金會蛋白研究中心主任Jiri Lukas教授說,「這是一個獨特的發現。了解身體的自然防禦機制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某些蛋白如何進行溝通和修復受損DNA。
  • 東華大學研發成功新型無機納米纖維彈性材料—新聞—科學網
    從「無機硬漢」變身為「彈力寶寶」
  • 新環保材料有望代替泡沫塑料 可用於制一次性咖啡杯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開發出一種植物性材料,隔熱性能優於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圖片來源:華盛頓州立大學官網)新華社華盛頓5月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環保植物性材料,其隔熱性能優於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未來有望成為製造一次性咖啡杯等用品的替代材料。
  • 未來的智能材料——超分子材料
    超分子化學的日益發展,使得人們開始從傳統的聚合物的開發與合成提出更新的觀念。由於超分子體系可以形成高度有序的功能組裝體,並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解組裝行為,這就為人們製備動態的超分子材料提供了基礎。近年來,由於氫鍵作用對聚合物的性質,尤其表現在熱力學、力學、微觀自組裝及結晶行為等具有重大影響,含氫鍵超分子聚合物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原標題:   科技日報東京9月12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該材料能在低溫條件下顯示出比鉍系熱電材料高出100倍以上的熱電效應。
  • Polymaker推出三種新型聚碳酸酯3D列印材料 通常用於汽車行業
    ,每一種都具有獨特的性能,通常用於汽車行業。 聚碳酸酯能提高材料的耐熱性和韌性,而ABS使材料易於加工。這種PC-ABS材料還專門用於表面處理,通過電鍍和金屬化,為後續處理提供有利條件。 (二)PolymakerPC-PBT:該共混聚合物既具有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良好的化學耐受性,也具有聚碳酸酯的強度和韌性。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
    這種獨特的「晶界納米無序層」結構與理念有望應用於更多的合金體系,尤其是多組元金屬間化合物合金系,為新型高強、高韌、耐高溫的結構材料及合金的開發提供了全新的設計思路。 7月24日,相關研究在《科學》上發表。 隨著人類奔月探火,對高強度、高韌性、耐高溫材料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 蜘蛛絲:用於治療人體的神奇材料
    蜘蛛絲是自然界不可思議的材料之一,它比尼龍更具柔韌性,比人的頭髮還細,並且在重量上也比鋼鐵強。蜘蛛網和巢穴是由這種不可思議的天然蛋白質紡成的,蜘蛛使用細線在空氣中滑動並逃脫了食肉動物。現在,科學正在尋求利用絲綢的特性來提供藥物和治癒我們的身體。
  • KIT開發出可選擇性擦除的3D列印墨水 用於雷射直寫技術
    「高解析度對於需要非常精確的掐絲結構的應用非常有吸引力,例如生物醫學,微流體,微電子或光學超材料,」KIT化學技術與聚合物研究所大分子結構組主任Christopher Barner-Kowollik教授說。
  • 中科院科學家3D列印生物陶瓷支架:可用於骨腫瘤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小組首次提出將骨組織工程與光熱治療相結合的思想,在製備用於治療與修復骨腫瘤缺損的光熱功能化的生物活性陶瓷支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該研究通過3D列印技術製備出生物陶瓷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支架(見圖1),在超低功率近紅外光下可使支架溫度迅速升高,且其光熱性能可控。
  • 科學家用人工智慧開發生物支架
    本報訊 近日,美國萊斯大學研究人員稱,人工智慧可以加速3D列印生物支架的開發,從而幫助傷口癒合。計算機科學家Lydia Kavraki領導的團隊使用機器學習方法預測了支架材料的質量,並能給出列印參數。這項研究還發現,控制列印速度對於製造高質量植入物至關重要。相關論文刊登於《組織工程學A》。
  • 可降解支架:我們走到了哪裡,未來又在哪裡?
    至於可降解支架的出現,實際上也並不是很晚,目前為止大約有21年的歷史。雖然出現得早,研究也做了不少,但目前可降解支架在冠心病中的應用仍然受到嚴格限制,正如2018年ESC心肌血運重建指南中所提到的,可降解支架目前為止僅能用於科學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