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利用磁場造出人體軟骨

2020-07-24 參考消息

美媒稱,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利用磁場製造出人體軟骨。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7月20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的科學家在生物製造裝置中用磁力取代重力,利用多個單體細胞組裝出人體軟骨組織。研究人員稱,這不僅僅是首次組裝出一種複雜材料,它還代表著一個全新領域——利用磁場在零重力環境下「懸浮」材料。

「懸浮生物組裝」聽起來像是《X戰警》故事情節中的萬磁王,但這是科學家所使用的技術的真正名稱。科學家在論文中說:「為了在國際空間站進行軟骨組織的生物製造,我們研發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法,並使用了一臺全新定製的磁力生物組裝器『Organ.Aut生物印表機』。」

他們還說:「將6個比色杯同時放入磁力生物組裝器中1小時,然後轉入溫控室2天,以進行生物組裝並融合成組織。」研究人員取出成品,並將其保存在福馬林中,直至它被送回地球進行研究和檢查。

報導稱,磁場會使整個組裝器處於懸浮狀態,這樣生物元件就可以相互作用並結合,而不會漂移分離。科學家們解釋說:「這種方法利用磁懸浮技術,在強磁體產生的磁場梯度中,引導抗磁物體在順磁性流體介質中自我組裝成3D結構。」

科學家寫道:「在太空測試中,選擇進行軟骨組織生物組裝,這主要是因為人們越來越關注在長期太空飛行下微重力對人類椎間盤和關節軟骨的影響。」

報導稱,如果能在太空中列印出軟骨組織,那麼研究人員不僅能在國際空間站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且它還可能成為未來的一種應用,即在漫長的火星之旅中,太空人的軟骨組織肯定可以進行更換。

相關焦點

  • 人體某些部位可能在太空中萎縮?俄羅斯太空人成功地找到解決方案
    新的研究顯示,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ISS)上對人體軟骨組織進行了生物工程處理。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有可能在未來改善深空旅行。俄羅斯太空人成功地找到解決方案2018年12月,俄羅斯太空人使用了一臺新的定製設計的機器,該機器利用磁場在太空中組裝軟骨細胞。該太空人在第58/59探險隊的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進行了該實驗。在地球上開發此系統的研究人員於7月15日發布了他們的工作結果。在太空中長時間旅行併到達越來越遠的目的地的船員必須自力更生。
  • 陳根:俄羅斯太空人首次實現,3D列印人體組織
    文/陳根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3D器官列印產品不斷問世,從地球走向太空,3D列印開啟「太空製造」新時代的同時,也同步進行著新一輪的醫療革新。事實上,早在1987年,「再生醫學」概念就被提出,且受到全球重視,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註冊再生醫學的公司就達933家。
  • 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3D列印了人體組織
    來源:cnBeta.COM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剛剛嘗試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了人體組織的 3D 列印。 其藉助了俄羅斯研究人員製造的一套磁懸浮裝置,能夠從一些分離的細胞中製造出人類的軟骨。科學家們表示,這項工作有助於開發出在長期太空飛行中製造再生組織的新技術。
  • 首次在太空中列印出人類軟骨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首次在微重力空間中製造出了人工人類軟骨。人體組織的生物列印早已存在,但是它們需依靠重力和支架將軟骨細胞聚集在一起。新工藝的巧妙部分是在裝配機內部使用磁力代替重力。藉助磁性,可以抵消微重力和加速度的影響,並且可以將物體(例如軟骨細胞)固定在適當位置以進行組裝。
  • 為了讓關節軟骨再生,科學家連磁場都用上了
    近日,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這一方法能夠更加持久、高效地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組織損傷。圖片來自pixabay.com。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發表在《高級材料》雜誌上。「為使細胞產生新的組織,一些研究人員會在細胞中加入磁性顆粒讓它們對磁場產生反應,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對細胞健康產生影響。
  • 【科普知識】磁場指導組織重建,助力軟骨再生
    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  人體內的軟骨組織經常會破裂,造成關節疼痛。通常情況下,軟骨只是在一定區域形成了部分缺損,目前的修複方法是使用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來填補這些缺損。然而,這些材料雖有一定效果,但仍會隨使用磨損,因為它們和原本的生物材料並不完全一樣,不能以同種方式粘合。
  • 《流浪地球》: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在《流浪地球》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就是劉培強的搭檔,一位俄羅斯的太空人在空間站上,拿出一瓶透明的液體,問劉培強喝不喝,劉培強說:「這東西不是違禁品嗎?」俄羅斯的太空人回答道:「當初加加林也是把這玩意偷運到太空的。」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俄羅斯太空人口中的這「玩意兒」就是俄羅斯民族的最愛-伏特加。
  • 俄羅斯太空人掙多少錢?在太空都吃什麼飯?
    如今,俄羅斯太空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收入如何?平時吃什麼?工作對他們有什麼要求?請與《透視俄羅斯》一起來了解俄羅斯太空人的工作與生活!地球工資與太空工資尤裡·加加林曾有兩份工資——與軍事飛行員一樣的地球工資以及太空工資。他在太空執行任務期間曾獲得過一次太空工資。此外,加加林還因為這次著名的飛行而獲得獎勵。
  • 為了在太空列印人體組織,科學家也是拼了,將磁懸浮搬進空間站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對外太空環境也越來越感興趣,利用其高真空,高輻射的特點,在太空可以開展很多的在地球環境中無法進行的實驗,從而為人類科技的發展貢獻力量,除了之前被廣泛利用的太空育種,動植物突變以外,太空實驗已經向著培育新生物,甚至構建人體組織的方向發展了。眾所周知,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存嚴重依賴於地球的重力環境,幾萬年的進化已經離不開重力的誘導。
  • 盤點美國、俄羅斯、中國太空人在太空中吃的水果
    在國際空間站(ISS)的菜單上可以找到100多種食物,例如魚、麵食、肉和巧克力等,不過做水果的我,還是最關心,太空人們在遙遠的太空上可以吃到什麼水果。蘋果、香蕉、橘子、梨、油桃、葡萄柚曾和NASA一起遨遊太空1983年4月,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第一次與STS-6一起飛向太空,其中的水果就有蘋果和香蕉,隨後又有了橘子、梨、油桃和葡萄柚等。在Sunita Williams的任務記錄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我們整個星期都吃得很飽!
  • 俄羅斯太空人太空行走期間釋放微衛星(圖)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8月20日,俄羅斯太空人根納季·帕達爾卡和尤裡·馬連琴科在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行走,期間,成功發射了Spherical微衛星。這是國際太空站太空人在2012年實施的第二次太空行走。
  • NASA擬明年送兩個人體模型繞月 旨在調查太空輻射對太空人的影響
    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明年將兩個人體模型送上繞月軌道,以調查太空輻射對太空人的影響,為未來的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做準備。據悉,這兩個模擬成年女性軀體的假人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設計,分別叫「黑爾佳」和「祖海爾」,由模仿人體組織(包括骨骼、軟組織及其他器官)的塑料製成。 作為「阿耳忒彌斯1號」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這兩名假人明年將搭乘NASA和歐洲空間局研製的「獵戶座」飛船發射升空。
  • 還需理解人體在太空中會怎樣變化
    目前,只有不到 600 個人去過太空,人類單次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記錄是 437 天,由俄羅斯太空人瓦列裡・波利亞科夫保持。這些也是最昂貴的樣本。要將生物和實驗設備送進太空,成本大約是每千克 10000 美元。
  • 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太空人不僅可以喝酒還能……
    其實俄羅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可一世。最近上映的《太空救援》,就是一部再現了冷戰時期俄羅斯航空探索的電影,是向航天英雄致敬影片,也是對一部關於人類太空探索的贊禮片。2017年10月影片在俄羅斯上映時,普京也去電影院觀看,還和影片主角原型、電影主創交流。
  • 不再跪求俄羅斯!馬斯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美國不需要太空梭了?
    劃重點: 1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謝幕,美國失去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載人龍飛船讓美國擺脫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SpaceX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是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 俄羅斯Skybot F-850機器人「太空人」,即將飛向太空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將於今晚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臺人形機器人「Skybot F-850」,該機器人由「聯盟號」MS-14宇宙飛船進行運載,Skybot F-
  •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時間:2021-01-17 11: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翻了!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 近日,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拍下了北極光美景。 在視頻中,大氣層看起來像是橙色的翡翠,閃光包圍了整個地球。
  • 太空人在太空中怎么喝水?
    當涉及到攜帶東西到太空中去,太空人和他們的任務控制小組是世界上最高效的包裝工之一。事實上,他們必須是,因為將材料送入太空是極其昂貴的。即使是最微小的東西也必須記錄、歸檔和說明,然後才能帶到太空。 你能想到攜帶的最重要的也是非常沉重的東西是什麼嗎?
  • 為什麼上太空的女太空人大多數都已婚已孕?有何危險?
    「禁止未婚女航天員上太空」,我國並沒有這樣的限制。不過,從各國選拔的太空人情況分析,可以發現未婚女性數量非常少,國家也做了很多考量。我們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安安穩穩地生活是因為地球大氣與磁場攔截了大部分威脅。太空飛行器與航天服可以一定程度上隔離高能輻射,但這並非100%的。俄羅斯航天醫學生物研究所曾做過研究,他們發現在國際空間站一年受到的輻射量為220毫西韋特,核電站工作人員的輻射量為20毫西韋特,而地球上的普通人是1毫西韋特,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數據還會提升。
  • 印度太空人去俄羅斯學習!印度太空飛船故障頻發,付出了很多代價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9月8日的報導,印度派出四名太空人日前抵達俄羅斯,他們將接受俄羅斯太空人專業培訓。印度媒體日前表示,印度準備於2021年12月實現載人進入太空,計劃中的太空飛船是由印度自己研發製造。不過印度只有一艘太空飛船,日前多次出現故障。也是看到這點,俄羅斯生產太空飛船的公司積極和印度方面進行洽談,準備說服對方使用俄羅斯的太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