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矽所Science子刊:能殺死腫瘤的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

2020-08-30 材料material

導讀:研究團隊採用無容器氣懸浮技術,將稀土元素Nd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鈣矽基(Ca-Si)材料中,製備出一種能產生光熱效應以殺死腫瘤、通過螢光監測腫瘤原位溫度、修復過高光熱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燙傷的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


作為一種新型腫瘤治療方式,光熱治療(PTT)顯示出優勢。但在常規的PTT中,很難測量腫瘤部位的準確溫度,PTT溫度過低,不能殺死腫瘤細胞,過高的溫度又可能燙傷周圍的正常組織。因此,在PTT過程中,原位監測溫度以確定PTT治療的最佳溫度、修復PTT治療時可能產生的對周邊正常組織燙傷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發展精準測量病灶部位溫度、兼具光熱治療腫瘤和組織修復的多功能生物活性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常江、吳成鐵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原位光熱治療、螢光監測光熱治療溫度並修復燙傷組織的光熱測溫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方面獲得進展。該團隊設計製備了一種能產生光熱效應以殺死腫瘤、通過螢光監測腫瘤原位溫度、修復過高光熱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燙傷的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以Multi-functional Bioactive Nd-Ca-Si Glasses for Fluorescent Thermometry,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Burn Tissue Repair為題,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並申請發明專利一項。上海矽酸鹽所在讀博士生馬玲玲為論文第一作者,導師、研究員常江為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2/eabb1311


研究團隊採用無容器氣懸浮技術,將稀土元素Nd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鈣矽基(Ca-Si)材料中,製備出一種新型的多功能Nd-Ca-Si基生物活性玻璃。該生物玻璃具有近紅外光光熱性能、良好的螢光特性,且螢光強度與材料溫度呈線性關係,因此可在光熱治療過程中通過測量螢光強度測定光熱時腫瘤部位材料的溫度。該團隊將多功能Nd-Ca-Si生物活性玻璃海藻酸複合,製備出多功能可注射水凝膠,可原位注射到動物腫瘤部位;研究該生物玻璃複合水凝膠在不同溫度下PTT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及不同溫度對正常組織的燙傷程度,以此確定最佳PTT溫度,能有效消除腫瘤和避免/減輕周邊正常組織燙傷的光熱治療溫度。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PTT腫瘤殺傷效果和周邊組織燙傷關係,發現在治療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對周邊正常組織的燙傷;生物玻璃複合水凝膠釋放的活性組分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生物活性,能夠促進細胞增殖、遷移及成血管基因表達。體內的動物實驗顯示,該類生物玻璃複合水凝膠可有效修復PTT過程中產生的周邊組織燙傷;在體內降解過程中不會產生組織及主要器官中材料降解產物的富集,無潛在毒性風險。該多功能生物玻璃可用於腫瘤光熱治療溫度監測和組織修復,還有可能作為溫度監測材料用於植入式熱療醫療器械的潛在應用。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的支持。

圖1.實驗設計示意圖

圖2.合水凝膠的光熱/螢光性能。(A)複合水凝膠光學圖片。(B)複合水凝膠光熱曲線。(C)複合水凝膠螢光強度(1062 nm)與溫度的線性關係。(D)室溫下複合水凝膠在不同厚度的小鼠皮下的螢光光譜(1062 nm)。(E)穿過不同厚度小鼠皮的螢光強度與溫度的線性關係。(F)不同小鼠皮厚度與小鼠皮上下的溫度差的線性關係。(G)室溫下不同動物皮膚組織在相同厚度(1.64 mm)的螢光光譜(1062 nm)。(H)穿過相同厚度不同動物皮膚的螢光強度與溫度的線性關係


本文來自「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玻璃醫療兵」——用於腫瘤治療及組織再生一體化的生物活性玻璃丨科普矽立方
    這種材料,首先要有光熱性能,其次要有生物活性進而修復燙傷組織,最後還需要找到最佳的治療腫瘤的溫度,儘可能地減少組織燙傷。鈣矽基生物活性玻璃因其優秀的生物活性被優先考慮。另一方面,近紅外發光的稀土元素摻雜材料在發光生物分析、生物標記、螢光成像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且有研究發現一些螢光材料對溫度敏感,可作為溫度傳感器,監測生物體內的溫度。螢光測溫的組織穿透較高、生物組織的自發螢光較小、光損傷較小。
  • 生物活性玻璃
    BAG在1969年由Hench發現,由SiO2,Na2O,CaO和P2O5等基本成分組成的矽酸鹽玻璃。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產物能夠促進生長因子的生成、促進細胞的繁衍、增強成骨細胞的基因表達和骨組織的生長。是迄今為止唯一既能夠與骨組織成鍵結合,同時又能與軟組織相連接的人工生物材料。
  • 特殊的彩色玻璃能殺死病菌,可望成為安全廉價的醫用材料替代品
    英國的研究人員應用一種類似於染色玻璃的技術開發了一種能夠擊退危險細菌和真菌的醫用級材料, 在未來,專家們可以使用這種「生物活性玻璃」來創造更安全的臨床工具,比如導管。這項研究創造了一種生物活性磷酸鹽玻璃——一種能夠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的材料,這種玻璃被化合物氧化鈷「染色」(氧化鈷是一種有助於產生藍色的顏料。)
  • 西安交大雷波團隊《AFM》:提出基於矽基彈性-基因激活生物活性材料的骨組織再生新策略
    矽基生物活性醫用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矽酸鹽陶瓷等是一類重要的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優越的骨整合能力、成骨誘導活性、創面修復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在骨組織再生與替代、軟組織創面修復、藥物基因遞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和價值。然而傳統矽基生物活性材料力學脆性大、彈性差、降解慢,大大限制了該類生物醫用材料的再生醫學應用範圍。
  • 上海矽酸鹽所設計能檢測痕量生物染料分子的新型半導體材料
    他們報導了一種能檢測痕量生物染料分子的新型半導體材料。  粗糙襯底上的納米尺寸效應能增加光場,利用這種增強的光學信號來檢測特定分子的技術叫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但之前只有少數幾種貴金屬材料,如金、銀等,才能將信號強度提高到實用水平。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於修復人體硬組織的歷史悠久,從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鋁和氧化鋯等)發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鹽和矽酸鹽生物陶瓷、矽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組織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誘導組織再生、調節細胞生長和功能分化的組織工程材料。
  • 骨水泥:中性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為骨修復提供新方案
    常規的骨水泥是不可吸收的高分子材料,無法被新生骨組織所替代,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骨水泥材料團隊致力開發的是可吸收的骨水泥,其核心材料是PSC生物活性玻璃,因此又稱PSC骨水泥。在骨水泥材料團隊的實驗室內,放置有大小粗細不同的白色柱狀樣品,外形大小與課堂所用的粉筆接近,正是固化成型後的PSC骨水泥。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AFM:原位礦化增強黑磷的抗腫瘤生物活性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小分子化療藥物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給病患造成巨大痛苦。因此,研發新型具有潛在抗癌效用分子和材料的篩選和開發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臨床應用意義。雖然各類新型納米材料在癌症治療中展現出了諸多的優勢,但是目前圍繞納米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仍主要基於對其物理性能的應用,而對於納米材料在與細胞內環境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生物活性則僅被認為是一種生物毒性作用而被忽視。
  • 科研人員研製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於修復人體硬組織的歷史悠久,從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鋁和氧化鋯等)發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鹽和矽酸鹽生物陶瓷、矽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組織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誘導組織再生、調節細胞生長和功能分化的組織工程材料。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矽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組織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誘導組織再生、調節細胞生長和功能分化的組織工程材料。然而,實際臨床上存在許多特殊的組織損傷,如骨腫瘤或皮膚癌組織手術切除後的組織缺損,需要在修復組織缺損之前先清除殘留的腫瘤細胞以免腫瘤復發。
  • 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問世—新聞—科學網
    」,將傳統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應用領域從組織再生拓展到腫瘤等疾病治療中。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於修復人體硬組織歷史悠久,從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鋁和氧化鋯等)發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鹽和矽酸鹽生物陶瓷、矽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組織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誘導組織再生、調節細胞生長和功能分化的組織工程材料。
  • 「Science子刊」新發現:巴西人獨有的基因變異,會增加其患癌風險
    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界不斷地普遍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變異在生物體上泛指生物種與個體之間的各種差異,包括形態、生理、生化以及行為、習性等各方面的歧異,變異是生物進化和人類育種的根源,包括可遺傳的和不可遺傳的變異。由於環境影響和基因型之間相互作用,表現為種群的個體表型變異、環境變異、遺傳變異,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個主要因素。
  • 中世紀的「彩色玻璃」技術可用於製造抗菌材料
    現在,阿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抗菌材料,這種材料是用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彩色玻璃技術製成的。 阿斯頓團隊的新型抗菌材料圍繞一種稱為生物活性玻璃的物質構建。這種東西由不同金屬摻雜的玻璃組成,以穩定的速率釋放離子。
  • 3D列印技術能快速簡便地製造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種新興技術,具有組織工程,特別是骨替代所需的許多特性。不幸的是,生物活性玻璃受其固有脆性的限制。將生物活性玻璃晶化成玻璃陶瓷可以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機械性能,但是會降低或延遲生物活性,從而阻礙新骨的生長。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光透過瞳孔入射到視網膜上後,感光細胞將入射光轉換為電學信號,流經雙極性細胞,利用雙極性細胞的生物特性對電學信息進行一定的加工和處理,加工後的圖像信息僅僅保留其主要的特徵,再傳輸至大腦皮層進行進一步的圖像處理和理解。通過這種方式,視網膜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探測和處理的同步進行。
  • 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這篇論文剛剛登上了《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一作楊秀峰本碩都就讀於華科。楊秀峰「RoBeetle」使用「人造肌肉系統」爬行、爬坡,還能在背上負載其自重2.6倍的物體續航2小時之久。論文登上《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大多數的機器人都需要體積龐大且需要電力的電機,電池成為機器人運行的必需品,而電池的大小限制著機器人的「體型」,即使是最小的電池也有50毫克重的虎甲蟲重量的10~20倍。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在研究這兩種魚類物種的DNA時,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分離出一種增強子,他們將其命名為再生反應性增強子,它可影響一種叫做抑制素βA(inhibin beta A)的基因的活性,這表明它可能在允許或阻止再生方面發揮作用。他們還在開羅棘鼠(Cairo spiny mice)中發現了同樣的增強子,它們能夠再生耳部組織,但在家鼠中卻沒有發現這樣的增強子,這是因為家鼠不能再生耳部。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從本質上講,腫瘤幹細胞通過自我更新和無限增殖維持著腫瘤細胞群的生命力。腫瘤幹細胞的運動和遷徙能力使腫瘤細胞的轉移成為可能,腫瘤幹細胞可以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並具有多種耐藥分子,從而對殺傷腫瘤細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因此腫瘤往往在常規腫瘤治療方法消滅大部分普通腫瘤細胞後一段時間復發。
  • Nature子刊:單個基因就可抑制腫瘤形成!
    圖片摘自:lifescience.roche.com2016年6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磷酸酶-張力蛋白(Pten)是一種腫瘤抑制子,其在20%至25%的癌症患者中都處於缺失狀態,近日來自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當細胞在分裂成為兩個子代細胞的過程中,Pten可以通過維持染色體數目的完整來抵禦機體腫瘤的形成,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