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玻璃材料 可3D列印且能自我修復

2021-01-15 中玻網

  生物玻璃是一種神奇的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韌性、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與天然生物組織形成鍵合作用,所以能起到修復甚至替代天然組織,或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是迄今為止唯一既能與骨組織成鍵結合,又能與軟組織相連接的人工生物材料,在醫療方面用途極為廣泛。

  

  現在,得益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米蘭比可卡大學的努力,這種材料終於能夠3D列印了。

  

  據南極熊了解,這兩所高高校已經研製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物玻璃材料。它不但像其它生物玻璃一樣具備與天然人類軟骨相似的屬性,而且能以墨水的形式進行3D列印,還能夠自我修復。

  

  這種特性對於製造人工軟骨來說意義重大,因為軟骨這種結構比較脆弱,很容易損壞卻很難修復,而且雖然目前已經能通過生物工程人工培養了,但過程卻十分複雜和緩慢。不過現在,這些問題已經由這種新材料同時解決了。

  

  此外,就像前文所說,這種新材料還具有許多其它優點,比如強韌、耐用、彈性高、回復力強、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降解性。

  

  那麼,這種新材料為何能如此神奇呢?據南極熊了解,這主要是因為它是由少量的二氧化矽和一種名叫聚已內酯酸的聚合物混合製成的。前者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後者則是一種高分子物質,具備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所以最後,作為融合體,這種新材料繼承了雙方的優點。

  

  目前,研究團隊正準備用這種新型的可3D列印生物玻璃材料進行更多的應用測試,包括嘗試製作用於膝蓋的軟骨和軟骨盤植入物。一旦成功,它們就有望取代當前以金屬或塑料製成的同類產品。不過同時他們也表示,由於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而且短期內無法給其它行業帶來實際的利益,所以這種新材料可能要等很久才能上市。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全能的3D列印骨修復材料被成功開發
    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者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骨組織修復,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水凝膠類材料在骨修復應用各有利弊,單一材料往往無法平衡機械強度、可列印性、生物相容性通過簡單地更改PmLnDMA中PPG和LA的鏈長(即m和n)和nHAMA的含量,研究者可以穩健地調整材料的流變性,潤溼性,降解性和可列印性,且光交聯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較低(<37℃),此材料也更適合例如骨形態發生蛋白2(BMP-2)這類不耐熱生物活性分子的釋放。是一款非常理想的骨修復應用的生物墨水。
  • 美國實驗室開發自修復3D列印材料
    可自我修復的彈性3D列印材料研究人員生產的樹脂由低聚物線性預聚物和雙馬來醯亞胺(BMI)交聯劑的混合物組成。人們發現,改變交聯分子的數量可以調節材料的剛度,從而有可能將其提高至標準光敏聚合物水平的1,000倍。在評估實驗中,研究小組發現以80ppm和176ppm的速度變化表明,當交聯劑用完時,整個過程變慢了。與模製樣品相比,3D列印DAP的拉伸強度也更高,為0.5-0.7 MPa,表明該材料具有填補傳統印刷部件中間隙的能力。
  • 美國實驗室開發自修復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彈性體3D列印材料提供的柔韌性和強度,推動了其在消費產品領域中的應用。許多研究人員開發了增強的彈性體基述職,以試圖擴大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美國陸軍實研究實驗室與德克薩斯AM大學聯合,開發具有自愈功能的3D聚合物材料,該技術將會應用於從人造肢體到柔性航空部件等多個領域。
  • 生物玻璃有望修復軟骨組織!(內含視頻詳解)
    新型生物玻璃材料具有與人體軟骨組織相似的特性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同時,生物再生材料產業作為材料科學、生物技術、臨床醫學的前沿和重點發展領域,以及整個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已發展為整個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一、定義與分類生物醫用材料是一類用於診斷、治療、修復、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科技材料。
  • 上矽所Science子刊:能殺死腫瘤的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
    導讀:研究團隊採用無容器氣懸浮技術,將稀土元素Nd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鈣矽基(Ca-Si)材料中,製備出一種能產生光熱效應以殺死腫瘤、通過螢光監測腫瘤原位溫度、修復過高光熱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燙傷的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
  • 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幫助電池實現自我修復
    伊利諾伊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這種電解質在損壞後可以自我修復,而且這種材料也可以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或高溫的情況下被回收利用。這項新的研究可以幫助製造商生產可回收,自我修復的商業電池,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
  • 生物玻璃是什麼
    生物玻璃(bioglass) 能實現特定的生物、生理功能的玻璃。將生物玻璃植入人體骨缺損部位,它能與骨組織直接結合,起到修復骨組織、恢復其功能的作用。生物玻璃是佛羅裡達大學美國人 L.L.亨奇於 1969 年發明的。其主要成分有約佔45%Na2O、佔25%CaO與25%SiO2和約佔5%P2O5。
  • 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3D列印汽車
    (原標題: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用於3D列印汽車)
  • 新型自愈材料只需1秒便能自我修復
    國內外科學家們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新型材料,自愈型材料更是研究重點,它將識別損害的出現,並立即進行自我修復。這種自癒合能力將大大延長太空船的使用壽命。近日受魷魚啟發,科學家們聲稱他們的自愈材料自愈能力要比大多數材料更快,只需要 1 秒就能自我修復。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澱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製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後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汙染環境,這對保護環境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
  • Hexcel發布新型3D列印聚合物材料
    當前,非EM使能的列印材料需要施加導電塗層,以使其具有在航空航天工業中使用所需的質量。電導率在航空應用中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使零件有效地管理電磁幹擾並吸收輻射。而在所有飛行器的設計中,靜電消散、電磁幹擾和輻射吸收的管理極為重要。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或者非金屬材料逐層堆積,從而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
  • 一文看懂生物3D列印技術如何構建強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組織支架
    由於其可量身定製性,結構和孔隙可控性以及可複合多種材料等特性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是目前最具潛力實現人體組織及器官列印的技術。能否列印一款既能保證力學要求,又能實現細胞/因子的定向分布的完美支架呢?
  • 微型3D列印結構助修復骨骼與軟組織
    ,可作為促進受損骨骼與軟組織再生的鷹架,修復效果比現有技術好,未來希望用於製作器官移植物。整形外科醫師在修復複雜的骨折時,通常會植入金屬釘或金屬板以穩定骨頭,再嵌入具生物兼容性、內含有助癒合的藥粉或敷料的鷹架材料。OHSU新鷹架系統的獨特優勢在於能精準部署於最靠近受損骨骼與軟組織的位置,且可填充含有各種有助於促進再生的生長因子凝膠,就近發揮最佳修復效果。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這種技術使用一個擠壓3 d印表機,存款材料不是放在一個平面上在空氣中,但浴,暫停印刷材料,防止沉澱和崩潰(圖1)。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全向3D列印技術的發展:從屈服應力流體到懸浮液。(A)在非自愈的屈服應力流體中進行全向列印。(上圖)使用可移動墨水的3d列印血管網絡示意圖。(下圖)3D微血管網絡的螢光圖像,通過在可光解聚的Pluronic F-127-diacrylate基體內全向印刷油墨(染成紅色)製成。標尺,10毫米。複製從[13]。(B-F)懸浮介質中的全向列印。(B)印在顆粒懸浮液中的小型俄羅斯娃娃。
  • 新型木質3D列印材料問世
    近日,由弗萊堡大學森林生物材料系的研究團隊將木質素與纖維素球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木質生物合成聚合物,以用於製造可儲蓄的新型3D列印材料,用於輕型建築或工業應用。弗萊堡大學研發的新型3D列印材料為了創建他們的新型木質素基聚合物,研究小組將HPC和OSL粉末分別溶解在乙酸中,然後在黑暗中保存兩天。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副教授兼軟機實驗室主任卡梅爾·馬吉迪(Carmel Majidi)打開了一種新的途徑,用一種經濟的方式製造可拉伸電子電路。2018年,馬吉迪教授和他的團隊還創造了一種能夠自我修復的電路,即使在切斷或損壞主要路徑後,它也可以繼續工作。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