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玻璃有望修復軟骨組織!(內含視頻詳解)

2021-01-15 Xtecher



新型生物玻璃材料具有與人體軟骨組織相似的特性,不但可望促進某些受損軟骨組織再生,還有望替代部分軟骨組織。



 Xtecher速遞 

 網址:www.xtecher.com 

 微信公眾號ID:Xtecher 




近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與義大利的米蘭比可卡大學同行合作,利用新的合成技術製造出一種新型生物玻璃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與人體軟骨組織相似的特性,不但可望促進某些受損軟骨組織再生,還有望替代部分軟骨組織。

這種生物玻璃的成分包括二氧化矽和聚己內酯等,具有與軟骨組織相似的柔韌性和耐久性,還有可塑性強、能生物降解等特性。

軟骨是位於關節和脊椎之間的柔軟的締結組織,它們光滑、柔軟具有彈性,一旦受到損傷之後很難修復。如果軟骨出現損傷或退化,將會影響人的運動能力,並帶來身體上的痛苦。

實驗室研究顯示,使用生物玻璃材料的墨水進行3D列印,有望製作人造軟骨,未來有可能通過手術植入,替代人體椎間盤的受損軟骨組織。當支架被植入物到膝蓋或脊椎之後,生物玻璃的結構、剛度、化學特性會刺激軟骨細胞通過細微的孔隙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支架會在人體內安全降解,在原有的位置留下新的軟骨,這種軟骨具有類似原始軟骨的機械性能。




視頻一
模擬生物玻璃材料3D列印的支架被植入膝蓋後

刺激軟骨細胞重新生長並治癒受損的軟骨的過程




視頻二 

科學家對材料進行了彈性和減震性測試

這種特性類似於軟骨緩衝人體的骨頭的方式



視頻三 

展示生物玻璃材料如何自我修復和易於3D列印



參與這個項目的帝國理工學院教授朱利安·瓊斯說,軟骨組織受損讓很多患者失去了正常活動能力,還常讓他們痛苦不堪,這種新材料有望解決金屬植入物帶來的僵硬和骨刺等問題,提升患者的舒適性和活動能力,為這些患者帶來福音,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發和監管審核才能最終投入臨床應用,預計真正進入市場需10年左右時間。


| 推薦閱讀 | 點擊文字直接跳轉


——小X愛彩蛋——


想知道下述摩斯電碼的含義嗎?

關注Xtecher

回復「我愛Xtecher」

我們告訴你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你擁有高精尖科技創業項目,Xtecher將為你提供:

1.專業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視頻拍攝

2.在Xtecher官網、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

3.最專業的科技圈投資人、政府資源、產業資源

4.創業企業品牌管家與PR服務

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Xtecher,即可聯繫我們。



微信號:Xtecher


關注未來的人

都關注了Xtecher



動動小手指,進入Xtecher,查看更多科技項目詳情

▼  ▼  ▼

相關焦點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Science.2012而組織工程化軟骨為關節軟骨的修復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產品應用於前期臨床實驗。組織工程軟骨包括將軟骨細胞、信號刺激以及支架材料有機整合,體外培養提高其整體的生物化學與生物機械能力,利用固定技術,使之能更好的充填缺損,為長期修復軟骨損傷提供一種可能 [2]。
  • 細胞療法工具用於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修復
    加藤博士在TKA手術中取出了一部分本來會丟棄的受損組織,在組織工程實驗室中分離出軟骨細胞,或可將其培養為完全重組的健康軟骨組織,並表達與多能性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此類細胞療法使用患者自體軟骨細胞,這些細胞是從健康的非負重部位採集的,在實驗室中培養後進行移植,替換受損組織、恢復功能。
  • Mater:生物3D列印高彈性墨水用於半月板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生物工程纖維軟骨組織以恢復半月板功能是組織工程研究的熱點。生物3D列印技術也被用於此領域以滿足臨床對複雜軟骨結構的製造需求,近期,Wake Forest的James J.迄今為止,由於缺乏拉伸和壓縮特性好,可變形性優異和匹配複雜彎月面的微結構的獨特生物工程結構,因此缺乏優異的治療方案可以選擇。 因此,迫切需要生物工程化纖維軟骨組織構建物的先進策略。生物3D列印技術為生物製造類似於天然組織的解剖學,生物力學和生物學特性的患者特定結構提供了有希望的通用選擇。這是通過精確列印多種成分(包括細胞和生物材料)實現的。
  • 【科普知識】磁場指導組織重建,助力軟骨再生
    ,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論文第一作者Hannah Zlotnick介紹道,她是賓夕法尼亞醫學院麥凱整形外科研究實驗室的生物工程研究生。  人體內的軟骨組織經常會破裂,造成關節疼痛。  Zlotnick解釋說:「修復軟骨或其他類似組織之所以如此困難,是因為它們的組成非常複雜。軟骨表面細胞濃度很高,但在與骨頭接觸的軟骨深處,細胞含量是很低的。」  為解決以上難題,研究人員嘗試通過「重建」的方式來修復軟骨缺損。他們發現在三維水凝膠溶液中加入磁性液體後,細胞和其他非磁性物體(包括藥物遞送微囊)可以通過外部磁場的作用,排列成類似自然組織的特定結構。
  • 未來軟骨修復的熱點方向:層粘連蛋白促進幹細胞增殖
    軟骨細胞周基質主要由Ⅳ型膠原和基底膜蛋白多糖構成,與所包繞的軟骨細胞共同構成軟骨結構單位,其生物力學特徵對於軟骨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 軟骨組織工程生物支架:由支架材料、有軟骨分化能力的種子細胞以及生長因子複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組織相容性、生物力學特性,主要包括多重複合的仿生支架、納米支架材料、水凝膠支架等。 背景:層粘連蛋白可以促進幹細胞增殖的特性已被予以廣泛關注。
  • 新型生物玻璃材料 可3D列印且能自我修復
    生物玻璃是一種神奇的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韌性、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與天然生物組織形成鍵合作用,所以能起到修復甚至替代天然組織
  • Science advances|3D列印具有雙因子釋放和梯度結構的軟骨組織
    軟骨修復關節軟骨是關節中的彈性結締組織。軟骨的損傷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即關節炎,使患者面臨巨大的疼痛甚至殘疾風險;然而由於軟骨的低細胞含量和無血管特性,其具有非常有限的自修復能力,因此軟骨關節的重建仍然是相當大的挑戰。目前,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主要為將病損關節由金屬和聚合物的假體代替,但關節假體無法與宿主關節組織進行重塑,並可能發生關節鬆動或感染而導致長期衰竭。
  • 揭秘幹細胞是如何進行組織修復與再生的
    且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它在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方面有著驚人的效果,是再生醫學界冉冉興起的一顆新星。那麼幹細胞是如何進行組織的修復與再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幹細胞在組織修復與再生過程中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這跟它的分化再生能力有著重要聯繫。幹細胞能夠通過分化與增殖,發育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細胞系,從而促進或完成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 科學突破:菠菜葉或有望修復受損心臟!
    供圖: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撰文:Delaney Chambers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利用菠菜培育人類心肌的方法,有望解決一個在修復受損器官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今年3月,《生物材料》(Biomaterials)雜誌發表了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種人工培養血管系統的新方法。
  • 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
  • 【科學轉譯醫學說的】用鼻軟骨來修復膝蓋
    根據人們身體受傷的部位和受傷的性質,其軟骨組織要麼不長,要麼重新生長得很慢。
  • 可實現受損關節替換的軟骨再生3D生物列印
    臨床研究表明,關節軟骨損傷總是深深地延伸到軟骨下骨中,從而在膝關節中引起軟骨缺損,這可以改變關節的生物力學特性並影響軟骨組織的長期功能,這表明了同時修復膝關節和修復全層各向異性關節軟骨的重要意義。在許多研究中已經報導了水凝膠用於軟骨再生,但是由於結構完整性、機械穩定性和可印刷性不足,仍然難以用水凝膠構造大規模的組織結構。在這裡,研究人員開發了雙因子釋放、梯度結構的MSC負載結構的3D生物列印,並通過對動物植入建立全層軟骨再生進行測試。
  • 無支架-基於間充質幹細胞軟骨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
    ,因為軟骨缺乏血供,缺乏能遷移、增殖及參與修復反應的未分化細胞等因素,導致關節軟骨修復能力有限,關節軟骨損傷後的修復主要表現為瘢痕形成與軟骨增厚,這種修複方式會大大增加其發展成骨關節炎的風險。目前臨床上治療關節軟骨損傷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微骨折法、自體骨軟骨移植、同種異體軟骨移植及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技術。與傳統方法如自體骨軟骨移植相比,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術(ACI)可以產生較多的透明軟骨樣修復組織,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
  • 生物3D列印高彈性複雜化支架用於高級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生物工程纖維軟骨組織以恢復半月板功能的先進策略是必要的。目前,3D生物列印技術已被用於製造與臨床相關的患者特定的複雜結構,以滿足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由於半月板組織退變的患者數量增加,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是最常見的骨科手術之一。到目前為止,由於半月板獨特的拉伸和壓縮特性、變形能力和複雜的微結構,缺乏治療選擇。因此,迫切需要先進的生物工程策略來構建纖維軟骨組織。為了解決生物3D列印環節中,生物墨水在半月板修復手術中的循環壓縮負荷,Joao B.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由於間充質幹細胞較容易獲得、對供體的影響小,分化能力強,不僅有助於組織修復,而且還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間充質幹細胞通過兩種不同機制發揮作用,一種機制是通過定向分化直接修復受損組織;另一種機制是通過分泌一些因子,抑制局部炎症進展,促進局部受損組織自身修復能力,
  • 未來軟骨修復的熱點方向:層粘連蛋白促進幹細胞增殖
    軟骨細胞周基質主要由Ⅳ型膠原和基底膜蛋白多糖構成,與所包繞的軟骨細胞共同構成軟骨結構單位,其生物力學特徵對於軟骨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軟骨組織工程生物支架:由支架材料、有軟骨分化能力的種子細胞以及生長因子複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組織相容性、生物力學特性,主要包括多重複合的仿生支架、納米支架材料、水凝膠支架等。背景:層粘連蛋白可以促進幹細胞增殖的特性已被予以廣泛關注。
  • 仿貽貝誘導羥基磷灰石原位礦化的高強度水凝膠用於軟骨修復
    生物聚合物基水凝膠具有與細胞外基質相似的特性,為細胞黏附和增殖提供了三維結構。各種生物聚合物,如明膠、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絲素蛋白和殼聚糖已被用來製備用於組織工程的水凝膠。其中膠原蛋白及其明膠衍生物廣泛應用於水凝膠、支架、組織再生膜,特別是關節軟骨。近日,西南交通大學魯雄教授團隊以貽貝為靈感,採用一鍋法同時聚合兩層骨軟骨缺損修復液,開發了一種雙層水凝膠。
  • 無交聯絲素−明膠生物墨水用於軟骨組織工程的生物3D列印
    軟骨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結締組織,由於缺乏血管、淋巴系統和低細胞密度,其自我再生能力有限,因此,該組織的任何損傷都會保留多年,進一步退化,最終導致退行性疾病,如骨關節炎,導致關節功能受損和生活質量下降。在功能組織替代物的製造方面,3D生物列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因為大多數生物墨水材料需要有毒的化學交聯,導致軟骨組織再造面臨巨大挑戰。
  • 玻璃"成了首選
    湯普森的中級解決方案是打造世界上第一款玻璃植入物,將生物玻璃做成一個薄板,從患者眼睛下方插入眶底。使用玻璃這樣一種自然脆性材料來修復如此微妙的東西似乎有些違反直覺。但這不是普通的玻璃。「生物玻璃實際上要比使用患者自己的骨骼好得多,」湯普森說。 「因為我們已經發現,當生物玻璃中的鈉溶解時,會緩慢地釋放出鈉離子,從而能夠殺死組織中的細菌。所以在偶然情況下,生物玻璃起到了這種溫和的抗生素作用,能夠消除傷口感染。「前沿材料生物玻璃是由美國科學家拉裡·亨斯特(Larry Hench)於1969年發明的。
  • Science:科學家將成功下肢細胞轉化為面部軟骨組織細胞
    BIOON/ --近日,一項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對鳥胚進行研究,將下肢區域的細胞成功轉化成了可以製造軟骨的面部組織,研究者發現,一種由三種基因組成的基因迴路可以改變鳥類下體組織細胞的命運,從而將這些細胞轉化成為產生頭部軟骨和骨質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