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2021-01-19 易絲幫

Mater. Des.: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

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探索了一種合成電紡軟骨細胞外基質(cECM)和聚己內酯(PCL)複合納米纖維膜的新方法。軟骨是一種緻密的組織,難以進行靜電紡絲。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將軟骨切成薄片,磨成粉末,然後分解成較鬆散的結構。與電紡PCL相比,cECM/PCL(質量比50:50)雜化納米纖維表面光滑,薄且均勻,具有增強的機械性能和潤溼性。同時,cECM/PCL納米纖維膜中cECM的存在顯著促進了體外軟骨細胞的增殖,有利於體內軟骨的再生。以上結果表明,具有良好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cECM/PCL納米纖維膜有望成為軟骨再生的支架材料。此外,這項工作為合成用於其他組織的ECM基雜化納米纖維支架提供一種方便且經濟的方法。

圖1.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的製備示意圖。

圖2.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膜的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3.去細胞前後軟骨片的整體圖(A)和組織學染色(B)。去細胞軟骨粉和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的整體視圖(C)和SEM(D)圖像。比例尺:200μm。

圖4.電紡cECM、cECM/PCL(70:30)、cECM/PCL(50:50)和PCL納米纖維膜的SEM圖像。比例尺:2μm。

圖5.cECM、cECM/PCL(50:50)和PCL納米纖維膜的化學和熱學特性,(A)ATR-FTIR分析、(B)XRD圖譜和(C)TGA曲線。

圖6.電紡PCL和cECM/PCL(50:50)膜的親水性和機械性能:(A)水接觸角、(B)典型應力-應變曲線、(C)拉伸強度、(D)楊氏模量和(E)斷裂應變。數據表示為平均值±SD,每組n=10,*P<0.05。

圖7.細胞活力測定、形態學和在支架上的增殖。(A)活/死染色;(B)肌動蛋白和細胞核染色;(C)細胞增殖。比例尺:200μm。

圖8.細胞支架構建體的整體視圖和體內工程化組織的定量分析。(A)圓形ECM/PCL(50:50)膜的整體視圖;(B)軟骨細胞的形態;(C)膜上軟骨細胞的形態;(D)細胞支架構建體;(E)構建體的整體視圖;(F)植入裸鼠的構建體。(G,H和I)在不同時間點的工程化軟骨的整體視圖、(J)溼重和(K)楊氏模量。比例尺:100μm。數據表示為平均值±SD,每組n=6,*P<0.05。

圖9.在不同時間點對工程化軟骨的組織學分析。黃色虛線之間的區域表示未降解的cECM/PCL(50:50)膜。比例尺:50μm。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282

文章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生物3D列印高彈性複雜化支架用於高級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在本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將載細胞結冷膠/纖維蛋白原(GG/FB)複合生物墨水和絲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酯(SIL-MA)生物墨水交織成交叉線,製備了一種用於纖維軟骨再生的高彈性雜化結構。Costa團隊 開發了一種新型的3D雜交組織結構,通過依次將載細胞的結冷膠(GG)和含有豬半月板細胞(PMC)的FB複合生物墨水和絲質甲基丙烯酸酯(SIL-MA)生物墨水(圖1B)共列印,用於纖維軟骨組織的再生。
  • 無支架-基於間充質幹細胞軟骨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LOT-TEC可分化為直徑約25px透明樣軟骨組織,且未檢測到纖維組織的存在,而傳統的軟骨細胞培養則是分化成透明樣和纖維樣軟骨組織的混合物,這也是第一次證明體外可在無支架條件下培養出可植入大小軟骨組織,也預示著將來的自體軟骨細胞移植將不再使用外源性支架。
  • 研究報告 | 軟骨再生行業研究(二)
    ● 支架可以模擬軟骨原生細胞外基質,有助於軟骨組織在體內及體外的三維立體生長。●  理想的支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無毒性不良反應;較好的機械性能,以適應特定的環境;具有多孔結構,能支持營養運輸及細胞遷移。●  孔隙結構:多孔支架可以根據需要,制定出相對精確的外部結構,也可通過不同的合成及加工條件改變其孔隙結構和機械特性。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Science.2012而組織工程化軟骨為關節軟骨的修復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產品應用於前期臨床實驗。組織工程軟骨包括將軟骨細胞、信號刺激以及支架材料有機整合,體外培養提高其整體的生物化學與生物機械能力,利用固定技術,使之能更好的充填缺損,為長期修復軟骨損傷提供一種可能 [2]。
  • Nat Med:關節軟骨可再生|ssc|關節軟骨|med|關節|細胞
    有研究報導MF可刺激成年小鼠纖維軟骨形成,但該技術對骨骼幹細胞(SSC)的影響及如何刺激組織再生知之甚少。2020年8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Michael T. Longaker 和Charles K. F.
  •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等人:3D列印電紡纖維基軟骨再生支架
    三維(3D)纖維支架因為其纖維網絡可以有效地模擬ECM結構,調節細胞生物學行為,包括粘附、分化和基質沉積備受關注。靜電紡絲作為一種用途最廣泛的纖維製造技術,可用於製備可控制的納米纖維,可準確模擬ECM結構(如纖維膠原)。
  • 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對小鼠巨噬細胞系表型的調控
    背景:前期研究證實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可有效促進關節軟骨缺損修復再生,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但是其促再生機制尚未闡明。目的:探究豬來源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支架對小鼠巨噬細胞系表型極化的調控。方法:以豬膝關節軟骨為原料,通過溼法粉碎、差速離心、冷凍乾燥的方法製備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支架。
  • 納米纖維大孔支架製備技術在骨組織工程研究中的應用與意義
    背景:用於骨組織工程的仿生多孔支架要求具有類細胞外基質納米纖維結構和連通大孔結構,從而有效支持細胞植入、黏附、增殖等行為,促進組織再生。結果與結論:目前構建納米纖維結構方法仍局限於靜電紡絲、熱致相分離和自組裝,單一方法製備的骨組織工程支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很難提供一個三維相互連通的大孔結構來模擬體內的微環境,誘導細胞的遷移、生長、分化、增殖,最終再生新的組織和器官。
  • Science advances|3D列印具有雙因子釋放和梯度結構的軟骨組織
    另一方面,相關研究將水凝膠用於軟骨再生,然而由於其較差的力學性能和列印性能,仍然難以用水凝膠來構建大尺度的軟骨組織。基於此,本研究使用3D列印技術構建了具有雙因子釋放、梯度結構的載MSC的軟骨組織,並通過動物模型驗證了體內軟骨再生修復的有效性。圖1.
  • 含天然GAGs、GAG模擬物電紡支架用於MSCS軟骨形成的比較研究
    :含天然GAGs和GAG模擬物的電紡支架用於人間充質幹細胞軟骨形成的比較研究DOI:10.1007/s10439-020-02499-9關節軟骨具有有限的癒合和自我修復能力。關節軟骨的損傷變得不可逆轉,從而導致骨關節炎,這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 Mater:生物3D列印高彈性墨水用於半月板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研究背景小知識纖維軟骨:纖維軟骨主要見於膝部,顳下頜關節(TMJ)和椎間盤纖維環(IVD)的半月板中。半月板是無血管的,導致固有的再生能力差,損傷常導致變性。由於受半月板組織變性影響的患者人數增加,關節鏡部分半月板切除術(APM)是最常見的骨科手術之一。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近期在線出版的生物材料新進展綜述:讀後定會有收穫
    在許多仿生軟骨多層支架策略中,與特定分子相互作用的親和肽對於模擬正常軟骨環境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隨著軟骨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技術的應用,為親和肽的使用提供了新的策略,但親和肽在體內實驗的停留時間、降解率、降解途徑等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
  • 生物玻璃有望修復軟骨組織!(內含視頻詳解)
    ,不但可望促進某些受損軟骨組織再生,還有望替代部分軟骨組織。,不但可望促進某些受損軟骨組織再生,還有望替代部分軟骨組織。這種生物玻璃的成分包括二氧化矽和聚己內酯等,具有與軟骨組織相似的柔韌性和耐久性,還有可塑性強、能生物降解等特性。軟骨是位於關節和脊椎之間的柔軟的締結組織,它們光滑、柔軟具有彈性,一旦受到損傷之後很難修復。如果軟骨出現損傷或退化,將會影響人的運動能力,並帶來身體上的痛苦。
  • 未來軟骨修復的熱點方向:層粘連蛋白促進幹細胞增殖
    :與細胞外基質不同,是包繞在軟骨細胞周圍的一層狹窄基質條帶。軟骨細胞周基質主要由Ⅳ型膠原和基底膜蛋白多糖構成,與所包繞的軟骨細胞共同構成軟骨結構單位,其生物力學特徵對於軟骨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軟骨組織工程生物支架:由支架材料、有軟骨分化能力的種子細胞以及生長因子複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組織相容性、生物力學特性,主要包括多重複合的仿生支架、納米支架材料、水凝膠支架等。背景:層粘連蛋白可以促進幹細胞增殖的特性已被予以廣泛關注。
  • 首次在太空中列印出人類軟骨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首次在微重力空間中製造出了人工人類軟骨。人體組織的生物列印早已存在,但是它們需依靠重力和支架將軟骨細胞聚集在一起。新工藝的巧妙部分是在裝配機內部使用磁力代替重力。藉助磁性,可以抵消微重力和加速度的影響,並且可以將物體(例如軟骨細胞)固定在適當位置以進行組裝。
  • 未來軟骨修復的熱點方向:層粘連蛋白促進幹細胞增殖
    :與細胞外基質不同,是包繞在軟骨細胞周圍的一層狹窄基質條帶。軟骨細胞周基質主要由Ⅳ型膠原和基底膜蛋白多糖構成,與所包繞的軟骨細胞共同構成軟骨結構單位,其生物力學特徵對於軟骨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 軟骨組織工程生物支架:由支架材料、有軟骨分化能力的種子細胞以及生長因子複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組織相容性、生物力學特性,主要包括多重複合的仿生支架、納米支架材料、水凝膠支架等。 背景:層粘連蛋白可以促進幹細胞增殖的特性已被予以廣泛關注。
  • 可實現受損關節替換的軟骨再生3D生物列印
    臨床研究表明,關節軟骨損傷總是深深地延伸到軟骨下骨中,從而在膝關節中引起軟骨缺損,這可以改變關節的生物力學特性並影響軟骨組織的長期功能,這表明了同時修復膝關節和修復全層各向異性關節軟骨的重要意義。然而,在軟骨修復中,開發模仿梯度各向異性結構的仿生構造和不同層中的信號傳導方法以誘導區域依賴性軟骨形成分化和ECM沉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根據之前的科學研究,具有較小孔徑(100至200μm)的支架可以更好地促進骨軟骨再生中的軟骨形成。然而,在這些具有小孔徑的支架中,成骨作用和血管生成受到抑制,由於這些支架中的微血管向內生長減少,因此顯示出更少的營養物質擴散和更壞的組織整合。
  • 中國學者革新3D生物列印,支架孔徑達到細胞水平
    它藉助 3D 生物印表機,製造出細胞支架,再將細胞種入支架中,使細胞得以生長,並根據需要長成組織或器官。但現實往往很「骨感」。在實際操作中,現有的生物墨水通常難以快速列印出孔隙大小合適的細胞支架,這直接關係到附著其上的細胞,能否長成適合人體的「配件」。
  • 3D列印功能性生物陶瓷支架取得系列進展
    為此,該研究團隊利用溶膠凝膠法合成多元矽酸鈣鋰(Li4Ca4Si4O13)生物陶瓷,並通過3D列印方法製備了其多孔生物陶瓷支架,得到的矽酸鈣鋰支架形貌可控、大小均一,其抗壓強度可以通過控制孔徑大小來調控。矽酸鈣鋰生物陶瓷的離子產物對軟骨細胞的增殖和表型的維持起積極作用,對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成骨分化起顯著的促進作用。
  • Mater|一鍋法原位凝膠體系製備IPN水凝膠用於組織再生
    為了使細胞植入療法獲得高治療效果,需要將植入的軟骨細胞轉化為具有高彈性和減震特性的原始透明軟骨而不是纖維軟骨。目前,需要製備一種支架材料能夠用於關節軟骨組織再生,並且能為軟骨細胞提供良好的培養環境。凝膠動力學表明,RADA16肽網絡是獨立形成的,隨後會在含有這三種組分的混合物中形成CH/PEG網絡。在CH/PEG/RADA16中培養軟骨細胞表明,IPN結構可以促進嵌入的軟骨細胞形成關節軟骨的性能。在植入含有軟骨細胞的CH/PEG/RADA16的小鼠中,觀察到較低的炎症和較高的蛋白質產生,證明了IPN水凝膠設計在組織再生中用作細胞培養支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