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磁場指導組織重建,助力軟骨再生

2020-11-03 蘭州科協


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發表在《高級材料》雜誌上。

  「為使細胞產生新的組織,一些研究人員會在細胞中加入磁性顆粒讓它們對磁場產生反應,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對細胞健康產生影響。而我們的方法並不改變細胞本身,而是通過操縱細胞周圍環境的磁性特徵來排列細胞,從而產生新的複雜組織。」論文第一作者Hannah Zlotnick介紹道,她是賓夕法尼亞醫學院麥凱整形外科研究實驗室的生物工程研究生。

  人體內的軟骨組織經常會破裂,造成關節疼痛。通常情況下,軟骨只是在一定區域形成了部分缺損,目前的修複方法是使用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來填補這些缺損。然而,這些材料雖有一定效果,但仍會隨使用磨損,因為它們和原本的生物材料並不完全一樣,不能以同種方式粘合。

  Zlotnick解釋說:「修復軟骨或其他類似組織之所以如此困難,是因為它們的組成非常複雜。軟骨表面細胞濃度很高,但在與骨頭接觸的軟骨深處,細胞含量是很低的。」

  為解決以上難題,研究人員嘗試通過「重建」的方式來修復軟骨缺損。他們發現在三維水凝膠溶液中加入磁性液體後,細胞和其他非磁性物體(包括藥物遞送微囊)可以通過外部磁場的作用,排列成類似自然組織的特定結構。

  在與磁場短暫接觸後,水凝膠溶液(以及其中的物體)暴露在紫外線下進行「光交聯」固定,隨後磁性溶液擴散,維持了工程組織必要的細胞梯度。

  通過這種「磁排版」技術,研究小組重建了關節軟骨。通訊作者、整形外科和生物工程教授Mauck說:「與標準的統一合成材料或生物製品相比,這些組織在細胞配置和機械性能方面更像天然組織。」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局限於體外研究,但它是實現更加持久、有效的活體組織修復的第一步。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高級材料》

相關焦點

  • 為了讓關節軟骨再生,科學家連磁場都用上了
    近日,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這一方法能夠更加持久、高效地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組織損傷。圖片來自pixabay.com。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發表在《高級材料》雜誌上。「為使細胞產生新的組織,一些研究人員會在細胞中加入磁性顆粒讓它們對磁場產生反應,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對細胞健康產生影響。
  • 可實現受損關節替換的軟骨再生3D生物列印
    因為目前關節假體還不能與周邊關節組織一起重塑,並且可能由於無菌性鬆動或感染而導致長期功能損傷,只能通過關節的生物性再生來解決。在許多研究中已經報導了水凝膠用於軟骨再生,但是由於結構完整性、機械穩定性和可印刷性不足,仍然難以用水凝膠構造大規模的組織結構。在這裡,研究人員開發了雙因子釋放、梯度結構的MSC負載結構的3D生物列印,並通過對動物植入建立全層軟骨再生進行測試。
  • 細胞外基質與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目的:綜述細胞外基質及其在組織工程再生修復中的研究進展。結果與結論:細胞外基質內成分豐富,其提取方法多樣,具有指導細胞、傳遞信號、診治疾病及再生修復等眾多功能。細胞外基質作為一種精密有序的網絡結構在組織再生與修復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它能提供最接近於體內細胞生長的微環境,加之其富含的各種活性分子可為細胞活動提供基礎,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 Mater:生物3D列印高彈性墨水用於半月板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研究背景小知識纖維軟骨:纖維軟骨主要見於膝部,顳下頜關節(TMJ)和椎間盤纖維環(IVD)的半月板中。半月板是無血管的,導致固有的再生能力差,損傷常導致變性。由於受半月板組織變性影響的患者人數增加,關節鏡部分半月板切除術(APM)是最常見的骨科手術之一。
  • 生物3D列印高彈性複雜化支架用於高級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結果表明,這種生物印染的機械增強的混雜結構為生產先進的纖維軟骨組織提供了一種通用的和有前途的替代方案。纖維軟骨主要見於膝關節的半月板、顳下頜關節和椎間盤纖維環。半月板是無血管的,導致固有的再生能力較差,損傷經常導致退行性疾病。
  • Nat Med:關節軟骨可再生|ssc|關節軟骨|med|關節|細胞
    有研究報導MF可刺激成年小鼠纖維軟骨形成,但該技術對骨骼幹細胞(SSC)的影響及如何刺激組織再生知之甚少。2020年8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Michael T. Longaker 和Charles K. F.
  • 科學家找到關節軟骨再生方法!
    北京時間8月18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證明,衰老與小鼠和人類關節炎中骨骼幹細胞的進行性喪失和軟骨再生減少有關。同時,他們發現了一種在小鼠與人體組織中再生關節軟骨的新方法!
  • 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利用磁場造出人體軟骨
    美媒稱,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利用磁場製造出人體軟骨。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7月20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的科學家在生物製造裝置中用磁力取代重力,利用多個單體細胞組裝出人體軟骨組織。研究人員稱,這不僅僅是首次組裝出一種複雜材料,它還代表著一個全新領域——利用磁場在零重力環境下「懸浮」材料。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Science.2012而組織工程化軟骨為關節軟骨的修復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產品應用於前期臨床實驗。組織工程軟骨包括將軟骨細胞、信號刺激以及支架材料有機整合,體外培養提高其整體的生物化學與生物機械能力,利用固定技術,使之能更好的充填缺損,為長期修復軟骨損傷提供一種可能 [2]。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諾普再生助力港大醫學團隊,推進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目前該研究團隊已獲獲2,744萬人民幣經費資助,是首筆國家級,直接過河、跨邊界資助香港團隊的科研撥款。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據悉,香港大學醫學院領導團隊獲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研究三維(3D)空間列印人體組織與器官,目標以五年時間,實現列印全層皮膚、角膜、骨、軟骨、以及主要血管等五種人體組織與器官作臨床前試驗。
  • Science advances|3D列印具有雙因子釋放和梯度結構的軟骨組織
    軟骨損傷非常普遍,並導致關節功能障礙,現有的關節假體無法與宿主關節組織重塑,然而,開發大尺度、各向異性的工程化軟骨組織仍然是個巨大挑戰。軟骨修復關節軟骨是關節中的彈性結締組織。軟骨的損傷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即關節炎,使患者面臨巨大的疼痛甚至殘疾風險;然而由於軟骨的低細胞含量和無血管特性,其具有非常有限的自修復能力,因此軟骨關節的重建仍然是相當大的挑戰。目前,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主要為將病損關節由金屬和聚合物的假體代替,但關節假體無法與宿主關節組織進行重塑,並可能發生關節鬆動或感染而導致長期衰竭。
  • 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
  • 生物玻璃有望修復軟骨組織!(內含視頻詳解)
    新型生物玻璃材料具有與人體軟骨組織相似的特性,不但可望促進某些受損軟骨組織再生,還有望替代部分軟骨組織。,不但可望促進某些受損軟骨組織再生,還有望替代部分軟骨組織。這種生物玻璃的成分包括二氧化矽和聚己內酯等,具有與軟骨組織相似的柔韌性和耐久性,還有可塑性強、能生物降解等特性。軟骨是位於關節和脊椎之間的柔軟的締結組織,它們光滑、柔軟具有彈性,一旦受到損傷之後很難修復。如果軟骨出現損傷或退化,將會影響人的運動能力,並帶來身體上的痛苦。
  • Lonza人牙髓幹細胞,多能分化,不只用於牙齒組織再生研究
    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簡稱MSC)是能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的多能性細胞,可分化為軟骨細胞、成骨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等。由於幹細胞在再生醫學中,可以改善遺傳、神經疾病患者的生活,因此其研究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 ...Biomaterials》發表促骨腱界面再生的新型組織工程治療策略論文
    該研究成功製備了結構與成分雙重仿生支架,為促進骨腱界面損傷修復提供一種新的組織工程治療策略。骨腱界面由梯度漸變的骨、纖維軟骨和肌腱三層組織構成,具有傳遞和緩衝肌肉收縮力的作用,骨腱界面損傷後快速優質再生一直是運動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
  • 想要人類機體完美再生,至少還得闖過三道關
    10月10日—11日,香山科學會議召開「組織再生修復難點和突破點」學術討論會,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表示,利用高新生物技術可提高戰創傷治癒率,降低傷殘率,有望實現完美修復與再生。付小兵介紹,例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燒傷的急性創面,將會助力更快、更完整的創面癒合;而採用自體間充質幹細胞,還可以在嚴重燒傷病人治療後期成功再生出具有功能的汗腺。「3D列印」出的軟骨也將進入臨床轉化。
  • 幹細胞,實現軟骨再生!
    , 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鬆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 迄今為止,最持續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幹細胞幹預 幹細胞幹預骨關節炎是通過體外培養具有血管再生、活性組織修復的間充質幹細胞,採用靶向種植技術,將活性細胞直接種植在關節上。
  • 近期機體組織再生研究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機體組織再生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結果表明,在沒有AnxA6蛋白的小鼠中,肝臟切除後該器官的再生受到了影響,從而導致動物死亡。【3】Nature:脂肪酸控制骨骼幹細胞再生doi:10.1038/s41586-020-2050-1萬一發生骨折,血液中的脂肪酸會向幹細胞發出信號,使它們向成骨細胞發展。如果附近沒有血管,則幹細胞最終會形成軟骨組織。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角膜、骨、軟骨、以及主要血管等五種人體組織與器官作臨床前試驗。近年生物材料的發展,為組織和器官再生與功能重建提供了重要途徑,但是人體組織和器官結構高度複雜,如何利用生物材料精準列印出功能完整、能在人體內運作的器官,是目前生物3D列印最終實現臨床應用面臨的挑戰。當中要列印出組織與器官所需的微環境來配合功能重建,包括功能性的細胞排列,配合血管和神經線分布等,來指導3D列印的組織與器官在體內重建修復。
  • 組織修復與再生,幹細胞到底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撰文/小明月 ●   ●  ● 幹細胞是一種多功能細胞,能夠再生人體的各種組織,因此在創傷治療中有一定的臨床潛力,特別是在骨折癒合、軟骨癒合及創傷後炎症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