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跪求俄羅斯!馬斯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美國不需要太空梭了?

2020-12-02 騰訊網

硬核內參是騰訊新聞、環球時報等聯合打造的通信、科技和網際網路領域的科普欄目,好看,專業,帶你打開眼界。

劃重點:

  • 1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謝幕,美國失去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載人龍飛船讓美國擺脫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
  • 2載人龍成功發射意味著俄羅斯聯盟飛船8600萬乃至更高價的船票再也賣不出去了。
  • 3太空梭是美國汽車文化的產物,載人龍飛船更像是一臺MPV,馬斯克則有意打造SpaceX版「太空梭」。
  • 4載人龍飛船成功首飛成為SpaceX的融資加速劑,迄今為止,包括融資、NASA和美國空軍的合同款等渠道,流入SpaceX的現金總數預計超過了百億美元。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SpaceX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是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載人龍飛行的前幾天,另一位億萬富翁布蘭森的航天夢卻慘遭挫敗,他的「發射器一號」火箭點火之後,並沒有進入軌道,而是一頭墜向大地。

同行的挫敗,和SpaceX載人龍的成功發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矽谷「鋼鐵俠」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美國載人航天「爭氣船」

載人龍待發

很多人會說,21世紀以來美國航天事業最低迷的時刻,是哥倫比亞號在天空中燃燒。從專業技術的角度講,應該是2011年7月19日亞特蘭蒂斯號最後一次降落的瞬間。

此後,美國失去了自主把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

彼時,仍舊沒人誰懷疑美國的航天實力,也沒有人懷疑美國總有一天還是會造出某種飛行器,再次把太空人送進太空。但因為這種戰略能力的中斷,以及俄羅斯聯盟飛船反覆漲價,還是讓美國政府和國會籠罩在被「敲竹槓」的陰影之下。

載人龍飛船此次飛行成功,足夠讓美國人揚眉吐氣,堪稱一條「爭氣船」,而爭氣的另一面,是馬斯克為美國納稅人省了好大一筆錢。

據統計,從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太空人總共搭載聯盟飛船飛行了38人次,NASA累計支付了30多億美元的船票費。

此前,NASA每次向國會申請經費購買聯盟飛船的船票,都會引發議員們的激烈指責,俄羅斯佔領克裡米亞之後更是如此。載人龍投入使用後,不但票價比聯盟飛船便宜了很多。而且這一大筆錢都是花在美國國內的。

從就業層面來講,按照航天界人均6萬美元年薪來計算,每年只需要飛行兩次就可以創造將近2000個工作崗位。

過渡時期,NASA依舊還是在向俄羅斯購買聯盟號的船票,不過高達9100萬美元的費用,完全是一副把事情做絕的樣子。

載人龍前往發射場

更進一步,既然飛船已經商業化,國際空間站也可以商業化,這也是NASA這幾年一直在努力推動的事情。

國際空間站的運行代價很高,建成以來,NASA每年都要投入20億美元左右的經費來維持。因此,如何對待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空間飛行器,美國國內也有巨大爭議。

美國科學院傾向於把它作為一個國家實驗室來維持。NASA打算把它變成一個商業設施,由商業企業來承包運行,如果NASA打算派太空人進駐,直接向運營企業採購在站時長。

基於這種方面,NASA可以每年可以省出20億美元,這部分資金則可用來投入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建設月球基地,然後奔向火星……再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想。

至於合作建設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歐洲、日本該怎麼辦?who cares。

實際上,NASA已經做好了計劃,由一家叫做「公理(axiom)」的企業接手運營,這家公司會自己研製和發射一些艙段,裡面像旅館一樣隔出很多單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長期運行。

其他國家要是想進站搞科研,可以向馬斯克買船票,再向「公理」訂房間。這就是美國政府對「商業航天」的理解。

對中國和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就在載人龍飛行前不久,中國的新一代飛船也取得了無人首飛成功。

中國新一代飛船是一種星際探索飛行器,和美國的獵戶座飛船同級,技術水平比載人龍高出一個檔次。

所以,載人龍的飛行對中國航天沒有顯著的借鑑意義,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也遠遠沒有到達可以研製載人飛船的程度。

但是對於富豪來說,還是有機會體驗一把商業太空旅遊的,畢竟每次7個座位,船票肯定會很富餘。再加上一兩年後如果波音的星際航線飛船也投入使用,那麼全球商業載人飛船的運力一下子就會膨脹好幾倍。

不過,美國政府肯不肯讓中國人乘坐美國飛船進入美國參與研製的空間站,就不得而知了。

商業載人運力的提升,對俄羅斯的聯盟號衝擊確實最直接的,這意味著聯盟MS飛船8600萬乃至更高價的船票再也賣不出去了。

聯盟火箭發射聯盟飛船

在國際空間站合作之初,俄羅斯聯盟飛船的票價只有兩千萬美元,隨著美俄在伊朗核問題、烏克蘭問題、克裡米亞問題上一再發生矛盾,俄羅斯報復性地抬高了飛船票價。

由於中國並未參加國際空間站活動,因此外國人不可能乘坐神舟飛船進入空間站,俄羅斯在這個市場上佔據壟斷地位將近10年。

壟斷往往意味著服務質量不好,俄羅斯人的壟斷就更是如此。

聯盟MS雖然設計成熟、飛行記錄良好,但運輸能力太小,這種飛船只能乘坐3個人,如果說載人龍是MPV,那麼聯盟MS就是老年代步車。

另外,這三個座位還不是全都拿來出售,每次飛行至少要有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參加,有時候是兩名,外國太空人只能搶購極為有限的座位。

如今有了載人龍,誰還會去坐又貴又擠的「耙耳朵」呢。

載人龍只是SpaceX版「太空梭」的墊腳石

兩名首飛航天員

載人龍飛船的載人飛行,為美國人展開了太空探索的全新圖景,但這只是馬斯克打造SpaceX版「太空梭」的墊腳石。

2019年,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計劃,提出在2024年以前美國實現載人登月。

「阿爾忒彌斯」這個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復刻了6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唯一的區別,就是要求兩名登月航天員當中,要有一名美國女性,和後來70年代的NASA月球基地規劃相比差了太多。

NASA在70年代提出了一個宏大計劃,要建立地球軌道大型空間站、月球基地兩大設施,實現人類在月球上的長期生存,太空梭正是用來把大型構件從地球上運進太空、進而送上月球的。

尼克森上臺後,發現越戰已經掏空了美國的國庫,根本沒有錢支撐NASA的想法,而且蘇聯已經放棄了登月計劃、徹底認輸,於是尼克森計劃把NASA整個計劃砍掉,當時的白宮辦公廳主任卻極力勸說尼克森留下了太空梭項目。

仔細觀察太空梭,會發現它實際上是美國汽車文化的產物。

這種客貨混裝的載體,和美國人最喜歡的皮卡在理念上一模一樣,非常適合戶外探險活動的需求。但是因為尼克森撥給太空梭項目的經費不足,所以1設計上存在重大缺陷,這也為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特別是哥倫比亞號事故後,現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前任NASA局長格裡芬甚至說,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的發展道路「全都錯了」。

「正確」的選擇,就是客貨分離——研製兩大類不同的飛船專門用於載人,星際探索用獵戶座飛船,低軌道往返依靠商業公司。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好主意,但實際上把NASA有限的財力分散到了三種不同的飛船上,載貨就用重型火箭單獨發射。

但航天探索並不比道路交通,人貨分離發射,會嚴重拉長航天系統部署的周期。太空梭在國際空間站建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它的超大貨艙和運輸能力,國際空間站是很難迅速建成的。

載人龍則是MPV理念,雖然它也能帶一點貨,運載能力和「皮卡式」太空梭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而且載人龍的機動變軌能力和太空梭不可同日而語,所能執行的任務,也僅僅是從地面到近地軌道的往返而已。

如果再發生「哈勃」望遠鏡那樣的重要太空飛行器故障、需要在軌維修的事情,載人龍肯定是做不到的。

蘇聯也認識到了太空梭的正確性,同時也發現了它設計上的不合理,其中關鍵點是美式太空梭有一個巨大的黃色外置燃料箱,外殼要用泡沫材料保溫,這種泡沫材料很不結實,發射時容易因為震動而脫落。如果掉下來砸到太空梭本體,容易把隔熱材料砸壞。

幾十年來,NASA一直抱僥倖心理,讓太空梭一直冒著風險飛行,直到哥倫比亞號最後一次飛行,終於釀成慘劇。

蘇聯在美國太空梭的設計基礎上加以完善改進,推出了自己的「暴風雪」號,並且改用能源號超重型火箭發射,不存在外置燃料箱和保溫材料脫落的問題。

遺憾的是,哥倫比亞號事故讓美國放棄了太空梭,蘇聯解體讓俄羅斯放棄了暴風雪號。前者被送進博物館供人憑弔,後者則放在倉庫裡吃灰。

星船的最新構型

馬斯克自己意識到MPV不如皮卡的問題了嗎?顯然,他非常清楚。所以,在NASA的合同之外,馬斯克自籌資金開展了」星船「的研製。

「星船」被賦予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功能:從紐約飛到香港的太空客機、登月飛船、火星飛船……細細品味,這不就是太空梭的初心嗎?而且「星船」的氣動外形在一次次設計演變中,越來越像太空梭了。

所以,「載人龍」是美國航天的一大步。但是對馬斯克來說,很可能只是復活太空梭夢想的一小步。

SpaceX的融資加速劑

SpaceX載人首秀之前,還有一個好消息。

5月26日,官方對外宣布,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的融資,這在美國金融市場動蕩、商業航天企業紛紛凋敝的背景下,更顯得一枝獨秀。

馬斯克的航天創業史,一直在融資,很少談回報,據不完全統計,SpaceX迄今已經融資46.5億美元。

2008年前,SpaceX一直在靠馬斯克自己的錢和NASA的預付款運行。

2008年,馬斯克拿到了第一筆商業投資,2000萬美元,憑藉NASA的強烈採購意向,到2012年5月,估值就達到了24億美元。

粗略的算了一下,SpaceX在早期拿到的投資只有10億美元,期間馬斯克也還一直往裡墊錢,直到2015年,SpaceX用8.33%的股份從谷歌和富達國際融到了10億美元,到2017年,又融資3.5億美元,當時的估值已經達到210億美元。

高估值並未阻斷馬斯克的融資能力,2019年,SpaceX連續發動三輪融資,一共拿到13.3億美元,其中有3億美元來自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

2020年2月,馬斯克又宣布,通過出讓股份的方式融資2.5億美元,但具體股份比例並沒有公布。此時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估值達到360億美元。

商業航天市場,一邊是SpaceX的滿面風光,一面卻是同行們的焦灼和掙扎,其中包括軟銀對馬斯剋星座項目競爭對手OneWeb的斷供,導致這個大有前途的巨型星座陷入了絕境;維珍銀河公司一方面遭遇發射失敗,老闆布蘭森還打算出售一部分股份。

SpaceX風光的融資史,「鋼鐵俠」馬斯克的背書是一方面,項目本身的進展則是基石,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已經具備了發射、陸地回收、海上回收、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能力。

截止到目前,包括46.5億的融資,再加上從NASA、國際發射服務市場、美國空軍那裡得到的合同款,流入SpaceX的現金總數預計超過了百億美元。

但是,這些錢夠用嗎?是個問號。

迄今為止,馬斯克研製了三種火箭、三種飛船、一個超級星座,其的火箭研製和發射成本並不算太低,即使靠著NASA扶持和輸血,鋼鐵俠的帳目上也是捉襟見肘。

唯一的辦法,是背靠NASA,憑藉「信賴的承包商、世界唯一私營飛船供應商」光環,不斷向資本市場尋求融資,只要NASA不倒,SpaceX就能從市場上源源不斷的輸血。

關於上市,SpaceX也是有計劃的,不過據公開的報導,馬斯克並沒有整體打包上市的想法,而是計劃把星座業務拆出去上市。(作者:魏半城)

相關焦點

  • SpaceX準備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但是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卻出乎人們的意料。本周三,該公司計劃將兩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送入太空,希望創造歷史。這是九年來首次有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將與觀眾一起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見證發射,儘管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而停飛數月,發射仍獲批。
  • 美國扳回一局,不再依賴俄羅斯宇宙飛船,或將引領太空探索方向
    如今,各國都將目光鎖定在太空領域,各種各樣的衛星發射升空,在這一領域,最耀眼的當屬美國SpaceX公司,業務範圍涉及很廣,不僅研製出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還涉及星際飛船的研製工作,當然還有星鏈計劃的衛星發射和組網工作。
  • 「龍飛船」載人升空,時隔近十年,美重獲將人送入太空的能力
    自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NASA無奈地決定讓現存的三架太空梭,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在2011年全部退役。此後,美國再無獨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spaceX公司是美國一家私人航天製造商和太空運輸公司。它由科技狂人、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於2002年6月創立。馬斯克雄心壯志,他創立這家公司就是想將人類帶入太空時代,徵服茫茫星辰。
  • 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成功將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
    太空梭 圖片來源:搜狐網重型獵鷹 圖片來源:航天愛好者太空梭讓背靠國家的航天局都無力承擔,雖然重型獵鷹的發射成本有所降低,但若不進行商業運營,長久下去,馬斯克也承擔不起高昂的成本。與波音公司搶「飯碗」在馬斯克研發火箭之前,美國軍方的航天項目通常都交由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大型軍工企業進行設計、開發、測試,馬斯克的重型獵鷹發射成功後,這一市場或將面臨大變革。
  • SpaceX將這4名太空人送入太空!川普、拜登發推祝賀
    美國東部時間周日晚上7點27分,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照亮了大西洋上的夜空。這次發射被稱為 Crew-1,是 SpaceX 為NASA執行的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四名太空人將在空間站停留六個月,這也將使Crew-1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太空飛行。
  • 失去太空梭的十年,重新開啟太空之旅!
    【國旗的下端寫著「這面國旗只有從美國本土起飛的太空人才能取下帶回地球」。也就是說,只能等到美國下一款載人太空飛行器把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送上國際空間站時,這面美國國旗才能重返地球。】在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返航後,最近十年,美國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全部仰仗於俄羅斯的飛船。而這面國旗已經在太空中漂了將近10年,一直在等待從美國發射的飛船帶它回家。
  • 馬斯克的成功洗刷了美國靠俄羅斯運送太空人的九年屈辱史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SpaceX的龍飛船載著兩名太空人鮑勃·本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點火起飛,開始了NASA與SpaceX的商業載人首秀。這也是時隔9年來,美國首次從美國本土將太空人送往太空。在經過近19小時飛行後抵達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 馬斯克上演陪跑逆襲!剛把人類送入太空的SpaceX牛在哪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3分,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搭乘一枚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NASA兩名太空人目前正在前往國際空間站途中。這是自 2011 年以來,美國第一次自己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也是 SpaceX 成立 18 年以來首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 以色列宣布將把該國第二位太空人送入太空
    以色列宣布將把第二位太空人送入太空【以色列宣布將把該國第二位太空人送入太空】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16日發布聲明說,該國總統裡夫林當天宣布,將於2021年把該國第二位太空人埃坦·斯蒂布送入太空。聲明說,現年62歲的以色列前空軍飛行員斯蒂布將於2021年底被送入太空,並前往國際空間站。在為期約200小時的太空飛行中,他將進行由以色列研究人員設計的數十種科學和醫學實驗。 2003年,以色列的第一位太空人伊蘭·拉蒙搭乘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
  • SpaceX成功發射NASA太空人升空 川普與馬斯克一起觀看
    (圖片來源:NASA直播截圖)周六(5月30日),馬斯克(Elon Musk)的私人太空公司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送入軌道,成功開啟SpaceX的首次載人任務。該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和「龍」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周六下午3點22分從美國宇航局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
  • 美國宇航局宣布SpaceX將於5月27日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在推特上說:「5月27日,NASA將再次在美國領土上用美國火箭發射美國太空人!」自2011年7月以來,美國一直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將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NASA稱,他們將於5月27日下午4點32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32)從歷史上著名的39A發射臺起飛,該發射臺也曾用於阿波羅和太空梭任務,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為了這次任務,貝恩肯和赫爾利已經訓練多年,這將使美國在載人飛行方面更加接近不再依賴俄羅斯。
  • 太空追逐:從太空梭的沉沒到太空中的特斯拉
    太空再次變得時尚:從太空梭的沉沒到太空中的特斯拉在太空探索領域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和成就十年之後,宇宙又重新流行起來。2010年代開局不是特別好。2011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出了太空梭計劃,美國放棄了其作為能夠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太空力量的地位。
  • 太空旅行時代即將到來!馬斯克:第二季度將進行飛船載人飛行
    這一成就將為開啟航天新時代奠定基礎。自最後一次太空梭執行飛行任務以來,八年多來,沒有人通過美國的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軌道。相反,美國宇航局不得不依靠俄羅斯的飛船運送太空人。 現在,美國宇航局僱傭的SpaceX和波音公司幾乎已經為他們的第一次載人飛行做好了準備,而且他們未來運送的不僅僅是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
  • 龍飛船載4名太空人升空,馬斯克被拒之門外,無法親臨現場觀看
    從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發射升空,到2011年7月21日最後一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安全著陸,標誌著延續了30年的美國宇航局太空梭時代的結束,此後,美國宇航局一直租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運送美國太空人。
  • 在我國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竟然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太空!
    6、陳冬,2016年10月17日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天宮二號,本次還有景海鵬一起前往,景海鵬是我國第一個三次飛往太空的人。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但是在我國第一位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其實已經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過太空了。當然,除了美國和俄羅斯(前蘇聯)外,其他國家的太空人都是通過美國或者俄羅斯的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
  • 明年,NASA將不再購買俄羅斯飛船的機票,每人9000萬美元
    今年,SpaceX公司將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ISS),美國重新回到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太空強國行列。自從NASA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項目於2011年結束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沒有在美國本土發射過太空人。
  • 馬斯克讓美國重回太空
    北京時間11月16日8:27,在美國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運送3位NASA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發射升空。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太空梭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在此之後,美國的載人航天陷入了近10年的空窗期。由於缺乏載人太空飛行器,美國太空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費用昂貴不說,「寄人籬下」使得國際空間站中NASA太空人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SpaceX有望明年初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SpaceX)公司發射一枚「獵鷹9」火箭,將「龍」飛船送入太空,為國際空間站送去補給及科研設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近日稱,如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太空人座艙在測試中被證明可行的話,該公司可於明年年初將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 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又進一步!太空船票或將於明年開售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也讓SpaceX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家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商業公司。龍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今年5月30日,美國太空人鮑勃·貝肯 (Bob Behnken)、道格·赫爾利 (Doug Hurley)搭乘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 即使乘坐飛船去太空,太空人老爸也不忘為兒子準備驚喜!
    龍飛船發射意義重大此次發射任務創造了很多個「第一次」:龍飛船首次載人航天發射;2011 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發射;美國乃至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時代第一飛。最重要的是,這是 17 年來首次用一種新型飛船將人類送至地球軌道,這是一種將人類送往太空的全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